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界太干扰,你能做些什么去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晨宁 晨宁的 2022-07-20

当我面对着屏幕,敲着键盘,思绪在不断流动,灵感如源泉不断地涌出,窗外有一只唱着歌的鸟儿飞过,树上有几只轻盈蹦跶的小松鼠,房间里时钟的嘀嗒声,和家附近偶尔呼啸而过的火车,一切都犹如行云流水般,我感觉很棒地码了不少字。


这时,门铃突然响了,我跑下楼开门,那是我们的园丁,他来通知我今天准备要给花园割草,还要把花丛里的玫瑰树减个枝,我喜出望外,花园能变得更漂亮了,笑脸迎人地送走他……当再回到书桌前码字,思绪偏偏无法回到像刚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专注力是被破坏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不陌生吧,我们每天都有被打断的时候,园丁不晓得我在干什么,所以无意间打扰了我。可是孩子呢?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有意地打断了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打断他去换尿布,去吃辅食,出门,洗澡,睡觉,刷牙……归根结底,我们好像不那么重视他们在干什么,所以我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去打扰他们,带来的结果就和我现在一样,思绪被隔断。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专注力能持久,能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耐心地听课,并且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婴儿与生俱来是具备专注力的,同时也是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的,随着外界的纷杂,和我们在育儿生活中不自知的干扰下,脆弱的专注力渐渐就受到了磨损。

 

上次回答了了一位朋友关于专注力的问题,仗着大家的点赞热情,我整理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我的专注力培养从新生儿就开始了,到现在哥倆两岁和四岁同样适用,这些经验让我慢慢地从不自知到心中有数,从对外界纷杂的无奈一直到内心坚定地去守护。就是这四点:

 

1)低刺激的生活环境

2)讲究的视频时间

3)有准备的环境

4)尊重孩子

 

 

1)低刺激的生活环境


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对于孩子们,起初是我们的养育方式造就了他们的习惯,之后就是习惯造成了他们。对于很多大人来说,目前的生活所适应的刺激水平,都是远高于需要做的事情的刺激水平,不甘于发呆冥想,而是会见缝插针地看手机刷朋友圈,不甘于去阅读,而是去看电视看综艺节目弥补对刺激的缺失。


对于婴儿和幼儿,我们会把同样的潜意识带给他们,会觉得他们容易无聊,要不停地给他们外界的刺激和娱乐才把他们从无聊中拯救出来,然而科学研究有表示,婴幼儿拥有与生俱来的洞察力,他们不会感觉无聊,除非父母让他们习惯了高刺激的生活方式,这个理论也在婴幼儿教育者Magda Gerber的书中提到。(书名见文末)

 

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用感官来认识周围的世界,他们是天生的感官学习者,对世间万物无微不至的小细节都有着一股劲儿,好比说阳光下的尘埃,地毯的凹凸不平,墙壁上脱落的墙皮,这些对我们都是不值一提的事儿,但是对于对气味,声音,触觉敏感的宝宝来说,这可是一个感官上的盛宴。那些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纹理,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我陪哥倆玩的时候,会首先观察一下他们的眼睛看在哪里,通常情况下如果他们的眼神没有盯到我,我就不会去打扰他们,从而让他们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才促成了我们所说的专注力。


2)讲究的视频时间


看过我以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孩子的视频时间是很较真的,哥倆两岁前没有接触视频,到目前两岁和四岁也只有周末每天半小时的卡通时间,和一些和游戏相关的纪录片时间。


我的执念一直都是,与其去限制他们的视频时间,不如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不插电时间”,就像我们每天摄入的健康饮食一样,如果我们摄取更多的蔬菜,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如果孩子们能每天沉浸在不插电的活动中,那么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就会有改善,这是为什么我愿意去跟他们玩很多很多的亲子游戏,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到户外玩耍。讲究的要点就在于,与其去规定他们什么不能做,不如告诉他们什么是能做的事情。

 

视频时间对专注力的影响大家应该都是有共识的,婴幼儿无法理解电子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他们的大脑尝试去处理这些高刺激的视频内容,但是他们所适应的刺激水平远远低于视频带来的水平,于是大脑便不能那么敏感去适应,这种不敏感最终带来的是不愿意自主探索环境,迟钝,眼神充满了空洞。



