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疗丨日本是怎么对付医闹的?

新三届 2021-04-24

原题

日本是怎么对付医闹的?




作者: 聂凡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日本史讲师
原载微信公号南都观察家


日本采取的种种应对医闹的措施,虽然不能完全禁绝医闹的出现,但尽了最大可能,把医闹对医生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不能杜绝医闹,但必须去努力保证在医闹事件发生时,医生的人身安全,这是医院的责任。正因为此,日本在杀医事件方面的努力起到了明显效果。


北京市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被杀害在了工作岗位上。人们把杀医这个最坏的结果当做热点讨论,但注意力更应该回到事情的起点。防范杀医事件的第一步,是如何处理好医闹。这方面,我们东亚的邻居已经有了经验。

网上很多自媒体说,日本没有医闹,这是因为日本的医患关系比中国和谐,医疗保障体系比中国全面,只要中国也做好了这些,医闹就会绝迹。童话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日本照样有医闹,而且数量不比中国少。

日本医闹现场:用刀子威胁医生

根据全日本医院协会对2248家会员医院发起调查,统计各院的“院内暴力”(医闹)现象,调查结果是,52.1%的医院在过去一年内,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和护士的暴力现象(精神和身体上)。

日本私大医院医疗安全推进联络会议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调查对象东京私立大学附属医院的2万2738多职员中,41.5%的人遭遇过语言暴力,14.8%的人遭遇过肢体暴力,有44.3%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内遭到过医闹。

即便在医疗人员服务态度、医疗保障健全程度世界顶尖的日本,遭遇医闹,照样是一名医生躲不过的必修课。

下面这一组海报,都是日本各地医院内张贴的,呼吁不要医闹的张贴画。

关西医科大学三木明子教授认为,医闹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患者看病时,感觉医生态度不好,那肯定要发牢骚,这也是人之常情。

 日本医闹现场:向医院接待员发脾气闹事

要注意的是第二种患者,就是所谓的“恶性医闹”,他们喜欢提没有正当依据的、不合理的无法解决的要求,如果医生不能满足,就采取语言乃至肢体上的暴力。比如,不可能根治的病,一定要医生治好,医生要求做的检查,又拒绝配合去做。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极端的偏执,缺乏换位思维和对他人的共情心,只想着自己的感受。

三木表示,对这种人让步是没有用的,相反会增加医生遭到暴力攻击的危险性。

这种人的性格决定其是欺软怕硬的,如果他们认为对手软弱可欺,就会采取愈演愈烈、无限升级的攻击行为。尤其是会针对女医生、新医生、年轻医生下手,这些人保护自己的能力最弱,对方最毫无顾忌。

调查显示,日本的医生与护士遭遇医闹时,有24.8%的人选择忍气吞声。三木认为,这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总想着自己的事自己承担,不去麻烦他人,但这也是让事情恶化的关键原因。

恶性的医闹,必须果断、严厉地打击。医生、护士独自忍气吞声,不但伤害了自己,而且处于被欺凌的恐惧中,职业满足度下降,心态不稳,医疗事故可能就会增加,这也是对患者的不负责。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2018年,日本在职医生平均年收入是1696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08万元,是社会全体平均年收入的4倍。一个医院院长的工资水平,和日本首相的工资水平是一样的。那中国医生年收入多少呢?据医库调研,2017年中国医生平均收入为6.46万元。

森保裕认为,中国社会对医生不够尊重,甚至出现专业医闹,有意让病人耽误治疗,然后威胁医生,从而获取赔偿,把医生当做人人可以欺负的肥羊。面对医闹,医生成了弱势群体,最终损害的是医生和遵纪守法患者的共同利益。因此,打击医闹的核心是,把保护好医生,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本群马大学附属医院内的公示牌:如果大声辱骂、暴力等影响到医疗行为的进行,将报警

