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见,是一场惊喜的盛宴

种豆南山下 祖庆说 2021-10-25


【祖庆说】


近日,朋友华星老师转来他工作室学员殷桃玲老师的文字。问我可否转发祖庆说?

文章里,有很多夸得的我脸红心跳的文字。在自己的平台发出来,很可能会被人诟病自恋。

但我依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不为别的,就为年轻教师那份真诚和向上。

发!

原题《遇见,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冒险》,我擅自改为下面的题目——


遇见,是一场令人惊喜的盛宴


文 / 殷桃玲


碎片时间,读完了祖庆老师的两本专著《刚好遇见》和《如何从新生走向卓越——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发现祖庆老师就是那悬崖峭壁上的劲松,坚韧挺拔,抗寒耐旱,愣是把单调的教学日常摆弄成了一道道课程精品。



看完,把书硬塞给我教数学的爱人,告诉他:“一定要看看,看看人家男人是如何把一家老小从小镇带到了大杭州,是如何把方正的小教室搬到了世外桃源。”爱人没有拒绝,看完认真做了汇报:真的有趣,真的有料,也真的有胆。


这也是我对祖庆老师的印象。第一次见其真人,是在我校举办的徽师盛典上,祖庆老师上的是课外指导课《神奇的探险》。课后讲座时,祖庆老师隆重介绍了他即将出版的新书,那一刻,心生期待。半年后,祖庆说发布一篇文章《辞去公职,开启全新的后半生》,一夜之间,小语界刮起了一股台风。随后,新书发行,心心念念。终于到手后,立马,拍照、发圈圈,激动之情溢于圈表。


如果说祖庆老师的成长、成名是偶然事件,那守住初心、经住考验、敢于生长,则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必然事件。反观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岁月,又何尝不是像祖庆教师那般,与课百转千回,纠缠不休,至死仍愿深情爱恋着的呢?因为遇见,一切美好都有了憧憬。遇见,是内心的坚守,是职业的专注,是追寻远方的使命,更是一场令人惊喜的盛宴。




遇见,职初的引路人
最初遇见的人,总是对自己影响最大。跟祖庆老师一样,职初那几年,我遇到了许多质朴实在的引路人,他们在冥冥中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
第一次走进教室,上的第一堂课,至今,仍印象深刻,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这篇文章。那是师范即将毕业,就要走向讲台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到县城几所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为的是有点实战经验,好胜任一份教学工作。
那年头,没有网络资源,只有一本教材,教参长啥样也没什么印象,拿到书就读,读得熟熟的,再理一理大致内容,分一分段,弄明白“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就走上了讲台。
上课时,带班老师坐在下头,我涨红着脸,课上得磕磕绊绊,“惊弓之鸟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似乎都没怎么讲明白,但学生倒是出奇地活跃,书读得特响亮,回答问题恨不得举起两只手,好像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兴奋。那会儿可能谁都没有听过什么优质课,也不知道什么叫名师,课上明白了,学生能考到像样的分数了,就是好课。指导我见习的老师对我很是赞赏,他认为我上课“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到位。就是声音小了点。”一周中,我除了上课就是听老师的课,跟学生一样,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记着教师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课时,手上总会有一把戒尺,指着黑板,一字一句带读。戒尺随着老师的语调停顿有节奏地舞蹈,一个个小脑瓜就随着戒尺的弧度而律动,整节课也因了这律动而变得可观、可感、可触、可忆。印象中,上课好像并不难,它就是一板一眼地带学生读书、写字,师生合作的最初范式,就是随着戒尺律动摇头晃脑。
几年后,正式毕业,正式上岗,成了一名正式老师。第一天正式走上讲台,连空气都是那么的神圣。再没有老师带着,一个人管两个班,二年级和四年级,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第一次知道“复式班”这个名词,第一次知道小学老师既要会教语文又要会教数学,最好还要会点音乐、美术和英语。新入职,任务繁琐,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把两波孩子管住不打架,把两个年级的课上完便是教学重点,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怎样把课上好呢?
随着班班通在农村学校的普及,某一天,音乐课突然用上了远程资源。那一刻起,时空一下子打开了,我感受到了荧屏里带妆上课的老师让学生心生愉悦,我知道了课有设计感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我更体会到了老师丰富的课堂语言是课的润滑剂。于是,心向往之。
后来不教音乐了,专教语文,但音乐课上学到的教学方法用到语文课上,总能使课堂生出一些活力来。
几年后的一天,乡镇公开课。我作为学习者之一,第一次在现场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公开课的魅力。徐丽华老师执教的《猫》旁征博引,让我明白了语文课不光是教一篇文,还应辐射一类文;喻咏玲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知道了紧抠关键词句在阅读理解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魔力;叶国栋老师执教的《送别组诗》则带领学生徜徉诗海,读诗句,入诗境,悟诗情,我头一回感受到课堂是穿越古今的隧道。那个上午,我听出了一身虚汗,感觉自己离好课的距离是那样那样的遥远。对比之下,衬出了我课堂教学的粗陋与贫乏。
从此,走上了求经问道之路。开始订阅专业期刊,开始网络学习名师实录,开始虚心求教身边同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一天,也能上出一节像样的公开课。



