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说崔峦先生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一次讲话

黄浩生 祖庆说 2021-10-25
防失联,扫一扫,可加祖庆微信小号
添加成功,有惊喜好礼~非诚勿扰
说明:崔峦先生在一次识字写字教学研讨会上的《关于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的讲话视频,我见于 “鲲鹏统编语文二年级1”群上(2020.8.29),讲话的时间、地点不明。崔峦先生是原人教社小语编辑室主任、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现仍致力于小语教育的研究。他的文章和讲话,历来接地气,一线的老师看(听)得懂,学得来。文是我对崔先生讲话的解说,其中楷体字表示崔先生讲话的要点(大意),宋体字是我的解说。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压舱石”。
压舱石可以稳定空船,使之不易倾覆。所以,空船行驶用压舱石,载货时卸去。崔先生借用“压舱石”,来说明“识字写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表明它关乎该学段语文教学的成败。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读-写”的基础上。(这是一个观点,是一种认识,完全正确。)

识字写字,不仅要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还要把这个“重点”,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崔先生的这两句话,是对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的——强调:强调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提醒:提醒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在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教学都是重要的,不可放松;
纠偏:纠正了那种以为识字写字教学,只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的片面认识。
我还以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是对一个人人生的负责;因为一个人的“人生”,必须凭借文字等工具,去传承传统文化,习得新的文化素养。这是从人本思想的高度说的。
我举一个自家的实例,说明识字在人生中的意义。
我的母亲(1919-2007,福州人)的外祖父,是晚清举人。母亲幼年时,每天都得拿着“字片”(识字卡片),到外祖父家请老人家教几个字,老外公只教她读什么音(福州音)以及主要意思,即只简单地传授字音和字义,不教怎么写(字形)。就这样,母亲倒也识得了可以用来看书识字的那些常用字了,大约一千来个吧。
我的母亲不但很贤惠,而且聪明、勤勉、好学。她说,那年代家庭女子可读到的言情小说,如《孽海花》什么的,她几乎都读过;至于《红楼梦》,更是翻阅过好几遍。
到了晚年,闲暇的时间多了,身边都是有文化的儿孙,于是她也看报纸杂志了。有一次,她把一篇有关文物的文章,交给二弟(注:我长期在外地任教,母亲则与二弟一家生活在城里),说这是你哥喜欢看的文章,复印一份给他。
更有见地的是,我的二弟媳(文化不高)说,她要我也得经常看看报纸,这样才不会把“字”忘了!
可以这么说了,在眼下这年代,识得汉字,走遍祖国只等闲;学得英语,走遍世界也不怕。


我个人认为,目前《课标》所确定的各学段的识字量,偏少了;识字量偏少,会拖了“读-写”的后腿。
每个学段的识字量是多少(注:第一学段1600字,第二学段900字,第三学段500字),这是《课标》制定者的事。这里,崔先生提出这个个人的看法,目的是要引出下边他要说的许多话题。

识字量偏少,当然就出现学生所拥有的词汇量相应偏少的问题,这就难以满足他们的“读-写”需要了。一般地认为,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大约是他识字量的3倍。《课标》规定,小学生识字3000个,词汇量在7000个左右。


小学生应掌握多少个常用词语,《课标》没有规定。
一个人应掌握的常用词语量是多少,其统计过程,是很科学的一件事,很复杂的一件事。
崔先生说的7000个左右的常用词语,我想可能是指小学生识得3000个常用字,至少可构成7000个左右最常用的词语,基本上应付得了日常读写的需要。
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3000个常用字,7000个左右的常用词语,这是保底的教学目标——只能多,不能少!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知对不对。
我们的汉语,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有学者说,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汉语汉字功不可没!
崔先生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先生曾经对他的女儿说,中国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我们不学好汉语汉字,还真说不过去啊!


