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居易也“抑郁”?跟今天说的是一回事么?

王葵 科学大院 2024-03-20


正文共4275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14分钟

也可点击右上角小圆点“听全文”,用耳朵聆听知识~


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


——白居易《与元九书》


图片来源:杨璟绎 绘


白居易也“抑郁”?


在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撰写的《与元九书》一文中,曾经提到过“彷徨抑郁”。


他的“抑郁”跟现代人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抑郁”是一回事么?


首先要说明一下,人们对于抑郁的一个常见误会,就是“抑郁就是心情不好”。心情不好,也许正好和白居易落笔写下的意思相同,但是和今天医学文献中的抑郁,却有较大的差异。


抑郁不仅仅是心情不好

通常有以下四类症状


“心境低落”确实是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抑郁的内涵却远远不止是心情不好。抑郁的症状,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些抑郁的表现(图片来源:veer图库)


首先是情绪方面。抑郁其实对应着一组情绪,除了悲伤外,还包括自罪感、失败感和受罚感等。


抑郁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容易否定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失败感。有时候一些患者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认为自己“生活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低落的情绪可以从容易流泪,或接连的唉声叹气推测出来。抑郁症患者的自罪感有时候可能会脱离实际,比如认为“自己有很大的罪过,对不起家里人”,甚至于认为“自己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市容市貌”。易怒也是常见的一种抑郁的情绪症状,在儿童青少年中这个特点比较明显。


其次,抑郁的症状还体现在认知方面,如自杀相关的想法、对健康的担忧、思维变慢、做决定变得困难和无望感等。


自杀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在我国老年人群体中,自杀率还要比青年群体高。当某人自杀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问,自杀前到底经历过什么。事实上,无论个体经历的事件多么极端,也不意味着经历该事件的人一定会自杀,导致自杀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抑郁。


健康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事情,但是对健康的过度担忧却可能对生活造成影响。


抑郁的认知症状也可能包括记忆和注意方面的困难。他们对于诱发负性情绪的内容存在选择性的注意和更强的记忆能力。


看不到希望,也是抑郁的一个特征,这种无望感不仅指向此时此刻,而且还包括对将来。在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做“tunnel vision”。换句话说,他们似乎在顺着看不到光明的方向去观察世界,预测未来。看不到希望并不是一个客观的指标,一个被抑郁所困看不到希望的人,可能在旁人看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一个被众人认为是优秀的人,甚至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人。


第三,抑郁还有行为表现。这些表现常常是可以被外人观察到的,可能是工作或者学习效率的降低。有时个体没法完成之前能够完成的学习或工作,有时候虽然能够完成学习或工作,但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兴趣下降也是抑郁的一个行为表现。如一个原本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打了几十年,在抑郁之后,可能觉得乒乓球对他不再重要。社交退缩也很常见,对应着乒乓球的例子,抑郁的个体可能不仅不再主动邀请球友,甚至于对于球友的召唤也无动于衷。


第四,抑郁症状也会从躯体上表现出来


睡眠障碍常常是抑郁症患者向医生们抱怨的第一个症状。大多数人会抱怨自己睡眠的时间少,但是一些人睡眠的情况可能是太长了。


食欲变化和伴随的体重的改变也是两种相互关联的抑郁躯体症状。人们往往认为抑郁的个体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明显降低的情形。然而,对一些个体而言,症状可能是相反的:食欲变得更好,体重也会相应明显增加。笔者推测,原因可能是时下流行的节食,节食的人心情低落的时候,进食量反而容易变大,而不是出现典型的“难过得吃不下东西”的情况。


精力丧失也是抑郁的躯体症状,抑郁的个体常常觉得“累”。这种累和工作一天之后的疲乏有不同之处:疲乏是通过休息可以缓解的,而抑郁的累更难缓解。对一些抑郁严重的个体而言,甚至于完成穿衣和洗漱这类事都可能出现困难。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最高的时候并不是他们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因为在症状最严重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精力完成自杀这个计划。恰恰是在他们开始康复的时候,自杀风险最高。


