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移民语境下的“家人”“亲人”“亲属”“亲戚”及其他

Xenia 堪培拉的金翅鸟 2023-12-15

子曾经曰过: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一头驴两头牛都是牲口,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

今天要讲的事情跟大舅二舅等各种亲戚有关。

有这么一件真人真事:

中国男人小明要带老婆孩子一起移民澳洲。填在线签证申请表的时候,填完老婆孩子的信息之后系统中出现的下一个问题是:“你还有没有其他‘member of family unit’这次不跟你一起移民?”

小明懂英语,知道“member of family unit”是“家人”的意思。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收入,全靠他经济支持,所以不管从生物、伦理、经济的角度都属于“家人”,所以他想也没想就填上了母亲的信息。

过了不久,移民局要求母亲提供无犯罪证明,并且去指定医院体检。小明觉得好奇怪,因为他知道他作为主申请人申请移民签证的时候可以带老婆孩子但不可以带父母,要让母亲移民必须等到自己移民成功且定居两年之后才能开始运作。那么移民局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小明的母亲会被要求提供品行和健康证明?难道提供了这两样证明就能破例一起移民了?
事情是这样的:澳洲要求申请人的所有member of family unit满足品行要求(主要看有无重大犯罪记录以及欺骗移民局的黑历史)和健康要求(主要看有没有残疾或某些传染病),就算是不一起移民,也必须满足才行;但是,澳洲所说的member of family unit 与中国人所理解的“家庭成员”概念不同,并不包括主申请人的父母。

签证官才不会去告诉小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表格上填了谁他们就让谁提供相应的材料,最终受折腾的还是这个填错了表的小明和他的母亲。

如果小明事先读了我的这篇文章,就可以免去这许多麻烦。对不起,我又来晚了……

在中国人看来,上图中这些人有些叫“家人”,有些叫“亲戚”,但归根结底都是“亲人”。要在家人和亲戚中画个界限,又有些困难。比如,“姑父”是不是家人?说是也行,说不是也行,定义很模糊。如果我们用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移民语境中的相关概念,就会犯与上文中的小明类似的错误。

在澳大利亚移民法律法规的话语体系中,有这样几个指涉亲属关系的词语:

member of theimmediate family

member of thefamily unit

family member

close relative

relative

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分别是“直系家庭成员”、“(核心)家庭成员”、“家人”、“近亲”和“亲戚”。这些词在移民法中都有相应的定义,要说谁是什么不是什么,不能靠常识更不能靠感觉,必须一一查对。如果涉及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签证类型——比如难民签证、庇护签证,同一个词语的含义还会发生变化,更是复杂。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些概念,只介绍澳大利亚移民话题中比较常用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核心家庭成员

——可以捆绑申请签证

常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要是我先生拿到了澳洲永久签证,我是不是就自动移民了?”

“我老婆够技术移民资格,我不够,我能移民吗?”

“我和我老婆是不是得等到移民成功之后才能担保我儿子过去?”

一句话就可以解决这些疑问:核心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符合永久签证的条件,所有核心家庭成员都可以捆绑申请签证,一起获得永居身份。

不仅仅是永久签证才如此,创业投资类临时签证、雇主担保类临时签证等等也允许核心家庭成员捆绑申请。

那么“核心家庭”包括谁呢?答案是:夫妻或事实伴侣,以及未成年子女或者23岁以下的依靠父母生活的子女,伴侣只能有一个,但子女没有人数限制。

丈夫或者妻子是对方的核心家庭成员,这不需要解释。“事实伴侣”de facto partner则是中国人不太认可的一个概念,简而言之,只要双方之间存在真实的爱情关系,并且这个关系已经维系了12个月以上,不管是否住在一起,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都有可能作为“事实伴侣”被认定为核心家庭成员。不论有无结婚证,要让移民局对夫妻或者事实伴侣关系信服,都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据。在这方面,性取向为何以及是否结婚并无差别。

18岁以下的子女是理所当然的核心家庭成员。如果超过18岁、未满23岁,则需要证明该子女在经济、心理、日常生活等方面均依赖父母,只有证据令移民局信服,才能算作核心家庭成员,作为父母的副申请人申请签证。这里的“子女”不限于亲生子女,现任伴侣的子女、前任伴侣的子女、现任伴侣的继子女都算,条件是主申请人或者主申请人的现任伴侣拥有抚养权。

中国人讲究血缘,“收养”、“后妈”经常成为家庭伦理剧中的情节爆点,而同性恋爱和同性婚姻不管在媒体上还是在日常谈话中都可能成为某种禁忌。所以,关于澳大利亚移民话语中的“核心家庭”概念,我觉得上面两点是需要做特别解释的。再举一个例子巩固一下:A与B两个男人是同性伴侣,B之前有过一段形式婚姻,当时的妻子C是个寡妇,第一任丈夫D去世,留下C和D的孩子E,C嫁给B之后两人带着E一起生活,后来C去世,B作为继父获得E的抚养权。现在A要移民澳洲,只要能证明他与B之间的事实伴侣关系,B就可以作为副申请人一起移民,而E作为B的未成年继子,也可以捆绑申请。当然,这只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涉及到对B之前婚姻的解释,涉及到E的其他在世家人,真正操作起来需要大量的文案,众看客不必深究。 

与前面提到的小明母亲的例子有关,澳大利亚签证的申请还有一个特点——在申请永居签证以及某些特定的临时签证时,不参加捆绑移民的核心家庭成员同样会被要求提供个人基本材料、无犯罪证明以及体检报告,一旦移民局发现有人未达到品行标准和健康标准,所有人的申请都会被拒。比如,丈夫A被判无期徒刑,那么他的妻子B和孩子C都是办不下来澳大利亚永居签证的;未成年孩子C有严重残疾,那么他的父母A和B即使不带他一起申请,也是很难办成澳大利亚永居签证。另外,如果有核心家庭成员不参与移民,需要向移民局提供合理的理由,一般这种情况会进行电话调查。