日本法律给了医院保护自身秩序的权利。中央法律《医疗六法》规定:若住院患者言行损害医院秩序,医院管理者可以无视其意愿,强行要求其出院。以筑波大学附属医院规范为例:住院情况下,出现酗酒、暴力行为、辱骂他人、威胁行为,应立即出院。

如果患者不愿意出院,报警后,警察调解和稀泥呢?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无视医院离开的要求,违反了日本刑法第130条,不退去罪。根据这条法律,违反者可被判处3年以内有期徒刑,或合人民币6000元以内的罚金。

要么滚蛋,要么坐牢,这就是日本对待医闹的态度。如果医闹者打人了,那更是要按故意伤害立即逮捕。不可能出现杨文医生的案件中,患者家属威胁医生数个月无人约束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医院。2007年9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出台了关于医疗机关的安全管理体制的通知,日本看护协会在同年出台《保健医疗领域的暴力对策》,要求医疗机关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1、培养绝不允许对医务人员使用暴力及语言暴力的风气;2、整备警备、保安体制,可以活用外界的保安公司;3、选任相关负责人并公示;4、安全管理者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5、整备应对暴力行为的详细说明,将之分级,制定不同级别的对应办法;6、注意组织相关知识的教育学习。

日本医院协会发布应对方针,把患者可能的暴力行为划分级别,要求超过规定级别后,一定报警!一定报警!一定报警!

如高知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规定,将医闹分为四个阶段:1、语言暴力,威胁;2、损坏器物;3、可能给医生造成需要医疗处置的伤害,4、可能给医生造成性命相关的伤害。

就前两条的情况,医生应寻求其他职员帮助,若对闹事患者说服无效,则联络医事科、总务科人员赶赴现场,报警。如果是后两条的危急情况,医生应立即呼叫旁边的职员,联系医事科或保安,并在全院紧急广播,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并报警。

高知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对应医闹流程图


从日本医闹事件的报警过程来看,一般又分为三步:1、患者威胁医生,医院报警;2、警察逮捕闹事者;3、闹事者被释放后,医院将之列入黑名单,组织安保力量防止其进入医院。

无论是处理纠纷,还是报警,主要都由医院进行,医生只需要处理好自己和患者的矛盾即可。


日本医疗部门认为,医闹不可避免,但他们能做的,是建设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让问题出现时便得到解决,从而避免问题的恶化。

2007年11月《日本经济新闻》统计了2000年以来日本发生在医院里的恶性案件,除去病人相互殴伤的案件,针对医生和护士的,只有2003年分别发生在堺市和大阪市的两起护士被刺杀事件,04年、05年分别发生在东京和大阪的医院职员被刺伤事件。此后医生因为医患纠纷而被杀死在医院的事件,更是几乎绝迹。

可以说,日本采取的种种应对医闹的措施,虽然不能完全禁绝医闹的出现,但尽了最大可能,把医闹对医生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不能杜绝医闹,但必须去努力保证在医闹事件发生时,医生的人身安全,这是医院的责任。正因为此,日本在杀医事件方面的努力起到了明显效果。

正如同一篇讨论医闹事件的日本论文结尾所说的:“对医疗而言,人和人的直接接触是避免不了的。因此要完全回避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绝对不能把风险交给医院职员个人来承担!各个医疗机关,要认清自己掌控医闹风险,并努力回避风险的角色定位!”

在日本医闹可能触犯的法规:胁迫罪(刑法第222条),暴行罪(刑法第208条),伤害罪(刑法第204条)


延伸阅读

为什么日本没有医闹?





作者:汪先恩

原载微信公号日本新华侨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医疗功能评估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医疗机构报告的医疗事故为3049起。去年就有一位小学生因检查时注射照影剂而立即死亡,事故归事故,媒体也好,专家也好,警方也好,都在客观分析,探讨如何防止再发生,始终没有医闹。

为什么日本几乎没有医闹?

