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点击关注 ►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文字由本人根据蒙曼老师讲座整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00177ehv51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这四首《子夜吴歌》中最著名的一首——《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在古人心中啊,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风物,也都有每个季节的风情。春天的风物是采桑,用罗敷的故事;夏天的风物是采莲,用西施的故事;那秋天的风物又是什么呢?陶渊明有一首《四时诗》说得好,“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秋天的标志性风物就是清辉万里的月亮,所以这首《秋歌》用月亮起兴,怎么起呢?

看前两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们之前一直讲,李白的诗特别美。“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是春天明媚的美;“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是夏天浓艳的美;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呢,是秋天素洁的美。素洁在哪啊?在“长安一片月”呀。月亮是静夜之中一个皎洁而柔性的存在,诗歌里大凡写月亮,总是给人以素洁的联想。“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如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此,“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还是如此。

秋月白、秋月明,以秋月起兴,马上整个画面都优雅宁静起来,但这两句诗,又不仅仅是整洁,它还宏大,宏大在哪呢?在“一片”和“万户”这两个词上。一片月下,万户捣衣,整座长安城都笼罩在宁静的月光下,整座长安城也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砧杵声中。月光从天上洒落到地下,捣衣声又从地面直达天上,这“一片”与“万户”背后是天与地、月与人、光与声的交相辉映,这是多么宏大的场景啊!然而呢,这两句诗又不仅仅宏大,它还柔婉,柔婉在哪里呢?在月下捣衣这个特殊的场景。我们说过,《子夜吴歌》四首都是写女性,写女性的生活、女性的劳作、女性的心思、女性的命运。女性在春天采桑,夏天采莲,秋天呢,秋天最经典的女工就是捣衣了。所谓“捣衣”并不是洗衣,而是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敲打,让这个衣料变软,然后才好剪裁制衣。什么意思呢?捣衣是做衣服的前奏,而秋天正是赶制冬衣的季节呀。那为什么要在月下捣衣呢?因为捣衣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计,但并不那么精细,最精打细算的主妇们舍不得花白天的时间去做,她们都会选择晚上,趁着月光来做,这才会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样经典的深夜女工场景。这个场景是属于女性的,是属于月夜的,当然令人觉得柔婉细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短短十个字却那么富于季节的典型性,又那么素洁、宏大而细腻,写得非常动人。

“长安一片月”是秋色,“万户捣衣声”是秋声。那接下来呢?“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属于秋天的经典风物,不仅有秋色、秋声,还有那带着凉意的撩人愁思的飒飒秋风啊!秋风吹过长安城,它能吹走暑热,吹走落叶,却怎么也吹不尽思妇对玉门关外征夫的绵绵相思之情。这“玉关情”三字从哪来呀?其实不在这一句,它早就蕴含在前两句诗里头了。

望月怀远是中国文学的大主题,起兴既然是“长安一片月”,那思妇怎能不想起“隔千里兮共明月”(出自南朝.宋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大意是“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的丈夫呢?捣衣是制衣的前奏,要做冬衣了,思妇怎能不惦念身在塞外苦寒之地的丈夫呢?思妇身处长安城中,心却在玉门关外,她眼中看的是那轮同样高悬在丈夫头上的月亮,她手里捣的是即将穿在丈夫身上的寒衣。她眼里看的、手里捣的不都是“玉关情”吗?这情思无时无刻不深藏在心头,此时被恼人的秋风一撩拨就变得更深更浓了,她和秋月、秋声、秋风一起构成秋意,在长安城中低回不已,挥之不去,这就是“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啊!这情谊是何等的深沉绵长啊!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景,景中含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写情,情中有景。场景呢,则是从天上写到地下,又从长安城一直跨到玉门关,写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按照王夫之《唐诗评选》的说法:“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一片神韵哪!所以有诗评家就讲:“可以了,诗写到这里就够了。”那到底够了没有呢?李白觉得还没有,他又加了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什么时候国家才能平定胡虏,让我的良人——我的丈夫不再远征啊。这是什么呀?这是思妇的深沉喟叹,也是属于她们的边塞诗啊。

说起唐朝的边塞诗,我们总是容易想起那些壮怀激烈的句子,其实边塞的情怀不只有“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壮志,不只有“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激昂,还有“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惨痛,以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唐朝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大意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的凄艳。没有前者,唐诗就没了风骨,但是没有后者,唐诗也就没了良心。那“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意呢?它和前头我们说的都不一样,它当然不是好战的,但是呢,它也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反战。它表达的是一种更加温柔敦厚的感情,胡虏是要平定的,那是国家的大义,良人也是要回家的,那是个人的情义。这长安的思妇啊,既顾大局,又重情义,所以才会在这秋风凉、秋月明的秋夜之中,发出这样的喟叹:“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说到这里头,诸位觉得这两句诗有没有必要?太有必要了,它把诗的境界一下子升华了,就像《春歌》里的罗敷一定要到“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才能显出她的高洁,《夏歌》里的西施一定要有“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才能显出她的义烈,同样《秋歌》里的长安思妇也一定要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才能彰显出她的家国深情,让这首诗显得格外打动人心。

我们开始的时候讲,这首《秋歌》在《子夜吴歌》中名气最大,评价最高,为什么?除了它前四句浑然天成之外,还因为它和《春歌》、《夏歌》都不一样,它不是写哪一个女子,而是塑造了长安思妇的整体形象,她们朴实无华、她们情深意重、她们与国休戚。她们不是罗敷和西施那样的美女,但是她们代表着人类更普遍的生活和情感,像月光一样,清辉万里,抚慰着千古人心。

再读一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下一期,即将迎来我们这个节目的收官之作,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


《天净沙·秋》白朴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秋词》刘禹锡 | 别样的秋天!别样的诗豪!经典咏流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郦波解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郦波解读杜牧《山行》
《中华古诗词100集》37 杜牧《山行》
郦波解读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夜泊》(上)张继
《枫桥夜泊》(下)张继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图文解读《江南文脉》诗词篇01 张继《枫桥夜泊》
张继《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华古诗词100首》49  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满船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秋风引》刘禹锡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西江月·重九》苏轼
《登高》杜甫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滕王阁序》王勃

鲁迅最空灵的散文:《秋夜》

《秋思》张籍

《秋声赋》欧阳修



图文来源于网络,音频来自新华之声,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