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裕锴 | 禅诗里的“风月宝鉴”

周裕锴 未曾读
2024-09-14


2022.11 .18 | No.568



髑 髅 颂

黄庭坚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五


这首颂的作者归属有争议,《东坡续集》卷十也收此,题作《髑髅赞》,后四句文字略异:“业风相鼓转,巧色美倩盼。无师无眼禅,看便成一片。”宋祝穆《事文类聚》后集卷二十引此,作者署为“黄鲁直”。而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则称“东坡尝作《女髑髅赞》云”。但无论作者是黄还是苏,都不影响我们对其文本内容的理解。


“黄沙枯髑髅”四句,刻画了生与死、美与丑最残酷的对比。髑髅,指白森森的死人头骨,是恐怖而丑陋的形象。桃李面,指白里透红的美人脸庞,是娇艳而美好的形象。然而,今日不忍多看一眼的髑髅,却是当年日思夜梦、恨不相见的美人。同样残酷的事实是,今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人,将来也会成为一具髑髅,在一片荒凉的黄沙堆中时隐时现。这样的对比,细思极其悲哀,比花谢叶落更加令人感到绝望。


在佛教看来,髑髅与美色的转化,乃在于人的善恶之业,是“业风相鼓击”的结果。善恶之业能使人转而轮回三界,所以譬喻为“风”。《大乘义章》卷七说:“业力如风,善业,风故吹诸众生好处受乐;恶业,风故吹诸众生恶处受苦。”髑髅为恶业之果,而美人则为善业之果。然而,如果明白业风鼓吹而三界轮回的佛理,那么髑髅上的两个黑洞,看起来也就如“美目巧笑倩”一般迷人。这里借用《诗经》的句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形容“桃李面”的美人。


禅门里有个著名的话头,叫做“髑髅里眼睛”(《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当然并不是说髑髅也能够“美目巧笑倩”,而是说假如真正能从髑髅的角度来体悟人生,那么髑髅和美色也就没有什么两样。在无眼的髑髅那里,白骨与红颜完全打成一片,等无差别。当然,“著便成一片”也包含了“如今”和“当时”的时间,即过去、现在、未来皆成一片,等无差别。这也就是佛教常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正如《红楼梦》第十二回里道人送给贾瑞的“风月宝鉴”,正面照是美人王熙凤,背面照却是一个骷髅。可惜贾瑞没有领悟道人的劝诫,枉自丢了性命。


视身体色相如白骨的禅观,叫“枯骨观”,亦称“白骨观”。《楞严经》卷五优波尼沙陀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简言之,观的结果,美色化为髑髅,白骨变为微尘,最终皆归于虚妄空无。

这首《髑髅颂》,以“枯髑髅”与“桃李面”两种形象的对比,以“不忍看”和“恨不见”两种态度的对比,生动演绎了“即色即空”的佛理,冷峻中含有几分戏谑,调笑中含有几分悲悯,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情怀,可谓佛教文学的精品。




题骨观画

饶 节


白骨纤纤巧画眉,髑髅楚楚被罗衣。

手持纨扇空相对,笑杀傍人自不知。


——《墨庄漫录》卷十


据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世画骨观作美人而头颅白骨者,饶德操题其上云……”可见这是一首题画诗。饶节(1065—1129),字德操,一字次守,江西临川人。本为儒生,中年后出家,法名如璧,号倚松道人,属云门宗。如璧为北宋后期著名诗僧,被吕本中列入《江西宗派图》,有《倚松诗集》传世。这首《题骨观画》不见于《倚松诗集》,《宋诗纪事》收此诗,作者署名如璧。


如果说,黄庭坚的《髑髅颂》是描写了今之髑髅和昔之红颜两个场景的对比的话,那么,饶节这首诗则将两个场景合并到一幅画中,巧画蛾眉、身着罗衣的不是红颜,直接就是骷髅。“风月宝鉴”的正面和背面合到一起,变成一个既恐怖又可笑的形象—穿着装束俨如美人的一具白骨。这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画面,它将《髑髅颂》中“如今”髑髅和“当时”红颜的历时性对举,变为“白骨巧画眉”“髑髅被罗衣”的共时性组合。纤纤,形容女子的手细长柔软,所谓纤纤素手;楚楚,形容女子娇柔纤弱的样子,所谓楚楚动人。然而,当“纤纤”“楚楚”与“白骨”“髑髅”相搭配时,便因其悖论性质的并列而具有了强烈的反讽效果——这姣美柔弱的红妆美人原来是白骨精啊!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这具巧画眉、被罗衣的骷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一副尊容,还手里摆弄着纨扇,搔首弄姿,全然不知旁观者已笑得死去活来。“手持纨扇”而伫立,是古代图画中常见的美人形象,而当这具骷髅也手持纨扇相对立的时候,一切便显得十分滑稽可笑。“空相对”的“空”,既指这白骨美人的白白等待,也指这形象本身就是空无虚幻的。


饶节所题的《骨观图》,应是佛教的劝世教化图的一种,十分生动地用红颜即是白骨的形象表现了“色即是空”的佛理。《所欲致患经》佛告诸比丘言:“若复见女人,皮肉离体,但见白骨。前时端正,颜貌姝好,没不复现,其患证乎?”这就是佛教的白骨观。那巧画蛾眉、身被罗衣、手执纨扇的美人之态,早已不能掩盖其白骨森森、不净丑陋的本来面目,岂但是行尸走肉,简直就是行尸走骨!若明白红颜即是白骨的道理,那么自然会断诸淫欲,守身清净。所以归根结底,这幅图宣扬的无非是美色如刀、欲望致患的禁欲主义观念。


这本是幅严肃的佛教图画,饶节的题画诗却加进了几分调侃的口吻。那个被“笑杀”的“傍人”就是诗人自己,他如同一个站在生死海边的冷峻超越的哲人,笑看那些沉溺于爱恋贪欲的灵魂在六道轮回中随波逐流,难脱苦海。饶节中年削发出家,自有其求师问道的佛法机缘,而见此《骨观图》以悟色相皆空无,繁华皆虚妄,恐怕也是契机之一吧。



相关图书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禅诗精赏》
周裕锴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


延伸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未曾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