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议深圳湾学校:中国教育改革的正路与歧途

校长会编辑部 校长会 2021-06-10



(全文共7099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在每个跃进的节点,都有教育人用舍我其谁的担当推动巨轮前行。在时代发展的分叉口,他们站在浪潮之巅登高望远把握着大方向,又创新性地踏出扎实的步伐。然改革犹如在暗夜中秉烛前行,前人的经验往往难以适应新情况,他们不得不历经阵痛、顶住压力,在纷扰中辨清是非做出选择,在曲折中越挫越勇砥砺向前。


近日,两所力行教育改革的学校因为中高考成绩的出炉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关注的深圳湾学校首届中考成绩失利,外界大多以隔岸观火的姿态直呼网红学校“翻车”。事发于网上一则帖子称深圳湾学校中考成绩“南山区排名倒数前三”引发舆论狂潮。



然恰逢今年深圳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各区、各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不得以中考成绩对学校或考生排名次,不得公布各区、各校升入某些高中学校的人数,深圳湾学校也不例外。


深圳湾学校对此回应“网上疯传的中考成绩排名并非官方公布的真实数据,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有水分的”。


随后,一位学校家长发出一份数据:


  • 参加考试人数为87人,目前已知73人成绩(尚有14位家长未提供成绩)。

  • 430以上2人(438分和437分),420以上9人,400以上24人,380以上40人。(以上数字可能会有变化)

  • 2人考入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 深中录取4人,其他三大3人,十大以上共录取11人。


此数据真实性依然未得到证实,但从各方数据和声音来看,今年深圳湾学校中考成绩的回报与家长们买“20万一平的学区房”的付出似乎不成正比。


对此,8月24日,校长郑向东在学校官方公众号上发表文章《深圳湾学校在追求什么?》,向关心学校发展的公众解释学校的培养目标、选择路径,表示将仍“把‘三年南山前三、五年南山第一’作为中考目标持续奋斗,直至成功。”


2020 深圳湾学校送考


身负新办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任,郑校压力“不足与外人道”,但他这篇文章向外界澄清了“素质教育不考试不排名”的误解。


无独有偶,南京市第一中学(简称南京一中)高考成绩也遭遇“滑铁卢”,家长围堵、举牌喊话校长。南京一中是位列南京第一梯队的老牌名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并称“南京老四所”。



今年学校一本上线率仍然高达95.34%,但是因为4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江苏省高考满分480分)和同梯队学校差距较大,被家长质疑不注重教学质量和应试成绩。随后,学校火速公布了《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其中增加了一些加大应试倾向的整改措施,包括延长晚自习时间、组建尖子生团队、研究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和方法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在中国延续多年,这两起事件又再一次在社会上点燃了二者对立的导火索,而这场七嘴八舌你来我往的辩论背后指向的是更深刻的教育议题——教育改革。



事实上,中国基础教育界并不缺乏坚信改革前景光明的眼光,也不少有笃行改革负重前行的实干勇气。


在舞台中央,有“驱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王铮、有“培养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冯大学,在他们的工作生涯中,赞誉与压力共舞,精彩绝伦。


而在风光者的身后还有无数倾尽一生矢志不移地践行教育改革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他们共同扛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旗。


深入教育一线,我们会发现,教育改革并不是花团锦簇岁月静好的一句口号,而是要求教育人身体力行地与困难阻碍斗争的实战。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不一而足:


如何处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如何面对家长对改革工作的不理解?

如何摸索走出无限开阔的改革道路?

……


对此,我们采访了深圳南外高级中学校长冯大学。我们深知,只有把基础问题厘清,才能为学校的教育改革点亮一盏明灯,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实现对学校教育、对个人信仰的救赎。




Q

校长会


A

冯大学


教育界流传着“中国家长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敌人”的说法,家长往往给学校改革施加了很多的压力,也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阻碍的作用,你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


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家长更多是从他们自己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一定是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他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时候确确实实会影响学校的发展。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原来对家长们说你们可以提建议、想法,但我很少采纳,除非建议真的有价值,当时家长很难理解,我说道理很简单,你叫我向东、他叫我向西、还有人叫我向北、向南,我该接受谁的建议呢?作为学校校长,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应该按照自己的目标做下去,而不应该为家长所左右。


 

但是在我们设定目标、确定办学理念的时候,家长背后代表了一种社会的力量,其实也是会考虑到对不对?


