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从最高人民法院辞职?(对话原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肖峰博士)

法律经典 2023-08-16
好课推荐:肖峰博士、蒋强老师联袂主讲:民事诉讼证据实务暨律师诉讼技巧(点击查看详情)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记者 徐倩宜 北京报道,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彼时(2008年),而立之年的肖峰博士毕业考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如他所说,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15年间,他留下人生中很多重要且美好的记忆。然聚散有时,今年(2022年),肖峰选择辞职。
他说,一切事情都具有不确定性,就像自己之前也从未想过会从最高人民法院辞职,但现在由于自己身体状况等原因已无法继续履职。
肖峰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之一,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第三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审判长。十多年来的审判、研究工作经历让他的履历熠熠生辉。

在审判业务方面,他曾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将近2000件,多次被评为最高人民法院办案标兵;多篇裁判文书被选为全国指导案例及最高人民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他还参与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婚姻法、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民事诉讼法等多部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并且曾编著多部实务及审判思路相关书籍。

在法庭上,肖峰游刃有余地掌控着每一场庭审。他拒绝冗长、拖沓的庭审节奏,他认为引导双方在观点中对抗、交锋,才能使得法官更有效发现事实的真相、法律适用的方向。
法庭上的一端,肖峰是一个认真、严肃、甚至“严苛”的法官,他会当庭打断有些当事人、代理人啰嗦、重复的陈述,来提高庭审效率。有人善意地提醒他,不要总是打断当事人,会被举报、投诉!肖峰却不担心,“我的每次打断都是基于公心,于法有据。”
法庭下的另一端,肖峰也有活泼、幽默的一面。微博有网友留言,看肖峰法官的庭审真解压。肖峰回复道:瞒不住了,我的英文名就叫winzip(windows系统的压缩、解压文件的程序)
“我认为工作跟生活要分清楚。一个人不能永远是一种状态,就像喜剧演员,他在台上是很活泼、幽默的,但是他在私底下可能是安静的,人会随着角色不同而发生变化。”肖峰说道。
如今,肖峰已经转换赛道,任职中华遗嘱库法律委员会主席。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肖峰主席,聆听他讲述多年来身为法官的感悟及转换赛道的选择。



庭内:“有看头”的庭审及被“围观”的法官

《21世纪》:你主持的庭审直播和撰写的裁判文书是很多法律实务人士围观的对象,你如何看待这种围观现象?
肖峰:这个确实是出乎我意料的,之前还在法院工作时,就曾听说我主持的庭审录像成为律师出庭课的分析对象,最近又有人告诉我B站(哔哩哔哩网站)上已经有人上传了我的开庭视频片段剪辑。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更强调诉讼指挥权、庭审节奏比较快、气氛比较紧张,也就是坊间戏说的比较有看头。这也与我个人提倡高效庭审、有效对抗的裁判理念有关。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个庭审直播都是一场“秀”,秀出当事人的人心、秀出代理人的专业、秀出法官的公义,而法官的公平正义在庭审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程序正义。这里的程序正义不但包括平等地对待所有诉讼参与主体,也包括有效率地把控庭审节奏。而庭审效率、节奏的提高则主要取决于主持庭审的法官敢不敢、能不能依法合理行使诉讼指挥权。司法实务中,确实有个别法官因担心行使诉讼指挥权过多引发当事人不满导致被投诉的心理,而对庭审持放任态度,造成庭审拖沓的现象,也有法官因自身专业能力欠缺、庭前准备不足等原因,而不能让当事人聚焦争议焦点,形成对抗,有效行使诉讼指挥权的情形。总而言之,法官主持庭审的效率高低直接折射了法官的担当精神、专业能力和庭前准备。
至于裁判文书,被人围观可能与我写的裁判文书“本院认为”部分内容比较详细有关。我个人认为,裁判文书既是体现公平正义的载体,也是衡量法官业务水平的标尺。其中,最体现法官业务水平的就是裁判文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的释法说理。一份好的裁判文书一般都会理、法统一,逻辑自洽,回应当事人的所有主张。反过来,如果一份裁判文书中当事人诉辩部分、举证质证部分、法院查明部分特别冗长,而最后的“本院认为”部分说理释法特别简单、抽象,出现“头重脚轻”现象,甚至让当事人不知所云,则大概率不会是一份好的裁判文书。
当然,由于我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庭审和裁判文书中肯定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21世纪》: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较多,怎么看待有人称呼你为“网红法官”?是否介意这样一个标签?

