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费伟 陈晓玲 | ​“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沈费伟 陈晓玲 深圳社会科学 2023-05-08

“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
质量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作者 | 沈费伟 陈晓玲

沈费伟,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

陈晓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本文原载《深圳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有效完善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遵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框架,高校思政课质量有效教育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2019年1月1日中宣部发布的“学习强国”平台,为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提供了发展机遇。当前“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遵循以问题逻辑为导向建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以目标方法为导向促进学习重难点的解决、以资源共享为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逻辑,其深层内涵是教学理念的变革、话语体系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升级以及反馈机制的重构。尽管如此,现阶段“学习强国”平台在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中面临着一些难点,表现在“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贴合度有待挖掘、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显示度有待开发、教学内容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度有待完善、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度有待加强以及师生参与度有待提升等方面。未来需要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改革、提升高校思政课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构简约高效的“学习强国”平台治理机制以及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真正实现“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绩效目标。

[关键词]“学习强国”平台;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载体。从宏观层面来说,高校思政课教育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从微观层面来说,高校思政课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研究,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未来接班人的理论依据。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框架,但高校思政课质量有效教育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2019年1月1日中宣部发布的“学习强国”平台,为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本研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相互融合的契合关系、实践逻辑以及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的优化路径,对于培养和教育高校优秀人才、助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述评

高校思政课及时变革教学方案,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要注重和发挥好传统课堂的教学意义,也要努力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成长”。现阶段,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来临,如何从这个新时代背景出发,增强高校思政课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对高校学生的创新教育,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研究新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2019年1月1日由中宣部推行的“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大数据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大众平台,也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反映,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因势而新、顺势而为,运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受到多个学科的关注。高校思政课是整个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学界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广泛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周路明、孙鸿才、王仁先、扬鑫、张凤山等就对高校思政课的困境和矛盾,高校思政课转型的特点,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了充分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丁宏、靳诺、刘集华、彭榕、梁宏、王焕成、李莉、谢继华等开始重视实证与比较研究的结合,高校思政课研究逐步转向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治理模式、激励策略、创新发展等领域。研究的理论也不断深入丰富,从早期的仅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开始转向从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拓展。研究的方法从之前的注重以描述性分析和典型学校的经验性研究为主,逐渐向构造思想政治课的数据模型和定量统计方法转变。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研究;第二,高校思政课原则研究;第三,高校思政课目标和任务研究;第四,高校思政课途径研究;第五,高校思政课规律研究。





从国外研究来看,西方学者尽管尚未使用“高校思政课”的概念,但是其对于“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政治社会学”等研究成果都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内涵。Scott等认为,对于学生政治传统的教育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方法,而不必以某一特定课程为中心,校园应该成为学生开展政治教育的学习场所。Zdereva,G.V强调,大学教师应该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将个人行动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真正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国外学者除了对高校学生开展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等主题研究,还有不少学者对政党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法国学者Durkheim Emile在肯定高校教育对象的个性基础上,研究了由政党进行社会动员开展的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John Dewey应用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研究了政党开展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功能价值。加拿大学者Cliff Baker等人研究表明,政党开展政治教育具有双向性,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尊重公民自由发表言论与采取行动,从而保证教育价值的实现。上述观点代表了现阶段西方学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综合化、系统化的研究特点。从整体上看,西方学者关于高校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研究,已从以往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层面,拓展到如何提升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论域。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研究是历时性的发展过程,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转型、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2019年初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出,急切要求理论研究的新拓展。现有的高校思政课研究存在着以下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一,高校思政课的研究集中于应用理想的西方理论参照来衡量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进而提出提升中国高校思政课质量的对策建议,未能充分关注西方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的适用性;第二,高校思政课研究过分强调地区层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一定程度地忽略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性和普适性层面,导致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不足;第三,高校思政课尽管注意到了地位作用、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途径、工作规律等研究内容,但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教育质量视角;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研究以2019年初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为时代契机,在充分论证“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性基础上,归纳现阶段“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的优化策略。

