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年代丨王骥:中美警察大战夏威夷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0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王骥,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4年调回北京。上过学,当过运动员,做过医生、教练员;国家拳击队教练兼医务监督,奥运会医务仲裁,国际拳联技术代表,亚洲拳联医学委员会主席。1994年到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担任编导、节目统筹等工作,已退休。 


原题

中美警察大战夏威夷



作者:王骥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旅游杂志,还是风情地理读物,总是强调世界上有100个地方应该去转一转,或是去看一看。这100个地方包括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角斗士竞技场)、拉斯维加斯的夜生活……机缘巧合的是,有一些体育事件和故事就发生在这“100个应该去的地方”。

将那些有意思的故事报道出来,让中国的电视观众看到耳目一新的体育节目,是我们央视体育电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中央电视台《世界体育报道》栏目制片人师旭平带领下,我们从1996年开始,不辞辛苦,走遍世界,尽可能地挖掘出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与体育有关的故事,为全国电视观众献上一份饕餮大餐。

我和师旭平


1999年7月,应公安部前卫体协邀请,我作为央视《世界体育报道》节目特派记者,前往夏威夷拍摄中国警察和美国警察的大战,大战不是打架,是中美两国警察的搏击对抗赛。

比赛由中国公安部前卫体育协会和美国相关部门共同约定,比赛中,中国警察使用武术“散手”技击方法(散手一词是上个世纪中国武术院对于散打运动的定名),与美国警察善用的拳击和他们掌握的国际搏击技法进行对抗,比赛规则事先商定,获得双方认可。

我与刚来台里工作不久的小孙,一老一少,每个人背包里装了十盘30分钟的模拟型拍摄磁带(当时央视还没有普及数字磁带),拿上30多斤重的老式索尼广播级摄像机、6块电池、充电器和三脚架,以及简单的换洗服装,跟着公安部的警察散打搏击队伍出发了。因当时国内没有直飞夏威夷的飞机,我们取道韩国,由首尔飞抵夏威夷。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正中部,风光明媚,海水蔚蓝,空气清新,林木茂盛,各种热带植物争奇斗艳。一下飞机,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开始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

前来接我们的汽车已经停在了火瑙鲁鲁机场的出口附近,一队白色加长的林肯牌轿车。车厢内很宽敞,后面和侧面是可以躺下的沙发座椅,还有电视机、音响、冰箱和迷你酒吧……央视记者和纪录片编导出门在外奔走劳累,能享受到这种交通工具的实属凤毛麟角。

夏威夷马路平坦,不颠簸也不堵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我们预定的酒店“Double Tree Hotel”(“双树酒店”),四星级。酒店是一座四层楼的白色建筑物,一层是停车库,二层才是大堂,三层、四层是客房。

加长林肯成了我们的代步车,不论是去比赛场馆踩点、去中餐馆吃饭,还是去购买简单生活用品……都是或黑色或白色的加长林肯轿车载着我们在岛上各个地方转悠。

为我们服务的加长林肯车


比赛当日中午,中国警察散打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在一起观看了电视直播的女足世界杯决赛,全场比赛零比零踢平,最后进入点球大战,幸运的天平倒向了美国。比赛结果激发了散打运动员们的斗志,纷纷表示不能靠运气,要靠实力战胜美国队。

7月10日,星期六的晚上对抗赛在夏威夷体育馆开赛。体育馆内左右两个运动员入场口搭上了鲜花、彩灯装饰的彩门,当运动员从彩门通过进入场地时,彩门上喷射出的焰火提升了整个赛事的气氛。中国警察和美国警察即将“大打出手”进行对抗赛,对于夏威夷这样一个小岛,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在美国也是第一次。按照美国拳击比赛的习惯,出售了不少场内票,比赛用的拳击台四周坐满了热情的观众。

比赛使用中国武术散打(当时称“散手”)比赛的规则。美国队教练刘向阳来自中国,在美国推广了很多年的散打运动。在路易斯安那州,他得到一位美籍华裔警察局长李海瑞的支持,在那些既管治安又管税收的警察中培养了不少能打的学员,参赛的大部分运动员都是他的学生。这次比赛,刘向阳除了担任教练,同时还兼任副总裁判长,总裁判长则由公安部前卫体协副秘书长、中国警官大学教授马雷担任。

马雷(左)与师旭平(右)


前卫体协的中国警察散打队是第一次出国比赛,主教练王汉是北京市公安局的一名刑警,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曾经是全国锦标赛冠军。

