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刘文豪:强信贷能否驱动强内需?

高瑞东 刘文豪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3月新增信贷3.89万亿元,预期3.09万亿元;社融新增5.38万亿元,预期4.42万亿元,存量增速10.0%,前值9.9%;M2增速12.7%,预期11.9%。

核心观点:3月新增融资再超市场预期,信用周期回升强度有赖居民预期继续回暖。企业端,经营预期改善、信贷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持,驱动企业信贷供需两旺;居民端,消费和购房活动回暖驱动居民信贷改善,但居民存款保持高增速指向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购房回暖的持续性同样有待验证。

金融数据反映的实体经济短板仍在居民端,居民部门对资金的过度沉淀,降低了资金的循环效率和对经济的拉动效力。因而,若要实现从强信贷到强内需的过渡,需要继续激活居民部门,畅通金融和经济的循环通道。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房地产链条修复节奏不及预期。

一、 强信贷未必能够驱动强内需,需求回归需要继续激活居民部门

强信贷能否驱动强内需,关键在于强信贷的持续性。信用周期的持续回升一般指向需求的强劲复苏,但是在社融增速连续回升2个月,并且新增信贷连续3个月大超市场预期后,为何市场对经济复苏乏力并陷入通缩的担忧却与日俱增,以至在大超预期的社融数据公布后,债市尾盘甚至走出了利空出尽的行情。我们认为,虽然2月和3月的金融数据在总量和结构层面均有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几点瑕疵,提醒着投资者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会随时落下,而这几点瑕疵也是我们后续观察金融和经济数据的关键。

一是,新增融资的持续性尚难证实。在政策层较强的稳信贷诉求下,国内金融条件持续宽松,资金的供给端并不是问题。新增融资持续性的关键在于需求端,政府融资需求受制于财政预算,而今年财政预算在“两会”期间已基本确定。企业融资需求自2022年以来总体维持较高景气度,叠加信贷、财政和产业政策的持续发力,企业融资需求的稳定性较高。居民融资需求却难有定论,表观上,居民融资服务于消费和购房行为,但在持续回暖2个月后,4月上旬的商品房销售数据并不乐观;实质上,居民行为取决于负债强度和收入预期,而当前居民收入和就业形势明显分化,边际消费倾向较强的青年群体,失业率持续处于接近20%的历史高位,拖累消费复苏节奏。

二是,资金从企业部门持续流向居民部门,而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回流明显乏力。M1增速(6MMA)已持续收缩5个月,而M2增速(6MMA)却已持续扩张19个月。M1与M2增速的背离,存在两重可能性,一是,资金从企业活期账户向定期账户转移;二是,资金从企业账户向居民账户转移,而存款数据证伪了第一重可能性,并证实了第二重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通过经营和贷款获取的资金,以薪酬等方式转移至居民部门后,由于居民消费复苏乏力,便将企业转移来的资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来,而不是通过消费的方式使其回流企业账户,表现在数据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企业,居民“超额储蓄”高烧难退。

二、 新增信贷连续三个月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预期改善和政策引导驱动新增社融连超预期,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因素。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4.42万亿元,上沿在5万亿元左右),同比多增7235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样明显超出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3.09万亿元,上沿在3.6万亿元左右),同比多增7600亿元。预期改善和政策引导仍是主要驱动因素,信用扩张的强度和持续性,仍依赖于居民预期和房地产链条融资的进一步改善。

融资方式方面,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多增7211亿元和1503亿元,是3月新增社融的主要贡献项;另外,企业债券新增净融资同比收缩462亿元,理财赎回风波和信用债收益率调整,对企业债券融资的影响有所减弱,但在信贷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下,部分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仍在向信贷需求转化。

融资主体方面,居民和企业部门新增净融资,分别同比扩张4908亿元和3379亿元,共同驱动3月新增社融维持强劲态势。其中,企业部门主要源于疫情过峰后产需预期改善、信贷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持等多方合力;而居民部门新增净融资在连续15个月同比收缩后,已连续2个月维持同比扩张,指向居民预期可能正在筑底。

三、 企业部门:供需两端驱动企业新增净融资同比大幅扩张

企业经营预期持续改善增强融资需求,叠加银行较强的信贷投放诉求,供需两端驱动企业新增净融资同比连续大幅扩张。3月非金融企业部门新增信贷2.68万亿元,同比多增2104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252亿元,显著高于往年季节性水平,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连续两个月稳定在68%以上 (6MMA),信贷资金的主要流向应为基建和制造业等领域。

一则,疫情过峰后,企业产需两端景气度连续三个月明显改善,生产扩张驱动信贷需求升温。3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均呈现环比扩张,同时,建筑业和服务业PMI也指向相关经营活动持续改善,在实体企业产需两旺的驱动下,企业融资需求也出现升温。