肖峰:坦率说,我不太能接受网红法官这个头衔,更何况我现在都已不是法官了。事实上,我在公号上发的文章都是专业文章,受众基本是法律圈内专业人士,社会普通公众很少人关注,而且其中文章也不全是我自己写的,很多都是转发、宣传的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法院出台的最新司法文件,所以,我肯定不属于“网红”范畴。
我认为,虽然法官可通过写作、讲课等方式宣传法治思想,但法官更多地还是应聚焦本业,秉持低调内敛特性。我当时开公号时,也没有想到会有个别人这么定义我,如果早知道,我也许当时就放弃开公号的想法了。我希望大家更关注我通过公号分享的法律专业知识,我也会继续扮演好知识搬运工的“人设”。

《21世纪》:2015年的时候,你为何想到开一个公众号?

肖峰:其实我开公号“法语峰言”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当时我已审理案件已有较长时间,那会又刚完成起草民诉法司法解释专班工作任务,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理解与适用都有了些个人想法和体会,想通过搭建一个法律实务平台,与更多法律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学习分享。嗯,顺便报告一下,现在辞职后,业余时间更多了,我最近又心血来潮开了一个新的公号“房建峰言”,与各位业内同行分享我这些年从事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施工领域实务的一些心得体会。

《21世纪》:你之前担任法官时,除了办理案件还有哪些研究性的工作?

肖峰:我之前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办案、调研和参与起草司法解释等。办案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的最主要日常工作。由于案件总量持续增长,我们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开庭、合议以及法官会议讨论案件上。说实话,现在法官办案压力真不小,前不久,我大致整理了一下这些年我审理过的民商事案件就有近2000件。
当然,作为最高法院的法官,除了办案,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研收集分析全国法院审判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起草司法解释、指导意见、会议纪要等形式加强对下指导工作。以我参与起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民间借贷、民事诉讼法、劳动争议等司法解释为例,我们一般都会通过书面收集问题、到地方法院调研走访、召开法院系统征求意见会和专家教授论证会、征求全国人大法工委意见等方式进行严谨论证,尽量出台有针对性的规范文件,统一各地法院的案件裁判尺度。
此外,对于一些解决方案尚不成熟,但实务有迫切需要的争议问题,我们也会通过指导性案例、个案答复、法官会议纪要等方式进行对下指导。

《21世纪》:成为一名像你这样优秀的法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肖峰:谢谢您的夸奖,如果优秀法官是个荣誉称号的话,我必须承认自己还没有取得过这个荣誉。至于论一个法官的自我修养,我个人觉得要做到三修:修心、修德、修业。所谓修心,就是要始终心静如水、保持平淡心,主动拒绝各种外来诱惑;而修德,就是时刻对标法官职业道德要求,坚守良知,守住道德底线;至于修业,则要不断认真钻研法律业务、打磨完善审判业务能力。
就学习而言,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就是“三多”:首先是多看,既要多看业务书籍,也要多看其他法官的实务操作。其次是多问,这里的问,既要多问同行、多问专家教授,也要多问自己,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三是多想。平时将看来的、问到的及时梳理总结,消化吸收,做好知识管理工作。例如,我个人就有一个习惯,每办完一个案件,我会复盘看办理这个案件时的受益和不足,并及时记录,择时回温。

庭外: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包括我的辞职


《21世纪》:你为何选择离开法院?

肖峰:我离开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还是个人健康和家庭原因。其实,我现在心里也很不舍,自博士毕业考进最高法院工作,我的黄金职业生涯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提高了我的政治站位、培养了我的业务能力、锤炼了我的意志品质,也是在这里,有幸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领导、好同事。