王汉


赛前,中美两国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都希望能赢得这场对抗赛的胜利,在心理上,他们也互相较着劲。双方教练不停地在场边给运动员打气、鼓劲。

中国第一个出场的运动员是邢志杰,他的对手是美国运动员冯芒。首场比赛,事关双方参赛队的气势,因此,不论是选手还是教练,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正当比赛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为了将纠缠在一起的双方选手分开,来自中国的裁判用中文大声叫了“停”,中国选手邢志杰应声立即停止对对手的攻击,垂下了保护头部的双手,等待裁判员的再次发令。而来自美国的选手冯芒却突然出手击打中国选手,邢志杰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一记重拳打倒在地。

中国选手倒地后,四周的观众席上顿时一片欢呼,不少观众认为美国运动员赢了。此时,任美国队总教练兼比赛副总裁判长的刘向阳站了出来,用英语大声向观众解释不能判美国选手获胜的原因,“散打比赛一旦裁判叫停,就必须停止比赛,叫停之后还有比赛动作则被判犯规”。

按照规则,美国选手严重犯规,中国选手获胜。但是美国人抓住了一个理由,裁判用中文喊“停”,美国运动员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及时收手,为什么不用英文喊“Stop”?大会裁判组研究后,只能决定让两人继续比赛。遭受重击的中国选手邢志杰显然已经力不从心,纵使实力超群也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果。

语言的障碍严重影响到比赛的公平和质量,而语言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情。看来把武术散打在世界上推广开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使用哪一种语言为比赛正式用语,亟待确定。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肯定要走一条漫长的道路。

出师不利,中国警察散打队主教练王汉对下面的比赛更加揪心了。因为实力相当,重量级运动员安虎遭遇的就是一场恶战。

安虎在国内是有名的重拳,他的对手是人高马大的美国黑人考克,在美国也是“重炮手”“重拳手”,而且善打组合拳,在以往的比赛中习惯以一套组合拳后再以一记重拳击倒对手。

双方教练员都担心自己的运动员遭受对方重击,王汉教练特意要求安虎依靠“打点”得分,不要一门心思想KO对手(一记重拳打倒对手),“快速打到对手就得分,迅速脱离对手的击打距离,不给对手出重拳的机会。”

第一回合中,考克充分利用拳击组合拳的优势,安虎近距离与对手对攻时,很难发挥优势,屡屡被对手近距离的出拳所击中,考克得分暂时领先。

一分钟休息时,安虎问“第一回合谁赢了?”王汉对安虎说:“他赢了,没事,怕什么,你踹腿就踹他这儿”,王汉用手指了一下腿部的一个位置,“踹他头,踹完就离开……”同时嘱咐安虎调整距离,一旦近身就贴近对手,甚至要安虎死死地抱住对手(散打比赛规则,抱摔成功即得分),造成对手无法出拳。

第二局比赛中这套战术的实施,让考克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竟然用留有短发的光头蹭安虎的面部,这种怪招,裁判当然是不允许的,对他进行了告诫。

输掉了第一局比赛的安虎也不够沉稳,防守时稍有疏忽,右肩挨了考克的一记重拳。经过在场医生诊断是右肩韧带撕裂伤,但安虎仍决定坚持比赛。

根据受伤情况,教练王汉要求安虎少用拳,多用腿,抓住考克脚下工夫不行的弱点,战胜他。只见安虎利用鞭腿、侧踢、横踹……取得了一定效果。考克的脚底下工夫着实一般,居然在出腿旋踢时失去重心,摔了一跤。安虎赢得了这一局比赛的胜利。

第二次赛场一分钟休息,王汉要求安虎分配好体力,继续用腿进攻对手,同时注意防守,“谁能够稳住防守、保持体力,谁就能取得胜利”。

第三局开场后,考克的一轮组合拳打的还是相当厉害,场边的中国队教练和队医都暗暗地为安虎担心。比赛临近结束,安虎显得有些急躁,把对手逼到围绳边时,居然想用拳套把对手从围绳上方推到台下。王汉不停地提醒安虎要稳住、不要急躁,安虎虽然受伤,但是以顽强的毅力按照教练的部署,经过最后的一搏,终以点数得分多于对手,艰难取胜。这场比赛可以说是实力最为接近和最为精彩的一场。

安虎


这种打完、踢完就躲开的散打战术的应用,不仅适用武术散打运动本身,也适用于其它技击项目。多年以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拳击队教练张传良也是要求邹市明不许硬拼,利用散打得点战术,夺得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拳击金牌。这是后话。