在日本,全社会崇敬医生。日本社会把 “老师、医生、律师、议员级别的政治家”等几种职业的人称谓“先生”,议员可能是临时先生,有位国会议员落选了,如今在银座经营果酒,人家就叫他为社长,而不称先生,医生等则是终身先生。先生本意是后生的前辈,尊长是社会共识,后来不问年龄,把学识技艺见长者尊称为前辈,也就是先生。医生被公认是秀才中的秀才,先生中的先生。

医生限额培养。现在日本全国80个医学部每年总共才招生8846名医学生,每个大学医学部只能招约100名左右,由于医生是相对稳定高收入的崇高职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成绩名列3%的精英学生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而6年高学费高功课的结果,有的还拿不到医师执照,大浪淘沙,培养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医生需要十年时间,因此社会尊重和爱惜医生这个稀有资源。



医院爱惜医生。疲劳驾驶易出车祸,疲劳诊疗易出事故。很多疾病需要医生反复思考,不断试行才能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因此需要思考的时间,需要在体力和学识上充电。我所在的大学医院,住院医生一般管5张左右病床,门诊医生每天看10到20个病人,太多了就力不从心。医生处理完事务就回到教学楼,在医院楼里必须紧张仔细对应,而在教室里可以脱掉白大褂,吃点点心,喝点饮料,或谈天,或看书,或研究,完全自己定。医生有松有驰,可以减少差错。

事故解决途径畅通。如遇到医疗事故,通过保险公司或司法,按法律法规文明解决已是社会共识,不会出现暴力责问。医疗事故会登记,定期全国通报,通报的目的不是声讨,而是分析原因,如何避免。

医院有拒诊权。尽管日本社会尊重医生,但还是全力防止个别闹事之徒,医院铭文规定拒诊条例。日本临床医学的权威,皇家及各界精英的主要就诊地顺天堂医院,就张贴了拒诊通告。规定“如有下列骚扰行为,将不能诊疗。对其他患者或医院职员有暴力或暴力倾向;大声狂言或威胁言行,影响其他患者或妨碍医院职员工作;反复提出难以解决的无理要求,妨碍医院职员业务;故意损坏仪器设备或建筑物设备;非治疗或探视而无端进入医院建筑物内或区域内;携带诊疗上不必要的危险品;未经许可,禁止在本院建筑物内及区域内摄影、录像、录音。”大家都在温馨静谧的环境下,听着轻音乐候诊,不要说医闹,如果你大声喧哗就立即被警备员请出去,如有不轨行为的人,警察会立即出动,即使酒鬼想在医院闹也不可能。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圣地,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生死界,全世界每个在医院的病人,都有去停尸房还是回自己的住房两种可能,送你回家是医护人员的心愿,但能不能实现只有天知道。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不到膏肓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命赴黄泉,事故的原因有医学本身的局限性错误,有医务人员的失误,有制药仪器方面的问题,也有身体特异的原因。总之医疗过程风险太大,因素复杂,一般速效的往往是最危险的,如静脉点滴绕过消化吸收解毒系统直接入血,风险明显大于服药,大手术风险高于保守治疗。



医学是一个发展中的学问,大多数疾病的治愈方法并未确立,医疗特别是西医的进步往往建立在一部分病人牺牲的基础上,但愿你不要成为牺牲品,这要靠你的选择,你的运气,更靠你的养生,你身体好不去医院自然风险小。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医学界和全社会的不断努力,医疗事故会减少,但永远会存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无论如何,文革遗风的医闹都是野蛮的违法行径,都会增加医疗事故,对于医闹完全能够而且有必要坚决制止,首先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日本为什么

几乎没有“医闹”




作者: 陈言

原载《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4月20日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作为交换学者在日本工作了半年后,回来对我感叹:“中国医生的手术数量是日本的几倍,中国大医院的设备也要比日本的新,但是日本没有‘医闹’——至少在我工作的半年时间里,一件相当于‘医闹’的事件也没有。”  
  
日本为什么几乎没有“医闹”呢?  
  