二、“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
思政课的契合性分析

(一)“学习强国”平台介绍

“学习强国”平台由中宣部主管,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学习需求的创新之举。“学习强国”平台于2019年1月1日上线,自2019年2月起,其下载量稳居教育类App榜单第一。“学习强国”平台由平台PC端、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平台PC端共设有“学习新思想”“十九大时间”“习近平文汇”“学习理论”“学习文化”“环球视野”等12个主题栏目,在此之下又拓展出68个二级栏目。同时,PC端的下方设有“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等37个主流媒体门户链接。手机客户端共开设了“强国通”“百灵”“电视台”“电台”四个版块内容,每个版块分别聚焦沟通交流、短视频学习、主题视频、新闻广播功能。可以说,“学习强国”平台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生等各个领域,是集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于一体的新型融媒体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因其权威性、鲜活性、全面性、专业性、可接受性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备课科研的资源库,是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合作学习最有效的保障平台。用好“学习强国”前提在“学”,关键在“用”,重点在于实现“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充分融合。

(二)“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相互契合

首先,“学习强国”平台的综合性特征符合高校思政课系统整体性。“学习强国”平台的综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国家的最新政治经济社会信息,这符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科完整体系内容。第一,目前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和“形式与政策”等选修课程,而“学习强国”平台的综合性既能够涵盖必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也充分适应选修课的即时性与开放性,有助于深化补充教学内容。第二,高校思政课的4门课程并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课程整体,而“学习强国”平台的应用正好符合4门课程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每一门思政课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综合,而上述课程特点与“学习强国”平台组成内容的系统整体性恰好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学习强国”平台的综合性不仅符合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性,而且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





其次,“学习强国”平台内容的丰富性特征满足高校思政课学生主体化。“学习强国”平台的典型特点就是栏目设置多元、内容类型丰富,包括图文、视频、音乐、文字等多种形式,这些信息都汇聚在“学习强国”平台之上,借助智能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可视化终端进行信息传播,从而有助于成为日常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学习工具。第一,“学习强国”平台丰富的内容可以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为教学对象的自主选择扩展了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个人偏好、自身知识结构等,自由选择“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图片录像、音频视频、文字资料等内容开展有效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学习强国”平台丰富的内容组成方式能够充分激发高校学生的能动性。“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课内理论知识学习拓展到课外阅读补充,通过跨越学习时空限制,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第三,“学习强国”平台丰富的内容可以显著提高高校学生的创造性。高校学生通过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积极学习,能够从感性的课程认知上升到思维体系的理性建构,从而推动高校思政课形成创造性高度。

再次,“学习强国”平台的快速更新特征适应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学习强国”平台的快速更新特征是指平台的内容创作和更新的频率快速,能够及时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受教育者的需求,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务,内容传播速度缓慢、更新频率滞后等问题很可能会给西方意识形态渗入提供机会,不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思想的凝聚力。第一,“学习强国”平台的快速更新特征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政治社会经济领域重大信息,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关注时事,从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习强国”平台的快速更新特征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及时保存所需要的思政课学习素材和数据资料提供便捷化的渠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的同步化、即时性,也有助于把握高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行为。第三,“学习强国”平台的快速更新特征也为高校思政课理论内容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新的社会舆论得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有效性得以提升,最终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学习强国”平台的快速更新特征正好适应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需要,显著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最后,“学习强国”平台的精确性特征贴近高校思政课育人个性化。目前高校思政课的对象大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大学生,这些学生思想开放、主观性强,行为方式多变、能适应社会新变化趋势,因此,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应该根据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学习强国”平台的精确性特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系统精准分析高校学生的学习使用平台数据,对其学习的内容开展精准化分析,从而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类型进行精准发力。“学习强国”平台的精确性特征贴合高校思政课育人个性化的要求,并为高校思政课构建因材施教、因生教学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实际应用中,“学习强国”平台可以根据高校学生所阅读的信息、观看的视频、浏览的图片等内容精准化地分析高校大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认知、不同性格等个体化基本特征,从而针对不同高校学生精准教学。一方面,借助“学习强国”平台的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化解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经验方法的灌输知识弊端,从而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求学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将“学习强国”平台的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从平台中挖掘出有效教学信息,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绩效提升。

