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宏观|专题】宏观政策如何(部分)对冲地产拖累?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易    峘  S0570520100005   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报告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



摘要


结论先行——综合地产降温及可能的稳增长对冲政策的影响,明年实际GDP 增速可能落在 4-5%左右。大致推算如下——在没有地产周期快速降温的影响下,2022 年增长达到 6%并非难事,鉴于 2021 年的增长“基数”被两个因素大幅压低:1)疫情对消费和一些商务/商旅的负面影响犹在,消费增长连续两年大幅低于趋势增速;2)限电对 7-10 月工业生产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这两项因素拖累减小,足够抵消出口增长放缓的潜在影响。然而,地产周期快速降温对 2022 全年名义增长的影响可能达到 3-4 个百分点,而对2022 年 1 季度的冲击最大,可能达到 8-10 个百分点(我们的测算结合了地产投资、销售+相关服务、相关投资+消费产业链三个层面的影响,具体见图表 1,测算细节请参考 2021 年 11 月 10 日发布的《当地产相关指标开始滑出历史区间…》)。对冲政策方面,预计 2022 年政府主导稳增长投资及(少量)财政和消费补贴将提振当年 GDP 增长 2-2.5 个百分点。


图表1:图解地产降温对季度增长的贡献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预测


接下来的文中,我们用最简洁直接的语言阐述我们对稳增长政策规模、渠道、投向、生效时间、及融资方法的预期,及推算其最后形成的“增加值”增量(即 GDP)稳增长的政策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历史上均是如此、尤其在地产投资下行的过程中。其中逻辑不完全是地产本身的重要性,而也是源于地产政策投资、消费相关产业链的涉及面广、且与金融系统更是有密不可分的联动(图表 2-3)。在地产降温对经济负面冲击(非线性)上升的过程中,预计政策稳增长的共识会快速形成,稳增长政策会加力增效。


图表2:2008-09 年基建刺激效果显著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图表3:2015 年基建仍然托举增长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首先,预计 2022 年稳增长政策名义投资增量规模可能达到 4-5 万亿元,最终形成 GDP 增量 2-3 万亿(2-2.5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算中需要区分 3 个概念:1)政府宣布的名义投资规模及落在当年的投资规模——鉴于项目投资周期常常在 1 年以上,经验判断,在稳增长目标有一定紧迫性的背景下,短周期项目比例会更高,一半以上的投资额可能落在第一年。2)总投资计划中的增量概念。我们预计,本轮稳增长计划中大部分增量来自 A)绿色金融/碳减排再贷款工具撬动的新能源、碳中和、能源体系升级相关投资(参见 2021 年 11 月 9 日发布的《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标志逆周期加力——论中国货币政策“结构化”转型》);B)保障房建设可能加码(参见《当地产相关指标开始滑出历史区间…》);C)相对前两项体量较小的消费、高科技领域的转移支付及补贴。3)即使当年新增的名义投资金额,换算到GDP、即“增加值”的概念前仍需要打一个“折扣”——由于名义投资中可能包含土地购置及部分中间品购置等重复计算。我们以 50-60%的体量进行换算——我们对 2022 年新增稳增长投资 4-5 万亿,形成 GDP 增量 2-3 万亿(2-2.5%)已经经过了上述三层“加工”。


这次稳增长的可能主体和渠道主要是哪些?——我们推测效果由大到小依次可能是央行再贷款工具,地方一般及专项债相关投资、REITS 类金融产品,及部分转移支付。如我们在《当地产相关指标开始滑出历史区间…》中所阐述的,随着宏观环境和各部门职能的演变,每次宏观调控的主体和渠道可能会有所变化。历史脉络看,2008-09 宽松的主体为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2015 年地方隐性负债开始监管收紧后 2015-16 年的扩张主要由地方政府显性负债、财政“点对点”项目贴息、及政策性银行扩表。昨天推出的央行碳减排再贷款工具标志着央行通过再贷款“宽信用”再添新渠道。其实,去年来一系列针对三农、小微的结构性再贷款的快速扩容,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出台,均反映在目前各项其他制约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承接一部分直接稳增长、扩需求的准财政职能同时,地方债发行可能有所扩容。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明年财政收入增长下行,地方卖地收入收缩,“被动财政”赤字可能扩张,地方债发行的增量部分并非完全用于主动宽松,其最终稳增长增量效应可能不及央行再贷款工具。同时,正如我们在《当地产相关指标开始滑出历史区间…》中所计算的,合理设计下,保障性租赁租房可以达到 4-5%的稳定现金流回报(假设 3000 元/平米造价,10-15 元/平米/月的租金,5-10%的商业配套,及规模化的维护保养服务)。所以,租赁房投资有通过 REITS 等渠道扩规模的潜力。此外,财政会对“短板”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消费和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和转移支付,但历史上看,总数额比较难达到投资一样的体量。


