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周末荐书

C计划团队 C计划 2021-03-16

周末荐书

No.32 

第三十二期

写在前面


《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帮助我们反思自己固有的饮食习惯,以及我们的这种饮食习惯是如何潜移默化地被食品巨头所塑造的。


全文3067字,阅读需8分钟。


作者:〔美〕迈克尔·莫斯

译者:张佳安

类别:图书 / 非虚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5-11

ISBN: 9787508651767



你和朋友约在星巴克见面,你为自己点了超大杯的葡萄口味热果茶。等约会结束,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超标三倍的糖分。

这是什么概念?你刚喝完的这杯饮料中,有99克糖。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天摄入的糖分不超过25克(大约6茶匙)。过度摄入糖分,会导致龋齿、肥胖,而肥胖会催生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血管疾病。可能你会觉得自己“不算胖”,多吃点糖没关系——但过量的糖也可能在转化后导致高血脂。要知道,患高血脂的瘦子可不在少数。

于是你有意识地拿走了家中的糖罐。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们时刻暴露在现代食品工业的“糖衣炮弹”中。例如在美国,食品中三分之二是加工食品,其中不乏糖分。我们喝含糖饮料、喝果汁、吃甜品时,都在大量地摄入糖分。比如一瓶600毫升的可乐型汽水含糖量约63克,相当于14块4.5克方糖。至于星巴克饮料,也是糖分超标的重灾区。



我们的饮料、食品中为什么会被放入这么多糖?既然对身体有潜在的危害,糖为什么能够如此广泛地存于市场和我们的生活中?


普利策奖获得者迈克尔·莫斯写的《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或许会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本曾获“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获得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文学奖的著作,帮助我们反思自己固有的饮食习惯,以及我们的这种饮食习惯是如何潜移默化地被食品巨头所塑造。


1、找到“极乐点”


人天生喜欢糖,这是一种生理因素。甜食代表着能量,能带给人兴奋感和愉悦。至于甜的程度,有一个最佳浓度,可以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官享受,让人达到“极乐点”。“极乐点”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人体现象,可以影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得更多。食品巨头们,都在用精准的方法寻找、测试并且运用这个“极乐点”。


比如,胡椒博士汽水有27种成分。除了水之外,份量最大、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糖了。这家公司如何寻找汽水的极乐点呢?为了创造樱桃香草味的胡椒博士汽水,公司准备了61种独特的配方,根据自己的用户特征,从美国四个城市选取了415名测试者。试味员每喝一口后都会休息5分钟,来恢复味蕾。品尝每种样品后,试味员都要回答一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你有多喜欢这个产品?(0=厌恶,100=爱)味道多强烈?对产品质量有何看法?购买产品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人们,尤其是孩子喜欢糖,但是过度的糖的运用,尤其是“极乐点”的唤醒,让孩子们形成了一种观念和习惯:食物就应该是这样的味道。等他们再吃到别的不那么甜的食物时,就觉得索然无味(尤其穷人弱势群体似乎对于甜食更容易上瘾)。在这样的情况下,食品公司出品低糖的食物,就要冒着更大的市场风险。


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需求和食品巨头的超甜供给之间的恶性循环,而不同的食品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也让这种不健康的战争无法停止。比如当异军突起的好时巧克力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极乐点时,其他食品公司也必须在销量下降和华尔街资本股东的压力下迎头赶上。



2、营销的力量


除了口感诱人外,食品巨头同样深谙营销的力量。


以生产早餐麦片的公司为例。它们不仅在产品中添加糖,甚至将糖用作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产品的含糖量已经超过了50%。宝氏公司认为很难在此基础上再有所提高,于是,就改变早餐麦片的形状,做成有趣的形状,比如字母,以吸引孩子


广告更是影响力巨大的工具。除了用卡通人物吸引孩子以外,广告还对父母施加影响。家乐氏公司力图推广它们的谷物麦片frosted mini-wheats,虽然每杯麦片的糖含量超过了两茶匙,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下,并不能减少含糖量。于是家乐氏做了这样一则广告:“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早餐吃糖霜迷你燕麦片(frosted mini-wheats)的孩子注意力都提高了近20%。”

但是,这个临床研究是家乐氏公司自己委托并且支付资金来试验的,而且回看这个实验的真实数据,也只有七分之一的孩子的注意力程度提高了18%。但在受到压力下线之前,这个广告已经帮助家乐氏的这一产品占有了3.5%的市场份额。


食品行业也会以健康的概念兜售过甜的食物。比如,一说起果汁,大家往往认为是健康的。但果汁浓缩汁的制作过程中,先给水果去皮,从而除去了大部分有益的纤维和维生素;再从果肉中提取果汁,使得水果失去了更多的纤维;添加去除苦味的化合物,通过混合来调节甜味;蒸发掉果汁内的水分。这种浓缩果汁基本上就是纯糖,几乎没有纤维。它其实只是糖的另一种形式,与蔗糖和玉米糖浆相比,营养成分并不多。


此外,覆盖各种便利店、占据最好的货架区域、培养青少年对自己品牌的忠诚度等等,都是食品巨头普遍使用的手段。



3、反击政府规制


而面对糖的泛滥和日益恶化的公共健康状况,政府的反应却并不令人满意。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联邦政府甚至免除了食物中糖的最高限量,也没有强制要求那些生产厂家公布它们产品的含糖量:这个数字应该包括它们所添加的糖以及食物自身转化出来的糖。


虽然联邦贸易委员会曾经试图禁止面向儿童的食品广告,但受到了来自食品公司、广告商、电视网络代表的抵抗。这是一个强大的行业游说团体,动用了高达1600万美元的资金,推翻了委员会的提案。


面对食品巨头给健康问题带来的诸多隐患,消费者维权团体、公益机构、关心健康问题的家长们奋起反击。比如成立于1971年的公共利益科学中心,吸引了90万用户订阅它的营养通讯,它强大的律师团队,旨在利用法律武器遏制虚假广告。迫于该组织的压力,莎莉集团明确表示自己的“全麦面包”只有30%的全麦;百事公司更改了自己纯果乐桃子和木瓜果汁的标签,旨在表明它既不是桃子也不是木瓜,甚至不是果汁。


食品巨头中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无法继续坐视不管。可口可乐公司高管杰弗里·邓恩曾经要求停止可口可乐公司在公立学校里的推销,但是之后被开除。他后来投身于健康食品行业。


正像作者在结尾说的,“食品巨头有盐、糖和脂肪,但我们有选择的权力,这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毕竟我们可以决定自己买什么,也可以决定我们吃多少”。如果你想获得更加健康的饮食,那么不妨亲自打开这本书,进一步了解糖、盐、脂肪在我们日常进食中的广泛存在和行业模式,看穿食品巨头的靓丽包装和心理学销售策略,重新发现自己的权力。



参考资料: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sugar-guideline/zh/

h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92/11/14-031114/zh/

http://m.sohu.com/n/382520413/?pvid=000115_3w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6/feb/17/cafe-chains-selling-drinks-25-teaspoons-sugar-starbucks-costa-coffee


叶明欣

C计划联合主创


编辑:蓝方

排版:刘艺

推荐阅读

最新课程与活动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的签约作者。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