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刘星辰:如何看待CPI同比跌破1%?

高瑞东 刘星辰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3月份全国CPI和PPI数据。1)CPI同比0.7%,前值1.0%,市场预期1.0%;CPI环比-0.3%,前值-0.5%;2)核心CPI同比0.7%,前值0.6%;3)PPI同比-2.5%,前值-1.4%,市场预期-2.3%;PPI环比0%,前值0%。

核心观点:

3月,受食品价格季节性下跌、能源价格走弱、汽车降价促销等因素影响,CPI同比回落至0.7%,再度低于市场预期。PPI环比走平,同比下跌2.5%,指向国际石油、有色价格回落,而国内建筑业、下游消费回暖的线索。

国内低通胀的背后,指向的是需求侧恢复偏慢、消费复苏冷热不均的现状。考虑到当前处在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我们预计稳增长政策尚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

食品、能源价格下跌,带动CPI同比加快回落

3月,CPI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0.7%,低于市场预期的1%。一是,食品价格季节性下跌。一方面,天气转暖、供给增加,带动菜价季节性下跌;另一方面,由于生猪供应充足、消费需求回落,带动猪价进一步下跌。二是,交通通信价格下跌,主要受汽车降价促销和能源价格下跌影响。

但是,3月核心CPI同比小幅回升至0.7%,略高于上月的0.6%。其中,与出行相关的服务、衣着价格仍保持温和上涨,指向出行类消费仍在温和修复。

PPI环比走平,同比跌幅加深

3月PPI环比继续持平,但受高基数影响,同比跌幅持续扩大,跌幅降至2.5%。一是,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的石油、有色价格转为下跌。二是,受气温回升、用煤需求减少影响,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跌。三是,施工进程加快推进,建筑业需求回暖,带动钢铁、水泥价格上涨。四是,下游衣着、日用品、耐用品等行业产品价格环比小幅回升,指向国内消费正逐步复苏,带动相关制造业景气度回暖。

消费延续弱复苏,CPI步入低通胀阶段

国内疫后高通胀之所以并未出现,一是与服务业供给快速恢复有关;二是与疫后消费需求恢复偏弱有关,各消费领域复苏冷热不均,例如,疫情期间受到压制的出行类消费持续修复,而与居民收入、地产后周期密切相关的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仍然表现疲弱。

随着今年一季度通胀数据披露、以及3月后国内经济复苏节奏放缓,市场从前期的通胀担忧持续转向通缩隐忧。但是,3月CPI同比增速跌破1%,与食品价格季节性下跌、国际油价走弱等短期因素有较大关联。而3月生活资料、核心通胀价格均同步回升,指向当前消费领域仍在复苏进程中。

考虑到居民收入分化、就业形势不稳、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恢复偏慢等原因,疫后国内消费总体呈现渐进式温和复苏。预计在消费渐进式复苏、猪周期仍处在下行阶段的背景下,年内总体通胀将保持在较低水平,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内,CPI同比增速大概率仍低于1%。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回落超预期;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一、食品、能源价格下跌,带动CPI同比加快回落

3月,CPI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0.7%,低于市场预期的1%。3月CPI同比自上月的1%降至0.7%,连续第二个月下跌;环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高于季节性水平-0.6%(选取2018-2022年同期均值,下同)。3月核心CPI同比小幅回升至0.7%,略高于上月的0.6%;环比持平,高于2月环比-0.2%,高于季节性水平-0.2%。可以看出,食品、能源价格下跌带动总体通胀水平回落,而服务价格上涨驱动核心CPI回升。

具体来看,导致CPI同比增速走低的原因,

一是,食品价格季节性下跌,同比自上月的2.6%回落至2.4%,对CPI同比拉动率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天气转暖,鲜菜供给增加,3月鲜菜价格环比下降7.2%,降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生猪供应充足、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3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4.2%,降幅较上月收窄7.2个百分点;其余粮食、食用油、鲜果、鸡蛋、禽肉类等食品价格较为稳定,环比涨跌幅在-0.1%—0.4%之间。

二是,交通通信价格下跌,同比自上月的0.1%降至-1.9%,对CPI同比拉动率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月交通通信价格下跌,主要受汽车降价促销和能源价格下跌影响。3月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4.5%,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6%和7.3%。

