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敦社幼师学园为什么要取消“敦方法”的课程故事推送? | 日观察

日敦社幼师学园 日敦社幼师学园
2024-08-24



自2018年10月日敦社幼师学园公众号创立以来,“敦方法”就是每周固定更新的栏目,栏目定位于精选新鲜、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故事、活动案例,分享一线老师创新智慧。那时还没有几个幼教公众号固定推送这种类型的文章,“敦方法”随即引领了一股幼儿园课程故事写作投稿的风潮,也成为一线幼师学习他人经验的园地。


但在更新了170期之后,我们决定取消这个栏目固定的课程故事推送。为什么日敦社幼师学园会“自断其臂”,取消经典栏目呢?背后出于什么考量呢?



01 /

课程故事创作的“内卷陷阱”


敦方法栏目受到全国一线同行关注之后,越来越多的公众号也开始推出幼儿园活动案例分享的专栏。能够面向全国展示,对于渴望外宣交流的幼儿园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于是会在园内大力推行公众号写作,让老师们写活动案例或者课程故事,再选取优秀文章向各大公众号投稿。


随着课程故事风靡全国,公众号写作也越来越“内卷”,制作课程故事费工费时,占用了老师大量时间。以往是个别老师出于兴趣特长会写文章记录活动,后来演变成了全园老师的任务;最早的活动案例是图文结合的形式,排版也较为简单,现在的课程故事在此基础上放了更多的音频、视频、动图,甚至需要老师用电脑软件P图。推送文章编辑好了以后,还要经过反复的审核、修改,才算完成。课程故事对幼师的拍照、写作、编辑等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给幼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取消课程故事推送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了课程故事本身的价值,课程故事帮助老师梳理课程逻辑、总结课程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幼儿园公众号的课程故事,向家长传递了教育理念,让家长知晓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有效信息,引领家长跟随幼儿园教育的脚步。如果幼儿园想做好公众号,课程故事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日敦社幼师学园也期待幼儿园回归记录、分享故事的初心,不要在“内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2 /

越来越相似的课程故事

背后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爱看课程故事,会发现不同平台上总是能找到同主题的活动,活动的流程也相似,内容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例如,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要画一幅画,观察植物的生长就要绘制一份表格。一些初涉生成式课程的老师不知道怎么做课程,就会模仿别的课程故事里的活动,把这样的手段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但在找到感觉之后,就需要告别一味的模仿,去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做。


以“调查幼儿园里的植物”自然活动为例,许多课程故事会聚焦于数学、科学探索,记录统计植物的种类数量,了解植物的名字,讨论植物的特点和作用等。当一个读者模仿了这个活动,懒得再去思考自己可以怎么做,也许他就不会再想起,原来我可以邀请孩子去写生画画,花上一个小时的“漫长”时间,去用心地观察一株植物,发现它的独特性,而不是设计那么多花哨的活动,却发现一直都在学习的本质之外游移。


记得皮亚杰曾经说:“把一样东西教给人家,有时是剥夺那个人自己发现那东西的机会。〞光学会名称及那个东西跟其他东西的关联,而缺乏真正进入那东西之所以变成那个东西的专注与深入,有时是一种拒绝,是拒绝认识的机会。不管对什么,若要了解,就必须注视、倾听、感知,那需要很久的时间。


看见绿色的东西,你说:“啊!去年春天,我在树林里看过。”这样是不够的,你必须变成可以看到、闻到、摸到的东西,如:树林里一株一株的树干,像一条一条的黑蛇顶着天;还有蕨类植物的叶子,勾着头慢慢舒展开来,必须进人到叶子跟叶子之间小小的沉静里,必须花时间触摸它们所散发的平和与宁静。


教室里的每一个小孩,是一棵树,是珍贵的生命,是夜空中飞翔的萤火虫,是运转的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那些生命在冬天里,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仿佛是小小的影子,在草丛里飘摇跳荡,阳光一照就不见了。教师必须有那种态度跟心灵,去捕捉去游戏、去理会其中的神秘。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



03 /

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案例

而是更多自己的思考


敦方法秉持的精神是原创、思考,在课程故事泛滥的今天,我们想要回到这个原初的精神,迎来了栏目的一次改版。除了偶尔转载真正优秀、富有原创和反思精神的活动案例以外,敦方法将面向全国幼教工作者征集“问题”和“回答”,带领老师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敦方法将长期征集一线幼教工作者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日敦社也会针对不同的话题邀请幼教领域专家、一线教师及园长们来做特别分享。


或许让你最困扰的问题,也是许多老师们都关心的问题,同样地,我们相信来自一线老师的答复也是最实用和珍贵的。所以,欢迎老师们随时投稿提出你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 如果您是提出问题、提供话题的老师:


改版后的“敦方法”栏目将不限期收集老师们的问题,问题的投稿内容和形式要求如下:


1.老师们在投稿时可以对自己的问题尽可能做一个详细的描述,比如问题的背景介绍和过程描述,这样其他老师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享自己的看法,真实的情景更能激发老师们有效的互动和讨论。


2.问题最好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这样看到的老师能够更有共鸣感,给予更具体的建议。可以是对儿童的观察,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也可以是教研活动中探讨的问题等等。


/ 如果您是看了问题想要参与讨论、分享看法的老师:


问题发布后,如果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时,不需要面面俱到的阐述,可以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的观点阐述,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实践给予案例补充就更好啦。


2.希望老师们能够围绕话题情景,聚焦问题本身,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做出的具体回应。


扫描二维码即可提问


/ 新版“敦方法”栏目文章预告:

每周一我们都会固定推送新版敦方法栏目的文章。明天(5月16日),日敦社就老师们对孩子在区角游戏时间“串区”的问题,将会推出改版后的第一篇,文章里收集了老师们对“串区”的“疑问”,并经由日敦社采访也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回答”,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深层的思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日敦社幼师学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