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国新能源车歧视性补贴可能会输个干净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2023-09-07
前言:

本文以“《法国拟调整新能源车补贴,如何影响中国汽车竞争力?》”为题刊发于今日(2023.6.30)中新经纬,刊发时略有删改,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中新经纬客户端文章链接:

https://jw.jwview.com/jwview/content.jsp?id=547035&classify=zw;

相关阅读:
梅新育:中国汽车业告别“李斯特时代”
梅新育:立足于电动车与燃油车长期共存 

 

2023.6.30

 

 

 

法国新能源车歧视性补贴可能会输个干净

梅新育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宣布的歧视性电动汽车购置补贴新规在汽车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一新规将高达5000欧元(约3.8万元人民币)的电动汽车购置补贴限定为“欧洲制造”产品,中国电动汽车和美国的特斯拉等品牌被排除在外。对此新规,我的感受一是质疑,二是自豪。之所以质疑,是因为这项歧视性新规毫无疑问违背世贸组织的非歧视等基本原则,且实际执行效果多半也会悖离其目的而“五心不定,输个干净”;之所以自豪,是因为中国是现代汽车工业起步晚于法国六十年的后来者,法系汽车品牌曾经在中国市场纵横驰骋,1992年5月成立的二汽-雪铁龙合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是截至当时中国机械行业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在神龙汽车总部所在地、我的家乡武汉,这家公司也长期是武汉市、湖北省机械行业职工向往的“好单位”,今天却轮到了雪铁龙的母国动用歧视性补贴阻拦中国汽车出口洪流,而且针对的是挺立世界汽车业界潮头的电动汽车产品,这般景象,比任何宣传都更能雄辩地证实曾经令国人恨铁不成钢的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后来居上已经取得了何等成绩。

毫无疑问,法国的歧视性购置补贴新规必然会迟滞中国电动汽车在法国市场攻城略地的步伐,因为这笔补贴实在是太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目前出口均价中占比太大了。今年5月,我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156718辆,出口金额270.7234亿元,出口均价172746元;1—5月累计出口电动载人汽车670485辆,出口金额1139.4223亿元,出口均价169940元;法国这份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8万元)购置补贴大体相当于中国5月份和1—5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均价的22%;竞争对手获得如此超强力度的购置补贴,对法国市场上中国电动车价格竞争力的削弱可想而知。

法国政府出台这项新规,目的是促进欧洲、特别是法国本土电动汽车生产销售,削弱进口电动车、特别是中国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因为在此前实施的国产、进口电动车一视同仁非歧视性购置补贴规定下,中国电动车凭借价廉物美的优势而拿下了大头,今年一季度法国电动车购置补贴有40%由中国汽车品牌赢得。法国政府认为这种局面不利于欧洲本土电动车产业发展,希望通过调整补贴政策来加强欧洲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能力。

然而,即使不考虑法国此项新规潜藏的贸易争端风险,即使不考虑中国电动车产业性能、降低成本的突飞猛进远超欧洲同行,其实际执行效果恐怕也很难令法国决策者们如愿。因为汽车是民用大件消费品中规模经济最为突出的产品,早在上世纪初,国际汽车业界、学界就总结实践经验得出结论,轿车厂经济生产规模门槛高达年产30万辆。因此,法国、欧洲政府要想在其本土发展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兴电动汽车产业,关键在于尽快培育起规模足够大的销售市场,以及建设起相应的充电桩网络等基础设施。有了规模足够大的销售市场,投资者才会受吸引而投资建设充电桩网络,供国产、进口各路品牌电动车共享使用,本土和海外厂商才会受吸引而重金投资,着眼长期运营,设立达到经济生产规模、有国际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生产厂,而不是在关税、歧视性购置税等重重贸易壁垒下不得已设立只能依赖东道国政府贸易保护、财政补贴等措施而生存的工厂,一旦这些保护性措施因财政负担难乎为继而取消时,这样的工厂项目就多半会减产、乃至关闭退出。

从上述视角看,法国政府设立一视同仁非歧视性电动汽车阶段性购置补贴是正确的,可以由此尽快培育起国内电动车消费市场,走上良性循环道路后便可全面取消这项补贴。改为歧视性新规之后,由于欧洲电动车厂商技术、成本均显著落后于中美同行,这项购置补贴对很多欧洲消费者就会沦为“鸡肋”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刺激消费、尽快做大电动车销售市场的作用,法国政府想明白自己想要、应该要的是什么了吗?

中国能够迅速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销售市场和生产中心,激励政策对国产和特斯拉这类洋品牌一视同仁发挥了何等作用,法国政府注意汲取中国成功经验了吗?

归根结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领先全球同行的自主技术创新,其高速增长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即使在公认的欧陆头号传统汽车业强国德国,即使是梅赛德斯-奔驰这样的欧洲汽车业领袖公司,《慕尼黑水星报》等媒体也援引梅赛德斯-奔驰公司高级内部人士的意见公开承认,在软件集成、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中国本土新能源车企相对于欧美同行的领先优势已经非常巨大而无法赶上。如梅赛德斯-奔驰于2023年1月成为第一家在内华达州获得美国道路交通三级(自动驾驶)认证的制造商,而深圳的中国本土品牌汽车此时早已在进行五级道路测试,以至于《慕尼黑水星报》报道此事的标题便是《“他们领先我们几光年”——为什么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失败》。哪怕是法国的超强力度歧视性购置补贴能够占到电动车售价的20%,还有80%的售价需要消费者自掏腰包,其绝对金额合人民币十几万、几十万、乃至百万元,法国消费者会为了只占20%小头的补贴而毫不犹豫掏出80%大头去购买自己本来不想要的大件耐用消费品吗?

对于收入不是太高而只能承受约合人民币15万元以内电动车的消费者而言,配置、性能满意的中国品牌销售原价合人民币18万元,配置、性能与之相当的法国品牌销售原价恐怕就要合人民币25万元,有了3.8万元非歧视性购置补贴,他可以毫不犹豫买下补贴后价格14.2万元的中国品牌车,但补贴后价格21.2万元的法国品牌车仍然大大超出了他的承受力。把非歧视性购置补贴改成歧视性购置补贴,对法国电动车消费市场扩张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法国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际汽车业界长期有俗语曰“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我也理解法国决策层希望尽快建成强大本土电动车产能的心理,但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法国、整个欧洲经济决策者们需要想明白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023.6.24,仅代表个人意见)


 (唐诗逸:洛阳旧事)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内塔尼亚胡访华将标志着中国中东外交非常成功
前拉萨市长果果落马随笔
新财长能否挽救土耳其经济困局?
梅新育:巴赫穆特硝烟后的G7制裁与凡尔赛和约
开钻万米深井科技成就中的经济警示
中国民族报前社长等一锅端的要害是什么
回顾2015年中国民族报围剿朱维群事件
梅新育:立足于电动车与燃油车长期共存
盘点五一小长假:淄博不足与云南口碑崩溃
梅新育:中国汽车业告别“李斯特时代”
梅新育:制裁反华机构尤须关注其中的叛徒反贼
TikTok之争: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已经衰减几何?
制裁与白左民粹政治放大硅谷银行潜在杀伤力
冷静评估贸易伙伴国经济社会稳定性与发展前景
梅新育:土耳其地震加剧欧洲能源供给长期困局
梅新育:关注大地震对土耳其政局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