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薇 陈媛媛 钟英华 | 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分析


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分析


杨薇 陈媛媛 钟英华


摘要:近十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的博士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科背景多元化,选题内容相对集中;二是国际学生关注语言对比的比例高,区域国别特征显著;三是部分论文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不清,学术规范亟待加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加强以中文为载体的文化传播研究,重视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形成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体系,推动专业学位建设、加快构建跨学科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体系。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方法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2.03.018

收稿日期:2022-03-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疫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创新助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20STA014)、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创新项目“中印高校合作共建中文专业项目”(21YH011CX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薇,女,河北定州人,天津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教授,E-mail: tnuyangwei@163.com;

陈媛媛,女,山西吕梁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师;

钟英华,男,河北怀安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一 引言

2020年以来,随着中文教育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国际中文教育”这一专业术语逐渐取代“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但“事业”与“学科”的“双重属性”(注:宁继鸣《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与“学科”双重属性的反思》,《语言战略研究》2018年第6期,第6-16页。)并没有改变。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快学科专业的理论体系建设、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学界的广泛共识。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与教学领域中设立汉语国际教育方向之前,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28所高校已在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学术型授权点设置了“对外汉语教学”或“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此外,在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中,也有一些涉及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国际中文教育显示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性强的特点(注:王治敏、胡水《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第86-95页。)

博士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论文的质量,也是博士阶段人才培养水平的基本反映。本文对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考察,分析过去十年间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为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凝练和突显学科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二 研究现状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周毅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注: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10期,第34-41页。)。焦建利则从美国学者建立的网站中提取了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2975篇博士论文目录数据,对美国教育技术学课题及研究方法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注: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从2975篇博士论文题目看研究选题与方向的变化》,《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第29-33页。),是针对博士论文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但是,该研究主要根据论文题目进行分类和历史演化分析,缺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亓海峰对国内24所高校96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考察,认为论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但选题研究领域颇有局限,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注:亓海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第1期,第87-92页。)。李宝贵等对辽宁省五所高校的649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内容进行了调查,得出选题涉及国别相对单一、研究内容比较集中的结论,认为应加强论文选题规划和指导(注:李宝贵、曹儒、李澍慧《辽宁省五所高校MTCSOL论文选题分析与建议》,《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108-115页。)。周红统计了中国知网4014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5-2016年),从汉语教学基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个研究领域,对选题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加强跨学科、跨文化方面的研究,实现师资力量与教学模式的转型(注:周红《从学位论文选题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年第2期,第41-52页。)。李泉、王雪娇指出,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素养提升的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注:李泉、王雪娇《学位论文写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8-15页。)。李丽认为,文化教学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文化类选题较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注:李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文化类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困境与出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24-30页。)

  1998年,北京语言大学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下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方向,此后陆续有高校在不同学科的博士点下开设了“汉语国际传播”等研究方向,但培养规模并不大。教育学、政治学和传播学等领域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关注国际中文教育,产出了一批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成果。由于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相对分散,迄今为止,对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的关注并不多。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缘结构、选题方向和研究方法等,并对此进行内容分析,旨在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分布在哪些学科专业?论文选题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主要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2. 中外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存在哪些共性和差异?就博士层次研究成果而言,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中文国际传播、孔子学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华文教育”等关键词检索论文主题,在“中国知网”平台检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博士学位论文,统计出376篇博士学位论文。剔除纯粹的语言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国际政治研究等内容后,得到与国际中文教育直接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231篇。其中,中国学生论文146篇,国际学生论文85篇。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在刘弘、杨喆,亓海峰,周红,亓海峰、丁安琪、张艳莉等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论文选题的分析思路与分类框架(注:刘弘、杨喆《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之比较研究》,《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3期,第310-317页;亓海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第1期,第87-92页;周红《从学位论文选题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年第2期,第41-52页;亓海峰、丁安琪、张艳莉《汉语二语学习者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138-146页。)的基础上,根据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博士学位论文来自多个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将论文作者所属院系、学科专业、论文题目、中图分类号、关键词、作者陈述的研究方法通过编码,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论文目录等进行细分,结合中图分类号,明确分析单元归类标准,进行逐级整合编码,对所涉及论文逐一比对,最终确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为体现作者对于研究方法的认识与选择,本文将作者自述研究方法逐项编码,进行二级编码归类,最大限度尊重和保留论文原文中研究方法名称的表述。

四 结果分析

(一)学科背景多元化,选题方向相对集中

从学缘结构看,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出自高校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其次出现在文学院、教育学院、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新闻学院、行政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等。从学科专业角度看,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部分出现在传播学、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学、设计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学科,反映出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研究跨学科的突出特点。《国际非政府组织战略传播研究——以绿色和平组织与孔子学院为例》、《“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文化外交视阈下的孔子学院研究》、《17-19世纪欧美汉语语法专著研究——以官话为中心》等论文均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详见表1)。