哪些行业受益?——“新基建”是稳增长政策“首选”,但不排除部分旧经济领域需求也受到一定提振。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标志逆周期加力——论中国货币政策“结构化”转型》中我们提到,与此前宏观调控“一脉相承”的是,政府主导投资和补贴都会有“结构性引导”的政策倾向。回溯 08-09 年的高铁及交运系统建设、15-16 年的 PPP 项目投资、及后来的“新基建”,补短板的“新基建”领域可能仍是政府主导投资的首选,代表性行业包括环保、新能源、能源体系改革、技术升级、农业医疗自主化,促进“共同富裕”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服务投资等等。然而,交运房地产等“旧经济”领域可能受到一些提振,鉴于 1)增量资金对整体经济景气度均有提振效应、会对旧经济领域有正向 “溢出效应”;2)由于这次增长下行压力较大,而政策对冲出台时机略有延迟,所以将经济增长“托举”至合理区间所需的宽松体量更大,难免涉及旧经济领域;3)虽然各项融资有“定向”的标签,但是金融体系是流动的,一些回报合理、有投资价值的传统行业也会受益。


稳增长政策可能在 12 月开始“加力增效”,最晚于 2022 年一季度达到一定规模。基准情形下,政府主导投资托举增长的效果可能在 2022 年 2 季度开始显现这里要判断两个“时滞” 1) 基本面走弱到政策形成稳增长共识的时间;2)稳增长政策推出到生效的时间。本轮周期两个“时滞”可能都较 2015-16 年略有拉长。首先,共识即将形成——从基本面判断层面,3 季度环比折年 GDP 增长已经降至 0.8%(非折年 0.2%),2020 年 1 季度以外数十年来的低点。同时,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9 月已经转负,而季环比折年增速已经 4 个月在负区间。回顾历史,2008 年 8 月地产投资季度环比增长转负,而稳增长政策出台几乎紧随其后。2015 年 3 月地产投资季度环比增长转负,而稳增长政策在 2015 年 8 月后加码。但由于当时的基建投资传导机制不如 2008 年时“通畅”,基建投资回升的时滞拉长至 2016 年1 月。虽然这次政策定力可能更强,但经济下行压力也更大。本轮地产投资季度环比增长在2021 年 6 月转负,按照一般规律,2021 年年底是政策调整的“窗口期”。其次,从生效时间看,本次宽松“渠道”不同,但性质与 2015-16 间的逆周期调节更为相似,从 2015 年 9月财政+政策性银行联合退出“点对点”宽松计划,到 2016 年 1 月基建企稳回升,历史 4个月(具体时滞回溯,参见图表 4-5)。


图表4:2008-09 稳增长政策共识形成快,传导也快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图表5:2015-16——托举经济政策更温和,但未缺席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各渠道融资增量多大?——目前判断为时尚早、不确定性很高——但如果本着“结果导向”的方法粗略推演,我们认为本次央行再贷款渠道撬动资金规模可能最大,达 4-6 万亿元,财政赤字主动扩张次之,规模约为 1-2 万亿元。从体量上来看,我们预计碳减排及其他“绿色金融”性质的再贷款最终年发行额度可能达到 1-1.5 万亿元。随着电价上浮进一步打开了能源和新能源项目的利润空间,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望撬动较具规模的投资——较快推进的前提下,撬动投资额或将提振总需求 2 个百分点左右。我们预计碳减排支持工具每年的发行规模可能达到 1-1.5 万亿元,且直接补充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往往有“乘数效应”,参照财政贴息贷款的 3-4 倍杠杆,该工具每年有望带动 4-6 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大部分可能落在 2022 年。考虑固定资产投资转换为资本形成总额时的损耗(重复计算、土地交易等),估计碳减排再贷款及其他“广义”绿色金融投融资计划可能推升 GDP 增长约 2 个点。此外,明年(一般)地方债有望扩容,叠加今年的结转额度,可能最终实际完成的地方债净发行(一般+专项)比今年增加 2 万亿左右。然而,鉴于被动财政赤字会随着税收和卖地收入减少而扩张,留下来的财政主动扩张规模可能更接近于 1 万亿,托举 GDP 增长 1 个点不到


以上是我们用数据推演、历史经验、及常识判断做出的框架性推测和推算,此后具体的政策落地形式和效果评估我们也将及时更新。值得重申的一个规律是,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惯性下,稳增长政策出台越晚,则将经济“托举”回合理增长区间所需的规模就越大,而其中“非首选”的旧经济成分也就更高


图表6:基建与地产投资的“转换”——年度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图表7:基建与地产投资的“转换”——季度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出台较晚、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