遇见,不期而遇的惊喜
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我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了一名进步中的新手。2012年,第一次登上了公开课的讲台。那是一节面向全县的送教下乡课,对于一个乡下老师来说,那是何等难得的机会啊。我开始日夜不分地打磨设计,开始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试教,开始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体系……正式上课那一天,教室里座无虚席,窗外都站满了人,凭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愣是超常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听课教师的鼓励和赞赏。最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曹书剑校长,他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地让我仰慕不己,他亲自走进我的课堂,深知我的长处和缺点,给了许多我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包括我随后参加的所有比赛,他都尽力陪伴。我深受鼓舞,从此痴心不改,沉迷于众位名师一招一式之中:王崧舟老师诗意流淌的语言,余永正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窦桂梅老师热烈的课堂气氛,蒋军晶老师的睿智和沉稳……一切都是那样深深地让我着迷,我热切地模仿着,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从普通话、粉笔字、导课艺术、问题设计、理答技巧等微格研究入手,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2014年安庆市举行第一届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我代表我县参赛,意外地取得了第一名并捧回了从未敢期盼过的五一劳动奖章。这份荣誉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让我有了继续沉潜的信心和动力。
2015年我再次通过市级选拔赛,代表安庆市参加安徽省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这一次,难度更大,战友更强,我丝毫不敢懈怠,备赛的那段日子里,每个夜晚都是在背记教学流程中迷糊睡下,每个清晨都是在灵感乍现、字斟句酌中醒来……对于天资平平的人来说,勤奋似乎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当我再次获得了全省第一名,捧回了省五一劳动奖章时,我深切地感受到祖庆老师所说的:“所谓惊喜,其实是努力到无能为力之后的水到渠成。”从此,走上了求经问道之路。开始订阅专业期刊,开始网络学习名师实录,开始虚心求教身边同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一天,也能上出一节像样的公开课。



