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时光|《名作细读》读书笔记

祖庆说 2021-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小毅名师工作室 Author 王小毅名师工作室


一枝幽香,一杯清茶。暗香浮动春已到,书香满屋伴团圆。
牛年春节,王小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共读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在文字里寻找文本解读的春天,在思考中体悟别样滋味的新年。
掩卷沉思,梳理深深浅浅的领悟;落笔成文,将点点滴滴的感受娓娓道来。三人一组,五期连载。一孔之见,难免偏颇,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王小毅,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四川省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辅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在全国、市、区获奖。主编《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类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三位一体”分类阅读教学研究》等。


本期看点:孙绍振教授给四位学员的读书笔记《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结构的程序的“四个关键策略”》做了点评。


少篇目有非常独特的解读。第七章《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的程序》中,我们明白了一篇优秀的小说,要把人物打出常规,让人物的深层心里暴露出来。

小说中,情感价值与实用价值之间的反差越大,艺术的感染力就会越强。如将清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的袁医生的医道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前者袁医生能治好举子的病,全在于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医治,这个故事旨趣在实用价值。而《范进中举》中,吴敬梓将治好范进的药方改为了胡屠户的一记耳光,这一情节从原本故事中实用的医术转向了不实用的情感世界,最能打动我们。

人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但美的不一定是善的,而恶的也不一定是丑的。真善美三者不是完全统一,而是相互错位的。

就如同《雷雨》中繁漪与周朴园这两个角色。繁漪从道德的角度上来看,她是自私、邪恶的,是不善的,但是她不为现实的压力而委屈自己的情感,努力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从审美价值来说,她对情感不顾一切的追求,她是美的。再看周朴园这个角色,在他对待繁漪的问题上,花大价钱请德国医生为她治病,逼迫繁漪吃药,从道德上讲他是善的。然而他对待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没有感情的沟通,是一个感情的空壳,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丑的。所以,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追求,不在于善恶,更重要的在于美丑。

还有最重要的情节结构。故事情节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有“突转”。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要让一个不爱学习祖国语言的孩子转变成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十分困难。但作者将小孩送到了绝对惊心动魄的境地,使他很快达到了心灵突转的饱和度,小说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展现了小孩心灵深处发生的一种突变。所以抓住了心理“突转”的临界点,就抓住了要害。

突转还有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幻。抓住变化,外部条件的突转就显得不重要了。例如契诃夫的《渴睡》,小说在“小孩将小女孩掐死后,甜美地睡去”这里戛然而止。可见他内心突转很重要。

亚里士多德把情节分成了“结”和“解”,整个情节就表现为“结”(结果,效果)找到“解”(原因)的过程。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越精致,小说的结构就越严密。所以当代文学作品不仅要外部事件顺理成章,内在情感也要自然而然。

比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小说的高潮是陈奂生在旅馆的沙发上发泄破坏欲的一跳,在付出了他认为不合理的五元以后,其情感由自卑变为报复是十分自然的。而这还不够,外部环境和动作也要同样自然。所以高晓声让他突然生病,迫不得已联系了曾与自己有交集的县委书记,书记让司机处理这件事,司机考虑不周,让陈奂生多破费。这样看来,陈奂生入住昂贵旅馆就更加顺理成章。

所以人物每一次内心的变幻都必须以活生生的有特点的真实细节为基础。


叙事文学常常通过设置情境把人物打入非常轨道,以抵达人物深层的情感境地。那如何将人物打入非常轨道?

作者以巴尔扎克《贝姨》为例,深度分析了热衷婚外性生活的于洛男爵、一直护着丈夫的于洛夫人两个人物。巴尔扎克将笔下的这两个人物,都置于一种“极端”状态中,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情境,把 “极端”状态一步步地推入了更高层次,最后落脚到人物的情感结构上,让人们看到于洛深层情感是如此的低劣、龌龊。同样,人们也阅读出于洛夫人在极端情境中的深层情感:善解人意、忍耐力极强。

人的情感却是变幻莫测的。所以,小说就探索人物更深层次的情感。教授又将前面所说“把人物打入非常轨道”,这一问题进行了递进分析,得出了把人物放在非常轨道的“第二环境”中,使人物原本稳定的情感结构越出常轨。在层层逼近的极端环境考验下,引出情感的两个极端,人物的性格就会愈发深刻。如《水浒传》中的林冲、《西厢记》等。

在《表层心理与深层心的反差》一节中(321页),孙教授巧妙地抓住了“横断面”的结构方法,分析都德如何把小弗朗士从常规的心理惯性冲击出来,使之进入反常的环境中,表现其在极端情境下心理结构的反差。

极端情境可划分为顺境与逆境。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最关键的是看人物内在的情感,然而对小说艺术来说,还要看超出常规的深层情感。许多作家容易走向顺境大喜、逆境大悲的被动公式,要掌握主动就需力避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平行,要使它们发生错位。在《阿Q死到临头还不痛苦是不真实的吗?》一节中(328页),教授通过分析鲁迅以喜剧的形式来写阿Q悲剧性的死亡,形成了一种客观环境——悲,主观感情——喜的错位的荒诞感,让人明白正是这怪异的荒诞形成了一定的喜剧效果。

极端的顺境或逆境才能引起人物内在情感越出常轨,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格面具”是如何当中丢落的》一节中(332页)中,教授提出用“偶然事变”容易落入俗套,现实小说家一般追求偶然中的必然,既符合情节需要,又是人物个性的必然发展。


