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一波的防护及治疗经验分享

好奇心君 未来预言机 2023-11-13

最近一波似乎非常凶险,有两位读者和我分享了他们的防护和治疗经验,以及我一位亲友也首阳了。从他们三位的治疗过程中也获得了对最新这波病毒的一些新认识,我将这几位的经验和新认识整理归纳一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强化防护水平,查漏补缺当然,这些经验基于个别个体的情况,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一、注意平时安全的环境是否变为高危环境

案例A是在自家的洗手间感染的。据推测,是9月份开学后,邻居有较多学龄青少年,在学校感染后导致小区内的整体感染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小区内厨房和洗手间的气溶胶增加,从而致使案例A在自家洗手间感染。

经验1:感染高峰期,原来安全的环境可能变得不安全。厨房和洗手间的气溶胶防护要注意,堵出水口的水袋还是要坚持堵,抽油烟机和洗手间排气扇可以24小时常开,同时注意开窗避免造成负压。

经验2:从三个案例的感染情况举一反三,我回顾了一下自身平时的活动,每天出门肯定戴口罩,目前只有四个场景不戴口罩,刷牙洗脸、洗澡、睡觉、吃饭。吃饭时有怼脸吹,风险可控。睡觉也问题不大,可以开怼脸吹。风险高的场景是刷牙洗脸和洗澡,还是需要想想办法,或者每天都喷蓝狙士电子喷雾?

二、如何快速确定阳性

案例B被最新这波的病毒破防后,发现快速确定阳性的指标和过往不同。ta是早上感染的。然后中午12点的时候,感觉到喉咙痒,抗原阴,ta平时心跳60~70,当时测得90~100。大约10小时后,刮喉咙的抗原的第二条杠显示极其微弱的红色。24小时后症状大幅加重,剧烈咳嗽、极度疲劳、浓痰等等。ta虽然体内体温感觉有上升,但是额头、腋下的体温全程保持正常:36.6度。显示体温作为监测指标不一定100%可靠

ta在感染早期、3小时的时候,抗原正常、体温正常,最早反映异常的是两个指标:一是有症状:喉咙痒,二是心跳。ta平时心跳60~70当时测得90~100。但是,这是ta首阳的情况,ta转阴后心跳是否维持在90~100未知,能否恢复60~70存疑。因此二阳、三阳时,能否以心跳90~100作为感染指标未知,或者,以心跳比平时额外快30次可能可以作为感染指标。

经验3:心跳和症状可能是最快反映感染的指标,体温、抗原不一定能及时反映感染状况。

三、症状广泛。

案例A、B、C在阳性后第2天都有严重症状,包括心脏疼痛、肺部疼痛、头痛、发烧、额头疼、剧烈咳嗽、浓痰、拉稀、极度疲劳等等,20米的距离走起来自我感觉像走了一两个小时,心率整夜120,身体像灯火通明的兵工厂。

四、这波病毒的攻击速度很快。

案例C感染后第二天去医院验血,作为血栓指标的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为0.67。正常范围是0~0.55。十二导联的心电图显示T波异常,提示可能是下壁心肌缺血。医生说心电图暂时问题不大。

之前有斯坦福论文提及,感染后大约有6个小时病毒在人体内修建感染高速公路,可能这6个小时内伤害不大。但这次案例C的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在第二天已经对人体内造成损害,包括血栓、心肌损伤。

经验4确定阳性后,尽快吃小分子结合经验3,要尽快确定是否阳性,一旦确定阳性,尽快吃药。

经验5:我在确定阳性之前,有个套装:洗鼻,用含西吡氯铵的漱口水漱口(我用的宝洁的漱口水),蛇胆川贝液(含牛磺胆酸),清开灵(含猪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是处方药,而清开灵是非处方药,因此用清开灵代替熊去氧胆酸)、维C、二甲双胍。该套装用来应对高危环境意外暴露、幻阳还是可以的,对身体负担也不大,也容易获得,但是对于确实感染新冠病毒,作用有限,只能起到减缓的效果,需要尽快服用小分子药。

经验6:小分子药是关键。其它的对症治疗的药例如退烧药、化痰药、止咳药、咽痛药、止泻药、眼药水、布洛芬、盐酸氨溴索、阿斯美是用于抑制症状,对转阴帮助不大。小分子药和对症治疗的药各有各的用处。

补充:之前有读者问转阴后持续咳嗽有痰怎么办,试过二陈丸、通宣理肺丸、盐酸氨溴索、阿斯美,效果不佳。案例C也有类似状况,医生给ta开了这几种药:复方甘草口服液、茶碱缓释片、头孢、孟鲁斯特纳。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仅供参考。