遇见,拔节生长的疼痛
2016年,我从乡下来到县城。再次执教市级公开课《再见了,亲人》。试教时,我发现当我将从名师专家那儿学来的招式用在课堂上时,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好,优美的情境设计,唯美的过渡语言,精美的辅助课件,怎么都激不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家说是课文的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我知道,这不是理由。试教三次后,信心锐减,打起了退堂鼓。
再次潜入文本,认真细读,发现之前的教学设计只是在品词析句中打转转,没有单元意识,也没有年段意识,严格来说,还没有破译文本表达的密码。于是,推翻现有的教学思路,将目标删减、聚焦于“在品词析句和情境朗读中体会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并在方法引领下获得自己的读书感受,为第二课时指向表达、进行段式训练做情感铺垫。”
教学交流课如期举行,不一样的设计,收获的是不一样的失落,孩子们课堂上的游离与冷漠让我烦躁难安,匆匆走完过场,心情一落千丈,原来的自信被击得粉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已出发,就没有退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到了职业成长的另一道关口了。
感恩遇见,这一年,我有幸加入了王华星名师工作室。在师傅王华星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重上《再见了,亲人》,参加2017年的新媒体全国创新课例大赛。治愈伤痕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伤口上再撒把盐,我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经过师傅的点醒,我知道了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不懂得如何让学生站在舞台正中央,于是,再次调整,将近四千字的教学设计减成了九百,那空出来的地方我要让给学生。痛定思痛,再读文本,了解学生,教学思路渐渐明晰:聊天,话亲人;初读,忆亲人;品读,赞亲人;迁移,诵亲人。课堂,终于柳暗花明。那节课获得了那一年比赛的全国二等奖。
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言:“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的老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而这一切,均来源于我们对文本的打开方式、沉潜深度、个性处理,只有经历这自觉到自为的过程,文本方能获得新生,课堂方能实现师生间言语生命的对接。



遇见,简约课堂的从容
近些年,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名师名课与我们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就听到一节示范课。听的多了,容易迷茫,很多包装精美的课的确让人如痴如醉,但实际效果怎样,是否便于操作借鉴就很难说了。这考验着我们的思考力和甄别力,也关系到我们将课带向何方。
犹记得在我校举办的徽师盛典上,祖庆老师上的那节课外指导课《神奇的探险》。本以为会有巧妙的导入、精心的过渡语、起承转合的设计思路。没想到,开课后,祖庆老师像路人一般登上了讲台。没有试过课件,没有与学生课前交流,甚至还迟到了那么一小会。开课似拉家常般自然展开,一开始学生竟然也拘谨,不禁诧异:名师的课也不是包治百病啊。祖庆老师倒不慌不忙,走到学生中间,简单聊了几句,微视频、小锦囊等支架一一出示,奇迹发生了!随着课堂步步推进,学生个个文思泉涌,笑声不断,演绎了一段神奇的探险之旅。
这节看似简单从容的课投递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句式的技巧,词汇的灌充是次要的,为学生搭建习作教学的骨骼——支架,才是有效降低习作难度的举措。也就是说,决定课堂成败的正是那些简单有用的“硬货”啊!别的,都是浮去。
后来,在朋友那里要来了许多祖庆老师的教学视频,用心学习,真心佩服他的睿智与沉稳。课不张扬,不炫耀,简约而从容,但细细品味,又那么的有味道。每一课都有新的探索,每一课都有新的亮点。那些用心听过的课,都已成为了生命中独特的印记,于我而言,意义重大。
如今,我已不再热衷于赛课、急于去证明自己了,也不再把“演绎课堂精彩”当作教学路上的首要追求。我深深地知道,讲台不是舞台,学生不是观众。我们只是那束光,要照亮学生,启迪智慧、点燃激情。因为真正成熟的课堂应有深入浅出之后的淡定从容,它是学生有看得见的生长的土地,而不应该成为老师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从新手走向卓越,路还很长,但我想,当下,我要做的,是像祖庆老师一样,将课上得安静一点,朴素一点,笨一点。
遇见,是一种缘份,让缘份生长,是令人惊喜的盛宴。
感恩遇见,敬畏缘份。


殷桃玲,太湖县教育工会副主席,太湖县新城小学教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师,安庆市十佳青年教师,安庆市先进教研个人。曾获安庆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特等奖。所执教的两个课例先后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所著论文多次获得市级一等奖并公开发表于核心期刊。




—END—

编辑 | 生如夏花   审核 | 卓雅

 张祖庆新书|《刚好遇见》《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有声美文|漫忆高龙中学(张祖庆《刚好遇见》系列)

 水中盐,无痕有味 ——读《刚好遇见》有感


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

邀请好友—生成自己的专属海报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

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

进入公众号主页——

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

点击“设为星标”

(或在右下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