对,第一你肯定不能够拍脑袋说做什么就做什么,需要前期研究,有很充分的理由。然后这项工作要尽量说服,尽量让家长们理解配合。现在所谓的现代化教育肯定是政府要满意、家长要满意、学生要满意、社会要满意,但是我觉得老师也要满意。
作为学校来说,肯定首先想的是要学生满意就是满意,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学校也不能够一味地迁就学生,要引导教育学生。政府办学,政府必须要满意,政府也排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至于家长,我认为家长应该排在学生之后,所以我对家长明确说学生的意见我大部分会采纳,家长的意见我很少采纳。因为学生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他们更多从哪些东西是不对的、不恰当的、不利于他们的方面考虑。
而且相对来说,我认为学生没有家长自私,他们往往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考虑,家长更多的是强调自己、为自己孩子考虑。在这种正义问题上、在利他的问题上,学生会比家长表现更好。所以我就已经跟家长说过,我说你们的孩子已经比你们更正直了,大部分家长是认同的。


王铮这次遭遇的波折,您认为是他个人的一些问题,还是说背后代表了中国改革教育者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是一种包含关系。高素质最起码要会应试,不会应试你怎么叫高素质。因此高素质必须会应试,只会应试不一定高素质,是这样一种关系。像南京一中搞素质教育,搞得风风火火,成绩提上去是必须的。实际上他们重点率非常不错,只需要适当调整策略,让顶尖学生突出来就很好了!


我这两年也在搞,我会跟学生强调作业、强调考试,我学校这两年高考成绩确实非常好,成绩不断地提高。我们也提出素质教育,从一天9节课变成一天8节课或者7节课,增加了自习课。我们举办各种比赛,比如说羽毛球、射箭、羽毛球等等,或者是电脑制作,学生们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些教育内容同时进行的,而且学生会比原来表现得更好。


所谓高素质应该是减负增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效率,需要老师更精讲、精选作业,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效率,真正达到从时间第一、效率第一的维度来考虑教学工作,那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在做其他事情做得好的时候,也会反过来促进学习。


比如我在2019年元月份的时候,我发了一个校长特别奖,是这么回事。


我们从旧校区搬到新校区的时候,教务处按照惯例安排考试座位。有位学生实名写信到我办公室,我要求所有学生给我反映情况必须是实名的,我才不愿意培养今后动辄匿名举报的人,要光明磊落,有问题你就提出来。这位学生说校长我认为教务处座位安排的做法不合理,并提出在教室的既定长宽比例的情况下,怎样坐既有利于学生的舒适度,又没有那么容易作弊。我就和教务处说,让他们把座位这样摆在教室看,果然这个学生的说法是对的,立刻采取了学生的建议。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我没和他说。


在期末散学典礼的时候,我突然点她的名,她当时吓了一跳,我说请你上台,你之前写了一封信,因为这封信,南外高级中学第一个校长特别奖发给你,因为你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现在更多的人是发现了问题就变成发牢骚,不能给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培养的人所需要的,这是人的重要的素质之一。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在背后做小动作整人,这也是一场德育的课程。


客观地说,我认为王铮校长在中国教育改革上是有突出贡献的,是我尊敬的专家。他当年在深圳中学当校长的时候,他让深中上北大清华学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了。王铮校长一直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列,遭遇挫折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不好的地方调整修正就是了,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也需要对自己的具体措施不断反省,不断反思。


现在中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者必须要应对的一个问题,把素质和应试非常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必须要抓素质,但是必须重视应试,没有应试老百姓会一票否决,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老师也不满意。你说辛苦教三年还是没考好,没有成绩怎么交代?教三年让学生进步了也很好。


比如我们南外高中,今年我们一本上线率79.05%,600分以上的有22%,这个数字好像不是特别高,但三年前我们只有35%的学生上了八大的线,65%的学生是八大的落榜生,八大的高考重点率也就80%左右,排名第八的学校的600分率也是21%左右。


南外高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育改革的真实事件?