办签证的时候要先搞清楚这种签证类型能不能捆绑申请。有些签证只能自己申请自己的,不能带副申请人,比如旅游签证就是这样。

第二类:核心家庭扩大版

——可以担保家庭团聚类签证

在上面所说的可以捆绑申请签证的情况中,有些人可能选择不捆绑申请,而是一个人先申请,然后再担保核心家庭成员,这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所花费的时间会有区别。

以一对关系在一年以上的同居伴侣为例,如果分别作为主、副申请人一起申请永久签证,那么递交的是一份申请,两个人将作为一个整体被审核,签证会一起获批。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成了一个澳大利亚公民或者永久居民担保自己的伴侣办理家庭团聚签证,一般来说这要求两人提供更多有关关系的材料,而且耗时较长。

这种由已经拿到澳大利亚永久签证或者公民身份的人来担保家人的方式,范围可以扩大到父母。这里说的“父母”不限于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都算。担保父母移民还有更多细则,涉及到父母两人一共有几个孩子的问题。如果是父母离异、分别再婚又各自生育这种情况,到底能不能申请,能以何种组合申请签证,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第三类:近亲

——可以在技术移民中得到优惠

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有一种临时签证转永久签证的形式,适用于偏远地区。申请人先拿489签证,住满2年且工作1年即可申请887永久签证。489签证有两个分支,其中之一就是亲属担保:有近亲定居在偏远地区,且申请人的职业评估在MLSSL上,并符合语言和移民分数条件,就可以申请这个签证。这里的近亲包括父母、(继)子女、(继、收养)兄弟姐妹、(继、收养)姑叔姨舅、(继、收养)侄甥、(外)祖父母以及一层表亲。

另外,澳洲有三个州对在本地有近亲的申请人给予担保政策上的优待。

首都领地ACT

ACT州担保只担保190,不担保489(因为谁也不敢把首都划为偏远地区)。但是在190的担保上,对于在ACT有直系亲属的申请人有些优惠政策。我们在关于ACT州担保的推送里介绍过,ACT的职业清单其实就是移民局的190职业清单,但是上面分open职业和closed职业两种,一般来说海外申请人只能在海外通道开放的时间段申请open职业,但是如果在ACT有直系亲属,就可以在任何时间申请用任何职业申请。直系亲属包括伴侣、父母、(外)祖父母和兄弟姐妹。

南澳SA

整个南澳都属于偏远地区,所以只要在南澳有近亲,并且满足移民局的其他条件,都是可以申请489签证的亲属担保分支的。

在州担保的190和489这一块,有(外)祖父母、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在南澳定居的,可以申请的职业比一般人多。具体请看之前有关南澳州担保的推送

塔斯马尼亚TAS

塔斯马尼亚跟南澳一样,也是整个都属于偏远地区,489的亲属担保分支不需要再介绍了。

塔斯马尼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489州担保有一个family小类:如果申请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姑叔姨舅、一层表亲或(外)祖父母在塔州定居,只要符合移民局对489的最低要求,就可以申请489州担保。在以往的推送中,我们曾将塔州489州担保中family小类与489的亲属担保分支做了详细的对比,有需要的可以移步那里做深入了解

其余几个州和领地(新南威尔士NSW、维多利亚VIC、昆士兰QLD、西澳WA和北领地NT)的190州担保和489州担保政策均没有家属优惠,也就是说,如果在这几个有亲戚,除非是符合489亲属担保分支的条件,否则在技术移民方面没有直接的好处。但是在给州政府写Commitment Letter(俗称效忠信)时,提及一下有亲人在那里,感觉上总归比没有强吧。

(其实我并不知道纪王爷到底是梅长苏的几舅,但是他们兄弟就剩他和皇上两个了,皇上又比他大,也为了配合标题,姑且就算是二舅吧)

文末彩蛋

朋友们过年回家了吗?是不是有些亲戚一年才见一次今年已经忘了如何称呼?是不是有些亲戚记得如何称呼却不知道他跟你到底什么关系?

呵呵,今天豁出去了,把我珍藏了多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展示一下:

一般来说,中国北方对父辈的父辈的称呼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后面是“底儿”,表示性别与辈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前面是“帽儿”,指示关系细节——比如三姨,二舅;而前后两部分性别指涉相同代表着此人与你有血缘关系。

《武林外传》里捕快燕小六三句话不离他“七舅姥爷”,这位七舅姥爷何许人也?我们用这个例子将上面说的那套“理论”实践一下:

先看指示性别与辈分的“底儿”——“姥爷”,这个词的存在意味着此人比燕小六长两辈儿,是燕小六母亲那边的长辈。

再看指示更进一步关系的“帽儿”——“七舅”,这个词意思是此人是燕小六母亲的七舅。

最后看底儿和帽儿的关系来判断有无血缘——姥爷是男性,七舅也是男性,性别一致,所以此人与燕小六存在血缘关系。

是不是很简便?是不是很有用?

不过这套理论不适用于爸爸的叔叔和婶婶——爸爸的三叔和三婶不叫“三叔爷爷”和“三婶奶奶”,而叫“三爷爷”和“三奶奶”。

也不适用于中国南方……

以上这一小段纯属娱乐哈,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在一百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年轻一代很容易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家庭伦理来回拉扯。“亲”不等于“近”,有时近亲不如好友,老家六叔家的三闺女也不如一起做瑜伽的Selina聊得来……然而在移民这件事上,“亲戚关系”还是有用的,甭管是step还是adoptive,都好使。

要不然,趁着假期还有几天时间,在家里把亲戚关系理理顺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