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管adidas的30亿教训了,连身躯庞大的B2B企业都在玩转「数字营销」

燕尾 私域流量观察 2021-06-29


近期营销圈子有一篇文章,提到了阿迪达斯花了77%的营销预算在效果类广告,23%在品牌类广告。


而阿迪达斯意识到应该增加品牌投入的比例,随后该文章预估这是Adidas浪费了30亿预算才买到的教训(题外话:阿迪达斯刚刚发布Q3全球业绩,收入增长6%,大中华区业绩增长11%)。事实上文章很多观点仍待争议,但抛开这些不谈,它起码印证了一个问题:


「数字化」其实一个“看似很热闹但多数人其实不熟悉”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和众多MarTech精英的交流过程中,他们所提到的:事实上人们所瞩目的是数字化企业所取得的惊人成绩,而不是背后的数字与技术逻辑。


简而言之:市场认可,并不代表市场认知足够普及。


当一些人还认为是数字营销冲击了“务虚”、“长期”、“不可监测”的品牌价值时,许多企业正用数字化赋能品牌输出,舆情分析、千人千面、智能门店、新内容形态…反而使产品卖出了极高的品牌溢价。


技术是无罪的,当然也不是万能的,但一定是必然的时代趋势。BrandZ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中,前十名皆是数字化的典范:


唯一一家非互联网品牌麦当劳,也是餐饮业数字化的顶级标杆



我们过去采访了很多领域的企业和MarTech服务商,也对一些案例做过研讨,深感比起面向大众的B2C商业(毕竟常常被用户和市场倒逼着转型,比如宝洁P&G),这种对数字化认知程度的差异在B2B领域更为显著。


B2C企业天然比B2B企业更受关注,也更容易建立品牌内容的生产能力,正如人们会关注麦当劳新推出的菠萝汉堡,但不会关注这个汉堡里菠萝的供应商,虽然他的菠萝才是这个汉堡的亮点所在。另一方面,客单价更低、用户数更广泛的B2C企业也天然拥有更多的数据,并具有随之衍生而出的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


而在B2B领域,少数头部企业已经基于公众号采用SCRM技术(社交平台上的用户关系管理),并实现营销自动化(MA),而另一些企业可能连公众号都还尚未开通。如果连这一“疑难杂症”都能解决,或许我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命题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B2B领域的数字化


中国的B2B行业是怎样的?以中国工业品B2B市场为例。2018年其市场规模约为2700亿元,线上渗透率约为2.7%。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未来五年工业品B2B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3%,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规模约达1.58万亿元。
 


但2019年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整体处于荣枯线下方,制造业发展承压较大,降本需求愈强。B2B企业如何提高「效率」,承接行业高速发展的大机遇?这是每个B2B企业都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当然,一提到「效率」,普通人也会回答「数字化转型」。但说归说,具体怎么做? 


因此,我们采访了国内领先的Martech 营销自动化厂商致趣百川(下简称致趣)的创始人&CEO何润,以及联合创始人&SVP刘玺,希望能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拆解这乱麻一般的问题,并找出核心所在——


 CEO何润

B2B领域面临的困境


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习以为常的“口碑传播”其实在B2B领域是不太会发生的。如果一款新饮料很好喝,也许你会跟朋友安利,但商家找到一批极好的原材料,却是不会跑去给竞争对手安利的,而这故事里可怜的「原材料卖家」就是一家典型的B2B企业。


传播获客极其难是B2B领域的日常。


除了推广渠道有限,B2B企业所需要把控的营销场景也极其繁杂,何润表示“因为用户精准,所以B2B企业的广告投放不会像B2C那样广,但相对地也产生了更多的营销场景,比如除了线上的官网,还会有线下的沙龙、会议、分享会,甚至咨询顾问对每条线索的跟进情况都需要企业进行管控。”


而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更进一步地了解B2B领域有哪些特点——



B2B领域的特点


当产品的消费者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目标明确的组织或机构,很多事情都将变得不一样。而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点:


1. 用户线索价值高,但决策周期长

企业买家远比个人消费者考虑的事情更多,不仅企业自身需要大量的内部交流来归纳出需求和问题,还需要和卖家反复交涉与咨询。因此B2B企业不能只满足一个客户联系方式,还需要了解该买家来自哪里、关心哪些信息、有哪些痛点、沟通进度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用户线索的有效性,并搭配合适的推广策略促成成交。


2. 更需要发挥「品牌」的力量

B2B的品牌或许不那么为大众熟悉,但其实他们对品牌内容的要求常常比B2C更高。在B2C领域,一句精妙的文案或有趣的海报,或许就能促使消费者购买一打饮料,但绝对无法推动一家企业购买高客单价的服务或产品。

刘玺表示,“由于B2B企业的目标用户相对精准(如企业高层),因此获取用户的渠道有限,不适合展开大面积的广告推广,而是更适合集客营销,需要通过专业的内容和活动吸引用户,才会产生商机。”除了在获客上更需要「品牌」,B2B商业由于服务周期长,也就更需要用户的信赖与认可。


3. 用户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结果」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不会为了享乐或其他原因而消费,他们购买某件事物的背后一定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解决方案而存在的B2B企业,通常在售卖产品之后还会有持续的服务周期、配套的功能升级、关联产品售卖、以及最重要的服务续约或产品复购需要跟进。


因此B2B企业一般都倾向于和用户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并希望降低客户流失率。 


一个好的案例是怎样的?


