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好·莆田》古谯楼,千年古城“兴化府”的见证




古谯楼

莆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位于市中心文献路中段

初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

是兴化宋城子城城门和门楼

宋绍兴六年(1136),因火灾焚毁

同年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

兼具击鼓定更和刻漏计时功能

故也称鼓楼

明清两朝,数有重新修建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

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

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谯楼

坐北朝南,共有三层,高约16米

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

底层基台石砌

保持宋代城阙形制

中开门洞,门上嵌“古谯门”石额

为兴化知府马夔陛手书

二层为木构楼阁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

重檐歇山顶,前后有回廊

三层周围有回廊

回廊设有砖石花式栏杆

古谯楼内,现存有《天一楼记》石刻碑记等文物

设有莆阳书房、戏台、茶馆、文创馆






《重修天一楼记》碑刻

“天一楼”是清代古谯楼的又一别称

清嘉庆七年(1802)

兴化知府马夔陛与士绅郑远芳等

商议修建鼓楼

次年便倡议劝捐重修

“仲夏经始,孟冬落成”

马夔陛亲撰《重修天一楼记》

详细记载了古谯楼兴建、重修始末

至今碑刻仍置于鼓楼上





坎卦

古谯楼自宋建成以来

经历了三次火灾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府卞永嘉重建

在古谯楼底层中开门洞南面的门额上

嵌入3块坎卦石,坎卦五行属水

意以坎卦之象制火





莆阳书房

随着历史的变迁

古谯楼的功能也不断变化

民国年间,作为“民众教育馆”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作为“莆田县人民文化馆”“莆田县图书馆”“莆田县博物馆”“莆田市博物馆”办公地

2018年至今,作为“莆阳书房”

成为集阅读、书籍流通、文娱休闲

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登古谯楼,看兴化府

一览千秋,一梦乡关



(↓点击前往↓)           

THE END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制作|骠骑传媒

编辑:黄斌

更多资讯





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