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想喝粥才是传统,不喝粥才是爱国

刘远举 中产财经生活 2021-10-1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介绍:

         

刘远举

FT中文网、大家、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澎湃等媒体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关注时政、财经、互联网,作品见于中外媒体。以深度的分析、冷静的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发掘现象背后的事实。



前几天,张文宏说:要产生抗体,要靠摄入蛋白质,“中国的小孩早上要吃鸡蛋牛奶和三明治,不要吃粥”。这番话,引发争议,一些人说他崇洋媚外。就在昨天,张文宏回应争议,坚持说,“我知道很多网友批评我,但粥还是不能喝”。


首先,为张文宏医生坚持科学点赞!

 

科学问题科学解决

 

张医生被一些人骂,是因为触碰到了传统养生学的逆鳞。但早餐吃什么好,是一个科学问题,不能随意政治化。

 

很多人的养生观,总觉得汤越稠,就越好,但汤大部分是水。除了流质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之外,意义不大。而且,甚至有害。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布过一个“健康饮食金字塔”。白米饭高居不健康的塔尖,与加工肉类、牛油、红肉、含糖饮料、盐等不健康食物并列。说米饭不健康,是因为每100克谷类,含糖高达76克左右,升糖指数还高达87,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诱因。而浸泡、增加水量以及延长蒸煮时间,都会进一步加快淀粉的消化速度,进一步导致餐后血糖反应。

 

所以,米饭不健康,粥更不健康,是科学事实,不容置疑。

 

当然,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总量控制和均衡搭配,并不是说吃米饭不能吃,而是要均衡。那个金字塔将谷类分为了全谷类(全麦、糙米)和精制谷类(白米、白面),位于最上端的是精制谷物,全谷类还是放在最下层的。简单的说,粗粮是健康的,但精制谷类,要适量。

  


不喝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追求

 

其实,张医生的话,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满满的正能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背后,是令中国人到沉重,而后又会感到自豪的历史。

 

吃粥,的确是传统。但这背后是整个民族关于饥饿的记忆。甚至有些时候,吃粥,是高规格的。

 

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面向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党内通信中说: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1961年底,为反思“三年自然灾害”召开了由县委书记以上七千多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大会上毛泽东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所谓两干一稀,就是每天早上吃稀饭,中午和晚上吃馒头。

 

毛主席在看望代表时说:“‘两干一稀’大家满意,待遇已经很特殊了。三年自然灾害加上‘浮夸风’,全国人民都在过苦日子,必须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我们从中央到地方的代表也要带头过艰苦的生活。”

 

七千个县委书记吃馒头、喝粥的时代,离今天并不远,那时喝粥,不仅是传统,而且是高标准。


 

中国人吃肉吃蛋,其实也是传统。其实,不要喝粥,要吃肉吃蛋,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的追求。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鸡蛋的呢?南京博物馆里,有一个褐色的陶罐,里面装载了数颗还带泥土的鸡蛋。这是人们目前发现中国最古老的鸡蛋,距今已经有3千年历史,人们称为“西周鸡蛋”。

 


吃鸡蛋虽然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但中国人放开吃鸡蛋,却是在改革开放后。

 

1983—1996年间,中国人均鸡蛋占有量快速增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12.8%,1992年,中国人均鸡蛋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997—2008年间,这个增速放缓至2.5%,在2008 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二。


吃够了,就不再增长了。此后,占有量基本平稳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鸡蛋生产国,一天能吃掉10亿个鸡蛋,2011 年鸡蛋人均占有量为18kg,远高于全球平均的9.3kg,仅次于日本19.4kg,居世界第二。

 

关于茶叶蛋的梗大家都知道了,如果张文宏医生叫家长让孩子每天早上吃个蛋,到底是爱国、爱传统呢,还是不是呢?


