查看原文
其他

现制饮品行业深度研究:下沉出海空间广阔,供应链筑核心壁垒(附下载)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1. 现制饮品生意特征:大空间高复购、低壁垒强竞争

1.1. 商业模式:加盟为主,开店驱动

现制饮品经营模式可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门店数量增长是驱动现制饮品 收入公司成长的关键。①直营模式:现制饮品公司收入=门店数量×单店营 收=门店数量×订单量×单均价;②加盟模式:现制饮品公司收入=门店数量 ×单店营收=门店数量×(单店初始加盟费+单店批发货品收入+单店运营服 务费)=门店数量×(单店初始加盟费+单店终端零售额×加盟商成本率+单 店终端零售额×服务费率) 直营模式公司盈利能力对单店收入更敏感,加盟模式转嫁风险、现金流更稳 定。从收入端看,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模式,单店收入贡献均存在上限,因 此门店数量增长是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从利润端看,直营和加盟模 式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费用层面,直营模式下公司需承担人工、租金、折 摊等固定门店经营开支,经营杠杆较高,盈利能力受单店收入影响弹性大;而加盟模式则将该部分费用均转嫁给加盟商承担,轻资产模式下经营灵活性 更强、公司经营风险更小。

现制茶饮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以及下游零 售环节。现制饮品上游主要前端原材料包括水果、乳制品、咖啡豆等大宗农 副产品及部分包装材料,关联的上游行业包括农业、食品制造业、包装材料制造业等。采购成本会受到市场供求变化而波动。而国内现制饮品及现制冰 淇淋的包装材料制造业配套完善,基本不存在供应限制,而大宗农副产品的 种植、生产准入门槛较低,进口乳制品等一些高品质原材料原产地多元,整 体市场供应充裕。中游为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和仓储物流等环节,通常由茶饮 品牌自营或第三方服务商承担;下游为 2C 渠道,包括直营和加盟门店、品 牌小程序、第三方外卖平台等,完成产品销售。从价值量分布看,上游价值量最低,下游附加值最高。现制茶饮公司主要承 担产业链下游销售环节,部分品牌会在中游供应链环节采取自营模式,保障 原材料供应和交付的稳定性。

现磨咖啡产业链与茶饮类似。现磨咖啡产业链上游包括咖啡豆、奶制品、糖、 包材、咖啡机等原材料供应商,由于历史和气候等原因,全球咖啡豆生产集 中在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地区,由于咖啡豆对地理环境 的要求限制较多,我国种植条件有限,咖啡豆的种植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 海南、广东、广西地区。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可分为种植、农业活动和生豆三 类,其中大部分的咖啡上游企业从事种植类经营活动,其次是企业营业范围 包含生豆类的。中游为咖啡豆烘焙加工环节,通常由第三方加工厂承担,部 分品牌自营。下游渠道包括咖啡店、便利店和线上平台等。从价值量分布看, 上游价值量最低,下游附加值最高。

1.2. 需求特点:低客单、情绪价值、场景多元

现制茶饮消费者画像以女性、中青年为主,覆盖人群逐步扩大。根据艾媒咨 询数据,2023 年国内新式茶饮消费者主要以女性占比为 68.5%,男性占比为 31.5%。从年龄结构看,22-40 岁消费者占比达 86%,22-30 岁和 31-40 岁消 费者占比均在 35%以上。从收入结构看,新式茶饮消费者 5000 元以上人群 占比为 74.2%,其中 44.3%的消费者在 5001-10000 元之间。从未来购买意愿 看,59.1%的新式茶饮消费者未来购买频次不变,有 26.2%的消费者的未来 购买新式茶饮的频次增多,增多人群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22-40 岁之间,22- 30 岁的比例为 38.4%,31-40 岁比例为 49.2%。

现制茶饮消费场景丰富,属于情绪价值消费,消费频次及复购率高。现制茶 饮具备社交属性,根据 CBNData2020 新式茶饮白皮书,下午茶、闺蜜聚会 和情侣约会是新式茶饮的主要消费场景,个人消遣娱乐场景的占比最高,达 到 80%。根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新式茶饮外卖订单主要集中在午餐、下午 茶和晚餐时间段,2023 上半年的比例分别为 29.3%,26.1%和 30.8%,其中 午餐和晚餐时间段比例已经超过了下午茶时间段,可见新式茶饮逐渐成为佐 餐选择。

