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论神聊‖写作的困境与突围/我的阶段写作报告

冯旭红 自然微论坛 2021-02-01

2017年2月23日,《国土微论坛》微信群举办第21场“微论神聊”活动,由陕西作家冯旭红主聊“写作的困境与突围——我的阶段写作报告”。 主持人:亦文。


主聊人:冯旭红,陕西丹凤桃花铺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四届理事,商洛诗歌学会会员、二届副秘书长,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商洛诗歌》、《丹凤文化》(原《商山》)编辑。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南方周末》《杂文报》《西安晚报》《泉州晚报》《绿风》《延安文学》《国土资源文学》《大地文学》《新华副刊》等发表作品上百篇数十万字,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入选多种文集。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78vhdpo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先与大家分享一首小诗——《作不出文章》:

 

十多年来,我散文、诗歌、杂文、小说均有涉猎,但无论质量还是数量,皆无盖世篇章。

多年前,曾将拾得上手的作品汇集起来,准备出本文集,并想请原国土资源作协常江主席作序、乡党贾平凹老师题写书名。我捧着打印稿先送常老审正,常老得知我手中是一部“杂集”,就提醒我:不要急,再积累,出专集,出精品。常老的教诲使我得以冷静和清醒。自己的文章数量还很单薄,内容也多不深刻;不足参考,于人无益;自费出书,于己无利。还是沉下来,努力写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才是正道。

与常江老师合影

与贾平凹老师在一起


我拿回稿本,压在柜底,不再急于出书,而是想着等份量足够时,一次出个三四本。这更须数质并重的文章增长,可是,我却写得越来越少。

世情生态使人“浮躁”,夹缝工作使人“分裂”,忙碌疲累使时间和精力“破碎”,扎根泥土沦为深陷泥淖,蓝天白云变成阴霾遮眼,我的文学写作逐渐进入一种困境,《作不出文章》就是这种状态的一种描述。文学写作的道路上似乎有一堵无形的坚墙,感觉无力无用不想写,想写又无法突破提升。

写作进入困境,并不完全是坏事。一方面是随着经历和阅历的增长,自己的写作层次在上升——不再看到想到一点就写,肤浅地写,另一方面是更加坚定和坚持“有意义写作”——文当载道载德,不糟蹋文字、不污染环境。同时,慢下来、停下来,可以找找原点定定位,看看脚下地,望望头顶天,重新平衡身心。

自己有没有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基因呢?或者说啥是一名优秀作家应具备的?停下来的时候,想了想,以为超敏感、善表达、有思想,是好作家的共性。

作家都是敏感的人

同样的人事情景,在一般人眼里,可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但作家能察言观色,发现蛛丝马迹,感知温度湿度。一阵风吹过,在普通作家那里,感觉到了凉意,但对于优秀作家,内心已然刮起十二级风暴——写出来的文章或许字面平静,但字词语句间却是时光汹涌。当我意识到敏感是作家的“宝贝”时,对一些事情才释然开怀,如人人都可能不止一次遭遇过的事情——村邻、同学、同事丢东西骂大街,我虽未见、不知何物,但听闻后总是脸红发烧,如同自己偷拿了一般;许多人拍手项目剪彩,我却看见挖掘机下的土地在哭泣,以为自己偏激阴暗;面对记者镜头、发言话筒时,总是颤栗,觉得心理素质差——原来都是敏感使然。

优秀作家都善于表达

如何表达,鲁迅先生《作文秘诀》告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这是较高的标准——对反其道而行的伪文人,也是真作家入门的基本。若始终这样写,容易出现的就是陈年喜师兄指出的我们许多人的文章存在的状况:“写得挺好,没毛病,也没特点。”因此,还须更上层楼。对于写作,个人多年的体味是,写作就是说话,好文章就是有话好好说——好内容+善表达——引人入胜地说话。记得中学语文有篇古文《口技》,我们可以向那个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口技艺人借鉴如何五光十色地表达。

