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赵格格:Omicron影响减弱,美联储加速转鹰

高瑞东 赵格格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2-03-14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美联储2021年12月14-15日议息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一改往日“暂时性”通胀观点,对加速Taper达成一致,并就加息和缩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议息会议纪要发布后,市场情绪低迷: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3bp至1.7%;标普500指数跌1.94%;道琼斯指数跌1.07%;纳斯达克指数跌3.34%。


核心观点:

纪要显示,美联储货币政策显著转鹰,对加速Taper、加息和缩表都进行深入讨论,反映美联储或将更早或更快地收紧货币政策。


现阶段,Omicron对经济的影响大幅弱于预期,参见我们于2022年1月3日发布的报告《加强针和特效药防范医疗挤兑,全球再次开放可期》,叠加美国劳动力市场快速修复、企业补库需求持续,支撑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向上拉动实际收益率。而高通胀压力也将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鹰派作风,支撑短期利率。总体来看,阻碍美债收益率上行的约束正在消退。


一、加息或将提速

会议纪要显示,基于现阶段美国经济和通胀方面的预期,FOMC与会者认为可能会更早或更快速的加息(it may become warranted to increase the federal funds rate sonner or at a faster pace than anticipated)。12月会议点阵图显示,2022年联邦基金利率预测中值自9月的0.3%大幅抬高至0.9%。可以看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正在上升,我们将从通胀和经济两方面进行讨论。


通胀压力持续升温,美联储或将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纪要显示,因供应链修复较慢、劳动力供需失衡、房屋价格持续上行等原因,大多数与会者上调2022通胀预期(almost all participants stated that they had revised up their forcasts of inflation for 2022 notably, due to rising housing costs, wage growth driven by labor shortages and supply-dise frictions)。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声明中,也删除了“暂时性”(transitory)通胀的描述,鲍威尔表示,当前美国通胀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显示美联储承认之前对通胀水平和持续时间的误判,并及时进行修正。


美联储如此重视通胀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实际通胀上行会带动通胀预期上行,并相互作用,使得通胀进一步上行。而决定通胀预期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市场对美联储锚定通胀预期的信心。可以看到,在12月会议之前,鲍威尔一直称通胀为“暂时性”,市场将此解读为美联储对通胀的错判,通胀预期(由10年盈亏平衡通胀率表现)持续走高。


基于美国最常用的通胀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通胀压力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美国多项长期通胀预期指标也有持续上行的态势。美联储需要积极的应对,以免通胀和通胀预期相互作用,持续走高。因此,从通胀预期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是在上升的。


经济稳步复苏,抬升加息概率

12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上修2022年实际GDP增速预测中位数至4%(9月为3.8%),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第一,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快速复苏,2021年11月失业率下探至4.2%,接近于美联储最大就业目标4%。第二,美国总体库存仍处于低位,预计企业将持续补库,支撑经济增速。2021年12月,美国总体库存销售比为1.24,与疫情前1.42相比仍有0.18的缺口,而PMI新订单指数持续处于较强扩张区间(12月ISM PMI新订单指数为60.4),预计在需求保持强劲并且供应链问题缓解之后,美国企业补需求将进一步支撑经济。第三,居民储蓄率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虽然已经从疫情初发时的高点回落,但仍处于较合理水平,预计将支撑消费增速。


向前看,我们认为,Omicron对经济的约束将显著弱于预期。虽然Omicron传染性较高,但其导致的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并未明显上升。并且,接种加强剂后的疫苗保护性显著增强。预计奥密克戎对经济的影响将弱于预期,美国经济稳步复苏轨道不变,参考我们于2022年1月3日发布报告的《加强针和特效药防范医疗挤兑,全球再次开放可期》。因此,就经济复苏的角度看,美联储提前开始加息的可能性也是在上升的。


加速Taper让美联储有更多政策选择,并不代表美联储会立刻加息。

会议纪要显示,2021年12月14-15日会议宣布自2022年1月开始加速资产购买缩减(Taper),每月减少购买2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1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2022年3月结束Taper全过程。提前结束Taper意味着,美联储在应对通胀风险时,有更多空间和余地去调整货币政策。若通胀在2022年有持续上行的趋势,则美联储可以迅速采取行动(加息),而不会被未结束的Taper掣肘。另一方面,如果通胀在2022年开始趋弱,并且经济修复疲弱,则美联储推迟加息。


二、加息开始后,缩表可能紧随其后

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缩表可能会在第一次加息后启动,(it would like be appropriate to initiate balance sheet runoff at some point after the first increase in the target range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并且,相较于上次缩表,此次缩表与加息间隔的时间可能会缩短。这也说明,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议程上,加息和缩表都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美联储开始提前考虑缩表有两方面原因。一则,美国经济前景较以往政策收紧前更为强劲,通胀处于历史高位,劳动力市场也在稳步复苏,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经济处于偏热状态,接近美联储开始缩表的要求。二则,现阶段,货币市场准备金供给非常充裕,叠加美联储现有的利率管控手段(隔夜逆回购,ON RRP),使得缩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扰动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美债收益率走势将基于经济、通胀、货币政策三条主线

美债名义收益率可以被拆解为实际收益率和盈亏平衡通胀率(通常作为长期通胀预期的衡量标准),这两者主要由经济基本面、通胀、和货币政策决定。

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看,Omicron对经济预期的冲击大概率弱于预期,叠加美国劳动力市场快速修复,制造业PMI维持扩张态势,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路径大概率不会改变,支撑实际收益率上行。我们在2021年11月16日的外发报告《美债收益率上行空间有限,利好风险资产》中提到,财政刺激缩水和病毒扰动是压制美国经济、抑制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主线。现阶段,财政刺激缩水已经被充分定价,但病毒影响弱于预期带动经济走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鹰,则是后续支撑美债收益率的主要抓手。


从通胀的角度看,我们认为,2022年美国通胀压力将持续,Omicron变异毒株会暂时降低出行需求,进而短期内压制能源价格,减缓其对通胀的压力,但长期来看,Omicron对经济的约束弱于预期,需求回弹导致能源价格上行是大概率事件。另外,美国非农时薪增速虽然持续上行,但已开始边际放缓,供应链紧缩问题也出现边际趋好迹象。总体来看,我们预计2022年上半年,美国依然面临较高通胀压力,但2022年下半年通胀将趋于回落。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现阶段,美联储对控制通胀的决心显著走强,货币政策转鹰,预计会对通胀预期产生一定压制,但对短期利率来说将形成支撑。 


总体来看,Omicron对经济的影响大概率弱于预期,这将扫除美国经济修复的最大障碍,叠加美国劳动力市场大概率在2022年快速修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鹰,我们认为,限制美债收益率上行的约束正在消退。




End
==
相关阅读

20220103-加强针和特效药防范医疗挤兑,全球再次开放可期


20211224-当我们谈及流动性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20211221-疫情冲击下的货币政策:美国劳动参与率视角


20211216-鸽派鲍威尔,鹰派点阵图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
赵格格北京大学金融硕士,聚焦国内实体经济、对外贸易、人口预测及中美关系。
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货币政策。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量金融硕士,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
陈嘉荔
纽约巴鲁克大学定量方法与建模硕士,聚焦美国宏观经济走势、货币和财政政策、政府债务。
杨  康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聚焦实体经济、经济周期以及中观行业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