现磨咖啡消费者画像以高线城市、中高收入群体为主。根据艾媒咨询数据, 2022 年中国咖啡消费者女性占比 62%,超过六成的咖啡消费者年龄在 27-40 岁之间,并且以中高收入群体居多,超六成的咖啡消费者收入在 5000-15000 元,七成以上咖啡消费者居住在二线及以上城市,他们工作压力较大,对咖 啡具有较高粘性。此外德勤咨询调研发现中国咖啡消费者教育背景较高,大 多为本科以上学历,且有海外背景的人群咖啡渗透率也会更高,统计数据显 示咖啡的摄入频次跟收入和饮用年限呈正相关。

兼具功能性、成瘾性和社交属性,咖啡消费易形成高复购。咖啡中富含咖啡 因,具有提神效果,能够暂时驱走睡意、兴奋神经、恢复精力,具备较强的 成瘾性。咖啡因普遍存在于咖啡及茶饮中,且相较于茶饮,咖啡的成瘾性更 强。商业洽谈等社交场景提高人群渗透率,咖啡的成瘾性则能进一步强化消 费者的复购,提高消费频次。

现磨咖啡消费场景可分为快咖啡和慢咖啡两种。根据德勤咨询数据,提神醒 脑、心理上依赖和作为佐餐已经成为中国咖啡消费者者摄入现磨咖啡的前三 大原因,而商务社交和朋友聚会占比则较低。在快咖啡场景下,便利性、口 味和价格是消费者的前三大考虑因素;在慢咖啡场景下,门店环境、口味和 品牌调性是消费者的前三大考虑因素,对于价格的考量则比较低。

不同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聚焦不同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现制 茶饮中,喜茶和奈雪的茶定位高端茶饮市场,以社交场景为主;茶百道、古 茗、沪上阿姨和霸王茶姬等定位中端茶饮市场,满足日常休闲需求;蜜雪冰 城则是国内平价现制饮品龙头,受到更低收入水平的小镇青年的青睐。现磨 咖啡中,星巴克定位“第三空间”社交场景,瑞幸咖啡聚焦工作场景,幸运 咖和 K 咖啡则定位平价便利。

1.3. 市场容量:现制饮品千亿规模,下沉市场高增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中国饮品 行业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由 2018 年的 1360 亿元增至 2023 年的 3839 亿 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3.1%。其中现制茶饮店行业的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805 亿元增至 2023 年的 247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5.2%;现制咖啡店 2018-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 24.0%。据沙利文预测,2028 年新式茶饮店行业 规模将增至 5385 亿元。中国人均现制饮品消费量提升空间巨大。根据灼识咨询,2022 年美国、欧 盟及英国、日本的人均年现制饮品消费量分别为 322 杯、202 杯和 167 杯, 而中国人均年现制饮品年消费量为 18 杯,与上述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其中 现制茶饮和现磨咖啡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 9 杯和 4 杯。随着中国城镇化的 持续推进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灼识咨询预计 2028 年中国人均现制 饮品消费量将达到 52 杯,现制茶饮和现磨咖啡的人均年消费量将分别达到 26 杯和 13 杯,中国现磨咖啡消费人群渗透率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7.4%增长 到 2028 年的 14.1%。

茶饮咖啡每年新增企业数量在万店级别,近年来咖啡加速扩张。从供给端看, 茶饮新成立企业数量在 2015-2020 年逐年攀升,单独年份最多成立企业超 7 万;2022-2023 年开店有所放缓。而咖啡 2015-2020 年新成立企业数量相对 平稳,2020 年以来快速提升,2023 年新成立企业数量接近 4 万家。

低线城市是现制茶饮行业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2017-2022 年,一线城市、新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现制茶饮行业规模 CAGR 分别为 18.9%、20.6%、24.7%和 30.2%,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增速最快,三线及 以下城市的销售收入占比从 2017 年的 35%提高到 2022 年的 44%。由于三 线及以下城市茶饮门店密度仍远低于一线城市,预计未来低线城市茶饮门店 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根据灼识咨询预测,2022-2026 年一线城市、新一 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茶饮终端销售额的 CAGR 将分别达到 16.9%、18.7%、21.9%和 26.2%,2026 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销售收入占比将 达到 49%。