摔法是武术散打的精髓技法之一。若是提起散打名将当中谁的摔法给人的印象最深,当时的武术爱好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快摔王”那顺格日勒。蒙古族运动员那顺是我国最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之一,赛前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他会在夏威夷马失前蹄。

那顺


那顺是80公斤级运动员,他的对手是儿时随母亲漂洋过海定居美国的美籍越南裔难民,如今的美国散打王康李(Cung Le)。康李不是美国警察,据说有几个地方警察局长邀请他加入警察队伍。其实,在美国当警察并不难,有一定文化水准、身体健康、没有犯罪记录就OK了。警察局的大门一直为康李敞开着,警察制服一直在等待他去试穿。

比赛开始后除了美国队教练刘向阳,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康李在比赛中运用了我国武术在1966年“破四旧”运动后几乎失传的“剪腿”。

“剪腿”又称“剪刀腿”,一种用突然在空中分开的双腿夹住对手身体,同时反向用力,呈剪刀状攻击对手的支撑腿,破坏对手平衡,使对手倒地的绝杀技巧。对抗中康李反复用剪腿,使那顺无法近身抱摔,最终被康李以其超级华丽的飞身剪腿摔倒在地,赢得比赛。

康李被当时的中外媒体冠以散手“剪腿王”的称号。日后参加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国际“搏击”大赛,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康李不仅自己开了健身房和武馆,还参加了十多部电影的拍摄,在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十月围城》中(2009年上映),就可以看到康李的身手。

康李

赛后,那顺回国在教练有针对性训练中,终于掌握了化解对手使用“剪腿”进攻的方法,在后来参加的一些国际和国内重要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又重新戴上了“散打王”的桂冠。

几场硬仗之后,余下来的比赛中国队打得比较顺利,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今天回忆起来,1999年夏威夷中美对抗赛最精彩、最富有戏剧性的是中国散打界绰号“拼命三郎”的苏仕刚对美国选手哈兰·李的那一场。

哈兰·李当时已经30多岁了,曾参加过加拿大世界搏击大赛。他在夏威夷开了一家武馆,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出场时的气势非常高。这些情况,中国队主教练王汉和运动员了解得不多。

比赛即将开始,运动员完成赛前热身,正准备进入围绳登台迎战对手,此时一名夏威夷当地的巫师,赤裸上身,穿着草裙,突然站到了拳击台上。他左手拿着一束带树叶的枝条,右手高举过头,食指指向天空,做出写、画的动作。与此同时,口中还振振有词,念起了咒语,引起在场的当地原住民热烈的掌声。足足十分钟后,双方运动员才登场。

比赛一开始,中国运动员苏志刚试探性接触对手后,王汉教练已经发现对手的短板,移动和出拳速度不及苏志刚,他大喊了一声“进攻”。苏志刚拳脚相加以拼命三郎的气势猛攻美国选手,近身后又用一个“别子”将美国选手摔倒在地。片刻之后,美国选手踉跄着重新站了起来,苏志刚接连又实施了两次摔法将对手摔倒。第一回合进入倒计时,苏志刚猛的几记重拳攻向对方面部,对手只有招架之功,躲闪不及脸上挨了两拳,瞬间失去重心面朝下趴在了地上,此时第一回合比赛结束。

中国运动员苏志刚越打越有士气,也了解了对方的短处。第二回合比赛一开始,他就开始猛攻对手,一记重拳打在对手下颚上,对手开始摇晃,这时在台下坐着的美国教练迅速将一块白毛巾投向了拳台,宣布比赛弃权。

遭受苏志刚重击,美国运动员倒地瞬间


王汉教练带领队员们以6比3战胜对手美国队,一时间,中国散打功夫的威力在美国令人望而生畏。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集体外出参观、访问、购物……走出酒店的大门,步行十几分钟就是商业街,不时有穿短裤的帅哥和穿比基尼的美女擦肩而过。沿着商业街向前一直走,不远就是海滨,可以滑水板、划皮艇、坐帆船环游海岛,还可以冲浪,当然,游泳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

无论是汽车行驶的马路,还是游客们行走的便道,都非常干净。许多人都光着脚在街上行走,我也脱掉鞋袜,光脚走在便道上,脚下的地面热乎乎的,感觉很舒服。在街上逛了一个小时后,脚底居然还是干净的,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成语“一尘不染”。在这浮世之间,若还能有一点不被凡事污染的事情,那真是难能可贵,那种求之不得的纯粹会让人想念。

