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第一期目次

奋进的 大学教育科学
2024-09-0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更方便哦!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


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P4-P13

/刘振天 郭华桥


优化资源布局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P14-P20

/李立国 李建龙


大学教育科学




    教育前沿


新精英教育:重构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 P21-P31

陈海静 王建华


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世界格局与中国行动方略 P32-P40

/林 杰 王儒雪 陈妍君


大学教育科学




    教育基本理论


学术自由理念的反思与重建——基于康德自由学说的思考 P41-P49

/霍少波 许少玲


循证教育的哲学批判与建构 P50-P57

徐乐乐 何美姣


大学教育科学




    课程与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及其价值意蕴、 风险表征与实践进路 P58-P65

/谷永鑫


大学教育科学




    教师与学生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路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fsQCA组态探索 P66-P76

/蔺海沣 左谢兴 刘碧华


大学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张力失衡及其调适路径——基于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 P77-P85

/蒲 蕊 叶 冲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逻辑动因和作用机制以及中国应对 P86-P96

/段世飞 钱跳跳


大学教育科学





    比教与借鉴


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国际演进——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P97-P107

/王志丰 王伟宜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多元路径  P108-P117

/李晓虹 范昌鑫


大学教育科学





    教育史研究


“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概念史寻绎  P118-P127

/刘 晖 蔡志奇 张艳芳

大学教育科学



摘要先览

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

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刘振天 郭华桥

摘要:“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九个坚持”等是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理论赓续的一脉相承性和内在一致性,更体现出党对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人民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提升了我国的教育科技核心竞争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了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执行的定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本体论、功能论、价值论三层内涵,必须坚持党性、人民性、本土性、开放性、时代性等建设原则。新时代必须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九个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坚持教育自信,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步伐,通过立德树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快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三个面向”;“九个坚持”;教育强国;战略思想;创新发展


优化资源布局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李立国 李建龙

摘要:面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在资源布局与优化方面,我国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提高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在教育经费投入难以大规模增长、学龄人口可能逐年下降,且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的背景下,资源布局优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质量提高,适应、促进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具体来说,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我国当前应着力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能力;扩大优质高等学校数量和布局,积极扩大“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加快高等教育集聚发展,适应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要求;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适应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

关键词:资源布局优化;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高校;学科专业优化;高等教育集聚发展


新精英教育:重构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

陈海静 王建华

摘要:精英教育曾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理想类型,它以培养精神上的贵族为旨趣。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精英主义和优绩主义,人们对优绩的迷思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内卷化。在现代分层分类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精英教育在多样性、包容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精英的培养不能只遵循一个模式,科研创新人才、大国工匠、新技能型人才都是精英,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我们需要重构一种鼓励多样性、包容性的高等教育理想类型,即“新精英教育”。新精英教育范式框架包括:价值取向坚持贡献正义;核心要素重点把握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异质性;运作逻辑主张精英人才的分类培养。新精英教育范式的理想类型应同步关涉高等教育的人民性和国家性,以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发挥促进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并满足国家需求。在实践进路中,新精英教育需要破除制度与资源供给不均抑或制度与资源双重依赖的困局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类型;新精英教育;精英主义;优绩主义;范式危机 


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

世界格局与中国行动方略

林 杰 王儒雪 陈妍君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表征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认可程度,也反映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是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之源,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的必然之举,还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尚未掌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与提升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夯实国内根基、布局发展中国家和着眼发达国家“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世界格局;中国方位;行动方略


学术自由理念的反思与重建

——基于康德自由学说的思考

霍少波 许少玲

摘要:当前人们关于学术自由历史、含义、案例等方面的论述,基本上把学术自由视作一个由他者给予的行动空间:它是外界给予的,是在与他者斗争中争取出来的,过分强调对外部干预的排斥或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而忽视对自身的要求;学术自由被描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动空间,无关道德,所有学术行为都将得到学术自由的辩护,从而可能滑向对学术自由的滥用。这些都要求走出“薄的自由理论”,以更厚重的自由学说为学术自由奠基。康德哲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关切,分析康德自由学说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别样的自由图景:一种出于自身理性的庄严承诺。自由具有先验性、法则性和义务性,基于康德自由学说,学术自由从根本上意味着一个道德原则,它预设着正直、胜任与谦虚,表现为学术勇气、学术担当和学术宽容