现磨咖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咖啡饮品包括速溶咖啡、即饮咖啡和现磨咖啡, 我国咖啡消费初期以速溶咖啡为主,而现磨咖啡增长势头强劲。随着现磨咖 啡品牌的不断涌现,并推出奶咖等更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咖啡产品,消费 者对于现磨咖啡的需求增加,2021 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达到 876 亿元, 占咖啡饮品市场总规模的 40%,并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根据灼识 咨询,2020 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 9.1 杯/年,2022 年提升至 11.3 杯/年, 而 2022 年全球人均咖啡消费量为 75.2 杯/年,中国咖啡消费水平与全球平 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咖啡平价化与多元化趋势加快渗透率提高。随着咖啡供给丰富,产品 SKU 和价格带多元化强化消费者心智。根据艾媒咨询 2022 年 5 月调研数据,咖 啡消费者中每天消费咖啡的人群占比达 21.5%,接近六成的受访消费者会每 周购买咖啡;而根据 CBNData 2023 年 4 月的饮咖人群调研,每天消费咖啡 的顾客占比已进一步提升至 25.5%,每周消费咖啡的顾客占比则更是大幅提 升至 88.8%。

高线城市咖啡消费更成熟,低线城市发展潜力更大。根据 CBNData,2023 年中国大陆咖啡馆数量已超过 13 万家。根据德勤数据,受消费水平和消费 环境影响,高线城市人均咖啡消费量已接近成熟咖啡市场水平,一线城市和 二线城市分别为 326 和 261 杯/年,尤其上海咖啡消费领先;2022 年一线城 市每百万人咖啡馆保有量为 228 个,咖啡门店密度最高,但仍不及美国旧金 山的 1/2。下沉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引擎,MAT2023 三到五线城市咖啡门店数 同比增长超过 70%,店均交易额同样处于高增长阶段。

1.4. 竞争格局:定位分化,高速汰换

现制茶饮行业参与者众多,定位差异化。喜茶和奈雪的茶定位高端茶饮市场, 以社交场景为主;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和霸王茶姬等定位中端茶饮市场, 满足日常休闲需求;蜜雪冰城则是国内平价现制饮品龙头,受到更低收入水 平的小镇青年的青睐。

性价比消费趋势下大众现制茶饮占比提升。分价格带,大众现制茶饮目前已 经占据过半市场份额。2020 年以来大众现制茶饮市场在各价格带中占比持 续提升,2022 年达到 52%,灼识咨询预计 2027 年大众现制茶饮占比将进一 步提高至 54%。

部分高端茶饮向下拓展价格带,中端茶饮市场竞争加剧。性价比消费趋势下 高端茶饮占比有所下滑。高端茶饮下探价格带,喜茶、乐乐茶、奈雪等高端 茶饮品牌相继降价,近三年客单价下降超过 10 元,大量产品进入中端价格 带。理性消费趋势倒逼全行业价格竞争,其他品牌也有不同程度降价,预计 未来大众和平价茶饮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独立茶饮店加速出清,连锁化率持续提升。由于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 可复制性强,连锁茶饮企业相比单体茶饮企业更具规模优势,现制茶饮行业 连锁化率从 2020 年的 41%提高至 2022 年的 55%。近年来茶饮行业供给增 加,竞争加剧,独立茶饮店由于缺乏品牌优势和供应链优势,生存空间将被 进一步压缩。沙利文预计,现制茶饮连锁化率将从 2023 年的 64.7%提高至 2028 年的 73.5%。

头部现制茶饮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高。2024 年 5 月中国现制茶饮按门店计 算的 CR5 为 14.8%,按照零售额计算的 CR5 从 2022 年的 36.3%提高至 2023 年的 40.2%。

现磨咖啡市场根据价格带可划分为高性价比连锁咖啡、综合连锁咖啡和精 品咖啡。高性价比连锁咖啡品牌:高性价比咖啡主打便利性与功能性,通常门店 没有太多社交空间,在实现“快”的同时维持较低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价 格接受度高,客群覆盖面更广。代表包括瑞幸咖啡、挪瓦咖啡、Manner、 库迪等;以及相对更低端的便利店咖啡和快餐子品牌麦咖啡、K 咖啡等。综合连锁咖啡品牌:传统的第三空间型咖啡通过打造场景式体验来吸引 咖啡爱好者和商务办公人士,代表包括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等。精品咖啡:精品咖啡主打高端小众社交场景,注重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 是各类现磨咖啡中平均价位最高的,代表包括 Peet’s coffee、%Arabica 等。