第一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自己、不是为他人。我们在德育的目标上制定了“培养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通过系列活动能够不断地教育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你学好考好了校长脸上有光,但是真正受用的是他们自己。


还有就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甄别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学生带手机入校”的问题我就采用的导,而不是堵,让能够自我管控的学生可以带手机,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手机应该是为我所用,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做到了自觉合理地使用手机。北大清华的学生有百分之十几二十几毕不了业,不就是家长学校在基础教育时期管得很严格,进大学报复性反弹,沉迷玩乐没有自律就会挂科,这个可是很恐怖的。


我们主要是让学生提高甄别力、内驱力,老师的作业可以不做没关系,但是必须要做该做的事情,学生自己要知道哪个地方是需要进步的。 


第一点是学生,第二点就是老师的教学要高效,老师要配合学生。


我们首先就是抓作业,我们要查看老师布置的试卷、作业,是否有真正地选过、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为了留给老师教研更多的时间,我们减少很多各方面次要的任务,比如说减少了很多会议,老师有更多精力在上课备课上。所以我们强调师生共同进步,在这过程中老师也进步了。


从19年底开始,针对新的这种高考改革,我们也做了一些组织架构上的变化。成立六大中心,比如说强基计划课程中心、思维中心,创客中心等等。创建这些中心,我们有个最大的动力就是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我们承认人是有差距的,有的人他的文科好,有的人他理科好,有的人创作方面好,我们希望以学生的优势来带动劣势、遮掩不足。


“木桶原理”在教育上是不对的。姚明篮球打得好,假如数学只考几分,对他打篮球也没有影响。我们学校教育这一块,就是要让学生优势学科更优秀,让学生的短板学科尽量不要影响他,没有说让他的短板学科变成优势学科。


如果给正在做教育改革的校长在下半年提一些建议的话,您准备给他们提哪些建议?


一定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不能为了一己功利。个别人他办校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曝光、做亮点,没有真正为孩子们的教育考虑,没有真正研究这个东西对学生有没有用,说白了就是人品不好。不能把学生作为你捞取资本的工具,应该是真正为了学生将来考虑,什么事情对学生将来有利、终身有利,我就做,不要短视,实际上,深圳湾学校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身体健康,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都是非常好的方向。只有立足于为学生终身负责这一点,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否则很多时候变成一个政绩工程。


第二让孩子知道老师公平公正的,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对其他孩子和自己孩子同等对待,实际上这里就体现出你道德品德。这个事情我觉得背后还有很深的一个教育的意义,就是你真的把你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放在一起了,很多中国的家长说孩子是我的一个附属,我一定要有更多的资源给到他,结果反而会阻碍他的成长。





除了校长,我们也征求了一些名师和专家的观点。





改革是一个没有做价值判断的词,改革可能改进,也可能改退。而改进是经过一定的价值判断后,确定了方向再推进。这种改进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知识、判断、个人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方案,然后就会整体形成一个良性的效应。


首先会被教育改革影响的是家长,家长最质朴的期望是希望自己孩子发展得好,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借用社会上或者事实上已经作为评价标准的一些东西,比如用分数的多少、孩子所上的学校、教孩子的教师来评价。这样,家长并不是内心里就有这个标准,只是借用了社会上评价孩子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相对比较单一的,是权力比较集中的一个标准。


所以要真正地实现改进,就必须改变这个标准,让标准更多样化、能够更符合学生成长发展,更符合学生的天性,尽可能减少评价本身对孩子成长发展的伤害,这个是下一步应该推进的目标。


一所学校好不好不能够单纯依据分数、师资、学费、校舍、宣传等等因素来判断,要经过专业的评价,这个可能是社会上有一个误区和错位。


我觉得一所好学校,它所培养的孩子要能够长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学校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专业的检验,大家都不要把结论做得太早。






我们不能背离中国教育的现实去空谈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提升教学质量,而中高考是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最权威标准,这是谁都无可否认的。“两办”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谁能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应试无关?四个关键能力,也没排斥应试能力。以认知能力为例,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谁又能说认知能力与应试无关?