儿童是通过日积月累自主探索的方式来增强学习能力的,他们在低刺激环境中是可以慢慢品味到周遭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但是一旦我们用视频去满足这种本能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种被动式的信息输入,慢慢地就会感觉主动的,自发的学习是很耗时,很无趣的了。

 

在我们家,哥倆也不是没有无聊的时候,有时哥哥在弟弟午睡时自己玩了很久,会无所事事地过来说“妈妈,我好无聊啊,我都不知道干什么了!”。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厌倦的声音会有很多种意思:

 

1.     他累了,我们在疲倦的时候都会发个牢骚,孩子更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疲倦的感受。这会儿的“无聊”是疲倦的信号,我就会让他躺在沙发上,给他讲个故事,要是他真累了肯定就睡着了,不那么累躺一会又会是满血复活。

2.     他渴望大人的陪伴,这时我只需要温柔地提醒他一下,“你看看我们的周围,我觉得你可以找到你想玩的东西!”可别低估他们自带的想象力,很快他们就又能找到好玩的东西了。

3.     他想切换场景,这时我会可以带他去户外玩,读一本书,做一个手机清单里的亲子游戏,或者在厨房一起合作做一顿饭

 

3)有准备的环境

哥倆的主要活动区域


有准备的环境


要是看过家庭环境布置的那篇文章,你们都应该知道我很任性地把家里的餐厅划分给了孩子作游戏房,餐厅的位置选在和厨房更紧凑小空间里。这个游戏房所有的家具都是儿童的尺寸,我也尽量保持着每一个玩具有自己的玩具框或者托盘,每个框和托盘都有自己的位置,玩具架上的玩具也是符合能力和月龄的开放性玩具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特梭利最经典的理念之一,我深以为然。她认为孩子都有着吸收性的心智,当外界环境的有序能帮助他建立内在有序的心智,这种有序慢慢地会内化成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对于以后的生活习惯,和专注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搬到这里时,弟弟还在爬的阶段,我们需要考虑到家具的摆放安全和房间自带的安全隐患,为了有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哥倆从来都没有用过婴儿围栏,所以我们处处都要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在我们开始往家里搬家具时,我是趴着指挥布局的,从他的角度去看他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将心比心。我希望孩子在的环境是一个我不需要说“不”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因为担心安全或破坏规则而去打断他们的玩耍行为,这是一个他们可以放松尽情玩耍,自由的地方。



我和孩子爹也讨论过整洁的这个问题,到底干净整洁会不会让生活更好?我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可是对于他,乱乱的办公桌给他安全感,而且也平添了创造力,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想要的东西,如果收整齐了他反而就找不到那件不起眼的小东西了。他的电子文档都是有条不紊,需要搜索点什么他都能很清晰地定位文件夹,但是对于办公桌的杂乱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对于这两者的落差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到底给予孩子一个怎样的平衡,去适应整洁与不整洁?每个孩子的习惯固然都不一样,如果太过于苛求整洁也许会抹杀创造力,不整洁又会因为找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失去耐心并破坏专注力。

 

所以就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点,我的宗旨是,只要你能找到,这件东西放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对于一个托盘一个玩具的原则,我并不苛求玩具和托盘必须回到原来的位置,只要你收起来后自己能找到就好。

 


我们家最抢手的玩具是对方手上的玩具,由于兄弟间对于争抢玩具的矛盾升级,我不久前给他倆开辟了各自的自留地,这个自留地可以放自己搭好的玩具,大家都需要征求自留地主人的意见后才能进入,所以不用担心被掠夺。但是这个空间需要自己打理。自己打理的后果虽然满眼望去杂乱不堪,他们却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准确定位到自己的私藏货,让我更震惊的是,少了什么一眼就能发现 。这又让我更确信,看上去有序不有序不是最重要的,在纷杂中依然能保持自己内心的秩序才是我们建立有序环境的初衷

 

如果你也想设置一个有准备有序的环境,不妨问问自己:

 

有没有适合孩子高度的收纳空间?

有没有适合孩子坐姿的桌椅板凳?

有没有阻碍活动的拦路虎?

玩具的摆放方式是写着大大的邀请吗?