推荐贾平凹老师的散文,大家有时间可以读读,他的散文基本都是“说话”的范本。他的小说,你若当散文读,或许感觉更好。


思想是作家及其作品的生命力

诸子百家文,最终拼思想。没有思想,文章纵然写得天花乱坠,也只是昙花一朵。这里说的思想,绝不是什么高深的主义,而是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阅历,获得的带有自己体温的感受、想法,进而转化为烙有个人印记的文字。“没有获得人格印证融为自己血肉的思想是虚假的”,你的生出自己想法的写作,会面临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不少观念要推倒,有些信念则更坚定。对各种填注于你的、个人学习的东西,你开始选择、咀嚼、消化,排泄掉糟粕,吸收营养成份,生长自己的骨肉。而有了自己的思想,文章可以避免成为生活起居注式的自恋记录,也可以避免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政治喜鹊——请听听丹尼洛·契斯(Danilo Kiš)《对一个青年作家的忠告》:“培养自己对主流意识形态和君主们的怀疑。防范君主们。不要用意识形态的行话玷污你的语言。”

 

面对写作困境,怎么办?潜伏,或者突围。但无论潜伏还是突围,都须不急不躁,坦坦然然。

潜伏下来,遵从古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在路上,修炼自己。像读《炸裂志》,可以学习阎连科先生如何用“神实主义”(较于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手法,超越“小说不如新闻报道”;读《生死十日谈》,可以借鉴孙惠芬女士如何“以小缚大”——通过一个一个蝼蚁草民自杀的“小故事”,书记中国农民精神的大世界,学习如何亲临现场写真正的非虚构文学;多争取和积极参加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培训,让老师在头上敲三下、和文友执手探讨,或许就一下打通任督二脉,进入另一重天地。最近第三届宝石文学奖新人奖启动评奖,获奖者可参加鲁迅文学院国土作家班,机会实在难得,我们都应力争。

通过广读经典、观察体验,增加阅历和经历,增长见识和思想,坚定自己的写作信仰,顺应自己的真实内心——不作虚假的赞美、不作无病的呻吟,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作品。同时,更清醒认识自己:我的写作,不为成名成家,也不可能成为大家名家,只是个人在喂饱肚子之后喂养灵魂,想使人生过得更丰富多彩些。也更清醒认识作文和做官:靠文学写作升不了官发不了财。若有升官发财心,趁早断了文学路,免得误了卿卿前程。

突围,则首先要突破“恐惧”。进入写作,你就是王,敢想敢说敢写,说真话实话,说想说的话,不怕权贵不高兴,不怕喉舌会批斗,不怕某人对号入座,不怕老婆闹离婚,让文字无禁忌地自然生长。

其次要坦然面对发表难。发表的不一定都是好作品,不能发表的不一定不是好作品,要相信自己,平静处理好无处发的“痛苦”。

三是勤奋写。“勤奋是勤奋的痕迹,懒惰是懒惰的空白”,一般情况下,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是不会发生质的飞跃的。感动是两个词,“感”之外还要“动”作。胎儿生出来,才算成了人。

四是向着光明写。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因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优秀作家当作光明使者。


最后,以曾为国土资源文化创新话题而写的短论《深深扎根泥土,向着蓝天白云生长》作结我的报告:国土资源文化是国土资源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的总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产突飞猛进,土地、矿产消耗惊人,楼房、钢铁许多产能出现过剩,人为地质灾害频发,数量至质量的纠结已渐让位于污染和破坏的治理;制度政策日新月异,保护耕地、维护权益的决定、意见、通知年可等身,但在有的地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权利仍大不过政府的一纸文件。

基于此,国土资源文化创新,对于国土资源领域和国土资源人来说,尤为重要和紧迫,可以说是“创生之路”——于十面夹击中创出一条生路来。物质要去泡、去粗、去劣,消除虚假的增长,避免带病的发展;制度要吸收地球上一切文明养分,目的和手段都须秉持公平正义、充满道德良心;精神要上天入地,既向着蓝天白云生长,又必须深深扎根泥土,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是谎言中;为了美好的今天,而不只是明天。

匍匐大地,耳朵向下,倾听土地的声音、民众的声音、心灵的声音,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写真文。




往期文学讲座相关链接

微论神聊‖文学创作立意时的视角

微论神聊‖大时代背景下/文学对于小我的意义

微论神聊‖永不迷失的家园/粗谈文学中的乡恋情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