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人需要一些“花里胡哨”

段超 高工移动机器人 2023-06-29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撰文 | 段超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段挺有意思的视频。



可以看出这款移动机器人也是进行单个货物的拣选,从解决方案来看,和近年来火爆的料箱机器人、攀爬机器人区别不大。但是从其呈现方式来看,和攀爬机器人有些许类似,但没有对整个货架进行改造,这样的优势就是柔性更高,但效率较慢。

 

很显然,这个更加炫酷且更加符合大众对机器人的想象,相比之下,国内的产品形态显得有些千篇一律,总感觉缺点什么。



国内“务实派”,更看落地


 

对比国内外物流机器人产业就可以发现,国内的物流机器人产品形态正在走向趋同,一眼望过去除了颜色,几无差别,犹如当年的共享单车。

 

即使是近年来料箱机器人等新思路,业内的产品形态也是没太大区别。一方面来讲,这是现阶段市场的最终选择,但另一方面来讲,这是不是也是创新能力不足的最直观体现。国内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各家企业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点官司伴身,万一未来要出海,进行全球布局,被别人打一个措手不及,那可真的是“死亡如风,常伴吾身”。

 

但是国内企业的商业化进程确实非常快。

 

KIVA是2012年被广为人知,而国内物流机器人优秀品牌极智嘉,其成立于2015,晚KIVA不知道多少年了,但迄今为止却已经在全球部署超10000台物流机器人,商业落地规模领先业界,更别提打遍业界暂无敌手的海康机器人,在汽车、3C、制造、物流、食品医药等行业,业内对其的评价是“无处不在”。

 

企业一方面的压力来自资本,资本号称“双刃剑”,移动机器人属于制造业,有其本身的行业特性和规律,但很多资本仍然带着非常强的互联网思维逻辑印记,他们更加看重团队是否“光鲜”,故事逻辑是否“合理”,梦想公司能够爆发性增长,三年上市,对估值并不敏感。但他们完全忽略了一点,这是和互联网生态体系完全不同的制造业,要尊重制造业的基本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他们对自身的“使命感”存疑,随着AI的落地不顺和监管力度越来越严,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对落地越来越执着,甚至不惜走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战略,也要抢占市场份额,因为没有落地,就没有故事可讲,没有故事,就没有资本的关注,就会死。

 

但这种对落地的执念,很难说有问题,毕竟波士顿动力的故事还在继续。



典型代表:波士顿动力


 

如果谈到国外最优秀的机器人企业,业内肯定是众说纷纭,但是要说到最为炫酷的机器人企业,那一定是波士顿动力。其在动力学、机械学、控制学上的强大技术实力成为业内所有“技术极客”的圣地。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极客们关心的永远只是技术,但技术变现就是完全另一门“艺术”,所以,波士顿动力被卖来卖去,掌门人换了一个接一个,规模化落地之路还是充满变数。

 

而再看国内的机器狗企业,从网上看到MIT公开了关于机器狗的程序代码,判断出这是未来的一个风口,就直接开干,并且还能批量化落地。所以说,国内企业拒绝花里胡哨,挣钱才是王道。

 

倒不是说国内企业的科研实力不足,还是以机器狗为例,国内的各大高校研究室也有在研究,但敢于在其上进行技术深耕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即使它们规模化落地,从市场估值和舆论导向来看,还是与波士顿动力相差甚远。

 

近年来,仿生科技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机器人行业,从蜘蛛到鸟类,从章鱼到蟑螂,各种生物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仿生科技也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一般而言,仿生机器人通过应用环境的判别可分为地面仿生机器人,水下仿生机器人,还有空中仿生机器人。

 

除了优必选的仿人机器人还有些知名度之外,剩下的蛇形、腿足、仿鱼、空中机器人等科技前沿,均由国外公司占领。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科技型企业也是如此。商业化落地能让你活下去,但不确定能让你辉煌,国内企业不妨在解决了生存难题,正常发展之后,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科技企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没人能在开场的时候预测未来,就如当年的特斯拉。



● 以租代售,是个好模式吗?● 4个月近20亿融资,商用服务机器人产业分化已现● GGII月刊 | 复合机器人是真刚需还是伪需求?   ● AMR正在进入价格战?
  


“阅读原文”免费订阅GGII市场研究月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