但与出行相关的服务、衣着价格仍保持温和上涨,指向出行类消费仍在温和修复,与3月服务业PMI延续回升的线索相一致。3月,衣着价格环比为0.5%,高于上月的-0.1%,略高于季节性水平0.4%;3月,服务价格环比为0.1%,高于上月的-0.4%,高于季节性水平-0.4%。同期,服务价格同比升至0.8%,高于上月的0.6%,其中旅游、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家庭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0.9%、2.0%,均高于上月的3.0%、0.5%、1.9%。

国内疫后高通胀之所以并未出现,一是与服务业供给快速恢复有关;二是与疫后消费需求恢复偏弱有关,各消费领域复苏冷热不均,例如,疫情期间受到压制的出行类消费持续修复,而与居民收入、地产后周期密切相关的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仍然表现疲弱。

二、PPI环比走平,同比跌幅加深

3月PPI环比继续持平,但受高基数影响,同比跌幅持续扩大,跌幅降至2.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主要与下游消费回暖、上游能源价格回落有关。

一是,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的石油、有色价格转为下跌。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4%、0.3%,上月环比分别为上涨0.6%、1.0%。3月上旬,受硅谷等中小银行流动性事件影响,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大宗商品、美股等风险资产价格普遍下跌。3月下旬后,随着流动性风险担忧缓和,风险资产价格向上修复,月末基本修复至3月初水平。

二是,受气温回升、用煤需求减少影响,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跌。3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下降1.2%,上月环比下降2.2%。

三是,施工进程加快推进,建筑业需求回暖,带动钢铁、水泥价格上涨。3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水泥制造价格环比均上涨1.3%,与气候转暖后,各地施工进度加快推进有关。但进入3月下旬后,螺纹钢价格下跌,水泥价格反季节性回落,指向前期赶工进程或告一段落。进入4月后,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走弱,指向房地产复苏进程尚未稳固,或将导致后续建筑业需求承压。

四是,下游行业价格环比小幅回升,指向国内消费正逐步复苏,带动相关制造业景气度回暖。PPI生活资料中,3月衣着类、日用品、耐用消费品类价格环比分别为0.1%、0.2%、-0.1%,均高于上月的-0.3%、-0.3%、-0.5%。

三、消费延续弱复苏,CPI步入低通胀阶段

随着今年一季度通胀数据发布,市场从前期的通胀担忧持续转向通缩隐忧。在1月通胀数据发布前,市场担心由于疫后需求加快释放、服务供给恢复滞后,叠加前期流动性宽松,会导致国内通胀面临上行风险,类似于海外国家出现疫后高通胀,进而约束货币政策空间。但随着通胀数据接连回落,并且持续低于预期之后,市场开始转向对于通缩问题的关注。

从各类经济数据看,3月后国内经济复苏节奏放缓,市场对于通缩问题的担忧有其合理性。例如,3月韩国、越南出口数据转弱,同期国内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出口走弱趋势进一步明确,对国内生产、就业影响将陆续显现;消费复苏力度偏弱,服务价格涨幅低于市场预期;4月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数据转弱,恢复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但从价格维度看,3月CPI同比增速跌破1%,与食品价格季节性下跌、国际油价走弱等短期因素有较大关联。而3月生活资料、核心通胀价格均同步回升,指向当前消费领域仍在复苏进程中,但受限于居民收入分化、就业形势不稳、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恢复偏慢等原因,消费总体呈现渐进式温和复苏。

因此,当前低通胀的背后,指向的是需求侧恢复偏慢,而非需求转弱的现状。我们此前也认为,在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稳增长政策仍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重点聚焦消费、房地产领域。(详见2023年3月28日外发报告《新一轮稳增长组合拳正在路上——经济复苏追踪系列第四篇》

从趋势上看,预计消费渐进式复苏将带动非食品价格缓慢上涨,但鉴于年内猪周期仍处在下行阶段,带动食品价格同比回落,将使得总体通胀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预计未来一个季度内,CPI同比增速大概率仍低于1%。

四、风险提示

海外需求回落超预期;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End

相关阅读

20230309-高瑞东 刘星辰:国内通胀缘何大幅降温?


20230210-高瑞东 刘星辰:如何看待核心通胀上行风险?


20230118-高瑞东 刘星辰: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流动性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后前后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