二则,政策层稳定信用扩张的诉求依然强烈,国常会和信贷座谈会多次强调稳定信贷。1月10日,央行等部委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表明政策层对于稳定合理信用扩张的诉求依然较强。

四、 居民部门:贷款和存款同时多增,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贷款端,消费信贷和按揭贷款均实现同比改善,但居民预期改善的持续性,仍有待于后续数据验证。3月居民部门新增净融资同比多增4859亿元,其中,短期信贷同比多增2246亿元,中长期信贷同比多增2613亿元。

一方面,疫情对居民生活半径和消费意愿的影响均在逐渐走弱,3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进一步扩张至58.2%,伴随着居民消费的持续修复,居民消费信贷也呈现出环比改善态势。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日均零售5.39万辆,较2019年至2022年同期均值多售0.89万辆。同时,由于新增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存量房贷利率,部分新增居民短期信贷或用于置换存量房贷,因而,居民消费复苏的持续性和斜率仍有待于后续数据验证。

另一方面,从30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2-3月商品房销售连续两个月呈现环比扩张态势,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同样呈现改善态势,但由于按揭贷款利率远高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按揭贷“早偿”倾向愈发明显,导致以按揭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弱于商品房销售数据。但进入4月以来,商品房销售数据明显走弱,因而,居民购房预期能否持续企稳回暖,仍需进一步观察。

存款端,居民存款保持较高增速,“超额储蓄”并未出现释放迹象。1-3月居民累计新增存款9.9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08万亿元,3月住户存款存量同比增速较2月下行0.3个百分点至18.0%,表明居民部门的储蓄意愿依然强劲,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并未出现释放迹象。居民新增贷款和存款同时维持高位,一方面,可以说明居民消费潜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可能指向居民收入分化加剧。

五、 政府部门:前置发力仍是政府债券融资的主基调

3月政府部门新增净融资同比收缩1052亿元,前置发力仍是政府债券融资的主基调。2023年跟2020年和2022年类似,同是“稳增长”诉求较强的年份,财政部也均在前一年度末提前下达了次年的部分专项债务新增额度,因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都有明显的前置倾向。同时,由于前两个月发行进度较快,3月发行节奏略有放缓,一季度政府债券融资累计同比多增2478亿元,前置发力仍是政府债券融资的主基调。

六、 货币:M1与M2增速趋势分化,资金在向居民部门转移

M1与M2增速趋势分化,资金在向居民部门转移。M1增速(6MMA)已持续收缩5个月,而M2增速(6MMA)却已持续扩张19个月。M1与M2增速的背离,存在两重可能性,一是,资金从企业活期账户向定期账户转移;二是,资金从企业账户向居民账户转移,而存款数据证伪了第一重可能性,并证实了第二重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通过经营和贷款获取的资金,以薪酬等方式转移至居民部门后,由于居民消费复苏乏力,便将企业转移来的资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来,而不是通过消费的方式使其回流企业账户,表现在数据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企业,居民“超额储蓄”高烧难退。

向前看,宽货币力度随着经济复苏会渐趋缓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有望回落,资金利率中枢也将围绕政策利率震荡。在疫情冲击逐渐减弱后,经济修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宽货币的发力强度将会逐渐收敛。同时,在去年财政发力的过程中,消耗了部分往年财政结余资金和央行结存利润,推动了财政存款和央行结存利润向私人部门的转移,今年财政结余资金向私人部门的转移力度将会明显走弱。因而,宽货币力度趋缓、财政结余资金转移走弱,叠加高基数效应,将会共同推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显著回落。

七、 展望:新增社融的强劲态势将会放缓

新增社融的强劲态势将会放缓,但短期内仍有望持续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回升的斜率有赖于居民预期改善。一则,疫情扰动消退有望驱使生产经营预期继续改善,叠加新增专项债支撑基建配套融资需求,企业融资需求有望延续旺盛;同时,政策层对于信贷投放适度靠前发力的诉求仍在,但3月以来政策曾先后表态“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和“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信贷资源投放可能会更加注重平滑增速波动。

二则,居民部门仍是当前融资的短板,引导其合理改善预期是社融增速趋势性回升的重要条件。3月居民部门净融资的环比改善,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春节错位对居民消费和购房活动的扰动,考虑到今年2月之前,居民部门新增净融资已经连续15个月同比收缩,并且居民存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短期融资数据的改善难以表征居民预期的扭转。




End

相关阅读

20230311-强信贷弱通胀,内需究竟如何?


20230211-社融增速稳了吗?


20230111-社融增速仍将寻底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
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
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于海内、外流动性和资产配置研究,4年证券投资研究经验。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以来先后任职于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3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共同富裕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
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