现磨咖啡头部品牌集中度略高于现制茶饮。根据窄门餐眼,2024 年 5 月现 磨咖啡按门店计算 CR5 为 19.7%;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 前三季度按零 售额计算的 CR5 为 42%,其中瑞幸和星巴克的市占率分别为 20%和 16%。总体来看现磨咖啡头部品牌集中度略高于现制茶饮,主要考虑咖啡的成瘾性 更强带来更高的消费者粘性,以及咖啡头部品牌(瑞幸、星巴克)相较于中 端茶饮头部品牌更具差异化竞争力和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未来随着头部咖 啡连锁品牌未来对下沉市场的渗透,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

现磨咖啡市场价格竞争仍在持续,尾部品牌加速出清。2023 年 2 月,库迪 为抢占市场,推出 “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活动”,产品最低售价 9.9 元/杯, 并推出邀请新用户 0 元免费喝咖啡等活动,打响价格战;在库迪低价竞争 下,瑞幸 4 月开始推出每周 9.9 喝咖啡活动;5 月库迪再次开启“夏日冰饮 季、天天 9.9”的营销活动,还在抖音推出了“8.8 元任意购”。咖啡市场卷入 低价竞争,加速尾部品牌出清。

1.5. 赛道比较:咖啡>奶茶>果茶>餐饮及食品

从生意特征的角度,茶饮咖啡在需求端具备成瘾性强、高消费频次的特征, 在供给端具备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的特征。需求端的特征决定了茶饮 咖啡市场空间广阔,供给端的特征则决定了茶饮咖啡全国化、连锁化的大趋 势。

①需求端:茶饮休闲属性强,咖啡功能属性强,两者均属于情绪价值消费, 兼具成瘾性和社交属性,带来高消费频次。茶饮的情绪价值首先来自于甜味, 而糖具备一定的成瘾性;新式茶饮在风靡之初亦是时尚的标签,适用于下午 茶、逛街、约会等多元消费场景,展现社交属性。咖啡则具有刺激神经兴奋、 镇痛、解除疲劳、提高身体机能等功能,多适用于学习、工作、会议等消费 场景,且咖啡因具备较强成瘾性。

②供给端:茶饮及咖啡在生产及运营端的标准化程度均远高于餐饮,而咖啡 标准化程度高于茶饮。中国餐饮地域化特征明显,形成多元化菜系,上游原 材料复杂,且烹饪过程中火候的大小、调味料的数量大多数时候都需要人为 把控,对人的依赖度高。现制饮品以牛奶、茶、水果、糖浆、咖啡豆等为基 础原料,原材料品类相对精简,且制作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对员工的 依赖度低。相比于茶饮,咖啡的上游工业化程度更高,原材料更易运输和保 存。供给端的标准化决定了饮品的规模效应和可复制性都强于餐饮,因此饮 品的全国化扩张更易推进。

茶饮及咖啡市场空间广阔,咖啡表现出更强增长潜力。2022 年美国、欧盟 及英国、日本的人均年现制饮品消费量分别为 322 杯、202 杯和 167 杯,而 中国人均年现制饮品年消费量 18 杯,与上述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其中现制 茶饮和现磨咖啡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 9 杯和 4 杯。中国人均年现制饮品年 消费量相比海外国家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随着中国人咖啡消费习惯的培育, 咖啡消费量存在更大增长强力。

咖啡市场规模直追茶饮,而门店数远低于茶饮,低线市场尚待培育。根据 NCBD 及红餐网数据,2023 年全国餐饮门店数 770 万家,茶饮 43 万家,咖 啡 19 万家。2023 年茶饮市场规模 1933 亿元,同比增长 16%;咖啡市场规 模 1624 亿元,同比增长 33%。我们判断咖啡与茶饮市场规模差距小于门店 数量差距的原因在于咖啡目前在高线城市渗透率高,低线城市消费者培育尚 未完成,而茶饮已在低线铺开,高线城市单店收入高于低线。

