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问慧答】第7期:如何利用绘本,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良行为?

姚颖 绘本教学 2021-05-26

绘问慧第7期


如何利用绘本,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良行为?


绘问


孩子2.5岁,喜欢动手打人,原因是奶奶有老年痴呆,孩子打奶奶,奶奶就咯咯咯的笑。妈妈担心孩子会把打人的行为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请问,有哪些绘本能帮助孩子矫正这一行为?



慧答

 


点击音频,可聆听慧答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些生活习惯与行为。拥有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却常常让家长、老师们忧心忡忡。


行为是心理学、教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义的行为是指个体能被人观察或测量到的,以及不能被别人观察到的个体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反应,比如攻击他人、摇头晃脑以及恨某人、喜欢某人等都属于行为范畴。3-6岁幼儿处于成长的初期,个性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是表现出来的可以被人们测量到的不恰当的行为,有学者划分为几类行为:第一类是破坏性行为,如幼儿的嫉妒、冷漠等一些内心的活动,撕书、破坏玩具、扔东西等行为都属于破坏性行为;第二类是情绪及依赖性行为,比如爱哭、发脾气、吸吮手指等;第三类是社会交往偏差行为,比如不参与游戏活动、不说话、害羞及怕见陌生人等;第四类是不良的饮食行为,如偏食、过度好吃、进餐时玩弄食物等;以及第五类是一些攻击性行为,就如我们绘问中的家长所提到的打人、或者骂人、抢玩具等行为。


面对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绘问”中的这位妈妈还是非常理性和客观的,看到了孩子出现打人等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行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知道了这一点,对于我们有效地塑造或者改变孩子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经常说:“人生不可以改写,教育的过程也不可以重来,孩子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父母是这一张白纸的第一任画师。 0 -6 岁时期,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还是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因素在孩子的行为方式上起着非常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幼儿不良行为产生要从家庭教育中寻找根源。在现代家庭中,许多家长重健康知识灌输,轻习惯行为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感情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为了让孩子吃得好,长得高,家长不惜花费血本为孩子购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致使儿童欲望过大,不能制约意愿,逐渐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事事包办,也会压抑孩子的活动愿望,又会使他们产生一些顺从、依赖、退缩等行为。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过分专制,他们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思想路线去发展,对孩子一些异想天开却正确的行为想法持怀疑否定态度,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反抗行为。父母简单、固执、粗暴等教育方法,还必然会使父母与子女关系疏远、冷漠,甚至紧张、对立。


另外,父母自身可能存在不良行为或嗜好,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他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们从第一个影响他们的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训练和示范。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而自己每天下班就沉迷于手机游戏;父母让孩子多读书,好好学习,自己却从来不看书,有限的休闲时间消耗于推杯换盏之间。这些行为在幼儿的心里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我记得“贝贝熊”系列行为教育绘本里有一个《小霸王》的故事,在学校里动不动就对同学拳脚相加、爱打人闯祸的小霸王,其实在家里也没少吃爸爸的拳头。

还有家长观念不一致,也会对孩子的是非判断造成干扰,甚至严重了会导致人格的分裂,也就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在学校是一个样子,在家里是另一个样子;对爸爸说的是一套,对妈妈说的又是另一套。还以及家庭关系不和睦、隔代教养等,都会给孩子的行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了解了这些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就更能清醒地、客观地看待孩子们身上所反映的问题了。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中,我们更多地是看到我们成人自己的样子。


那么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进行矫正呢?方法策略当然有很多,这里重点谈谈绘本的资源和利用。绘本以情境化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和幽默有趣的风格,深深吸引了孩子。目前绘本不仅仅在早期阅读层面广泛运用,更是推而广之到儿童成长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在儿童行为养成方面的价值和运用。


先看看第一类是破坏性行为,幼儿的嫉妒、冷漠等一些内心的活动,撕书、破坏玩具、扔东西等行为,其实绘本中是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我原来在《枕着绘本入睡的孩子》一书中,也做过梳理。表现孩子嫉妒心理的绘本,比如《我希望我弟弟是只狗》就表现了孩子因为面对新生的弟弟,而产生的嫉妒情绪;

《彼得的椅子》反映了彼得面对新生妹妹,产生的排斥抗拒的心理;“米尼狼”系列绘本中的《大哥哥,小妹妹》、“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之《我当哥哥》,都表现了大孩子在面对即将出生的弟弟或妹妹产生的焦虑与担忧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讲这样的绘本故事给孩子听,可以让孩子们有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感。同时,通过亲子之间的阅读分享、交流和讨论,父母可以给大孩子疏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让他们变得更加平和,更加豁达。


第二类是情绪及依赖性行为,比如爱哭、发脾气、吸吮手指等。这一类情绪绘本现在在市面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一本表现孩子爱哭爱闹的不良行为绘本《爱哭公主》,我个人觉得特别适合正在个性行为养成阶段的、3-4岁的孩子阅读。