街上跑的公共汽车没有车窗,准确地说,只有从前到后占满车厢被窗框分割开的的大窗框窗户,当然没有玻璃了,说白了就是四面透风的公交车。骑自行车的人,骑累了,可以把自行车挂在汽车正前方的车厢外面挂钩上,人坐在车厢里,下车时,摘下自行车,继续骑走。我没坐公共汽车,我们有加长林肯轿车,无论去哪里吃、喝、玩都很方便,当然工作是第一位的。林肯轿车虽然很长,但是掉头很方便,路面状况太好了。

夏威夷的水果很多、非常新鲜,尽管饮用水很干净,有了新鲜的椰子汁、木瓜汁,谁还喝水呢!海产品就更新鲜了,随处可见,即便夜晚想吃,也能很方便地买到。在我们下榻的酒店后面,步行5分钟就有一家“Seven-Eleven”店铺,24小时营业,一份夏威夷烤鱼6美金,再加上日本的麒麟啤酒,大桶的才卖2个半美金,比咱国内便宜。裁判长马雷、主教练王汉和其他教练聚在一起小酌,庆祝胜利。

商店对面有一家健身房,也是24小时营业,夜里3点钟都有人在跑步机上跑步。我猜想,这家健身房是不是白天对健康人群服务,晚上为失眠者服务?真不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坐在酒店的阳台上,吃着海鲜宵夜、喝着麒麟啤酒,昏沉沉想入睡,真不知是啤酒的作用,还是海风吹得游人醉。在阳台上睡觉,居然没有蚊子,不知道夏威夷的“除四害,讲卫生爱国运动”是如何开展的?是如何“扫除一切害人虫”?莫非真是用的“全无敌”牌杀虫剂。后来找明白人一打听,原来这些小岛四面是大海,外面的蚊子想飞到岛上,要面临超长距离的海上飞行,飞到一定行程就累的飞不动了,翅膀一耷拉,“吧唧”一声,坠入大海淹死了。

二战结束后,夏威夷公民公决投票决定国家属性与地位,投票之后,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州。当地连裤子都不穿、只穿草裙的土著居民一夜之间变成美国公民,在生活和政治上与在美国本土的公民享受同样的待遇。以物易物的民间商品交易变成了美元、信用卡购买商品;赤膊的上身穿上美国南方长绒棉织出的短袖衫,脱掉草裙换上了牛仔裤……草裙反倒成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物质代表,草裙舞则是夏威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波西尼亚文化中心演出的土著草裙舞是最正宗的草裙舞,演员们热情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我和草裙舞演员


在火瑙鲁鲁参观访问几天之后,我们前往位于夏威夷瓦胡岛南岸的珍珠港。珍珠港距离火瑙鲁鲁岛很近,坐船不到三十分钟就到了。

“珍珠港(Pearl Harbor)”,因海底有丰富的珍珠蚌而得名。土著夏威夷人则称珍珠港为“Wai Momi”(盛产珍珠的水),土著人世代在这里捕鱼、潜水、采珍珠。

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所在地,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军基地。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美军遭日军突袭轰炸造成重大伤亡,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44艘船舰被击沉,2403名美国军民丧生,仅亚利桑那号这一艘战舰,就有1177名烈士遇难,从而引发了太平洋战争,逐使“珍珠港”一夜扬名四海。

不过,尽管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但它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损失惨重,可是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没有一艘在港湾内或附近停泊,故而保全了所有的航空母舰。本来对参战与否意见颇有分歧的美国民众因此而群情激愤,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早日结束。正如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所讲的:“我们惊醒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站立起来了……”这也是日本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转折时刻。

文革动乱时期,在国内看过内参电影《虎、虎、虎》,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与日本联合拍摄,讲述日本海军袭击美军基地珍珠港的全过程,“珍珠港”因而也成为当时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部电影的外文名是《Tora Tora  Tora》,在陕北插队时,看过这部电影的知青们,连打招呼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由“哥们儿”改成“拖拉、拖拉、拖拉”,日语“虎、虎、虎”的发音。无疑,珍珠港也是我在插队时就想去探秘的地方。

上午十点我们到达亚利桑那纪念馆,瓦胡岛上阳光明媚,阵阵迎面拂来的微风,像老水兵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发。海浪轻轻拍打着堤岸,又像在对游人倾诉着什么。我和中国警察散打队全体成员一样,带着二战战胜国国民的自豪感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在参观的人群中,我发现日本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我们中国人,他们是来忏悔,是来谢罪的吗?