性欲的减退,也是抑郁的躯体症状之一。此外,抑郁症状的躯体表现还可能是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出现在局部或者全身。


有些人在微笑,其实是抑郁


上述症状应该分到哪一类,其实并没有绝对化的指标。比如自罪感,虽然在本文中被归结到情绪的类别,但是思维在这种感受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情绪是思维的产物,而不是简单地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换句话说,不是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事导致了某种情绪,而是我们对于这些事情的解释风格和持有的信念,诱发了情绪。


一个简单的例子,堵车或者较长时间的等红灯容易引起焦虑,但是事实上堵车和焦虑之间的关系可能经由“我要迟到了,迟到会……”这类的解释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这类解释过程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发生得太快了,快到几乎是一种自动化的模式,因此大家忽略了这个步骤的存在。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因此,汉语中“微笑型抑郁”这个词语的存在,可能正是体现了人们缺乏对于抑郁的全面认知。这种提法只是注意到抑郁症状中与情绪相关的部分中的一小块。


其实,哪怕抑郁症状只与情绪有关,也是很难察觉的,因为人们识别他人情绪能力是很差劲的。


夫妻之间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说,“你为什么不知道我不高兴”“你明明知道我不高兴还那样做”,另一方听到后往往一脸懵,因为自己并没有觉察出对方不高兴。这个例子说明,哪怕是对于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在我们并没有对情绪进行伪装的情况下,对方也不一定能够识别我们的情绪。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对应着“情绪的透明度效应”,对应着我们经常高估他人对我们情绪的觉知和识别程度的错觉。


请注意这还是以不想伪装情绪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想要伪装,那么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并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怎么确定“我抑郁了”?其实是个问题


“我感到抑郁”,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真是就抑郁了?经常有人建议“去做个量表测一下吧”,那么量表到底是什么?


下面是一个抑郁量表的三个题目。


向上滑动阅览


以下的问卷有二十题以四句为一组的叙述。请细读每一组叙述,然后在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形容你在过去一星期包括今天的感受。请圈上句子旁的数字以表示你的选择。请读完每组四句才进行这一组叙述的选择。


(1)  

      0 我对将来并不特别感到沮丧。

      1 我对将来感到沮丧。

      2 我感到我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3 我感到将来是无望的,而且情形不会好转。


(2)     

      0 我对自己不感到失望。

   1 我对自己失望。

   2 我讨厌自己。

   3 我憎恨自己。


(3) 

       0 我不感到我是失败者。

       1 我感到我比一般人更失败。

  2 当我回顾一生,我看到的是很多的失败。

  3 我感到我是一个完全失败的人。 



不过,心情不好时候经过类似量表测试,往往会得到多种结果,测抑郁量表发现自己抑郁,测焦虑量表发现自己焦虑,是为什么呢?


其实区分焦虑和抑郁,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甚至认为,焦虑和抑郁的底层特质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同样的底层特质在不同的人身上诱发了不同的症状群:在一些人身上是焦虑为主,一些人身上是抑郁为主,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可能焦虑和抑郁都很明显。


如何对焦虑和抑郁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区分,对于学者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做问卷开发和引入工作很多年了,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把西方一个测量抑郁、焦虑和压力的量表引入国内,因为这个量表用较少的题目就能够较好地测量焦虑和抑郁。事实上,量表的开发者开发这个量表的初衷就是去设计一个能够有效区分焦虑和抑郁的简单工具。于是,他们把最有代表性的焦虑症状和最有代表性的抑郁症状分列出来,经过优选之后形成量表。当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收集到数据之后,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回答量表的题目适合分成几类。