让人物越出常轨可以通过进入非常规的现实境界和进入非常规的虚构世界的方法。它能展现作家自由的想象力,能检验出人物的情感深层结构。

如莫泊桑的《项链》和《珠宝》,前者就是通过一个女人为了在舞会上出风头,借来了一条项链,后遗失。为了偿还,耗费十年青春,结果发现是假的。为了坚守道德的底线,主人公可以忍受一切。后者是一位太太接受情人的珠宝,丈夫一直觉得是假的,直到她死后,自己迫于生计到当铺兑换时,才发现全部都是真的。一假一真之间,暴露了金钱表象之下的人性虚伪。

为了撕掉“不可败坏”声誉的市镇——赫德莱堡,一个被得罪的外乡人通过寻找能说出当初规劝他的那句话的恩人,就奖“金元”的方法,成功地让18位一一当众出丑,最后打开,发现是镀金的铅饼。这些非常规的环境,暴露小说中人物的内心隐秘。(339页)在《屠格涅夫的<木木>比莫泊桑的<珂珂特小姐>高明》(344页)一节中,两位作家对结尾处的处理不一样,前者是农奴盖拉新不辞而别,离开莫斯科,回到家乡的小屋去,后者是车夫富朗索瓦在河中发现了爱狗的尸体,就疯了。

作者抓住这个不同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得出屠格涅夫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前提条件(内心依据)到层层推演的过程(氛围浓度加强),直到最终的动作(结构质变),都要有严格的感情的逻辑性。

情节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有区别,文学艺术品要寻求情感因果。在《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350页)一节中,作者通过对祥林嫂之死既是她对封建礼教的迷信、麻木和怒气不争,也是一种对寡妇的荒谬、野蛮的成见的分析,让人明白情感因果能塑造经典人物形象。

在《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为什么是艺术的?》(356页)一节中,《三国演义》中关羽置身于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中,基于自己“有恩必报”的原则,放走了曹操。由于符合关羽的情感逻辑,从而塑造了凛然气概的关羽形象。

小说中人物的执迷不悟,能折射出人物不同的情感逻辑,抓住这个逻辑起点就能抓住艺术的奥秘。在《抓住人物的执迷不悟》(360页)一节中,作者重点分析阿Q对于病态自尊的执迷不悟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这一个经典艺术形象的魅力。还对安娜˙卡列尼娜、林冲、宋江等形象分析,得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情感逻辑。因此要分析人物不同的情感逻辑,以此也能鉴别作家的得失。

要当一个文本分析的能手,就应善于分析感觉和知觉变异。 
《战争与和平》中,安德莱公爵由于受到一系列挫折,在他见到妙龄少女娜塔莎前,他所看到的路旁的橡树是“不愿受春天的蛊惑”、“不愿看见春天的阳光”暗示安德莱公爵自己对生活的绝望、悲哀的感觉。但当他偶遇妙龄少女后,再看同一棵老橡树“完全变了样子”、“在夕阳的光辉中轻轻地摆动着激动地站立着”,同一棵橡树先后有相反的感觉?
——原来托尔斯泰用了感知变异的办法,把这种变异集中在一棵橡树上。又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遇到娜塔莎前后公爵感知的迥异。此时是由于情感的变化引起了感知感觉的变化。
其次,要深入揭示人物心理的深层结构,就得从人物最表层的感觉入手,寻求人物自己的感觉知觉的纵深层次。如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次要人物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的肖像描写,原作者在单纯的表面的“高高的发簪、浓密的睫毛、柔和的线条”这类肖像描写基础上加以“惹人爱看”这一男性着迷的感受为线索,去寻求李斯特尼次基的心猿意马纵深感受。
在《海明威修改了三十九次的对话有什么妙处——人物的对话和潜对话》一节中,孙教授指出“在小说对话中,人物很少直截了当地讲真话。正是在心与口不一致的地方,人物对话显出了立体感。
另外还要分析人物的潜对话。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正是用他擅长的是用平静的对话掩盖不平静的潜对话。结尾时当男主人公得知自己妻子死于产房后表面冷静的话语与激烈的内心活动相对比,更能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潜在对话”是为了构建人物心理的立体感,这也为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体会人物对话指明了方向。
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近距离的扩大,性格也依赖于人物心理拉开距离的趋势,而环境则是一种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轨,强化变异感知,拉开距离的条件。
《西游记》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不是沙僧,而是猪八戒的原因——他的感知和情感不同于其他人。出现的白骨精,在孙悟空眼里是妖精,在唐僧眼中是善良的姑娘,在猪八戒的眼里则是颇具魅力的女性,唯独沙僧没有什么感觉。
拉开人物感知距离的同时还得拉开动机的距离。对文本分析来说,关键是要善于分辨人物潜在的初始动机的微妙差异,孙教授以巴金《家》中最动人的为什么是觉慧和觉新的爱情悲剧为例作了阐释。最后,近代西方小说大多不写大团圆结尾,为的就是给读者一种推动,懂得情节之外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以收获高出一般读者的悟性和对作者的感悟。
希望大家通过突转情节、情感逻辑、极端情境、知觉变异等关键策略,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


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


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摘自孙绍振教授《名作细读》


—END— 
来源 | 王小毅名师工作室    编辑 | 木子
主编 | 卓雅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吴忠豪: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

 陈平原:读书的诀窍

 老师,我们遇到的敌人就是自己——《教学勇气》阅读札记


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

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

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后发出邀请

自动结算,推广无忧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
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
进入公众号主页——
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
点击“设为星标”
(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