关键词:学术自由;康德自由学说;学术勇气;学术担当;学术宽容


循证教育的哲学批判与建构

徐乐乐 何美姣

摘要:循证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深入教育各处脉络,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然而,循证教育理念是不完善的,这主要来源于其实证主义哲学本质所固有的理论困境。从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伦理观四个维度探讨循证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发现:在本体论维度,循证教育是一种还原性实践,忽视教育的生成性;在认识论维度,循证教育追求“研究—实践”的确定性,忽视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在方法论维度,循证教育的“方法—目的”是一种线性关联,忽视教育中的非线性关联;在伦理观维度,循证教育遵循实践的技术命令,忽视教育中的价值维度。从以上四个维度对循证教育进行的批判和厘清,为建构其实践原则提供了理论前提。因此,循证教育完善自身要基于以下原则:引入教育判断力,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注重证据的价值判断,以达致教育问题的本质;厘清“目的—方法”的主客位置,重视“目的—方法”的内在关联性;构建复杂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体系,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

关键词:循证教育;实证主义;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实践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及其

价值意蕴、 风险表征与实践进路

谷永鑫

摘要:在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独特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着思维认识工具化、关系互动失序化、范式变革割裂化、治理实践失范化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和现实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价值塑造为核心的理念定位、优化以素养培育为基础的主客联动、形塑以融合创新为导向的育人范式、激发以效能提升为重点的治理优势,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朝着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技术;潜在风险;优化策略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路径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

fsQCA组态探索

蔺海沣 左谢兴 刘碧华

摘要: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H省8所高校为样本,探索社会资本(认知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地方依恋(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亲社会动机等多重前因条件的交互效应以及前因组态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系统影响发现:上述6个前因变量均不足以独立成为驱动返乡创业意愿的必要条件;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是多个前因条件协同交互的结果;农村籍大学生高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组态包括“地域忠诚”驱动型、“人地关怀”加持型等2类;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亲社会动机、地方依恋是导致低返乡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对此,建议重视元资本(即政府力量)对返乡创业的包容性规范、制度性信任和延伸性网络的协同建设,加强社会资本与地方依恋、亲社会动机的适配性联结,并突出基于“乡村性”的农村籍大学生亲社会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返乡创业意愿;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张力失衡

及其调适路径——基于公共价值战略

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

蒲 蕊 叶 冲

摘要: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涉及价值、主体、结构等多元治理要素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其主要特征的全面把握是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从使命管理、政治管理、运营管理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阐释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剖析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价值张力失衡、权力张力失衡和结构张力失衡问题。要有效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张力失衡问题,需要以价值耦合凝聚高等教育“公共性”价值共识,以利益共融打造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利益共同体,以结构优化构建纵向连通、横向协作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公共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战略三角模型;公共价值;张力失衡;协同共治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

逻辑动因和作用机制以及中国应对

段世飞 钱跳跳

摘要:在全球化危机加剧与全球治理赤字上升的背景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也亟待转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逻辑动因包括改革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抗争以及制度重叠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治理嵌构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作用机制内部不同行为体互动的基本逻辑。治理嵌构视角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作用机制包含关系型嵌入、结构性嵌入以及规范性嵌入三种路径,反映了各行为体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机制复合体中相互融入、彼此沟通的网络化嵌构过程与依附共生关系,体现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行为体同外界各种机制的互动互建进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面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治理地位下降、新兴国家参与治理受到制约、多边网络合作的治理模式受到挑战等治理困境。我国应通过促进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理念现代化、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高等教育治理道路现代化来推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

关键词: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机制复合体;治理嵌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国际演进

——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王志丰 王伟宜

摘要:全球高等教育正加速迈向普及化,这一趋势为各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带来新的挑战。立足可持续发展视角,对高等教育公平政策较成熟的先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大众化时期,普及化阶段的各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在政策目标、价值导向、公平原则、参与主体、招生政策、资助政策以及策略手段上均有相似的转型趋势,但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各国则根据本国实际发展和人民需求做出多样化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多年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着较高程度的契合,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但在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稳定性、保障资金的分配公平、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的个性化与精细化、推动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公平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在普及化阶段的可持续演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可持续发展;国际演进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多元路径

李晓虹 范昌鑫

摘要:高等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探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差异化合作路径和作用机制,总结成功经验,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TOE框架,对34个“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优秀案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学科资源相对优势是实现“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必要条件。“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路径共有三种,分别是学科资源嵌入人文交流的民心相通型、学科资源赋能需求满足的共同发展型、学科资源支撑民主会商的话语体系建构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的新历史起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应整合优质学科资源,创新交流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有深度的人文交流;须统筹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务实满足沿线国家需求,实现共同发展;可借助教育多边平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影响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高质量合作;TOE框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概念史寻绎

刘 晖 蔡志奇 张艳芳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而独特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概念。厘清这一概念的源起和本质,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概念史研究范式,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文献并综合分析话语内涵的演进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是它的最初形态,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它的思想内核,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它生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是它的本质内涵;它在政治和经济变迁中被持续建构和反复定义,彰显出丰富的价值。“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注脚和学理概括,也必将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国模式;概念史;高等教育治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 扫码关注我们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核心期刊(北大核心)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学教育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