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棉花价格暴涨,纺织出口企业何去何从!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美及相关国家陆续对俄罗斯制裁,能源供应紧张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近期虽然战争形势有所好转,但是未来又将面临美联储加息缩表压力,外围经济预计承压;国内疫情反复,防疫措施趋严,纺服的外销和内销都一定程度受到干扰,未来预期也较为悲观。“金三银四”行情旺季不旺,纺织订单是否还有机会缓慢开启?


The Lantern Festival

1.  变异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反复,封锁措施可能被反复启用,疫情的不确定性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2.  原材料及海运价格上涨或处于高位震荡,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企业采购意愿不足;

3.  近期我国纺织品遭多国启动反倾销调查,并被韩国、印度、巴西等征收反倾销税,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纺织品出口国需求走弱

印度整体纺织品需求将下降


据外电报道,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纺纱行业已经受到原料价格飙升的打击,他们担心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持续关系紧张,棉纱的需求会下降。随着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从近50000卢比/坎德(356公斤)涨到约80000卢比/坎德,纺织厂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是由于需求有限,下游制造商不愿意支付更高的纱线价格,因此棉纱的价格并没有跟随上涨。


目前,印度棉花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大多数出口制造单位都在亏损。而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这也将对物流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巴基斯坦和印度工厂纷纷努力寻找中国订单


近期,部分纺织品出口国的需求有走弱迹象,外盘价格随着俄乌战争下降明显,外商工厂出货意愿强烈,由于总体外贸形势突然严峻,巴基斯坦和印度工厂纷纷努力寻找中国订单,但价格仍然倒挂。巴纱10支二线约3.42美元/公斤,比开年3.64美元/公斤报价下调6%,但仍与广东现货倒挂1000元/吨,小量成交。而印度方面也纷纷降价迎合中国需要,32支精梳4.55美元/公斤,但成交疲乏,小量成交。总体来看,当前市场信心不足,纱线供应链公司出货速度为往年同期的1/3左右,出口单稀缺,内需不足,市场堪忧。


目前来看,纺织原料总体处于高位震荡行情,但下游需求仍延续弱势。当前,企业利润逐步萎缩,原料随着俄乌局势高位震荡,价格却不见上涨,甚至出现下跌迹象,企业分化,中小企业减停产操作频频显现。


©摄图网


国外服装市场销售不尽相同

韩国纺织服装零售呈恢复性增长,

线上消费增长明显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韩国家庭在服装等半耐用品上的支出大幅缩减,特别是由于担心病毒感染以及严格的防疫政策,线下消费持续低迷,线上消费有所增长。


在此基础上,2021年韩国服装零售呈现出恢复性反弹,线上消费则大幅增长。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12月,韩国服装零售额达到56431.2亿韩元,同比增长32.5%,1-12月韩国服装零售额达到574405.4亿韩元,同比增速达到15.3%。服装网上商城交易额达到169027.7亿韩元,同比增长12.6%。


日本纺织服装批发销售额呈下降趋势,

服装零售额未见明显反弹


尽管在全球供应链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日本world、TSI控股等服装企业计划将其部分生产转移回国内,在3-5年内将本土的生产比例从目前的10-20%提高至30-50%,但短期内难以扭转日本纺织品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趋势。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商业动态调查数据,日本市场上纺织品和服装及配件的批发销售额与上年相比依然保持下降趋势,其中,纺织品批发的商业销售额约为2.0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0.8%(2020年同比下降22.4%),服装及配件批发的商业销售额为3.9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4.5%(2020年同比下降20.7%)。


同时,受疫情反复影响,日本经济虽然在连续两年萎缩后转为缓慢扩张,但经济复苏明显缓慢,动力不足,家庭消费复苏乏力,导致对服装消费需求未见明显反弹。2021年,日本面料服装和配件零售的商业销售额为8.61万亿日元,同比增速仅有0.9%,而2020年同期为8.64万亿日元,较2019年下降16.8%。


©摄图网


国内“金三银四”不及预期

纺织企业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02亿美元,同比增长8.9%(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6.3%),其中,纺织品出口24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9.3%),延续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


