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城的生长:一次街道微改造实验 || 西安温度

陈锵 贞观 2020-09-19

编者按:2017年年底,我们带着一群青年设计师,为西安街头的10个小摊做了一次梦想改造,起名【文化创意温暖城市角落】计划。准确一点说,这是一次针对西安街头摊贩的外观改造小实验。


2018年底,在有情怀、懂文创的西咸新区文教园和能源金贸区的支持下,第二季“西安温度:文化创意温暖城市角落”已经完成。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小学习巷公共区域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老城区的发展逐渐与时代落伍。

 

这种景象在西安特别明显。旧城改造的重重困难,使得西安产生了一种奇幻的凹陷:从城外往城内,尤其是进入到城墙内的生活圈,往往会给人一种从21世纪穿越回90年代的恍惚感。

 

与外面光鲜亮丽,繁华时髦的环境不同,老城区的人居环境差、社区的绿化和设施不齐全,历史遗留问题太多。

 

2018年11月初,贞观与西咸新区国际文教园推出的「西安温度」活动——这是去年「温暖城市角落」活动的延续——做了一次尝试,对小学习巷进行一次微改造。

 

相比于第一季的关注点在对个人店面的设计上,我们在第二季将改造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尝试把城市老城区更新与设计结合起来,让更多人在感受到设计带来的美好的同时,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



我们邀请了𠈌建筑设计团队,对小学习巷进行一次微改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改造预算有限的前提下,位于北院门街区的小学习巷微改造终于得以完成。


这是我们「西安温度」项目之一,也是西安老街区变得更美好的开始。


👇点击视频观看改造过程👇



《明清西安词典》载,小学习巷位于原长安皇城司农寺所在处,唐末改建新城后成为居民坊。与相连接的大学习巷的热闹非凡,商铺林立,来往人群稠密不同的是,小学习巷显得有些安静。街道也并不宽阔,道路两旁几乎全是住宅区,零星有那么一家商店或者砂锅店。


▲改造之前的小学习巷。


改造团队改造的这段路叫做小学习东巷。与大学习巷相接,街道口没有明显的牌子,不好找,稍微不留神,就会容易错过。



这里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区,居住环境差,路窄、光线差,居民出入不甚便利,住宅的室内外高差较大,并且各家的入口台阶高低不一,缺乏统一的规划。而且,街道的宣传栏、社区公共空间没得到合理运用……



这条街道,有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没有标识牌,很难找。所以设计团队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首先就从这个角度下手改造。



在与大学习巷相连接的巷子口,设计团队设计了一块儿带有「小学习巷」字样的黄颜色背景墙。


▲改造巷子口效果图。

▲改造后的巷子口。


为什么要用这种色彩?


在设计团队看来,黄颜色一来是显得醒目,提升了街道的存在感;二来在色系之中属于暖色调,能给人以积极阳光的感觉。


最主要的是,设计团队用了化零为整的思路,为这块标识牌添加了不少功能。比如带有“小学习巷”字样的镂空logo,背后连接通风管道,有通风功能。



除此之外,这面背景墙的墙绘,由设计师李望观老师设计,取材于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运用以一种抽象的表现手法将这段历史体现在文化墙上。


▲背景墙绘效果图。

▲背景墙绘改造后。


其余三个地块的文化内容展示了隋唐前后丝路沿线的多个重要文明,包括波斯萨珊王朝、印度笈多王朝、东罗马帝国,隐喻了丝绸之路这个盛唐文化主题。




 

街道为什么需要文化墙?


负责这条街改造的设计团队跟我讲,团队叫“𠈌建筑”。“𠈌”是虞的古体字,通“娱”,引申为有趣、快乐的意思,“𠈌建筑”的意思就是做有趣的建筑,有趣的设计。文化墙的设置,能让街道变得鲜活起来,让人们能够更深的了解这条街道的历史,提升街道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街道是链接人与城市的纽带,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怎么让这些街道,能够跟人们产生更深的互动?


街道会与人产生互动吗?会的。


哪怕你没去过某座城市,但你总会在影视、歌曲以及作家们的笔下,通过一条街道,认识一座城市。这些小街道在影视文学作品中,令人迷醉,是一切故事的起源,因为鲜活,而使得一座城市有了魂魄。

 

像海莲·汉芙的查令街十字84号,像柯南道尔笔下的贝克街221b,汪曾祺笔下的高邮,贾平凹写的五味巷……在作家们的笔下,少有城市整个轮廓的描写,但通过他们笔下的风物,让人们跟一座城市有了联系。

 

而在现实之中,影视、书记作品中的街道,成了人们与城市深度互动的最佳媒介。

 

