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子240|忙里偷闲才叫好时光

牧之野 之乎者野记 2023-03-20


人累的时候,特别想拥有一段非常长的空闲,什么都不做,什么话都不说。

绝大多数人想必都是如此。

可是,我们到底能否接得住这样的大段空闲呢?这其实还是个问题。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一有人辞职,我就会去问感受。

有个朋友,离职后在家里呆了整三个月,后来见面诉苦说,可算是呆够了,每天洗衣做饭接孩子,比上班累多了。

后来还是去工作了,还为此全家从北京搬去广州,这是多么大的勇气,需要克服多少困难,而这勇气的一部分,似乎还来自这三个月的“折磨”。

在我了解所有的这些朋友中,真正能完全享受漫长没有休止符日子的,屈指可数,差不多一致的感受是:

就像来到一片时间停止的荒原,原来有趣的事情似乎都变得味如嚼蜡。

其实从内心里,我认为自己是跟他们不一样的,因为我最长在家里一个人呆了八个月,除了非常必要的外出,这八个月基本没出门。

但那是年轻时候的我,有爱情的置气,有失望和迷茫的情绪作祟,而现在,有老有小,于是,再幻想大段空白时光时,不得不考虑家庭。

和这些有“间隔年”的朋友一样,我想过很多能做的事,但一旦涉及孩子的成长,要上学要适应社会,所有的时光都已然被切割成碎片。

当年我带沐朵去非洲,本来也是想让她看狮子老虎大草原长大,看人生有否不同,到最后发现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孩子似乎更喜欢跟小朋友玩,而对大自然并没有特别大的热情,反倒只是一种点缀的需要。

而在我曾经较长的一两个月假期里,现在回想起来,在一年的六分之一里,所有的回忆就像是一张饼,味道雷同,并非色彩斑斓。

人一旦失去了紧迫感,漫长的时间就会变得容易流逝,而忙碌起来,一分钟能掰成两半用。

开车到威海的路上,一天开了六七百公里,一直在看不同的景色,想着不同的事情,一天变得漫长。

而海边呆着的几个小时,就像永恒一样冻结在记忆里,念念不忘。

因为感觉时间与机会珍贵,所以似乎每个细胞都被调动起来去记住和参与,美好变得浓稠起来。

以至于日复一日的重复里,舀上一勺浓稠的回忆,就能化开很多好心情。

发个呆,可能也就两三分钟,却像灵魂出窍很久。

好像没有了厌倦的映衬,就体现不了真正的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需要的不是无边的放逐,而是适当的离开。

当然,瓦尔登湖、西伯利亚森林的小木屋除外,不是精神意志特别强大,能够完全享受大段孤独的人,大多时候不过是放大了自己的情绪。

我会发现,慵懒的往床边一靠,一下午就从手指边溜走,根本不想站起来。然后,饭也不想做,地也不想擦,然后就慢慢像一滩泥。

以前,我也觉得,这样很好,可是,慢慢我发现,感受世界并不等于慵懒。

真正想体会世界,是需要辛劳的,即便是久坐也是凝思,不是什么都不想,它其实特别耗脑力。

烂醉如泥或完全放纵自己身体及情绪的日子,不是什么好时光。

而一旦调动起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实越忙碌,能做的事情就越多,早起可以跑步,可以自己做饭,白天可以锻炼可以看书,可以工作可以学习,晚上可以早睡,一天的时间似乎丰满了许多。

当然,那种被动的不情愿的做和尚撞钟的忙碌肯定是相悖的效果了。主要还是,这份工作是你尚能接受的,如果热爱当然更好了。

然后在劳累和一段超载后,选择一个时间点放空自己,这样可能会更有边界感。

回忆中,生活的美好基本都是以瞬间展现的,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愉快是因为身体分泌了多巴胺或内啡肽,而这种不可能持续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就像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寻找灵魂真正向往的意义,然后有阶段的设定目标,完成任务,而非只是为了填补欲望的虚空,让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可能摇摆的幅度会小很多。

大致也正因为如此,忙里偷闲才叫做好时光吧。



这是一个力争纯粹的人给自己划出的桃花源
文章有门槛也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 但都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完成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推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之乎者野记只发散文
两个炮灰小号写时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