我一直不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应试能力应当是学生一种基本的素质。只能说,部分学校片面强调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但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足以说明学校坚持了素质教育,也不能因应试成绩好就判断是因为搞搞了应试教育。


其次,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严谨科学的规划,这当中本应该有一套监控反馈与评估系统,监控反馈与评估必须贯穿与改革的全过程,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只看终端结果。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改革?我的回答是:规范的,指向教学质量提升的,有过程监控的,及时修正的。深圳湾学校在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有没有设计科学合理的过程监控,有没有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有没有和家长充分沟通,促进他们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学校回应没有一点反思的味道倒是令人担忧的。


我认为当下深圳湾学校应该对此前三年办学的不足和成果进行反思和修正,并且今后要在过程中坚持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三年后的中考成绩曝光,再仓促应对。好在目前来看,深圳湾学校的家长素质很高,如果学校在未来的办学中不能兑现承诺,将如何面对这些家长,则是学校亟需思考的问题。还有如果全国家长都能像这样理智,中国教育改革距离成功那一天就更近了。






1.在应试选拔人才的背景下,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互包容关系,应试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社会资源有限,优质教育资源更有限,通过教育考试来进行选拔人才是当下比较公平的方式,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的看重是能够理解,考试分数一部分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但我认为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名校一定有成为名校的理由,品牌就是品牌,但品牌名校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如果你的孩子考试分数达不到录取的分数,非要进名校读书,你的孩子分数是垫底的,大家都在努力奔跑,你的孩子落在后面,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反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我认为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教育。


我们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改变“望子成龙”旧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时区和发展的跑道,家校共育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深圳湾学校今年的中考成绩受到外界舆论的质疑,个人认为可能由于生源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校目标管理问题。首先生源基础并不是南山前列的。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这个学校的教师团队主要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外教体育团队则具备网球和排球等高水准资质和教育能力。学校以体育为抓手,打造"体育+教育"的育人模式。在教学方面,学校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了以学习目标为抓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混合式教与学模式。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以此来打造自己学校品牌,增加学校的竞争优势,这是深圳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但是反映一个胜任教师应该掌握的教育水平,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与关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会教学”,非在实践实习中浸淫、在师范专业中养成不可,接受过教师教育的教师比没有接受过的(即非师范生)对教学更自信更有效;教育实习给了准教师一种做教师的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实习让准教师认识和理解了教师职业的某些价值和意义。学校教师背景来源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教学范式需要时间磨合。


其次,在学校教学目标管理问题上,据说深圳湾学校平常期末考试不参加统考,那怎么了解市里考题的风格类型呢?老师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教学目标不清晰。


我想深圳湾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市中考的管理思维是不是不在一个频道上,那如何有可比性?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是有一定规范要求的,所以学校发展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要考虑水土适应的问题。深圳湾刚办不久,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磨合、沉淀才行,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改革是教育界永恒的议题,也终将成为时代的主流。在教育改变一切的现在,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然而改革却永远是举步维艰的,改革不停,风波不止,每一步的迈出都牵扯着各方的利益,觉醒者和推行者必当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协调各方,和“上下而求索”的毅力持续修正改革。


肩挑中国基础教育的大梁,历史将由我们创造。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虫子


推荐阅读

● 开学倒计时!这份新学期最全组织攻略干货满满,校长请查收!

● 知名校长奚亚英:想让师生真正拥抱阅读,校长必须率先伏案读书

●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缺乏阅读、写作和逻辑训练

● 最新!教育部要求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对秋季学期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部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