三、“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

的实践逻辑与内涵

(一)“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逻辑

首先,以问题逻辑为导向建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整体知识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灌输,忽视了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方法的培养,这是当前高校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刻认同的根本问题。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尝试教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问题解决中,但这并不等同于学生能真正领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精髓。因此,当前“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应该以“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通过以问题逻辑为导向建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从知识教育到能力培养,最后上升到思维训练,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第一,“学习强国”平台围绕高校思政课问题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主动探寻学习的方法,致力于建构思维逻辑,从而真正领悟高校思政课的学习价值。第二,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开展问题性教学时,能够将枯燥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转化为依据问题设计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三,应用“学习强国”平台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师依据书本知识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转而运用问题将教材、学生、教师三者有机融合,真正促进了“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结合。





其次,以目标方法为导向促进学习重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是开展“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确定每节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依据。“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科学的目标,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能否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真正促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评价其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通过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从而促进学习重难点地解决。从“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角度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重难点的解决,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学方法的支撑。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中,教学方法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应用“学习强国”平台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为了构建“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内容,从而真正发挥“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的目标。

最后,以资源共享为基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共享优势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以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借助“学习强国”平台推动师生之间知识传播、信息互动、思想交流的开放性。“学习强国”平台充分具备了互联网平台的优越性,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间隔,通过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构建起信息交流与学习互动的桥梁,从而真正助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安排,提前设置“学习强国”平台教学主题,通过人物故事、视频短片、图像音频等形式帮助高校学生提前做好课程知识的预习工作。“学习强国”平台的各种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政课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第二,“学习强国”平台的强国通立体交流圈,能够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答疑解惑交流学习功能,帮助学生在开展理论知识预习、课堂内容学习以及课后知识复习过程中将所发现的理论问题及时求教思政课教师,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学习的质量。第三,高校教师在应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而真正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深层内涵

第一,教学理念的变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理念,才有正确的行为方式。“学习强国”平台促进高校思政课理念变革就是要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一是以生为本的理念。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重教轻学”,其理念基础是“以教师为中心”。毫无疑问,在封闭的环境和信息渠道狭窄的情况下,这一理念曾经是必要的。但是,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主体性,信息渠道的发达和庞杂大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等现实因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更为复杂,原有理念下的单一教学方法受到严峻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应当置于“以生为本”“基于学而设计教”的现代性视野。二是平台集成思维。“学习强国”平台有着快速化、新颖化、包容性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独特优点,不仅涵盖了国内最前沿的思想政治信息,而且汇聚了大量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课程资源,能够依据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创新教育学习方式。三是跨界融合思维。跨界融合思维预示着“学习强国”平台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立体化育人。





第二,话语体系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学术话语体系。这启示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不断创新话语体系,才能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话语结构体现为基于“学习强国”平台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素的创新与整合的方式。据笔者考察发现,当前“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依据内容类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大话语体系。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话语。这部分话语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所提出的经典思想和话语内容。它们是构成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理论遵循,也是“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二是政策文件话语。这部分话语主要是指党和和国家在各个时期提出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会议精神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流思想与国家政治经济工作任务的总体要求,是“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学术研究话语。学术研究话语是“学习强国”平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其中一些权威性研究和重要成果将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直接有助于提升“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有效性目标。

第三,教学方法的升级。“学习强国”平台是新时期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传播文化平台,里面涵盖了最新、最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类型丰富的信息。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将上述最前沿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帮助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的变化,势必引发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为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借助“学习强国”平台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际国内时事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理论难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重大现实问题、教学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相关学科的新成就等,及时引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教师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教学方法的创新,真正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相处、积极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高校思政课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初步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对学生来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偏重感性化、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价值取向多样化等。因此,“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高校教师主动结合学生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开展理论知识、行为实践以及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追求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追求,最终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四,反馈机制的重构。“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建立有效可持续性的教育反馈机制,不仅可以实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师生能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互动学习,从而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依托实时互动的“学习强国”平台,在对学生思想教育考核评价方面实现更加客观公正的学习反馈。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面临着学分多、课时少、内容多的困境,进而出现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不愿意学习的问题。而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学习特点,通过借助“学习强国”平台优势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案,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思想建构之间的协同目标。其次,以行之有效的“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考核评价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据调查发现,当前“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评价机制设计中,许多高校通过将思政课的知识性与“学习强国”平台的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注重考核过程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强国通将重难点问题直接向老师咨询,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实时反馈。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而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规避一些问题。通过师生两者之间实时有效反馈机制的建立,不仅减轻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帮助学生真正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四、“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