外贸出口虽实现“开门红”,但今年以来,汇率波动、疫情反弹等外部因素交织,使纺织企业经营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外部因素影响,加之染料企业限产,造成染料货源紧缺。


有单不敢接、抱团减停产可能会持续发酵


如今,面对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小纺织企业的应对能力往往不如“头部”企业。


一方面上游的原料价格高位,加上今年人工成本压力异常,纺织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涨;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多点爆发,多个纺织大省跨省停工、停运、停产,内销受阻;海运运费上涨,外贸成本依旧较高。多个行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房地产、家纺、服装等下游行业需求疲软,订单锐减,企业为了保住客户不敢轻易“出头”涨价。


一家柯桥面料企业的销售部负责人透露,很多外贸公司为了应对原料价格的波动,交期在后半年的订单都选择不报价,以便观察后续汇率波动、原料价格走势与国际局势发展。


涨又涨不上去,跌价又实在不甘。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无疑是四面楚歌的处境,涨与不涨,将成为灵魂拷问,也必将是难言的痛。


©摄图网


纺织行业的风险异动提醒


国内棉花期现货价格波动中上涨,

纱厂补库意愿不强


年初以来,国内棉价依然保持着波动增长态势,同时,郑棉期货价格在进入2月之后虽然回落明显,但近期又有抬头的迹象。国内棉花期现货价格继续高位震荡。特别是1月,国内棉花期现货价格均持续上涨。下游订单虽略有起色,但企业对高价棉花接受力度不足,多随用随买,备货意愿不及往年同期,总体原料库存稳中有降。


截至1月31日,纺织企业在库棉花工业库存量为77.63万吨,较上月底减少3.93万吨,同比减少15.42万吨。其中35%企业减少棉花库存,23%增加库存,42%基本保持不变。中国棉花预警系统对全国90余家定点纺织企业调查显示,1月纺织企业原料库存下降,纺织品产量环比下降,纱线库存和布库存增加。


▲国内外棉花期现货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Wind,中国棉花网


春节期间运价有所回落,

但节后运价是否恢复上涨有待观察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海运运力不足、运价持续上涨,集装箱空箱不足、周转率下降的现象尚未得到明显改善,2021年以来除了日韩航线,其他主要航线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一路上扬。


2022年春节假期,由于中国大部分工厂都处于休假停产状态,航运价格较节前有所回落。但考虑到节前来不及装运的订单积压、以及节前客户的观望情绪导致订单推迟,节后运价是否恢复上涨依然有待观察。


▲2020年-2022年2月1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资料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印度、巴西、韩国对华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多国启动对华纺织品反倾销调查


2022年1月6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第2022-22号公告,依据企划财政部第888号令,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全拉伸丝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在3.95%-10.91%不等,措施自2022年1月6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2022年1月26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巴基斯坦上诉法庭要求,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聚酯长丝纱线重新进行反倾销调查,修改原终裁结果,调整对涉案产品的成本加运费(C&F)反倾销税,调整之后,中国为2.78%~6.82%,措施有效期至2022年8月25日。本案涉及巴基斯坦税号5402.3300、5402.4700和5402.6200项下的产品,不包括彩色聚酯长丝纱线。


2022年2月1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韩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弹性纱线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建议继续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中国大陆为3.34美元/千克,中国台湾地区2.40美元/千克。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5404项下的产品。涉案产品为小于等于150旦数的弹性长丝纱线,但彩纱和梁式弹性纱线除外。


2022年2月21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聚氨酯合成革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0~0.46美元/米的反倾销税,涉案企业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税率为0,其他生产商的税率为0.46美元/米。该措施的有效期为5年。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5603.94.00和5903.20.90项下的产品。


此外,欧盟对华聚酯高强力纱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巴西对华合成纤维针织布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秘鲁对华聚酯纤维织物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土耳其对进口尼龙纱线启动第一次保障措施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上下滑动查看▼

本文整理自:中国信保资信评估中心、中国纱线网、纺织服装商讯、进出口经理人、腾道外贸大数据

一定分享

点赞发财

必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