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中国 2022-04-16


本期目录

二〇二〇年第5期

  中国哲学与“两创”研究  

天下归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朱承(5)

王守仁修己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陈延斌  麦玮琪(14)

儒家生态仁学初探

徐朝旭  徐晨(20)


  儒家经典诠释  

论《礼运》“大同”章政治主体的诠释演变

常达(27)

形与性:二还是一?

——以朱子、船山和牟宗三解“形色天性也”章为中心

叶达  马爱菊(36)


  先秦哲学研究  

《老子》第三章愚民说驳议

邓联合(43)

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

赵法生(49)

《庄子》“吾丧我”思想新诠

——以汉语词源学为方法

孟琢(57)

荀子行历述考及补正

——以钱穆先生的考辨为主轴

路德斌  杨晓伟(64)


  两汉魏晋哲学研究  

再论郑玄经学

——兼与乔秀岩先生商榷

史应勇(73)

何晏《论语集解》“儒玄并综”的学术特色

禹菲(81)

王弼对《老子》的理论绎

才清华(89)


  宋明理学研究  

理气虽不相离,亦不曾相杂

——明代中期朱子学理气论的一项新了解

刘昊(96)

湛若水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乔清举  魏云涛(103)


  近现代哲学研究  

“自改革”的回音:康有为《教学通义》撰写缘起与论述旨趣

於梅舫(111)

《大同书》稿本与刊本的结构差异探微

宫志翀(119)


世界汉学研究会(澳门)第三届论坛综述

冯倾城(127)


  书讯  

《齐物论释疏证》孟琢著(95)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郭齐、尹波编注(126)

《信仰、礼仪与生活——以朱熹祭孔为中心》张清江著(126)



内容提要

ABSTRACT

天下归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朱承


内容摘要:

公共性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指向。“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也是其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在“仁”的原则主导下,为政者以德性与德行谨慎地运用公共权力并为公众谋取福利,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恪守“礼”的准则,并将其具体到各种生活场景中,以之交往朋友、居处乡里和参与政治。另外,孔子希望怀有“仁”德的圣贤、君子,积极地挥自己的才能与品德,努力实现社会大同团结和个体自适其性的公共生活理想。

关键词:

孔子  公共性  仁



王守仁修己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陈延斌  麦玮琪


内容摘要:

王守仁修己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明明德”是修己的核心要义,“致良知”是修己的根本宗旨,“止至善”是修己的最高追求。省察克治以扫私念、断思虑,事上磨练以端私欲、持中正,格物以致良知、除私欲,知行合一以尽己心、达内圣,则是王守仁提出的修己路径。王守仁修己思想的时代价值在于:明德、良知和至善思想能为个人品德修养提供导向参照;“凡人亦可成圣”的修德理念仍可作为今人理想人格塑造的基点;省察克治、事上磨练和知行合一的修身路径依然是我们新时代公民道德践履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

王守仁  修己思想  品德修养  理想人格  道德建设



儒家生态仁学初探

徐朝旭  徐晨


内容摘要:

儒家从仁学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视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仁爱精神为道德的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一道德原则根源于宇宙本体的“生生之仁”。儒家将农耕文明的时间体制看成是一种道德规范,认为它是仁爱原则的具体体现。儒家关注的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繁荣昌盛,连绵不断,而非个体生命的生长,同时,儒家又将“仁”看成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主张人们融入到天地化育的和谐秩序中,培养仁爱的情怀,担当参赞化育的使命,实现宗教的超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这种生命整体主义与境界个体主义相结合的生态仁学体系与欧美国家权利论的环境伦理学形成互补的关系。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仁学  时  生生之仁



论《礼运》“大同”章政治主体的诠释演变

常达


内容摘要:

在《礼运》“大同”章的解释史中,大同的政治主体经历了数次重要转折。以郑玄为代表的学者将圣人引入大同,以“禅位授圣”的方式奠定了大同的价值基础。但在历史现实与经注方式的双重影响下,“圣人之教”渐渐被“天子之位”取代,大同的理想价值也随之消退。近代以后,康有为、熊十力在平等理念的引导下,将大同的政治主体定为每一位个体,以民治、民享的方式重新拯救大同。这一演变历程显示出大同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趋向,也包含着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反思与重建。

关键词:

大同  圣人  天子  平等



形与性:二还是一?