思政课质量的难点剖析

当前“学习强国”平台在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中面临着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贴合度有待挖掘、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显示度有待开发、教学内容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度有待完善、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度有待加强以及师生参与度有待提升等方面。





(一)“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贴合度有待挖掘

当前,“学习强国”平台集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内容,例如思政教育、教育思政等。然而,与学生主体的需求相比,“学习强国”的教学内容尚不够贴近大学生。据调查发现,“学习强国”平台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尽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学生的问题和需要相联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真理性和价值性。但是,这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从国家政策、战略方针等宏观层面来论述,而缺少对高校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关注,这直接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思政课讲述的都是“大道理”“空道理”,而与自身的工作学习没有直接联系,因而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访谈中也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尽管讲了许多正确的道理,对我们国家的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似乎用处不大”。并且也有学生反映,“即使我不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也不会对我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而高校教师则坦言:“‘学习强国’平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但是思政课毕竟是一门思想性课程,与学生工作学习直接关系不大,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显示度有待开发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已采用慕课课堂、反转课堂、微信助教等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些教学平台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尤其是2019年发布的“学习强国”平台作为国家中宣部主管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载体,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学习质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改革的重点停留在简单的对“学习强国”平台的使用,而疏于“学习强国”平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因而出现了“学习强国”平台的教学形式专业性不强,直接阻碍了“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据调查发现,“学习强国”平台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载体,能够在平台中学习补充课堂知识,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但是虚拟空间终究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社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仅仅是将“学习强国”平台作为一个辅助性的摆设,没有真正从线上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思路去设计和提升教学形式的专业性。大部分教师仅将“学习强国”平台用来播放视频,消耗课堂教学时间,这样无法真正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习强国”融入高校思政课如一味强调“学习强国”教学手段的先进性,而忽视教学形式专业性,势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学习强国”平台的教学内容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度有待完善

当前,“学习强国”平台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思政的需要,但在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的契合度上,仍有待完善。首先,“学习强国”平台提供的海量内容为高校思政课带来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在客观程度上强化了内容的复杂程度。面对内容众多的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都很难真正筛选出有用的学习信息,从而直接导致了与课堂学习无关知识的挑战。其次,“学习强国”平台汇聚了最前沿、最丰富的学习内容,其内容类型涵盖图文资料、语音资料、录像视频等,但也正是这种丰富性特征使得高校学生在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过程中经常被视频资料所吸引,最终无法取得真正的帮助学生提升思政课学习的效果。最后,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其教学内容设置科学严谨,重难点突出明显,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前进与成熟。而“学习强国”平台提供海量内容信息,容易导致高校学生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料投注过多的关注力,最终分散高校思政课内容的核心焦点。据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反映“学习强国”平台的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高校教师在选取“学习强国”平台内容时基于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片面化的选取和编排内容,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时代感不强,过于理想化,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课件信息量的大而全,忽视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学习强国”平台的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度有待加强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所采取的授课方法比较单一,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现在很多教师开始釆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仍然没有摆脱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习惯于缺少科学的教学设计,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学手段从以往采用“黑板粉笔”的方式开始转变为加强对“学习强国”平台的运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势必无法真正激发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也无法真正提高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效果。据我们调查发现,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时,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正确将“学习强国”平台真正融入到教育过程之中,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偏离。现实中,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时,一般都是播放大量的视频短片或者精美图片开始引入课题教学内容,而不是真正从给出理论知识的学习重难点开始,由此大量的视频播放不仅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无法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多样性不足,无法对从“学习强国”平台采用的素材进行深入解读,使得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中削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思想性、理论性信息的接受和吸收,直接阻碍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





(五)“学习强国”平台中的师生参与度有待提升

教学方式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主体需要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理论认知度以及价值认同度的关键因素,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获得感。当前,“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当代大学生因自身主观条件和外界客观环境的变化,因而有着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尽管强调以学生为核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多带有浓厚的政治宣教色彩,而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相对不足。这直接影响到思政课作为高校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意义原因,阻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从教师维度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使用“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据调查发现,当前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是教学形式主义的体现,不能发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有效性的目标。还有部分教师即使应用了“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但是也面临着自身教学素质和能力不足的困境。一方面,对于如何在“学习强国”平台中真正选择出有意义的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没有明确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将选用的素材与思政课核心内容进行科学的衔接,这些都直接阻碍了“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五、促进“学习强国”平台提升