在分类框架基础上逐级筛选编码,对中外学生的231篇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进行分类后,认为现有论文主要分为13个类别,分别是:基于国际中文教育的本体研究(简称“本体研究”),如《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常用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4);中外语言对比,如《汉泰方位词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8);中文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如《乌克兰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20);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如《巴西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17);教学研究,如《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课程研究,如《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4);教师研究,如《对外汉语教师情感智力研究》(山东大学,2021);教材研究,如《论非洲汉语强化培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以〈学说汉语〉为例》(陕西师范大学,2013);海外汉学家/汉语史,如《十九世纪下半叶来华西方人的汉语研究——以〈中国评论〉为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国际传播研究,如《东南亚五国汉语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相关性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8);语言政策与规划,如《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河北大学,2014);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如《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8);国际关系研究,如《21世纪初中国公共外交研究——以孔子学院为例》(吉林大学,2015)。详见表2。

中国学生选题内容,主要集中在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习得研究、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国际传播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功能与作用上,个别选题内容与“区域国别中文教育”有交叉。论文选题涉及教师、教材和课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东南亚华文教育和海外汉学家/汉语史的关注度比较集中。有关文化/跨文化交际、区域国别中文教育、中外语言对比、语言政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测试与评估、国际中文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论文比例较低。从选题涉及范围看,尽管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缘结构和学科背景呈多元化特点,有不少跨学科研究成果,但本体研究、习得研究仍是选题的主流。

(二)国际学生选题倾向于语言对比研究,区域国别特点明显

对85篇国际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国际学生来源国有24个国家,数量较为集中的是越南23篇,泰国19篇,韩国和缅甸各6篇,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各4篇,其他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则比较分散。国际学生主要来自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和教育学院,专业方向集中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学、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详见表3)。

分析表明,国际学生选题范围相对狭窄。中外语言对比研究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19篇,多为学生母语和中文在语法或词汇方面的对比研究;其次是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发展研究,多为针对学生所在国的中文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的整体性描述;再次是针对某一特定国别学习者的教学和习得研究,论文多以“偏误分析+教学对策”为主,中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国际传播、文化/跨文化比较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分散。从中图分类号的分类标准看,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法”和“现代语法、词汇”等方面(详见表4)。

论文关键词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学生博士学位论文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偏误分析/偏误”;如果将“对比分析”和“对比研究/对比”叠加的话,涉及“对比”的关键词位列第二;再者是“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教学策略”出现较多,与不少论文选题基于“偏误分析+教学对策”的基本框架比较一致;关键词中出现国家名称频率最高的是越南和泰国,这与学生来源国相对集中的情况基本吻合。

(三)研究方法的名称繁多,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在中国学生博士学位论文中,作者陈述的研究方法名称总数达172种之多,国际学生也多达124种。主要是因为对一种研究方法的表述往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且对研究方法的概念缺乏清晰界定。例如,“实地考察法”、“实地调查法”、“实地采访”等多种近似的表述,使用“田野调查”这一术语会更加规范。还有一些如“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比较模糊的表述形式,作者对这些研究方法的概念界定不清,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描述标准不一,在国际学生论文中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单篇论文中研究方法数量介于1-7种之间,中位数为4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文献研究法”,38.36%的中国学生和45.88%的国际学生自述使用了该方法;其次是“问卷调查法”,22.6%的中国学生和45.88%的国际学生选择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关于论文研究方法的表述中,“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对比研究法”、“定量定性法”等出现的比例最高,中外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一致性(详见表5)。中国学生使用“实验法”、“语料库研究法”等“定量”的研究范式占有一定比例,与论文选题的习得研究、本体研究占比相对较高直接相关。国际学生的选题更倾向于对研究对象的描写和解释,“定性”研究居多。

五 对策与建议

(一)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以中文为载体加强文化传播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专业,还是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 (注:彭增安、张梦洋《传播学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主体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第118页。),在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表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第1版。)。在“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涌动的国际形势下,通过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增进互动与理解,减少刻板印象,消除隔阂,能够充分体现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从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可见,近十年来中国学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基于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习得研究和本体研究,针对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较少,涉及国际传播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海外孔子学院建设方面,运用传播学、人类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系统研究中文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选题不多。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要培养中国故事的精彩讲述者,有学理、有深度的文化传递者,首先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聚焦提炼,开展针对国际传播岗位需求的文化研究,拓展中国语言文化教学资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既具有国际视野,更体现中国特色,反映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注:马箭飞、梁宇、吴应辉、马佳楠《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成就与展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15-22页。)。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加强多学科理论的研究、吸收与应用,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加大跨学科交叉融合,将有助于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拓展和丰富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视野,加快促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加学理厚度,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理解深度融合,以生动、立体、全面、客观的方式呈现中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新时代中国精神通过中文载体进行有效传播。