现制饮品由于标准化特征,连锁化率高于食品及餐饮。连锁化率的提升本质 上对应着单体夫妻老婆店的出清,当连锁消费业态相比夫妻老婆店在“多、 快、好、省”以及消费者体验等方面的优势越明显时,尾部出清加速。理论 上来说,规模效应越强、运营效率越高的业态更易实现高连锁化率。餐饮及 食品行业由于供给多元分散、区域割据,存在大量的独立夫妻老婆店。茶饮 由于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是餐饮品类中连锁化程度最 高的行业。2023 年,饮品行业连锁化率达到 49%,远高于烘焙 30%、火锅 24%等,餐饮行业平均连锁化率仅 21%。当前茶饮连锁化率领先咖啡,预计未来咖啡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 们认为当前茶饮连锁化率高于咖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发展阶段差异,咖啡为 舶来品,进入中国初期定位高端,在高线城市渗透率高,而低线城市咖啡消费习惯尚待培育,因此咖啡连锁品牌开店聚焦高线,低线城市进入相对较少, 给低线城市独立咖啡店留下更多生存空间;茶饮发展阶段相对咖啡更成熟, 在低线城市渗透率高于咖啡,从而茶饮品牌在下沉市场获得更高品牌认知度, 加速尾部出清。考虑到咖啡标准化的品类特征,未来咖啡连锁化率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

茶饮咖啡 CR5 远高于其他餐饮及食品品类,咖啡 CR5 略高于茶饮。2023 年 现制茶饮 CR5 为 40%,现磨咖啡 CR5 为 42%,而烘焙食品、佐餐卤制品及 餐饮的 CR5 分别仅为 11%、5%和 3%。茶饮及咖啡品牌集中度高于餐饮及 食品,与连锁化逻辑一致,即源于茶饮咖啡的标准化带来的规模效应。而咖 啡在连锁化率低于茶饮的情况下,CR5 略高于茶饮,一方面是由于咖啡的成 瘾性更强带来更高的消费者粘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咖啡头部品牌的差异化 竞争力和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

加盟模式为主的茶饮咖啡盈利能力强,ROE 高于餐饮和卤制品。2023 年茶 饮咖啡公司净利率普遍高于卤制品和餐饮。加盟占比高的业态 ROE 较高, 主要由于高净利率、高周转、轻资产。从净利率看,加盟业态主要赚取加盟 费和供应产品的差价,因此整体净利率较高。从资产周转率看,加盟业态的 资产周转率高于直营业态,主要由于加盟模式扩张速度更快。从权益乘数看, 加盟业态的权益乘数低于直营业态,主要由于加盟模式借助加盟商杠杆,资 产更轻。

茶饮单店投资低,回本周期普遍短于餐饮。从单店模型看,中端及平价茶饮 的单店初始投资额大多低于 50 万元,而餐饮的单店投资额均在 100 万元以 上。从回本周期看,茶饮单店平均回本周期为 17 个月,餐饮单店平均回本 周期为 22 个月,茶饮回本期普遍较短。加盟模式茶饮公司经营杠杆低,抗风险能力强。目前国内茶饮品牌主要采用 加盟模式,而头部餐饮品牌仍以直营模式为主。从公司层面利润看,直营和 加盟模式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费用层面,直营模式下公司需承担人工、租 金、折摊等固定门店经营开支,经营杠杆较高,盈利能力受单店收入影响弹 性大;而加盟模式则将该部分费用均转嫁给加盟商承担,轻资产模式下经营 灵活性更强、公司经营风险更小。

2. 空间测算:下沉与出海空间广阔

2.1. 国内空间展望:以价换量,人均杯量提升

本报告文件将分享到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扫描下方图片中二维码即可查阅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欢迎加入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社群,入圈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务:

1、报告持续更新,分享最新、最专业、最深度的行业研究报告、投行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公司研报等。公众号发布的报告可同步下载;

2、海量研究报告均可下载PDF高清版,无限制;

3、会员可以提问方式获取具体报告需求;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星球


业务咨询、商务合作:136 3162 3664(同微信)

温馨提示




应广大粉丝要求,「报告研究所」成立了报告交流群,欢迎各位公司企业、投行、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基金、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


这里能且不限于:“行业交流、报告交流、信息交流、寻求合作等......”


入群方式:添加助理微信touzireport666,发送「个人纸质名片」或「电子名片」审核后即可入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报告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