显然,开发者期待这个量表能够被分成两类,即一类焦虑症状,一类是抑郁症状。有趣的是,数据分析竟然分出了三类:在焦虑和抑郁之外,出现了第三类症状。第三类症状被命名成“压力”。因此,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使用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最初的题目可能是《抑郁焦虑量表》。这个例子也说明抑郁和焦虑症状并不是那么好区分,心情不好,既有可能对应着抑郁、也可能对应着焦虑。


此外,某种表达究竟对应着抑郁还是焦虑,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还不一样。将在一个文化中使用的量表引入到另一个文化中,远不只是找个两门语言都好的人来翻译的事,是一件需要遵循若干科学程序的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原量表中有一个条目“我感到忧郁沮丧”,该条目在西方文化中是用于测量抑郁症状。但是在我国上千名大学生身上施测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感到忧郁沮丧”这个题目,归为抑郁并非最优解,而应该归结为压力这个维度。另外,在另一项研究中,我的同事们也发现“我感到悲伤抑郁”这个题目在国内大学生中也应当放在“压力”这一个类别中。


当然,在大学生中的发现不能直接推导到其它年龄层面,在写科普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标准略略放的松一点。如果在大学生中这两个题目确实都不属于抑郁而是归于压力,笔者推测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我们对于负性情绪的的识别能力其实比较低,因此当我们说出一些貌似和抑郁相关的词语的时候,这个表达事实上并不仅仅对应着抑郁,还和焦虑有关系。第二,我们可能使用“抑郁”这类词语来表达我们生活中感知到的压力。一个例子是当听身边人说“这事真的让人感到抑郁”的时候,背后的意义往往事“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因此,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体验到的并不一定是抑郁。


怎么区分抑郁和抑郁症

用“连续” 的思路来看待


如果使用常用的抑郁量表来测量,事实许多人不会在每个条目上都是0分。换句话说,不少人都多多少少有点抑郁的症状。因此,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再使用“病与非病”的二分观点来看抑郁,而是将之看成一个连续体。


在连续体的一端,是那些症状非常明显,符合抑郁症诊断的个体,而在连续体的另一端则是那些非常幸运,哪怕一点点抑郁症状都没有的个体。大多数人在这个连续体的两端中间的某个点上。如果存在一些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困扰,也没有给日常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也没有持续太久,那么就可以认为在正常范围以内。


使用连续的观点来理解抑郁,对于医学实践也是有利的。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医院经过抑郁问卷测量,结果显示得分很高,表现出“重度抑郁”,就以为自己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其实,这个“重度抑郁”和“很严重的抑郁症”意思并不相同。问卷测量出来的结果,只能表明抑郁的症状得分比较高,但即便症状很明显,得分比较高,也未必达到了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诊断标准。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抑郁症的诊断,只能由精神科医生来进行,问卷不能取代诊断。抑郁症的诊断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除了需要有满足诊断性的症状要求而外,还需要考虑症状维系的时长、个体的痛苦程度以及对功能的影响和一些排除标准。抑郁症是伴随神经递质的改变的,如果真符合抑郁症的诊断,那么医生会使用抗抑郁药。而医生并没有给这位朋友开具抗抑郁药处方,据此可以推论,其实他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标准,更谈不上“很严重的抑郁症”。


当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标准,并不意味着没有痛苦。总之,采用连续而非二分的观点来看待抑郁的一个好处是不用把问卷评估出来的“重度抑郁”,理解成“非常严重的抑郁症”。


结语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抑郁”这个词概念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和老朋友元稹(排行老九,故称元九)讲自己的诗歌理论时,写下了“彷徨抑郁”,后来医学的发展又借用了“抑郁”这个词语来描述一组症状,导致了我们平日里对“抑郁”这个词产生一些误读。随着大众对医学上抑郁和抑郁症的了解,这些误读应该会逐渐消除。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抑郁”有更多的认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助到自己和他人。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作者:王葵

作者信息: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父母给我们画的大饼可能有害…… >>最近有些抑郁?是不是睡前手机玩儿多了 >>这4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你未必了解… >>有关记忆的实用心理学 >>





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普博览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