《21世纪》:辞职后,你为何选择担任中华遗嘱库法律委员会主席一职?你目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肖峰:我主动提出辞职被组织批准后,按照就业限制有关政策要求,三年内不能到原审判业务主要涉及领域就业。鉴于我这些年审理的大多数都是房地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借贷担保以及公司股权纠纷等商事案件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考虑,我最终接受了陈凯先生(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的邀请,到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中华遗嘱库担任法律委员会主席。之所以选择担任这个职务,有三个原因:
第一,看好继承领域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拥有的财富逐年增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与继承有关的业务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时代机遇。故选择继承领域应该会有更多个人成长机会和空间。
第二,认同中华遗嘱库使命和宗旨。中华遗嘱库的使命是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宗旨是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我特别认同其宗旨和使命。
第三,发挥自己在婚姻继承领域的专长。我之前曾在最高法院民一庭负责家事纠纷对下指导的合议庭工作。在韩枚法官、吴晓芳、王丹等法官的帮助下,我参与了大量婚姻继承领域的对下指导工作,对婚姻继承实务有了全面深入了解。就继承领域而言,从2012年开始,我就全程参与全国人大法工委组织的继承法修改立法调研工作,后来又承担了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继承编条文立法建议稿的起草执笔工作,并担任了《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一书执行编辑,负责相关撰写和统稿工作。
此外,我本身也长期着力房地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公司股权等领域法律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而继承也涉及房屋、股权等诸多遗产类型的管理和传承,所以目前我的初步想法是结合自己的特长,将民法典新设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与中华遗嘱库的机构优势相结合,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继续拓宽中华遗嘱库的公益领域,提升社会公众的遗嘱意识,让遗嘱真正走入每一个中国家庭,“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21世纪》:你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何规划?是否考虑再次转换赛道?

肖峰: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对未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此后我是否会再次转换赛道,进入自己非常熟悉的房地产、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借贷担保等领域也都是有可能的。

《21世纪》:你曾讲授过很多线下课程,此后你会继续考虑通过线上授课吗?

肖峰:这些年我在不同场合分享了我的一些法律实务经验和体会。至于以后授课,会视情况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我也希望通过授课、研讨等方式与法律圈同行共同成长。当然,如果有机会出法律圈,向社会公众传播宣传法治思想和理念,那会更有意义。

《21世纪》:你平时有哪些减压的方式吗?

肖峰:我经常排解压力的方法就是逗我们家小朋友,还有听郭德纲的相声。另外,因为前些年工作压力确实很大,身体不太好,所以最近这两年就开始注意锻炼身体。

《21世纪》:你在法庭上很严肃,但我们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到你是一个语言很风趣、幽默的人?

肖峰:离开了我们的职业角色,我们还有人的自然属性。我认为工作和生活要分清楚,从我的庭审直播上看,你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严肃、甚至苛刻的人,但现实中你可能又会觉得我说话又好像比较幽默、搞笑。一个人不能永远是一种状态,就像喜剧演员,他在台上是很活泼、幽默的,但是他在私底下则可能是安静的,一旦场合不同,就可以闪速完成角色转换。

《21世纪》:法官和律师都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在法官眼里,什么样的律师最值得尊重?

肖峰:作为一个曾经的法官,我见过的律师中,让我印象深刻,认为值得尊重的律师,都像我们老校长江平教授所说的那样,具备两个“质”:一个是哲人素质,一个是学者气质。哲人素质,律师要凭智慧来启迪人,而不是靠倒卖法律知识,法律技巧来赚钱。在提供法律服务的时候,要给人更多的法律知识。学者的气质,要有严谨的法律知识和作风,而不是一知半解,信口开河,不懂装懂。学者型的律师,更是指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因为法律知识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坚持学习,你的旧船票就肯定登不上新客船。

好课推荐

肖峰博士、蒋强老师联袂主讲:民事诉讼证据实务暨律师诉讼技巧(点击查看详情)

往期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法律2022版(共292件,目录+全文)

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

最高法副院长贺小荣:有关最高法各庭室“法官会议纪要”效力的意见

离婚必知!最高法院:离婚案件判决标准(2022最新精华版,建议收藏!)

不认可对方“无原件的微信聊天记录”,就须承担反证责任?最高法6个裁判要点

刚刚,答复明确:严禁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通过继承方式取得农房所有权后可以依法占有和使用宅基地(2022.8.15)权威观点: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执法事项一律取消,行政机关内部会议纪要不得作为执法依据

厚大法考诉瑞达法考不正当竞争案二审改判(判决全文)

最后,小编恳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赞”或“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您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请将“法律经典”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和“点赞”,拜托了
戳“阅读原文”进行法律充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