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卷首语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教育研究与创新

陆一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24-09-04








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理论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开创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迈上了新境界,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有利的文化条件。

在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文化使命与中国教育事业密切关联。中国的教育研究既要直接参与中国现代文明的构建,也要贡献于新一代知识人的塑造,这空前考验着当代学人的独立思辨能力和明体达用的理论自觉。

第一,中国的教育学是嵌入国体与社会的教育学。在过去的学科构成中,从名词、概念、理论到知识系统还混杂着许多未经系统甄别的翻译与借用。在教育问题上,局部的对等性往往不能确保移植后的全局有效性,以至于在外界看来教育学科似乎存在某种自言自语的“悬空感”。如今,教育领域日益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教育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科交叉的创新热点,“名实分离”的情况却使得相关讨论如履泥沼。习惯性地将舶来的教育学理论当作无须质疑的公理权威,将未经澄清的应景辞令作为前提预设来开展研究,难免越走越偏。如何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洞察精微的敏锐去弥合名实之间的鸿沟是学者的重要使命。

第二,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教育传统,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更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理解中国的教育不仅要贯通当前的实践经验,更要追本溯源,把握“教之所由生”。中华文明的古老经典系统中有大量涉及教育宗旨、学习要义、人格典范和社会理想的论述,这些宝贵的遗产尚未得到全面的继承和开发。另一方面,得益于近百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术发展,今天我们有条件以现代人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国际比较来重新认识古典的价值。“两个结合”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要统摄古今,守正创新、返本开新是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理论创建的重要方法论。

第三,面向宏伟的文化建设事业,理想绘就的蓝图越伟大,在行动中就越需要确保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扎实坚固。对研究和教学而言,最根本的依旧是兢兢业业的日常工作。对典型现象循名责实,对关键概念详密论证,对重要议题严谨辨析,对疏漏偏误郑重批评,学术上的每一步进展都要经得起推敲,每一项研究都不能好大贪功。一篇文质兼美的学术论文,既能体现出士大夫式的文化责任感,亦不失专业上的严谨与精密,它对时代命题的贡献宁可是实质上的一小步,也要好过形式上的一大步。为此,学术创新既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纯熟的论证技艺,也需要关联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构想。




往期精彩

卷首语 | 贤能制与优绩制:中国之异于美国

卷首语 | 透过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基础观察中国高教大众化

卷首语 | 当数字智能逼近专属于人类的思考力

卷首语 | 纪念梁启超:从杜威到颜李学派

卷首语 |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追求


投稿入口

本刊建议论文内容宜兼具思想理论深度和实践针对性,支持学科交叉与创新,注重学术严谨性、规范性和良好的中文写作。字数在10000 ~ 15000 字为宜。格式体例按照《复旦教育论坛》刊文格式、体例行文。

投稿方式:http://www.fef.fudan.edu.cn。


供稿 | 陆    一

排版 | 王新雨

审核 | 方士心



欢迎订阅《复旦教育论坛》!

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探索和研究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新成果,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经济、高校课程与教学、比较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比较医学教育等方面的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