说透了行业与概念,我们来聊聊一些具体的事情。事实上B2B领域有三个可被广泛运用,甚至值得B2C企业借鉴的实际操作:

1. 不断孵化并提升用户价值

除了用户的基本信息外,数字技术还能追踪用户的事实性行为轨迹,比如他是否对公众号里某一类型的产品文章或资料特别感兴趣?最近一次消费是在何时?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形成千人千面的用户画像,还可以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算法预测,从而指引企业迅速找到最佳的沟通策略。



刘玺提到,金蝶云(一家面向企业的云服务厂商)就会使用致趣百川的SCRM系统,综合其用户在官网、微信、线下沙龙的行为并进行智能评分,并将活跃度较高的用户自动分配给一线人员跟进,而活跃度较低的用户则放在私域流量池里,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进一步孵化。 


2. 品牌内容精准传播


品牌中像「用户心智」这样泛的概念,其实也是有现实落脚点的,那就是企业和用户的关系到底如何。而应用SCRM正是企业用于管理用户关系的主流方式。


比如DJI大疆植保无人机(专用于喷洒农药用的无人机),其目标用户是拥有大片农田的种植商户,大疆为他们建立了一个服务号。问题来了,一款面向农民的植保器械要如何输出「品牌」内容?有趣很容易,但企业需要有效且有意义。


大疆给出了一个不错的答案:他们不仅在服务号里提供农业行业交流、农业知识更新,还宣传他们盛大的新品发布会,甚至筹划了一场耗费56 天,全国海选 18 组战队,累计跨越超 13000 公里,顺带两天服务近 1200 亩果园的无人机飞防(喷农药)大赛。


其实「品牌内容」和「数字技术」并不对立,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从创立的时候就旗帜鲜明地说,我们认为营销就三件事情,就是内容、媒介、机制,而营销技术其实是属于机制的重要部分。”

3.  用SCRM把控所有营销场景
 
国内面向B2B领域的SCRM 系统,可以实现社交平台(如微信)、邮件、短信、官网、会议和活动的统一管理,将用户数据统一导入到企业的私域流量池中。诚然,如果用户线索极少(比如低于5000条)的情况下或许人力+Excel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归纳、清洗与整合,但面对大量数据时依赖人力处理是不太理智的。
 

 对企业的建议

 

数字化转型还未开始或者刚刚起步的企业,应如何做起?刘玺给出了他的建议:“从一些基础做起,比如可以进行直播、活动数字化、在销售中植入线上触点等等尝试,把数字化的「入口」搭建好。”

 

除了在具体的营销动作上发力之外,组织内部如何进行数字化也尤其重要。何润给出两个方向:“第一,企业要有成熟的、成建制的市场部,可以掌舵企业整体的营销行为;其二,企业要有品牌内容的生产能力,从而在私域流量池中,可以持续不断地用高质量内容去触达用户。”


其实这跟当年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发展时候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MarTech不是一个IT上的事,而是一个「管理」上的事。
 
但其实现状并不悲观,相反还很乐观,何润切身地感受到市场正飞速发展。

“如今MarTech的发展比我想象中的要快。我们以前进行市场教育还真的挺辛苦的,我经常会跟投资人或者朋友们说, 2014年那时做数字营销会觉得很孤独。
 
但如今我感觉到的就是,以前在和品牌主沟通SCRM的时候,需要花更多时间在讲解“WHY”和“WHAT”上,如今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就告诉客户到底怎么切实的落地就行了。已经没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趋势,而是明白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除了现在,其实未来也值得期待。
 
刘玺说到,“目前来看,B2B制造业的产品本身也常常能化为和用户的新触点,并且5G浪潮的来临,对物联网(IOT)和MarTech的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在5G的应用中会出现许多人与设备的交互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传播新路径。”


 - 结语 - 


物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奇点」,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会在奇点失效。而数字化浪潮正是商业世界的奇点:过往的营销、品牌、管理理论,都在接受新一轮的检验。这是一个奇迹与颠覆的时代,数百亿的巨头竟会在竞争中失势,新的品牌竟能在围剿之下迅猛崛起,坚持多年「自提」的星巴克也要送起外卖。


数字营销与品牌之争,是时候需要一个新答案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领取
致趣百川&科特勒-2019CMO调研报告》



-商务合作&添加客服-

企业数字化交流及咨询欢迎联系
研究员 陈尘:15625003370(微信同号)



-往期推荐阅读-



本文为 丨弯弓新媒体丨 原创文章

编辑:梅波

作者:燕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