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开玩笑,2023年中国经济表现值得称赞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先别急,先容小镇说完,看看有没有道理,今天字数不多,就3千。

2023年的经济表现,从各种数据上并不理想。

民生方面,“疤痕效应”仍在,2023年居民银行存款持续上升,裁员和失业备受关注,考研的少了、考公的多了,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阿里和京东学习“仅退款”等等大大小小的信号,都在说明消费仍然没有恢复,还出现了“消费降级”。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数据出现迅猛提升。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23年前三季度高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是-13%。

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比较大,但今年如此之高,创了纪录。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经济三季度企稳、四季度有所走弱,仍不稳定;外资方面,外商投资的净额已经破了2016年9月的低点。

还有读者一直提的CPI数据,至于股市就不多说了。

所以,小镇并不是睁眼瞎,大家提到的这些客观现象和数据小镇一直在跟踪,也没有必要在公众号这种公开场合说“胡话”“假话”砸自己的招牌。

至于有的读者说小镇是听令洗地,这也太高看小镇了,没有这个必要。

小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些通常认为是负面的数据背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看到了改革终于见到成效。

看似不利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利好变化。

先说外资吧。

由于在资本市场上采取了诸多限制,而资本市场的动作短期投机属性很强,所以分析外资的动向,资本市场、北向资金不是重点,关键是外资产业投资,从公布的数据看,确实出现了外商直接投资净额急剧下滑。

但是什么导致的?

有人说是因为国际局势动荡导致跨国投资低迷、某国的针对性限制、美联储加息等等,这些从逻辑上说得通,也确实存在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仅仅是定性分析,并没有抓住重点。

而一个少有人关注的数据是,2023年前三季度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10.5%,降幅较2022年全年还高出1个百分点。注意在外管局国际收支统计中,与商务部来华直接投资存在差异,主要是外管局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等。

而2023年前三季度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如此大下降,代表外商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计入直接投资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也会下降。

对比下中国的工业企业,虽然相比2021、2022年利润率有所下滑,但2023年1-11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仍然达到5.82%,相比年初低点的4%一直在持续复苏。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考虑到对外开放力度更大,这种变化更应该用中国产业升级、外资相对中国企业竞争力下降来解释。

也有一些案例。比如一再提及的电动汽车,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传统汽车品牌承受巨大压力,出现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日韩欧等汽车品牌都在收缩,而欧洲大品牌加强与中国品牌的合作,正式看中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大优势。

注意电动汽车已经启动智能化的下半场,不仅仅是汽车,而是智能交通网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都没有强大的互联网生态,就不可能有拿得出手的智能汽车。

同样是外资投资下降这个现象,既要想办法提高,但也要看到这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好消息。

事实上,发展有阶段性。过去我们在技术、管理、资金上存在较大短板,在那段时期,外资很重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升级,已经告别了那个时代,外资在这个时候有所弱化不是坏事。

想想看我们的企业在国外不也是外资,去欧洲、美国又或者其他国家投资,遇到的障碍和阻挠有多少?欧美关键产业允许自由投资吗?

不要神话外资,中资对全世界除中国以外的国家,那也是外资,而且比大多数外资更强大、更有竞争力。

再谈谈消费。

2023年单看CPI、PPI、PMI等数据,感觉是不太好,小镇也不去说什么横向对比,国外更难之类的话,这虽然是事实,但不容易说服人,何况比烂终究不利于进步。

但要注意,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23年前三季度高达83.2%。这个数据有多惊人呢?

2017-2022年全年,这个数据分别为:58.8%、76.2%、57.8%、55%、65.4%、32.8%。

再往前,2013年开始基本在60%左右,而发达经济体一般为70%到80%,今年我们首次突破80%的大关,这极其重要。

前不久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共识是双边关系“稳定”,但也有一些分歧,关键之一是贸易不平衡问题,欧洲认为中国对欧出口大幅增长,导致欧盟方面贸易逆差迅速增大,要求进行控制,这也是欧洲方面对电动汽车启动调查的一个关键原因。

但我们认为,贸易数据并不真实,无法反映中欧贸易的真实利益。比如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提到,在华欧企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返销欧洲,中国对欧盟的顺差,相当一部分利润是欧方享有的。

现在有的人看到一些产业转移出去觉得焦虑。这是一种误区,的确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些加工组装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在贸易数据上也很好看。

但是以苹果手机为例,中国元器件在苹果手机总价值中占比太低,大陆果链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6.3%,但原件价值仅占2%,注意这还仅仅是供应链的价值占比,苹果手机元器件成本仅占手机售价的不到一半,剩下的是苹果公司作为高端服务占据的知识产权价值。

这么一算,大陆果链企业在苹果手机价值中占比更低了。

这些代工、组装等仅仅拿到了最微薄的加工费用,而为了支持世界工厂,中国社会投入巨大,包括水电煤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包括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随着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成本会越来越高,仅以微薄的加工收益,根本无法支撑。

所以中国汽车、中国手机等产业,产自中国的元器件比例越来越高,更向上进入高端的设计、管理领域,就意味着远比加工更多的利润留在了中国。

这就是为什么要产业升级。

先不说产业升级一定会让我们的产品更具有全球竞争力,顺差会更大。就算看起来顺差总量没有变化甚至还有所降低,但留在国内的利润更高了,体现在同等贸易顺差,折算为经济增加值的比率提高了。

之前在《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提到战略和决策的转变,有一句大家从小熟悉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这句话有不同理解,就用咱们上学时的通常理解,政策、战略、决策都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出现变化,必然是经济基础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要尽快适应,从过去40多年习惯地评价经济发展的思维中走出来,深挖指标背后的新含义。

说到这,其实也不足以用“堪称夸张”这样的词形容2023年。

需要换个角度。

2023年5%左右的GDP增长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的呢?

对当年经济表现而言,至少四大不利条件:

不利一:国际局势动荡、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全球需求收缩、跨国投资低迷;

不利二: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需要切换动能,提质增效,也就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因此没有在进行大水漫灌的短期刺激;

不利三:国内改革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对过去的问题进行清理,任何问题都会涉及到利益;

不利四:人口减少,疤痕效应。

这就好像一辆汽车,四个轮子,少了一个轮子、两个轮子松了,在一个风雪天气行驶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路灯都没有,仅靠车灯勉强照亮前路。

但就算这样,竟然还保持了5%的增长速度。

那么,想一想,等松了的轮子拧紧、缺了的轮子补上,前方的道路变得更平坦一些,又会如何?

这种情况下的表现,还不恐怖吗?


其他文章推荐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作妖之年,降妖伏魔
■  今年经济工作,首次聚焦这个方向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