 

开放性,适龄的玩具


这是我给哥俩选择玩具的原则,开放性的材料会带来更多开放性的玩耍方式,对于小婴儿一块拼接图案的手绢可以揉成一团,摸摸纹路,放在脸上,用嘴去尝尝;对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一块积木可以是车也可以是盖房子的砖。而笨玩具则是仅仅局限于单一功能,按一个键,玩具就唱起歌或者滚动起来,声光电玩具等同于电子产品,这些过高的刺激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却剥夺了他们的专注力和探索能力。

 

所以知道了这个原则,我在选择玩具上就会讲究一些。不过我家是有笨玩具的,我知道笨玩具只是为了纯取乐子,同时给我一时清静,是我在特殊情况时的权宜之计,好比处理紧急事情,需要做饭孩子纠缠不放,或者赶时间时孩子不配合等等,平时这些玩具都会收好,必要的时候才请出来。

 

4)尊重孩子

 

守望者


我一直认为,父母好比扮演着一个守望者,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培育,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静静在旁边守护就好了。当小婴儿望着窗外,或者用手去抓阳光下漂浮的尘埃,又或者看着随着空气慢慢挪动的摇铃时,他并不是无动于衷地躺在那里,而是在凝望。这些事情在他看来充满了奇迹,放佛是脑海里展开的大幅画卷。幼儿或学龄前儿童是自带游戏力的,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玩中学”,只要我们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使劲埋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好了。


那我们在什么时机介入呢?

 

我第一次发现弟弟专注的时候他才刚满半个月,那次我给他换尿布,尿布台放在了公寓的落地玻璃旁边,公寓楼下就是哈德孙河,太阳一投射到河面上,房间的天花板便倒影出了波光粼粼的影子,只见他的眼神被那会动的影子深深地吸引。这时我深呼一口气,让自己先停下来,半分钟后他的眼神落回到我身上,我问他“你准备好换尿布了吗?”,他的眼神似乎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

 

我通过观察视线知道了他在看什么,在这种美妙的时刻里我没有打断他,而是耐心地等到他的视线回到我身上。与其是草草地把尿布抓紧时间换好,再去和宝宝互动,不如慢下来和孩子一起去共享那个吸引他的时刻,共享专注力何尝不是一种互动呢?当我们能尊重宝宝用更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时,这时专注力便得到了滋养,这是对他们未来的认知发展,探索力和想象创造力都有用的养分。


自己决定玩什么


在哥哥刚刚出生时,我和他爸爸总会问对方,小婴儿都在想什么?他们一天就躺着会不会无聊?特别当他哭闹时,我们会用尽一切办法去把他逗乐,用摇铃玩具在他面前晃来晃去,把他放到婴儿背带里晃悠晃悠,不一会又把他放在地上用其他玩具去分散注意力,最后实在搞不定干脆就喂奶。我想大部分新手父母会都会有和我们一样手无足措的时候。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却忘记了,我们熟知的世界对于宝宝来说是全新的,所有的声音,气味,形状,质地,即便是轻微的一个动作都能让他着迷。当他环视四周时,他们是在聆听,感受和思考,试问自己,我们会愿意去打断一个正在思考的人吗?

 

孩子都是天生的感官学习者,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时间,自由,和信任,他们需要自己决定去玩什么,只要我们提供好了“有准备的环境”。和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时候,我发现了他们对自己选择的东西更感兴趣,如果能投其所好地去为他们设计游戏那就更好了。


  ************************


看完这些,你还会觉得孩子在干的事情就只是玩玩而已吗?

 

玩承载着他的思考,感受,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空间慢慢品味才能尝出味道。专注力是一个看不见的能力,如果外界社会不能给孩子们一个无干扰的空间,至少我们可以在家里去创造更多的可能,为了更好的下一代,条件都是要靠我们努力创造的。

 

下次,当你想打断孩子的时候,你先会先做什么呢?


2018 五月

纽约长岛

by:晨宁


相关阅读:


1. 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能呆得住?从打造个性化游戏室开始

2. 电子产品:与其去限制孩子的视频时间,不如养成这五种玩耍习惯(2-10岁)



「 晨宁,定居纽约长岛,在家实践蒙特梭利三年,哥哥Siggi (2013年8月),弟弟Magnus (2015年12月),这里记录着我们共同成长的故事。」


亲子游戏|家庭教育|陪伴方式


微博:@儿戏国

微信公众号:儿戏国

想一直喜欢我?扫码关注喔喜欢我却无以言表?可以打赏喔

看看我们的故事|亲子生活 可以 很有趣


参考书籍:

Magda Gerber & Allison Johnson, 2012, Your Self-Confident Baby: How to Encourage Your Child's Natural Abilities -- From the Very Start.  John Wiley & Son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