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这样狂撕,咪蒙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 走寻

2016-12-17 寻找未知之美 走寻

[ 本文共计2890字 · 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

文 |  苏迅  图 | 知乎


对于一个知识分子而言

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带来的话语权

而是独立带来的良知



咪蒙,一个处在风口浪尖,备受争议的话题人物。2015年12月发出的《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两篇爆文,一举奠定“毒鸡汤教主”的毒舌基调。她的一系列毒鸡汤文章,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有人因此找到了朋友圈的G点,觉得咪蒙大法好,一日三餐外加咪蒙推文。有人就嗤之以鼻,觉得咪蒙才是真正的LOW逼(其实这是个错别字,原字就不写了,本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一枚,用咪蒙标题的风格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你看咪蒙是傻逼,咪蒙看你亦如是”,这句话不是小编言语,只是引用。

 

咪蒙,本名马凌,媒体作者


新榜推文在《咪蒙:做了一年公号,收获600万粉丝、十几斤体重和漫天口水》中回顾“咪蒙”站立在自媒体舞台中央的这一年,除了公众号粉丝数突破600万,自己体重增加了十几斤外,还制造了多场涉及咪蒙文章的论战。



尤为激烈的是11月23日的《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这一10W+的爆款。

 

这篇文章甚至吸引了一些公司高管的注意。很多人爆料,朋友圈里的老板和管理人员都狂转,还有人表示,领导已经把文章发到工作群里让大家学习。




关于实习生是否该给老板拿快递引发了热议,在自媒体界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稍不留神就会被“撕咪蒙”大军溅的一身狗血。

 

在此篇文章引发的战役中我们大概可以窥见三个待解之谜。

 

咪蒙究竟代表了谁的心声?

 

咪蒙的文章冠以“毒鸡汤”形式出现,主观意识极强,大多为情感宣泄。为敢想而不会言的人找到了情绪出口,他们将咪蒙的思想嫁接到自己的朋友圈,咪蒙也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标签。


很多年轻人总有“我懂得太多,懂我的人太少”的孤独感,以及“希望被理解,恐惧被看透”的虚荣心。这种孤独感与虚荣心在咪蒙的文章引导下慢慢变成一种优越感和自信心,渐渐将文字引入自身,从而找到了所谓的共鸣,因此上瘾。


 咪蒙曾说过,“我的粉丝80%都是女粉丝”。所以,她在选题上也会迎合粉丝的情感需求,微信官方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情感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类目。咪蒙恰恰就经常写情感,70篇文章里,有52篇都是情感方面,主要分为2个系列,感情观和感情答疑,而且篇篇立场新颖,出其不意却正中下怀。




当其他公号讨论港囧叫座不叫好时,咪蒙站在赵薇这个角色的立场,讲了令人唏嘘的现实——《港囧:斗小三的正确方式是,你要有很多很多的钱》,阅读量很快就100万+;当其他公号讨论夏洛特烦恼有多好笑时候,咪蒙冒出了一篇《夏洛特烦恼:男人为什么总想搞自己的初恋?》。


在情感快消时代,咪蒙充分扮演了阅尽千帆的知心姐姐角色,为粉丝提供了发泄情绪或慰藉心灵的肥沃土壤。此外,她还在公号中塑造了自己“厨艺很好的吃货,又矮又胖,逗比的连续创业者,孩子他妈,花痴,编剧梦想”的接地气形象,直线拉近了与粉丝的距离。


为什么有人讨厌咪蒙?

 

有喜欢就有排斥。有自媒体人点评,咪蒙“那种煽动性的、过嘴瘾式的、把所有人视为傻逼的毒鸡汤,传达的是内心不得志、看谁都不顺眼的满满负能量。”


在《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发表后,有观点表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无论老板与员工。拿收入的高低去给时间分贵贱,这种概念本身就是三观不正的表现。

 


今天,编辑部有个姑娘跟说,在咪蒙发《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的当天,她就把咪蒙投诉并取关。她用了圣经上的一句话解释取关的理由,“不计算人的恶”,她觉得咪蒙写作大多计算人性的弱点,用人性的弱点作为文章的痛点来煽动一批粉丝对事物的偏激认知。


比如,人的本位意识,《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傻逼甲方》都是本位意识作祟,引发论战最多的也是上司职员和甲乙双方。

 

不仅如此,咪蒙也引发了很多自媒体从业者和网友的群殴。


最典型的反对者便是“雷斯林”,23日中午“雷斯林”推文《钱都给你咪蒙赚了,公司好不好关她一个实习生什么事》,通过“撕咪蒙”的鲜明态度,引起新一轮刷屏,不仅再度撕出一篇爆款,文章点赞数也突破1.1万




