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二十大报告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

中社学人 2023-08-28








党的二十大报告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



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值得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本。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

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定位指向,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站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视野。

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

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内容,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运行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推进话语创新、焕发工作生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要求;实践导向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值得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本,其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运行的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赋能千千万万的教育对象,前提是自身需要不断被赋能。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和突破性进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确立了宏阔的社会背景和浓郁的舆论氛围,构成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远景蓝图,构成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文本,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总体要求、内容扩展、实践导向3个维度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何以赋能思想政治教育。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依托党和国家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继续蓬勃发展,在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中把握发展大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团结引领群众,在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
1、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整体概括了国内国际社会大环境发生的变化。10年前,“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1]5。10年来,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一件件全党全国的大事喜事盛事,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历史契机。随着社会环境的历史性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也系统梳理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等。[1]14只有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并勇敢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开拓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的新局面。
2、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指向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确立了行动方位。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把握历史主动,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党和国家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聚焦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主要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43,使广大人民群众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意义和文明价值,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视野
坚持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以世界性眼光书写的二十大报告,既是党内国内的纲领性文本,也是深刻影响世界的历史性文件。习近平曾明确提出,要“到国外去做思想政治工作”[2]210。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就要注重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工作格局的世界性,从宏观视野、全局发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和担当,积极发展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一是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内引入”的新格局,“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2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积极研究、总结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经验,把握规律,为我所用。二是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外传播”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46,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从“他塑”到“自塑”的转变。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包含党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发展,应不断追求真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充分揭示真理,加强阐述党的创新理论,加速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奋力笃行真理,区分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领广大民众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指南。
1、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是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文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和基础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思想高峰,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内容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这一思想科学内涵的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作出权威表述,并首次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不断充实,既有宏观层面的内容,也有微观的内容。从微观层面来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有不少扩充。
(1)“三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过“两个务必”。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这3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高度关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是坚持“三个务必”的思想前提和方向指引;“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应有的意志品格和奋斗姿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是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是践行初心使命、赢得伟大胜利的必要本领和精神动力。和“两个务必”相比,“三个务必”内涵更丰富、气势更恢宏,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投身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2)“历史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1]18。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基于唯物史观和正确历史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坚定信心、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深化认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中汲取智慧,从而确立历史自觉,焕发历史主动精神。
(3)“精神富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22“精神富有”与传统文化中“富而有道”“安贫乐道”的思想一脉相承,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旨归。面对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中将“精神富有”单独列出,提升了“精神富有”的层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人民的精神富有。
(4)“五种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1]44-45。这是首次在权威文献中将这5种精神合在一起予以阐述。这5种精神的具体意涵和教育理路,还有待进一步理解和阐释。
(5)“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主题的落脚点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1。团结奋斗是干事创业的工作方法和行动智慧,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和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团结奋斗教育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或强调的以上5方面内容,直接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此外,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自我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自信自强”“五个必由之路”等诸多内容内涵与要求的阐释,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充也具有借鉴意义。深化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更加完整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理论内容及其科学内涵。
3、区分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面向党内的,也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面向全世界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我们在把握对于不同对象的教育内容时会略有差异。在区分不同对象的教育时,尤其值得关注以下几个对象群体。
(1)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示范作用,决定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对象和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有责任、有义务细致入微地学习好党的二十大报告,领会报告提出的针对性要求,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为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突出思想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涵养廉洁文化、弘扬清风正气,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青年。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时代重任,应当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研判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报告强调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并指明“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方向[1]71,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军人。军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掌握思想阵地、增强使命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军队提出的必然要求。对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党史教育以外,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1]55
(4)其他对象。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要求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我们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特点,关注新的社会阶层,用与之相适宜的内容和方法适当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开展面向党外人士的宣讲工作,增进党外人士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知认同”[3]。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加强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1]70,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使命。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思想引领、文化建设、意识形态、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等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方法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的重大实践问题,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导向,才能凝聚起奋进新征程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融入各项制度,做到规范化、常态化,不断走深走实。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效的可靠保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现有和未来的各项制度中,让制度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理念,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表面化、空心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问题;要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首次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1]43。这些要求对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运行具有重要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社会运行机制,做到系统化、全局化,持续入脑入心。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嵌入社会整体运行之中,把相关元素、要素与社会运行结合起来并诉诸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推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全域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1]44,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上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1]54。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社会运行体系尤其是社会治理体系,凝聚基层合力、助推社会发展,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44。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定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系统化、全局化扩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44;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43,“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44。这些要求都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人才问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呼应和完善。为更好实现育人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对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进行战略部署,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33专章,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报告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33的教育使命,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4,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1]36,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此为遵循和参照,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话语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是方法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许多新的语言表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具有启示意义。回顾过去的10年,习近平概括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5“拼”“干”“奋斗”都是颇具画面感的词语,一改生硬刻板的文风。类似的提法还有很多,在发扬斗争精神上,要求“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1]27;在台湾问题上,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1]59
我们需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要推进理论基础上的话语创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哲理事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最新的理论、最新的表述、最新的精神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坚持政治性与生活性结合、讲故事与讲道理相融通、适当吸收网言网语,通过话语的创新展现“道不远人”的理论魅力和思想魅力,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信念信心。
4、焕发思想政治教育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梳理的新时代伟大成就和报告文本背后体现的精气神,充分展现出大国大党的磅礴气象,为我们更加理直气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信心、勇气和力量。报告中关于精神状态的提法有很多,比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发有为……体现了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奋斗姿态。百年大党征途漫漫,理想主义者永远年轻。只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我们的各项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作为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立足本职,增强本领,加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的理论研究宣传阐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经济社会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起点和主攻方向,将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和时政动态及时、完整、准确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好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用最贴近教育对象的视角,滋养其精神世界,做教育对象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代玉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小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资助: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大学生奋斗幸福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2VSZ023)、浙江大学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阶段成果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终审:“中社学人”责编曹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