它讲的是一只小鳄鱼公主,从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大哭大闹,到在妈妈的安抚、朋友的理解下,逐步改变自我的一个过程,让孩子清晰地看到,哭闹是多么难看,甚至是多么恐怕的一个场面,会带来多么糟糕的结果。同时,这本绘本还给孩子一个解决路径,就是如果真的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真的很想哭的时候,怎么办呢?故事中设置了一个“文眼”,就是妈妈教给爱哭公主的“不哭咒语”:“深呼吸,一二三,怪怪东西看不见,哭哭脸变笑笑脸”。在这个魔法咒语下,孩子学习如何放松心情,平复情绪,从而尝试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帮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类似表现孩子负面情绪的绘本还有很多《生气王子》《生气汤》《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生气的亚瑟》《菲菲生气了》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生气的情绪,从而像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一样,寻找到缓解情绪的好方法。


第三类社会交往偏差行为,比如不参与游戏活动、不说话、害羞及怕见陌生人的绘本也有很多。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社会交往,容易产生胆小怕生的心理情绪;有的孩子过度依赖父母,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而产生胆怯怕生的心理;还有的孩子由于受到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而产生畏惧心理等。比如绘本中有很多“怕生”主题的故事,《我好担心》《老师可怕不可怕》《小阿力的大学校》《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



父母可以借助这些绘本,和孩子讨论怕生、害羞、不敢说话的原因,对孩子表示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与孩子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尝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供给孩子拓展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慢慢的,孩子就会由胆怯害羞缺乏自信,变得自信大方了。


第四类主要指的是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如偏食、过度好吃、进餐时玩弄食物等。这在很多绘本中也有表现,比如偏食的问题,是很多父母感到头疼的问题。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包括:定时、定量、定点吃饭,不偏食,不挑食,孩子能自己吃东西,不随便吃零食喝饮料等。借助《我想吃一个小孩》《我绝对不吃番茄》《多多什么都爱吃》等绘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食物的价值,尝试改变。当孩子出现偏食挑食情况时,可以更多地以绘本中的正面例子作为榜样,进行激励和示范;也可以以绘本中的负面例子,进行警示和纠正。

第五类是一些攻击性行为,就是打人、或者骂人、抢玩具等行为。关于打人的问题,我们“绘问”中的家长非常关心如何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打人、咬人的现象在低幼儿童中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与他们的年龄、身心发展阶段有关。孩子们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语言表达能力差,说不清楚自己的想法、要求;寻求父母、同伴等人的关注;突然身处陌生环境,产生焦虑、敌对情绪;环境影响,见别人用武力解决问题,于是有样学样……相关绘本有“我是好孩子系列” (全7册),包括《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小脚不是用来踢人的》《话语不是用来伤人的》等。

其中《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本书实用性超强,整本书都在引导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和别人沟通。书的一开始就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大有小,形状和颜色也大不一样。你的小手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比如,跟别人打招呼、握手说你好、写字、画画、系鞋带等等。但是,不能用来打人。因为打人是很不友好的行为,打人会弄疼别人,还会让人心里特别难受。所以,如果不小心打人了,一定要跟对方说:我很抱歉。

孩子们之所以会打人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为别人不跟你玩,你觉得伤心;有时是因为别人有的玩具你没有,你觉得嫉妒;有时是因为喜欢捉弄你的人又来了,你觉得害怕;有时是因为别人拿走了你的东西,你觉得生气;有时没有任何原因,就是想对别人指手画脚,所以就忍不住动手了。但是,你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你的情绪,而不是打人。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你可以和他们一起想想办法,听听别人的意见,想办法处理问题。要是你的朋友欺负你,你就要选择找别人帮忙,例如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丰富的内容,把孩子打人和被打这件事分析得相当透彻。对孩子来说,它很全面。对家长来说,它很贴心。这本书既能帮助孩子搞明白打人的原因,又告诉了孩子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以及被别人欺负后的应对办法,甚至还教会孩子如何才能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被孩子打人或被打困扰的妈妈,真的可以找来这本书和孩子一起读一读。相信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们会明白多使用手和语言与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友好,而不是随时跟别人打架,这样才能避免冲突,收获大大的友谊。



专家简介

姚颖,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少儿阅读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往期回顾

1.【绘问慧答】第5期:让小学生看绘本是“大材小用”吗?

2.【绘问慧答】第4期:婴幼儿多大可以开始阅读?知道了这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3.【绘问慧答】第3期:儿童绘本如何选择? 绘本阅读,读什么?

4【绘问慧答】第2期:绘本音频故事好听,但忽视讲读图画,怎么办?

5【绘问慧答】第1期:绘本阅读课和语文课一样吗?


 • end • 

主编 | 姚颖老师

本文编辑 | 张睿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


以绘本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