有网友说,这种事,老板懒,帮我拿个快递,说谢谢,不合理吗。拿快递又没写在合同里,理论上是额外的活儿,不道谢罢了,还摆一幅锻炼新人的架势,怎么看都有一种四线城市腐败县长的作风。


“上观”平台评论说咪蒙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自己年轻时受的罪就得让新来的实习生也受一遍,这就跟婆婆做媳妇时曾被折磨,等到自己做婆婆就使劲折腾媳妇一个道理,这是心理变态。

 

人民大学哲学系傅民教授也总结说,咪蒙是精英主义走极端危害的表象。本来精英主义告诉自己吃亏了都是自己的问题,要反思,后努力。但是伴随着这样的心态成功之人,就会忽略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同情到冷漠,进而变成嘲笑,更有甚者会理直气壮得欺压员工。倒咪蒙派称其为“精英主义的败类”。

 

为什么咪蒙文章10W+?

 

在今年的七月份《上海观察》上就登出了一篇名为《咪蒙教会你我的那些套路》的文章。




说咪蒙文字不过是新闻界的“黄色新闻”,手法并不新奇,只是通过煽情的方式对当下热点进行报道与评论,以耸人听闻达到所谓共鸣,其目的就是扩大关注与销售。

 

文章直指痛点,挖掘深刻,其中总结性的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咪蒙只是自媒体时代贩卖情感宣泄式快餐观点的一个生意人。不是咪蒙成就了400万(当时还是400万)的粉丝,而是粉丝成就了咪蒙。咪蒙消费我们,我们也消费咪蒙。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仅此而已。”

 

咪蒙出版的书籍《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咪蒙自己也曾说过,你说话很温和,你观点很中立,你性格很宽容。那你不要写公号文章了。你不适合。任何时代的领袖,包括意见领袖,都是特别偏激的。偏激的观点才具有煽动性。你的标题必须简单粗暴,情绪明确。爱憎特别分明的人才更受关注,哪怕是争议。

 

这就是咪蒙文章常突破10W+的套路,套路虽能循环往复,但它毕竟还是套路,网友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自媒体内容创作者应对这种挑战唯一的途径,借用咪蒙的一篇文章可以诠释一二——《看书是我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

 

大而广之,由咪蒙现象中,也可以看到当下新媒体平台的一些现状。

 

《云科技》创始人程苓峰道出了当下自媒体圈的运行逻辑。作者通过挑逗人的情绪来获得文章的转发,进而获取各种利益。转发的人也不在乎这些观点是否足够有逻辑论据,他们只是要发泄情绪,只是需要一个道具,而作者们适时提供了这个道具。

 


相当一部分微信大号运营者也都这样认为。只要能吸粉,没有争议还要制造争议,当有了争论和爆料,无论是话题还是绯闻,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事态发酵,这就是实质。


正因为如此,咪蒙企盼着被撕,大家也抓住机会来撕,这不仅成全了咪蒙,更让一些初级号一跃成为大号,真是互利互赢。

 

这两年的自媒体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但说实话,相对于西方自媒体的持续稳固发展,中国的自媒体平台仅处于起步阶段。任何媒体一味迎合和挑逗读者都是不可取的,“让自己发声,替他人发声”做起来似乎很容易,可是在这个言论越发自由的时代里,如何作出负责任的表述才是每个媒体人更应该考虑的。




回归到“撕咪蒙现象”的本质,对新媒体平台而言,咪蒙并不是那个偷大家奶酪的人,她一步一步为大家做了一个大蛋糕。如今完成人格塑造的咪蒙早已不再是那个每天喂网友毒鸡汤的公众号,咪蒙成为了新媒体圈的一种新的风向和资源,更确切的说她以一个平台身份为新媒体圈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火爆的话题资源和一次又一次的红利变现。


著名出版人路金波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分子最珍贵的不是知识带来的话语权,而是独立引致的良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硝烟弥漫的新媒体圈,无论谁在这场瞬息万变的争夺战中保持领先,我们只有一句话规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珍惜大众赋予你的话语权。



关注走寻

与我们一起

发现公众号之美



走寻独家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END-


出品人 · 施晗

监制 · 彭能波 | 王伟

执行主编 · 冯志亮 | 王强林

编辑 · 周晓莉 | 葛朋超   

设计 · 苗雨 


发 现 未 知 之 美

【人文 | 藝術 | 生活 | 格調 | 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