曾经在港片中出现的街道,成了影迷们的打卡圣地,谁去铜锣湾都会拍一张照片,然后配个“铜锣湾只能有一个陈浩南”的文字。《都挺好》播出后,苏大强的家成了短视频网红们必去的景点。赵雷在《歌手》上唱完“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很多去成都的游客有了一个新的打卡地点(尽管成都没有玉林路)。我到西安后,还专门查过五味巷咋走,后来发现其实写的是五味十字……

 

这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我们在陌生城市,看到一条熟悉的街,就像故友重逢一般。

 

所以,了解一坐城市,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一条条街道。街道是城市解谜游戏的线索,我对西安有很重的探索欲,尤其是街道的历史,西安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巷子街道,来历千奇百怪,有的是因为人,像芦进士巷是因为以前这里有个卢姓进士。有的来自于灵异故事,像火烧壁据说是烧死了藏在石碑背后成精的狐狸。还有的来自与历史,比如说唐代斗鸡游戏盛行,以斗鸡场命名的巷子叫大吉昌巷。早慈巷最有意思,以前叫枣刺巷,取这个名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巷子紧靠“贡院”考场,为防止越墙舞弊,在院墙头插满枣刺……

 

曾经在此扎根的朝代纷纷都烟消云散化作历史,但好在,西安的街头还留有这些街道,是西安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在加强了人与街道之间的互动之后,设计团队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尝试用设计来合理、高效的利用街道空间。


▲改造前的小学习东巷。


根据整条街的具体情况,设计团队将街道拆分成四个点进行微改造。这样的好处是,能让整条街道,在不同地段都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使得街道的公共空间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



比如,一号地处于整条巷子最开敞的位置,设计团队本着简约美观的理念,用木材质将不同标高的元素(比如台阶、花坛、座椅等)有机整合起来,从视觉上提升美观度,并且结合街巷住户的使用习惯,预留了一小片停放自行车的区域。


▲区域改造前概念图。

▲区域改造完成的样子。


在二三号地,设计了两块带弧形雨棚的座椅。这样做的好处是,投入使用之后,不仅能成为很多居民聊天加深感情的地方,也能为行人提供一个短暂歇脚的地方。


 

另外,设计团队对街道的另一侧结合原有的宣传栏进行了重新设计,利用花坛座椅等元素将原本突兀的水泥墙角遮挡起来。这样一来,就使的街道的的美观度和整洁度大为提升。  



虽然这是一次有关于街道的微改造。但对于项目团队以及设计团队来说,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在真实的改造过程中,对所有的参与人员来讲,最深的体会就是:很艰难,项目立项容易,但在实际推动之中,付出的努力跟收获不成正比。



因为是居民区,改造或多或少会为居民带来一些不便。在跟居民沟通完成,开始改造后,又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有居民嫌门口的座椅会聚集闲杂人等影响休息,即便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做工作,收效甚微。再比如,双方不断商讨,达成改造共识之后,实际的改造效果,与原设计不甚相同……


有关于此,𠈌建筑设计团队看的很明白,设计不能为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却能一点微小推动,让人们通过设计,了解到生活可以变得更美好和舒适。可以让人们更深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



比如,虽然在改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但让设计团队感到欣慰的是,完工后到现场和居民聊天,大家普遍对改造后的成果表示满意,一过路大哥看见吼一嗓子“嘹滴很!”。 



城市在飞速前进,老旧建筑不断被推倒,新建筑拔地而起。但老城区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比如人居环境恶劣,没有暖气,电路老化,但还好,可以通过设计改造来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一些。



如何通过微小的力量,为这个我们生活、工作的城市做出一些微小的改变,让个体更有尊严,让人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并不起眼的环境也可以如此美好,让人们体会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从而产生更好体验的互动。


这是我们贞观一直在思考,也是不断在探索、实践的问题,也是我们每次改造活动所秉持的初心。


  • 鸣谢: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办   小学习巷社区


📚西安温度」策划执行总负责人:梁恩(贞观)

📚「西安温度」设计总负责人:李望观

🏠改造地址:小学习巷

📝𠈌设计团队成员:蒋公、王乐乐、何亮亮、李小包


往期改造:


为了42户退休老教师,我们改造了一个洋气的小院落 || 西安温度

当流浪狗狗遇上我们的温暖改造计划 || 西安温度

这一次,我们希望改变人世间一个小小的家  || 西安温度

传统手艺还有人爱吗?我们改造了一家木旋店 || 西安温度

这次改造桂林米粉店,设计师差点儿被当成了骗子 || 西安温度

从现在起,心诚肉铺就是这条街最靓的店 || 西安温度

黑麻咕咚的地下通道,也可以通过改造变得好玩 || 西安温度

你们还买书吗?我们改造了一家旧书店 || 西安温度


  作者:陈锵

  贞观作者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

👆点击图片了解投稿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