——以朱子、船山和牟宗三解“形色天性也”章为中心

叶达  马爱菊


内容摘要:

朱子、船山和牟宗三对《孟子》“形色天性也”一章的解释,代表了理学、气论哲学和新儒家三种学说的学理路径。朱子是形、性的相离解,他持“形色上有天性”观点,认为形色之上别有一超越的天理存在,故尽性穷理在践形之先,其失在混淆了认知和成德的关系;船山是形、性的一本解,他力矫程朱理学之偏,认为“人之形则为人之性”,人性的生成在于以天性充盈颜色气质,虽接近孟子本意但仍未脱离传统儒学的思想范式;牟宗三是形、性的超越解,他融汇中西方哲学,以无限心为根基建立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超越了儒学传统范式,然其失在以“自然生命”为需对治、照看的对象,别立一“真生命”,被批评为“良知的傲慢”。

关键词:

“形色天性也”章  性形相离  性形一本  无限心



《老子》第三章愚民说驳议

邓联合


内容摘要:

古今多有学者认为《老子》第三章是愚民之说。但老学史的考察表明,把本章断为愚民说始于宋儒特别是朱熹,宋以前对本章义旨的诠释并没有愚民思想的痕迹。通过回溯王弼、河上公、严遵等早期学者的注解,结合《老子》全书使用“不争”“无知”“无欲”“不敢”等重要语词的常例,检讨朱熹对本章语法结构和关键字“使”的误判,辅以《慎子》《文子》等黄老学文献的佐证,可知本章表达的实际是清静无为的政治理念,愚民说是后儒为贬黜异端而妄加于老子之污。

关键词:

老子  第三章  愚民



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

赵法生


内容摘要:

钱穆先生早就指出,理学以“性即理也”解读《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进而“分割性情为对立之两橛”,并非《中庸》原义。但是,由于没有更多文献史料的论证,使得钱先生的论断在长时间内成为缺乏充分论据支撑的“孤明先发”,但是,郭店楚简的出土,打开了孔孟之间人性论发展的历史维度,表明孔孟之间流行的儒家人性论的主导思想是以情论性的性情论,性情论的视域使得回归《中庸》人性论的本义成为可能。

关键词:

性情论  性理  以情论性  中和  性情一本



《庄子》“吾丧我”思想新诠

——以汉语词源学为方法

孟琢


内容摘要:

“吾丧我”是理解《齐物论》的关键,为历代学者所关注。利用汉语词源学的方法,分析“我”和“吾”的意象性区别和“丧”的意象性特点,能够得出新的理解。“我”的词源意义在于“倾斜”,其实质是基于成形、成心的人物关系的不对等性。“丧”与“忘”同源,是一种排遣人文标识的精神方法,依三籁之序而不断逆行,以退场的方式归于整全的天籁之境。“吾”的词源意义在于“相遇”,是超越了偏斜之“我”的人与万物之间的自由相遇、平等转化与浑然一体。利用“小学”方法,在语言文字深处把握意象与哲理的张力,可以为《庄子》乃至先秦思想研究提供新的进路。

关键词:

吾丧我  倾斜  退场  相遇  词源意象



荀子行历述考及补正

——以钱穆先生的考辨为主轴

路德斌  杨晓伟


内容摘要:

关于荀子的行历,有两大难解之处:其一,是“威、宣之际,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一事;其二,则是“荀卿年八十为兰陵令”一事。以往的研究看,除了钱穆等学者外,大家对于这同等重要的两件事情却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于前者,因史籍记载中出现了一事两说的情况,所以大家都能认真对待并力求给出一个合情合理地解决方案;而对于后者,却近乎一致地采取了一种漠然无视的态度。稽之载籍,衷以事理,荀子始来游学当在其年十五之龄,而为令兰陵,则非在襄王之后荀子八十高龄之际,而是发生在襄王之前、湣王末年的那次离齐适楚,是时,荀子年当五十五、六。

关键词:

荀子行历 “年五十”与“年十五” 为令兰陵  胡适  钱穆



再论郑玄经学

——兼与乔秀岩先生商榷

史应勇


内容摘要:

汉代的经学形态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以经术缘饰政治”到回归经学文本的形态变化和学术取向的变化。郑玄正是这种变化的总结性人物。而近年日本学者乔秀岩对于郑玄经学体系性的解读,颇有新意,即将经学文本的内部一致性、逻辑性作为解读、训释经典的唯一依据,此所谓“结构主义”。乔秀岩先生给这种“结构主义”的经学诠释取向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经学。而笔者认为郑玄这种颇有“本本主义”倾向的经学解读方式,其意义究竟在哪里,还需认真讨论。以文本为核心的经学诠释和经学的实践性之间的矛盾,是郑玄与王肃的经学争议的关键。本文从郑学的形态背景、体系性、和唯文本与重实践的矛盾三个方面,全新地讨论了郑玄经学的内容、形态、学术取向及其意义。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体系性  实践性



何晏《论语集解》“儒玄并综”的学术特色

禹菲


内容摘要:

《晋书》卷五十六称江惇“儒玄并综”,本文借用此语标举何晏《论语集解》的学术特点。《论语集解》集八家之注,此八家注皆为儒学。八家注之外的“出以己注”则体现出何晏的玄学思想。《论语》提到“性与天道”的问题,汉代古文经学家在注释这类“形而上”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故何晏另作新注,反映了曹魏正始时期玄学思想的思维特色。

关键词:

何晏 《论语集解》 玄学  性与天道



王弼对《老子》的理论绎

才清华


内容摘要:

王弼对《老子》思想的提炼、聚焦与演绎之所以极富哲学意涵,与其论述的缜密性是分不开的。对王弼思维理路独特性的考察,亦可引申到思考经典与诠释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诠释者的思考方式及其所采纳的演绎方式可以在何种程度上,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影响到对经典的诠释与建构。透过对王弼诠释理路的理解,亦可见及魏晋玄学的主要发展特征——重视说理及对明晰性的追求。这一思想风格的确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把握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重思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

经典诠释  王弼  《老子注》  辨名析理



理气虽不相离,亦不曾相杂

——明代中期朱子学理气论的一项新了解

刘昊


内容摘要:

一般认为,明代理学的理气观主张“理气不离”,反对朱子学的“理气不杂”,然而明代中期的朱子学理气论有一个表述却向来未被注意:“理气不离不杂”。这一观点源自以魏校为首的朱子学者对余祐《性书》的批评,由于该书在理气论上主张理气分离,却在人性论上主张“合理气言性”,因此,魏校等朱子学者认为唯有从朱子学的“理气不离不杂”论出发,在“理气不离”的前提下兼顾“理气不杂”,才能保证人性论中作为性之根据的“理”既存在于气质人性之中,又不杂于气质而成为本原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理气不离不杂”论为维护朱子学以及道学性善论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同时也显示出片面地以理气不离或理气二元分离来理解朱子学理气论会带来一定的理论困难。

关键词:

余祐  魏校  朱子学  《性书》  理气不离不杂



湛若水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乔清举  魏云涛


内容摘要:

甘泉的生态哲学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系统化和深化,包括“生生,天地之仁”的生态本体论、“人心即天地之心”的生态德性论、“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在他的生态哲学中,天人合一是人的本质和世界的生生之仁的本质的统一;“体物不遗”与“参赞化育”的功夫论说明人不仅静态地与世界的生态本质一致,而且动态地通过生态实践帮助天地万物实现其生生本质,从而实现人自身的本质;“万物同体”的生态境界是通过生态实践功夫所达到的主客统一的精神层次,包含参赞化育的道德实践而又超越道德实践,包含情景交融的审美趣味而又超越审美。

关键词:

合一之学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功夫论  生态境界论



“自改革”的回音:

康有为《教学通义》撰写缘起与论述旨趣

於梅舫


内容摘要:

康有为《教学通义》寄托了改变时局的政、学设想,是他早期最关键的论著。前人多纠结于廖、康公案,于康氏通义未达一间。考镜源流,知《教学通义》孕发于康氏早年从学之期,涤荡于师(朱次琦)、友(陈树镛)间,最终缘于中法马江之役,感愤时事,谋“创法立制”,为“王者取法”,故匆匆缉定书稿。全书复“周制以时王为法”之教以贯通治、教的理念,绝不类于廖平经生之论,虽通于章学诚“六经皆史”论,实大体脱胎于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是康氏呼应龚自珍“自改革”理念的早期尝试。

关键词:

康有为 《教学通义》 贯通治教  创法立制



《大同书》稿本与刊本的结构差异探微

宫志翀


内容摘要:

《大同书》的稿本与刊本存在结构上的变动,文章力图揭示其中的复杂原因,通过解释两种卷次结构在思路、主旨等方面的差异,描述康有为前后思想的变迁历程,并反思其三世进化与大同建构等理论的问题。《大同书》稿本八卷贯彻了三世说以“去界”为进化的思路,先对人类生活进行了理性的拆解和排序,后进行大同的制度建构,先破后立的转换枢纽是卷三、四、五的“去家界”和“去国界”的问题。刊本出于现实可行性的考虑,也因为内外局势的变化,变成了十部的结构,“去国界”跃升乙部并面世,其余诸部有所调整而仍秘藏。文章指出,康有为认识到了稿本式的进化之路的困难,但刊本的调整意义仍有限,他最终也没有找到一条通往大同的可行道路。

关键词:

《大同书》稿本  刊本  三世说






往期回顾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哲学史


2020年第5期


点击封面 一键订购▷



1980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高端杂志。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哲学流派、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与哲学史家以及中国哲学典籍与文献的考辨、域外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的追踪介绍和分析评论等。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本刊投稿邮箱:zhgzhxshyj@163.com


文章来源:社科期刊网(2020.9.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