(二)突显区域国别特点,加强本土中文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

2019年,教育专业博士增设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致力于培养中外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国际中文教育”(0453)列入教育学学科门类。专业名称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教学”和“国际教育”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核心要义。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困扰业内“三教”问题的关键。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看,关于国际中文教师的研究涉及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建构、实践能力、领导力、素质等方面,研究对象多为国内的中文教师,对海外本土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评估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正如彭增安、张梦洋提出的,“海外传播主体包括华人华侨及海外汉学家和本土汉语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注:彭增安、张梦洋《传播学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主体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第118-124页。)。本土中文教师作为中文学习者、教育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熟悉本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本土中文教师作为中国文化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传播者,在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度感悟、深度研究方面,需要在专业学位及职后培养上加力。因此,应加强对本土中文教师全方位的系统性研究,进一步重视对国际学生社会文化感悟教育,引导研究方向,加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指导,促进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认同。

与国际学生选题侧重于本国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不同,中国学生的选题中针对区域国别的深度研究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博士研究生的外语能力还显不足,缺乏文化探究、文化比较、文化融合的意识,深入异域体悟文化的机会不多等。因此,培养熟谙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力度仍待加强。由于中国学生的学缘结构和学科背景相对多元,一般缺少长期在海外实习实践的机会,难以在发掘、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探究理论创新。在国际中文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研究领域逐渐细化的情况下,需要有计划地培养适应国别化、本土化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国际中文教师要适应国际岗位的教学,必须从岗位核心需求驱动的角度思考。

(三)重视研究方法训练,形成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体系

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对研究方法的系统性认识不足。例如,有些论文在陈述研究方法时,将“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内容分析法”等不加分别地直接罗列,有的泛泛而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等,不阐释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也不区分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逻辑关系,仅有少部分论文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资料的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由于作者学科背景的多元化特征,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已经不是某个学科专业的问题,而是具有普遍的共性要求。姚计海认为,“一门学科称之为科学的关键在于它有系统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注:姚计海《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式问题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64-71页。)。陈向明结合范式及相关的取径或方法,区分了方法论(methodology)、范式(paradigm)、取径(approach)、方法(method)、技巧(technique)等不同的概念范畴,认为社会学常用的“定性研究”与人类学领域常用的“质的研究”不是同一概念。目前,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质的研究”的哲学基础不是“实证的”(positive),但在研究的形态上是“实征的”(empirical)(注:陈向明《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第30-35、67页。)。国际中文教育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可以从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中外语言文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吸收借鉴多种研究范式和方法。当前,人文社会科学中广泛采用的“实证研究”往往涵盖了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个案研究、人种志/民族志研究等多种方法。我国学界常用的一些术语,直接翻译成外文可能引起理解上的歧义;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分类,则常常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的范式入手进行分类。从国外引进译著中的术语在翻译标准上尚不能够完全统一,对引进术语的阐释理解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陈述中,有必要详细阐述对范式、方法和技术等不同层面的概念界定。此外,论文所采用研究方法的种类也未必越多越好;对研究术语的理解和使用,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不必人云亦云。但需要厘清关系、分清层次、准确表述,遵循必要的学术规范。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不意味着它可以游离于国际通行的学术规则之外。恰恰只有融入国际学术体系之中,才有可能让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才有获得话语权的可能性。而这个基本前提就是深入研究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研究范式与方法、路径,形成融通中外的学术研究话语体系。

(四)加快专业学位建设,构建跨学科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体系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跨学科专业,需要相对成熟的学理支撑和理论体系。托尼·比彻等认为,教育学等“应用社会科学”属于“应用软科学”。其研究成果不是某种发现或对某种现象进行解释,也不是具体的产品或技术,而是通常形成某种规约或程序,注重专业实践(注: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与学术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唐跃勤、蒲茂华、陈洪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0-41页。)。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知识具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性特征,尚不具备“一个功能强大的积累制度”(注: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与学术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第42页。)。而作为“事业”的国际中文教育,则“人到用时方恨少”(注:许嘉璐《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14-20页。),需要适应国际岗位需要,熟谙中文基础知识,文化功底深厚,具备中文教学能力,能够使用外语沟通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和执行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无疑是稀缺的。“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钟英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的方向和质量导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2-6页。)。国际中文教育本、硕、博连贯系统性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特别是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正是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在实践探索中迅速成长壮大的主渠道力量。不仅要继续深耕基于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习得研究等“传统领地”,更需要重视传播研究,文化/跨文化交际研究,教师研究,标准、测试及评估研究,管理研究,政策研究等较少关注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充分发挥中文母语国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权威性、决定性、引领性优势,可以从标准、体系、理论构建上,形成国际中文教育载体培育的基础。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文化特色优势的发掘,以问题为导向,借鉴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语言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更新的理念与策略,培养熟练掌握外国语言,特别是非通用语种的复合型人才,深入特定国家地区开展实习实践、田野调查,不断丰富拓展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理论视野,是加快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体系、创新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责任编辑:唐 普] 


本文原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第138-145页。


点击上方公众号链接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pdf文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