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识字,可适当“提速”。我们要知道,现行《课标》规定的识字量,是保底的量,也是让“老、少、边、岛”地区的孩子,能实现的目标。所以,在保证达到课本里规定的识字量的前提下,有条件的话,低年级的识字可以适当“提速”。


这个“提速”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可以把课本里本来不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改为必须“会认”。

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指导孩子“主动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课程表里的字;认识同学的姓名用字(把各自的姓名贴在桌角);认识店铺里的字。


——曾有老师把这叫作“逛街学语文”;在课外读物中提速;……但这部分“提速”的字,都不得列入考测内容。

我们要认识到,对识字,孩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老师要作指导小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识字的“有心人”,培养孩子“无师自通”的能力。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活动)的背景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稍加指点,低年级小学生是可以认识不少额外的字,而不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本着这样的认识,在我的指导下,我的外孙女在小学一年级下期,基本上可以自读少儿读物了。

(2)要教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


要教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最主要的是要让小学生掌握好一整套的识字工具:


A. 读准字音的工具:汉语拼音。


过去,我们把汉语拼音叫作识字的“拐棍”,后来改为“工具”,“工具”才是一辈子使用着的,更确切。


涉及汉语拼音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有很多方面,我坚持认为“教会小学生准确直呼音节或拼读音节,最重要”。轻声、儿化在我们福州方言区是教学的难点,于是不少教师把它作教学重点,师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有必要吗?


B.认识字形的工具: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字词典。


插话:大部分小学教师混用“偏旁-部首”这两个术语。建议这样区别使用它们:


在识字(非“查字词典)场合,使用“偏旁”这个词,偏旁指的是构字的部件;

在查字、词典场合,使用“部首”这个词,部首是专为编字、词典而设的,始自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这里,向老师们推荐一本书(网购),当识字教学的参考书用:黄伟嘉、敖群合著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字部首例解》。这是一本教老外学汉字的教科书,很通俗、实用。


写字与识字形有关,附此一说:

教小学生写字,也有一套工具(知识)和方法。其“工具”主要是指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特别提醒:国家语委曾颁布与偏旁部首、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独体字等有关的的文件,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必须以之为准。


C.理解字义的工具(知识)和方法很多:


* 字、词典是理解字义的权威的工具书。


* 从汉字造字法,即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两种造字法不讲)入手,理解字义:

这其中,当然要数用“象形、指事和会意”法造的字的字义,比较形象,容易理解。


不过,由于汉字形体或字义的变化,现今我们看到的多数汉字,不那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了。例:

象形字:“日、月、山、水”等,是众所周知的象形字;“王、永、荣、西、泉”等字就不晓得了。


指事字:最容易理解的指事字,如“刃、本、末”等,“元、屯乏、世、臣”等,我们就费解了。


会意字:汉字里的会意字很多,著名的如“众、尖、采、束、炎”等;“侵、先、沙”等,为什么也是会意字呢,就不知所以了。“教”也是会意字,手拿鞭子抽打孩子,表教育义。


形声字:对形声字,我们好像就比较熟悉了,因为80%多的汉字是形声字。举几个特例说趣:

“扶”是形声字吗?不是,它是会意字:“夫”是“人”,刻在原甲骨文字的左边;提手旁是“手”,刻在原甲骨文字的右边——“夫-提手旁”刻在一起的那个甲骨文字,表示手搀扶着人的意思。后来,部件位置调换成“扶”,左“提手旁”,右“夫”字,多像一个形声字啊!


再请问,“疆、腾、旗、栽”这4个形声字的形旁是什么?“锦”是左形右声吗?


结论:从造字法角度讲字义(注:有的教师概括为“字理识字”),有学问,要慎重,要有依据。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这主要是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这一方法。


*在使用中加深理解字义。趣例:老师让小朋友用刚识得的“忙”字说话,他脱口而出:

妈妈有两只眼睛,

左眼在看韩剧,

右眼盯着我写作业。

妈妈的两只眼睛都很

应该说,这位小朋友对“忙”字,理解得很透彻吧。


关于识字教学的方法,我建议在一年级初学识字时,可用“一条龙”法。例字“山”:

让孩子学着说:山——sh——ān——shān——竖、竖折、竖——山峰的山、高山的山、山坡的山——山坡上,一群羊在吃草,牧羊犬守护着它们。


——这样“说”,就是把“音、形、义 / 字、词、句 / 听、说、写(书空)”组合成一个整体,让小学生去识记,含金量很高;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多数情况下,整体识记优于部分识记,因为它是“有联系”的识记。




(3)可适当渗透汉字中所含有的,或是可以引申出的中华文化。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崔峦先生是据此提出这个建议的,而非心血来潮。字例:


仁:它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友爱,要亲和,这就是“仁”。仁者爱人,这可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啊。

信:人说话要讲信用,可信,讲守约,讲诚信,这不也是核心价值观吗?