以我在日本多年生活的经验来看,日本并不是没有医疗事故,特别是一些专科小医院,比如肛肠科、妇科、骨科、牙科医院,也是会发生医疗事故的。日本也有不少没有正式工作的社会“混混”,乐于做些起哄架秧子的事。  
  
但关键的区别在于:出现疑似医疗事故和发生纠纷的情况下,日本人不会用“医闹”的方式和医院交涉。更确切地说,让专业“医闹”对医生动粗、到医院放鞭炮烧冥币这样的事,日本人绝对不敢去做。 
  
因为一旦“闹”了,后果太严重。  
  
如果像中国一些“医闹”那样当众对医生动粗,就凭这点,警察就会立刻拘留肇事者。接下来就是长达数月的诉讼、高额的律师费用和个人信用的损伤(从此以后在贷款、就职等方面会有相当大的麻烦)。判决结果下来,一般会是因为对医院造成损失和医生个人造成伤害而付出一笔数额不菲的赔偿金,严重的还要拘留或者服刑。一个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绝不会轻易去“闹”。  
  
而“扰乱公共秩序”,在日本也是后果比较严重的。警察只要一看到有这样的苗头,会立即制止并且抓捕;警察不在现场时,只要看到录像、录音或其他证据,马上就会传讯当事人。 
  
我在日本生活时,曾碰巧参加过一家企业与当地“强硬势力”的谈判。“强硬势力”之前多次来电话要求这家企业出钱订他们价格不菲的“专业杂志”,企业当然明确表示拒绝。这一天,“强硬势力”中的数人突然现身公司,声称来谈“噪音污染”问题。
  
这家企业还是相当有经验,在与对方会谈的会议室大门口贴上了“本会议室可录像录音”的标识,会议桌上还放了几个很薄的烟灰缸。  
  
制造业企业当然会有噪音问题,但对方拿不出具体数据作为证据,会谈就进入到了僵持状态。“强硬势力”按捺不住了,开始用烟灰缸敲桌子,被严厉指责后,其中一个年轻人飞手把烟灰缸扔了出去。企业方面立即以对方动武为由,全体退出,打电话报警。烟灰缸虽未伤人,但已经变形,留下了“动武”的证据。“强硬势力”自知后果严重,很快就灰溜溜撤走了。  
  
所以,说到底,杜绝“医闹”问题,不能光靠在医院增加保安;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立法并且严格执法,让“医闹”不敢嚣张。医院和医生,也要学会更“聪明”地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杏林管窥

黄国杰: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医疗系统

黄国杰:归去来兮,新三届的洋插队

美国为什么没有医闹,了解美国医患关系

韩晓秋:我的抗癌史,被宣判死刑16年后

病无所依?一个博士毕业生的家庭遭际

谢文纬:我在美国“洋插队”的经历
刘晓华:女儿在英国当医生
一个心脏病患者在西班牙就医的经历

我在美国治痛风,让中国患者抓狂的经历
一个杭州人在美国治疗癌症的经历
在美国的一场手术,让我明白两国医疗的差异
见证美国的一次膝关节置换手术

美国癌症治愈率高出中国一倍?真相令人汗颜
日本尖端医学在攻克哪些疑难杂症?
在美国看病有多贵?举几个例子瞧瞧
萧蔚:澳洲居然有供毒中心
陈小春:我让美国连锁药店给我赔礼道歉
陈小春:在美国急诊被敲竹杠,我上书特朗普

哈佛医生做八台手术,中国医生为何汗颜

美国90后女孩:寻访中国知青"赤脚医生"
作家马原:他和癌症和平共处12年了
聂卫平患癌后的反思:远离癌症,以我为戒
李开复:从患癌到肿瘤消失,
我更加确信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李咏病逝的话题:央视主持人患癌率偏高吗?
广州肿瘤医院院长患癌后如何活了十多年
我与癌症抗争的日子
一位肿瘤科医生的自述: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