吃肉也是传统

 

吃肉当然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个不用考证,从人类历史之前就开始了。但同样的,中国人放开吃肉,仍然是在改革开放后。

 

1978年以来,中国肉类食品产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快速发展。198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1260.9万吨,1990年增长至2857万吨,2000年增长至6125.4万吨,2008年增长至7278.7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生产增加了,消费也相应增加。60年前,中国人年肉类消费平均水平是4公斤,200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上升到54.8公斤。从凭票定量买肉,到现在"想吃就吃",中国人均肉类消费60年来增长了近13倍,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


 

与中国人吃肉、吃蛋猛增相对的是,中国人吃的米饭变少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0.0公斤,比1956年下降36.6%。不吃饭,不喝粥,可是每个中国人实实在在做出的选择。

 

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肉类禽蛋人均占有量稳步增加,粮食消耗量下降,都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如今,中国人讲究的是“限盐减油”“营养配餐”“精粗搭配”“科学烹调”。这个科学里面自然包含少吃升糖指数高的粥。

 

有那么一句的调侃的话:我历经千辛万苦,才爬到食物链的顶端,你却叫我不吃肉。同样的,为了不喝稀的,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现在,一句不喝粥怎么就成了反传统?当年小岗村村民按下血手印,不就是为了能吃肉,吃蛋?

 

吃肉吃蛋,比喝粥好,是客观的科学事实,它的好处会反映到现实中。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分析了1979年至2000年16个省市,7至17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多项指标后,得出的结论。这20年来,中国城市男、女生增长了6.2厘米和4.8厘米,农村男、女生的身高分别增长7.5和6.1厘米。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接近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青少年身高、体重指标上的快速增长,与中国人吃肉、吃蛋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营养状况的充分改善,使中国的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而且,张医生能大大方方说这番话,不仅意味着中国人能吃肉,而是人人都能吃得起肉。反映这个状况的,叫做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这个比例,就叫恩格尔系数。

 

在国际上,这一指标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比较通行的国际标准认为,当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67.7%。

 

经过40年的飞速发展,2018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再创历史新低,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低至28.4%。这个水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恩格尔系数低,说明居民消费中非食物性支出在总体上升,反过来说,说明中国人不被食品花钱所困扰,可以想吃蛋就吃蛋,想吃肉就吃肉。所以,现在没人会质疑:张文宏,你是何不食肉糜,穷人那里吃得起肉与蛋。


 

当然,应该看到的是,恩格尔系数只是一个平均情况,中国各阶层贫富差距较大。有些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还很高。而且,有些群体的恩格尔系数,是靠低水准食品,自种自用等方式去维持的。而且,国家也系统性的压低了食品价格,以让更多的人维持更好的食物结构。

 

但无论如何,总体来说,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从吃饱到吃好,却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


吃粥虽是传统,背后却是民族的千年饥饿记忆。早餐不要吃粥,意味着中国人抛弃了饥饿的传统,迎来了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


所以,张医生说的不喝粥,才是满满的正能量,是爱青少年、爱同胞,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过去几十年中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国高,现在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反超日本了,但比韩国还低。说个开玩笑的话,不喝粥,吃肉,中国人的身高才能超过韩国人的身高。这才是朴素的民族自尊与爱国主义。



文章看过,再看却找不到了,手机又没有存长图功能,怎么办?只要关注本公号,在对话框输入任何文章链接(非本公号文章也可,右上角点击即可获得链接),即可得到返回长图,便于保存。为备不时之需方便找到,建议将本公号设为星标置顶。
操作指引

欢迎长按关注!

理性、专业、温和的中产观念!




“窃格瓦拉”的故事,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它才刚刚开始

不敢想象!53年前,中国挺过了比非典、新冠更残酷的疫情

“数据处理”是如何营造出“疫后楼市小阳春”的?

嘲笑意大利之前,不要忘记三十年前,它为中国做的这件善事

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居然藏在猪肉与手机中!

面对疫情,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视频会议,图片细节耐人寻味

辅导网课的咆哮背后,是不理解这个规律,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家长

强烈呼吁:全民发放500元消费券的十个理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