瓦胡岛南岸的“亚利桑那”纪念堂,建在长眠于海底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残骸上,远远望去,漂浮在福特岛蓝色港湾中的整座纪念堂,就像海军军服一样通体洁白,钢筋水泥结构的纪念堂呈拱桥状,横跨在“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水下沉船舰体上方。纪念堂中白色大理石纪念墙上,镌刻着在珍珠港事件中遇袭不幸牺牲的1177名海军战士和军官的名字。1962年5月肯尼迪总统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

走近亚利桑那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展示区,里面陈列着一些战时的模型、实物和照片,看着照片上日军轰炸时的滚滚浓烟,仿佛天空都在颤抖。尽管我看过电影《虎、虎、虎》,也熟知偷袭珍珠港的历史,但站在珍贵的历史图片前,感到的依然是无比的震惊。

我和美国海军女兵


在一位美国海军女兵的引导下,我们步入电影厅,观看记述珍珠港事件的战时纪录片。中国散打运动员们静静地看着纪录影片,虽然他们听不懂英语解说词,但从一帧帧黑白历史影像以及悲怆的音乐声中,仍能深刻感受到发生的一切。据说这里还曾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某次放映影片,当镜头中出现日军攻城掠地的场面时,竟然有日本游客鼓掌欢呼,放映厅立即停机、开灯、查找、驱逐,几番折腾后,纪念馆当局干脆就把这部分内容删掉,避免了日本人捣乱。

走出电影厅,我们面对大海,在“亚利桑那号”沉船处,低头闭目一分钟凭吊遇难官兵。此时,平静的海面上会有被称作“亚利桑那泪珠”的一滴存油,从海底沉船的油舱中冒出。自1941年12月7日遇袭至今,六十年过去了,沉船里的存油还未漏完。“亚利桑那泪珠”是人为有意的控制,还是随意自然的泄漏,不得而知。面对海面上飘浮着的点点油花,不禁使人联想到太平洋战争中的火海,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体育经常被人们誉为和平年代的战争,没有硝烟,只分胜负。触景生情的中国运动员和教练们纷纷说到,“如果体育比赛能够替代战争就好了”、“体育比赛哪个国家胜利了,就升哪个国家的国旗,奏它的国歌,来代替战争”。希望运动员们的美好愿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也正是法国人顾拜旦先生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初衷。

夏威夷见证了战争与和平,它的知名度与其承载的历史相辅相成。人们争相去那里参观凭吊,原因很简单:用心灵去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

顺便说一句,2000年,就是我们从夏威夷比赛回国一年后,中国警察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警察工作。据公安部领导介绍,参加联合国维和警察部队工作的中国警察,都参加过散打训练。

2022/12/31

王骥专列

王骥:秋末冬初威尼斯,
尽情地吃尽情地玩

破冰苏联,拳击台上无兄弟

王骥:苏联同学亚历山大,

我第一个拳击伙伴

王骥:失联60年,

美国红领巾男孩回来了

能喝豆汁才算真正的北京人

王骥:班长曹明,

与无法忘却的时代记忆

白衬衣,革命时代的青少年标配

王骥:那年我被马约翰摸了头,

从此与体育结缘一生

王骥:师大二附中的疯狂年代

姥姥的黑胶唱片影响三代人

王骥:四女五男插队陕北,

有黄杏果腹,无红杏出墙

清理黑户,受苦人何苦为难受苦人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体育风云

孔捷生:我的世界杯之旅

张讴:从英国足球到普天同欢 

李晶:深夜看球

袁晞:世界杯为几亿人带来欢乐

袁晞:天下球迷心连心

袁晞:世界杯观球轶事

杨劲桦:我认识的李富胜

和国足那些哥儿们

黄肇炎:山沟里的足球运动

张健:“高干”足球队是怎样炼成的

马艺华:也许昆明湖会变成足球场

孔捷生:玉面飞将军汪嘉伟,

他的过五关与走麦城

 “3.20”之夜的北大学生

发出“振兴中华”时代强音

刘志达:难忘“3.20”之夜,

“振兴中华”口号诞生记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中国篮球第一高人穆铁柱

工体,北京人的精神与记忆

张五常:我的发小容国团

钱江:中国乒乓球队

首次参加世锦赛台前幕后

王骥:那年我被马约翰摸了头,

从此与体育结缘一生

69年前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秘辛

杨劲桦:我记忆里的学校运动会

杨劲桦:大学游泳队的姐妹兄弟

中美“乒乓外交”打破大国政治僵局

范明:半世纪前那场世乒赛,

写在初二女生的日记里

庄则栋:"做官两年,倒霉几十年"

龚炽荣:大学时代的游泳往事

和记忆中的那个女生

刘光典:57岁完成首个百公里越野赛

苏兆瑞:步行健身的感觉真好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