五、小分子药的选择。

目前小分子药有5种,三种国产,两种进口。国产的是乐睿灵、先诺欣、民得维。两种进口药是辉瑞的paxlovid和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三种国产药的价格是700元,两种进口药的价格是2100元和1600元。

民得维是网红负责临床实验的(见《从临床试验信息牵出的问题》),我当然会怀疑他把1%的功效使用统计魔法搞成99%。所以首先剔除掉。剩乐睿灵和先诺欣。先诺欣是双药方案,因此有更多的会引起冲突的药物,因此我首选乐睿灵。

案例B使用了乐睿灵后1天转阴,速度不错。

六、要提前屯药。

案例C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开药,发现五种小分子药只剩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还有货,其它四种全部断货。案例B发现京东上乐睿灵已断货,而在美团上买,本地存货为零,要从重庆发货到当地,需时3天。

经验7:要提前屯药。如果到用的时候再买,可能会碰上整体社会感染高峰期,医院内会断货,其它平台会需要调货。

七、吸氧机有效。

案例B在感染后第2天开始吸氧,每天需吸氧6~8小时才能将不吸氧时的血氧水平维持在95%以上。对恢复很有帮助。

但是即使如此,在不吸氧时,每小时发生的氧含量跌落>4%的次数,由感染之前的零次上升为10次左右。显示病毒对人体的血氧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经验8:需要提前准备制氧机。不要买休闲用的制氧机,要买能连续使用8小时以上的制氧机,如果一家人都集体感染了,制氧机可能需要能连续使用更长时间,甚至可能需要准备多台制氧机。制氧机的选择之前有写过:防护和康复装备的小列表 2023.02

八、血氧监测仪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案例A用了《新冠防护及康复方法的查漏补缺》里提到的血氧仪,觉得比50元一个的大路货要好用,能长期记录。

经验9:我用的是乐普的血氧仪PO6,399元,能连续记录24小时的血氧情况。连续佩戴6小时以内很好没任何问题。但是当需要连续佩戴6小时以上时,佩戴的手指被夹着的部位会疼痛,必须要换手指夹。所以我建议如果预算允许,买更贵一些的指环式设计的血氧仪,可以套在手指上,因此手指应该不会被夹痛。

九、转阴后表面似乎无事,实际上仍未恢复。

案例A、B、C目前都转阴了,表面上看似乎都没事,表面上看是正常人。但是他们都自述尚有症状持续,并且身体感觉不同了。

案例B的心跳还停留在80~100,未能恢复到健康时的60~70。案例C尚未再去医院做血栓D二聚体和心电图,但是自我感觉尚未恢复,出入空调房和办公楼更容易打喷嚏、流鼻涕。案例A表面看没事,但感觉身体比较虚,缺乏活动、下床、出门的意愿,性欲显著下降。

经验10:表面恢复容易,实际恢复漫长,需要时间。

十、死亡螺旋

这点是旁观社交平台上的患者得到的新认识。很多人在感染后戴不住口罩,觉得口罩非常闷,无法喘过气来,无法像没阳过的时候那么能戴口罩。这其实很可能是他们虽然转阴了,但有意识到自己部受损,肺部功能下降,导致他们无法适应佩戴口罩。

这就造成了一个死亡螺旋:感染后肺部受损,导致戴不住口罩,导致容易再次感染,导致肺部加倍受损,导致更加戴不住口罩,导致加倍容易再次感染。

所以,一旦感染,要么额外多花100%精力进行防护,要么额外多花几百几千去买主动送风的电动口罩,否则会被拖进这个死亡漩涡,加速滑向深渊,个人身体加速崩盘。这个变化不是线性的变化,而是10倍速的变化。

经验11:尽量避免感染,即使感染过后也要积极防护、加倍防护,避免再次感染,否则容易陷入死亡漩涡。

经验12:只有零信任的警觉的人才会活下去,积极叠buff,积极打疫苗,积极囤货。

相关文章:《新毒王BA.2.86和拍激指数》、《摔飞机第四季》、《硅谷的她要戴口罩直至最后大结局》、《美英日韩齐警戒,新冠疫情的夏天高峰来临》、《贫穷和阶级滑落成常态,新冠AI再暴击,大神荐社会主义》、《他差点猝死,大佬开撕,到底是谁的锅》、《面对致命疾病时该如何决策》、《躺平共存后离全民残疾有多远?》、《为核污水的洗地凸显认知战的火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