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次都上国家榜,为何是石城?【美拉德风·看江西】

周亚楠 中国环境 2024-01-12

编者按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秋风打翻了调色盘,洒下一地缤纷。大地披上了时下最流行的“美拉德”穿搭,看棕红色的枫叶随风曼舞,看焦糖色的沃野硕果累累。

秋天,也带来收获的希望。

日前,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式授牌。这些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及创新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中国环境开展秋季特别策划,#美拉德风#的大美河山,带你一次看个够!


  



“环山多石,耸峙如城。”故名石城。

在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赣江从这里——石城县流出,而后自南向北注入鄱阳湖,最终与长江汇合。

2021年,石城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石城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次都上榜,为何是石城?
      


琴江河畔碧波荡漾、赣江源头秋色弥漫……初秋时节,走马石城县,一幅秋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


碧水丹山,人文荟萃,素有“闽粤通衢”之称的石城县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有“中国白莲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和“中国温泉之乡”等美誉。


在这里,夏季有艳丽夺目的百里碧波,秋季有独特瑰丽的壮美丹霞。当夏日的“多巴胺”成为过去式,秋日上线的“美拉德”风情更让人眼前一亮。从金黄稻田到花果斑斓,从落日红霞到褐色群山,深浅秋色已然铺陈每一寸石城县土地。

坐落在赣江源头,石城县境内设有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等,立足山水、乡村、温泉、森林等特色资源,石城县努力开拓“生态+”路径。

近年来,石城县以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如何创建?

不遗余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让生态“含绿量”、经济“含金量”、制度“含新量”三位一体发展,石城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新路,生动演绎着生态强县、绿色崛起的“石城模式”。

行走在石城县,青山绿水环绕,静听悦耳鸟鸣,处处呈现了原生态的“醉”美风光。

一个“美”字,促使石城县将乡村作为景区打造,美化亮化村容村貌,让农耕文化、古民居文化、乡愁文化“面子”光鲜亮丽,“里子”深厚典雅。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江西省森林城市、江西省美丽宜居示范县。



石城美,美而自知。好生态,既是石城优势,更是石城要守好的宝贵财富。

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石城县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守护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石城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坚决守好“绿色门槛”,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严守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不断擦亮赣江源头“绿水青山”的本色。

全境护山。实行“十年禁伐”政策,加强生物资源保护,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一体化生态屏障。2022年,完成人工造林5552亩、封育改造15000亩,低质低效林改造41042.3亩。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矿山治理面积18.2公顷。今年,区域内拍摄到穿山甲、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动画面。

全域理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村的河湖长组织体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河长”“智慧河长”同向发力巡河护河管理机制,全方位推进水环境治理。呵护水生态环境,全面加强赣江源斑鳢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对琴江河水域实现全面禁捕,实施“十年禁渔”政策,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全面治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5座,实施“财政兜底集资、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维护”的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卫生厕所普及率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千里赣江发源于这里,源头1.1万公顷范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源源不断为赣江注入优质水1.4亿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75.9%,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


生态好转,乡村环境面貌也是日新月异。


依山傍水的石城县开始思考,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是石城县给出的答案。

大力实施温泉项目,唱响“温泉之城”品牌。石城是独具魅力的温暖之城,地热资源丰富。已探明可开发温泉点7个,日出水量超1.5万吨,地热流体富含偏硅酸、氟等多种健康元素,开发建成的九寨温泉、花海温泉、森林温泉、天沐温泉广受好评。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打造千里赣江源头生态保护的石城模式。立足赣江源头特殊生态区位和独特资源,设立赣江源镇,筑牢“江西水塔”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石城模式。按照“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推进全域旅游,将县城建设成核心景区、乡村描绘成基础风景、景区景点打造成特色品牌,绘就了一幅景城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新画卷,打造了“欠发达革命老区”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石城样板”。

一幅幅赣江源的秀美画卷,一个个响当当的生态品牌,石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旅游招牌越擦越亮,正带动着这座小县城的社会经济发展快速腾飞。

通过大力实施“显山露水、为民造绿、让绿于民”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石城县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旅游资源“枯竭”到“全域旅游”的华丽转身,“幸福石城”踏步走来。

远山碧水,蓝天白云,芳草青青,鸟语花香……漫步琴江河畔,一幅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拉德”画卷在石城县徐徐展开。




往期推荐




这些“英雄”,在守护长江生态



关于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


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这一“核心”,哪些要点需关注?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张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两次都上国家榜,为何是石城?【美拉德风·看江西】

周亚楠 中国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