高校思政课质量的优化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当前“学习强国”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精准度不够,因此,需要实施精准教育以促进“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在具体策略方面包括: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课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构简约高效的“学习强国”平台治理机制、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推动“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一)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改革

当前,将“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致力于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改革,需要树立教育性教学理念、主体性教学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整体性教学理念。首先,教育性教学理念是“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首要理念。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当前“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需要变理论灌输为自我教育,让高校思政课更加接地气也更加生活化,同时使课程本身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其次,主体性教学理念是“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基本理念。“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学生主体的知识学习程度与思想能力培养是衡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强化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再次,发展性教学理念是“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核心理念。“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努力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情感水平、思想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真正领悟到高校思政课学习的目标和价值。最后,整体性教学理念是“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理念。整体性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教师在应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与知识、课程与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最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队伍的专业化能力

提升高校思政课队伍的专业化能力主要可以从增强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提高高校教师“学习强国”平台的应用能力两方面着手。首先,在增强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一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唯有自己能够真正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二是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强化人格魅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唯有自身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信念重塑,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也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三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习能力,不断将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次,在提高高校教师“学习强国”平台的应用能力方面。一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用“学习强国”平台的自觉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课学习的需求,积极探寻“学习强国”平台的应用方法,致力于将“学习强国”平台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二是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条件。学校要把提升教师应用“学习强国”平台的能力作为关键措施,着力推动“学习强国”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泛运用。三是明确教师应用“学习强国”平台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既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也要展现“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的创新,从教师课堂授课水平的考核转变为教学全程能力和教学实绩的考核,从而开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三)建构简约高效的“学习强国”平台治理机制

“学习强国”平台要进一步融入高校思政课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建构简约高效的“学习强国”平台治理机制,具体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一是引入大数据算法推送。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情况,应用大数据算法开展阅读情况的数据分析,从而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高校思政课学习效率。二是大力推行积分兑换礼品活动。目前“学习强国”平台已经开展了学习积分兑换图书、流量以及扶贫助农等服务,通过这些奖励措施的出台,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政课的学习中,另一方面也以适当的物质奖励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构建社会热点事件的高效通报渠道。针对当前国内播报社会热点事件存在平台众多问题,迫切需要整合互联网平台,构建“学习强国”平台高效通报渠道,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文件、会议、战略等第一时间发布,从而提升“学习强国”平台的影响力,最终凸显其在思政课应用中的权威性。四是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目前“学习强国”平台仅有强国通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未来可以增加“学习强国”平台思政课学习圈、朋友圈等功能,从而加强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五是实行“学习强国”平台学分制。通过采取学分制方式,真正吸引和激发高校学生应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从而达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

健全“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更好地促进“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在校级层面成立“学习强国”平台思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在此之下设置专门的“学习强国”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切实解决“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问题,此外还需要成立具体的“学习强国”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具体负责“学习强国”平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等工作。第二,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序进行,当前应该建立以高校大学生为核心,保证“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学习的多元化制度方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第三,促进技术支撑保障。思政课教学需要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开发“学习强国”教学平台,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第四,设计运行管理机制。“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还需要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安排,明确教学的课时安排、人员配备、经费预算、内容与形式、组织与实施等教学环节要求,从而真正保障“学习强国”平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运行。第五,构建评价反馈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校思政课评价反馈机制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近期内容




征稿启事 | 《深圳社会科学》欢迎来稿!
新刊速递 |《深圳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目录
新刊速递 |《深圳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目录
谢栩楠 | 算法合谋反垄断规制的原理、挑战与应对
孙光宁 | 审委会制度的完善如何改进集体司法决策
何骏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黎鹏 闫俊 | 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能够提升地缘经济关系水平吗?
李振 任丹 宫兆杰|制度紧缩与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策略与类型分析
韩瑞波 | 替代抑或协助:村民理事会运作的差异化 分析
赵永刚 | 从五伦到六伦:论《红楼梦》对儒家人伦思想的继承与拓展
夏开丰 | 论异境与艺术的意境
董聪、王晨、董秀成 | 国际产业转移对各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郝宇、巴宁、盖志强 |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创新能力与碳排放
王一喆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欢迎扫码“关注”获取更多优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