简:这是形声字。我们最早文字叫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后来铸在青铜器上,那叫钟鼎文。这些文字,刻写起来都很繁琐、劳累。到后来,用笔写在竹片上,叫作“简”,出土的“简”都是宝。简,比写在甲骨、牛骨上简单得多了。于是,“简”字就引申出“简单”的字义。


——我们以此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亲近感、归属感。


以下趣说,算是汉字的浅文化吧:

友:“友”字是由两个部件(横+长撇/又)构成的,这两个部件都表示“手”义(注:在汉字里,表示手的符号有好几个),我手握你手,不就是朋友吗?


双:一只手,又一只手,两只手就成“双”了。(注:繁体字用两只鸟表示“雙”)


灰:“手”可以伸进火中,那火肯定灭了,冷下来了,成“灰”的了。


拜:一只左手,右手在右上部,右下的“一短横+一短竖”是“下”字——左右两只手,同时向下,那不是在向人行“下拜”之礼吗?


拔:一只手,两只手,还有一只手,一共三只手要拔去那么一点点东西,该很容易的吧。


掱:与“扒(pa-2)”同音同义,扒手旧写作“掱手”——掱手,犹如有三只手般,其技能令人不可思议啊!


小结:汉字的“手”,可以用很多符号来表示,可以组合成许多意义不同的汉字;


汉字啊,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为传承中华文化立下不朽功勋!


向我们祖国文字,致敬!




(4)要重视指导小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节居多,它既是一个个的“字”,同时也是一个个的“词“。这在我们福州方言里,留有明显的痕迹。例(用福州话念):
比我大三岁/哥哥满满一菜/桌子现在好多小孩,不会拿/筷子
(注:今天的“筷子”,古人说成“箸(zhu-4)”,它还保留在福州人的口音中。把“箸”说成“筷子”,据说是因“盼望快生子”的谐音而来;喜庆时送“筷子”,同此义)
所以,从古时的单音节的“字”来说,识字,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识“词”;
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居多,识字不完全等于识词,所以崔先生接着就提出“识词”问题。是这么一个思路。
由于崔先生讲话时,时间已不多了,对这问题,他只简单交代一句:原南京名师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字词句教学原则,依然适用。(注:斯霞老师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史上,很有成就,影响很大。)

(5)要写好字,练书法;要以“词”为单位写字,字不离词。


至此,崔先生关于识字写字讲话(视频)的主要内容,我解说完了。

我补充一点:


(6)要警惕回生字。据我研究:


第一,这在中低年级比较严重。


第二,回生字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完全认不出来或写不出来,全忘了,这比较少见;二是写出的字,缺胳膊断腿或移位的,很常见。


第三,可能中年级的回生字现象,比低、高年级严重些(原因此略)。


第四,出现回生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说孩子识字、写字时,马虎不认真——这属于心理原因,确实存在;


二说是因为当初这些“回生字”,认、写之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心理学叫“没有予以强化”——我的得意学生陈剑青和黄息芳不约而同地对我说:适时地把每个学期的“生字表”,组词后抄写一两遍,是消除回生字的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中师《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识字写字部分的主要内容,几乎都在上文中了;“知识点”很多,有《课标》的,有小语教材、小语教法的,有心理学、文字学的,星星点点,值得老师们一阅,复习一下也好。

—— 2020年9月  开学初

宣讲约需100分钟


—END—编辑 | 夏荷   审核 | 卓雅 《给孩子的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谈 教学管理进化论:如何从瞎忙一族升级为高效教师? 好父母的15条标准,中十条以上的,孩子长大必有出息!步骤   成为谷里会员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邀请好友——图文邀请卡——生成自己的专属海报——长按图片保存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