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异毒株]2022年1月31日,Omicron最新情况汇总

拍老师 拍帮主 2022-11-05


❶ 前言

各位老铁新年快乐!今天更新之前,且容在下小小地豁一下胖~大概是因为前几天怼人比较频繁吧,
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大中听的杂音~

——比如类似这样的:

虽然咱打定主意要搞匿名三无公众号,
所以学历啊专业啊职业之类的,随便怎么猜怎么黑都无所谓~但是呢,成功塑造出了一个经常能和病毒学大咖们谈笑风生的圈内人形象,以及
虽然实际信息来源都是论文和推特等公开渠道”~
这类的不实说法,还是需要简单回应一下的……毕竟这牵涉到咱贩卖焦虑的可信度和权威度来着,是吧?
那么下面咱就选贴一点黑料,看看咱是不是真的跟病毒学大佬们谈笑风生,以及咱的信息来源是不是论文和推特之类公开渠道呗~
——比如说,请品鉴:

↑ 以上是某个病毒学家们谈笑风生的slack群,

其中,Omicron的Peacock老师,

正在回顾当初的一点小花絮~


所以咯,就是为啥,

咱当初可以抢跑全网一整天发出消息~

请看:[变异毒株]大的……大的要来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啦~

只不过是Peacock老师在提交新毒株申请前一个多小时,

先跟咱(以及Shay老师)开过小会而已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好了,豁胖完毕,

啰啰嗦嗦这么多还没进入主题,

还望各位海涵

下面正式开始今天的更新吧。





❷ “Omicron不能当做大号流感”


↑ 上面的新闻,
估计大伙儿都看过了吧?
天津疾控的张主任在亲手摁平国内第一波Omicron社区爆发之后,
上央妈亲自辟谣:
“Omicron不能当做大号流感!”
/摊手~

至于张主任做出这一判断背后的深刻原因,
估计大伙儿已经知道了~
是因为天津的361例确诊病例里面,
42%都出现了肺炎病征……
所以咯,说好的MILD呢

42%肺炎病征的这个数字,

狠狠地扎在了躺平党们的心窝子里,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发挥无穷的想象力,

为天津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寻找(不)合理化解释~


——比如说这样的:

听起来挺有道理啊老铁,

咱差点就信进去了……

直到咱习惯性地打开了搜索引擎~


——实际情况,请品鉴:

截止1月18日,天津一共检出31位10岁以下确诊病例,

相对之前是要多一丢丢,

但是占比也就13%而已……

用13%的儿童病例去强行解释42%的肺炎病征,

怕是还差了点意思吧?


——再比如这样的:

妈耶这玩意儿就更离谱了~

这位朋友的意思,

想必是说:

天津检测拉胯!无症状的都漏掉了!

检出来的都是症状明显的!

所以怪不得肺炎比例畸高!

可是啊可是~

Omicron这玩意儿的传播速度,

大伙儿想必早就见识过了,

当初南非/英国/丹麦/印度/日本/菲律宾/美帝/巴西那些一飞冲天的曲线,

各位应该还有印象吧?

所以一旦漏检的话,

那么漏网之鱼必然会在短时间内野火燎原,

发展到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可现如今天津及周边肉眼可见地岁月静好,

这又咋解释捏……


——最夸张的是……还有这样的:

这位朋友认为……

因为“国外的数据显示Omicron无症状感染比例高达80%-90%”,

又因为“当年钻石公主号上面感染原始株的无症状比例高达55%”……

所以天津一定漏检了


首先这位朋友提到的“80%-90%无症状比例”,

这数字看着挺眼熟啊……

然后咱瞅了一眼他给出的reference,

妈耶……不就是前两天咱狠狠打过脸的那个翻车文章吗

请看:[后台点播]所以《柳叶刀》这个奇葩预测…到底是啥子鬼?


其实吧,各位如果是咱公众号老朋友的话,

这时候应该已经反应过来了……

从初期的病例报告来看,

Omicron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比例并不低,

不仅不低,反而高得离谱~


但无症状感染这玩意儿吧,

跟新冠疫情的其他很多情况差不多,

都忠实地遵循了“不检测就不会有”的基本规律。

只要心够大,

那么咳咳嗽也可以说无症状;

流一流鼻涕也可以无症状;

头疼脑热也可以说无症状;

就算肺部发生了病变,只要不做CT,那就是无症状。

……

……

可是啊,一旦凑近了仔细观察,

症状们纷纷就冒出了头~

比如说,截至目前最详尽的两次case report,

分别是下面这样的造型~


——请品鉴:

↑ 以上是挪威奥斯陆某聚集性感染事件,其中:
  • 共81人(73%)感染Omicron变异株;

  • 完全接种率96%;

  • 感染者中位数年龄36岁;

  • 98%感染者已完全接种;

  • 99%感染者出现症状;

  • 74位感染者 (91%) 报告了至少三种症状


——请再品鉴:

↑ 以上是法罗群岛某聚集性感染事件,其中:
  • 共21人感染Omicron变异株;

  • 感染者中位数年龄45岁;

  • 所有人都已接种三针BNT疫苗;

  • 100%全部有症状

  • 平均每位感染者报告6种以上症状;

  • 症状严重程度分级(1-3级)详见上表。


就这,你敢跟我说无症状比例高达80-90%???

而且吧,

上面第二个法罗群岛的case report里面,

刚好提到了“呼吸困难”(dyspnea)的症状~

如果我们可以粗略认为呼吸困难和肺部病变有一丢丢相关性的话呢,

那么他们这个呼吸困难的发病率(38%),

刚好可以跟天津这边42%的肺炎病征比例遥相呼应~


说到42%的肺炎病征~

各位估计又会好奇……

为啥天津这边带头观察到高达四成的肺炎比例,

而Omicron肆虐全球都两个多月了,

全球其他地方却没有察觉到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各位不妨回忆一下,

当初Delta流行期那阵,

或者说更早一点吧,

Alpha流行期那阵,

各位有没有留意到什么人群层面的肺炎发病率数据?

没有吧?

呵呵,没有就对了~

(当然了,咱得严谨一点,小规模临床研究的数据还是有的)


肺炎病征是需要做CT才能确认的……

而做CT的前提条件之一,

就是得住院~

然而在已经躺平的世界里,

轻中症病例都得自己憋家里自愈呢~

甚至憋了5天就得返工呢~

谁会有闲心给mild case们挨个挨个做CT?

所以又回到了上面提到的那条基本规律——

不检测就不会有”,

为啥到了肺炎这个问题上,

很多人就想不通了呢……

关于肺炎病征发生风险的问题,

咱特意咨询了意大利伦巴第某health system的大佬~

毕竟伦巴第也算是被轮过好多轮的地区了,

经验一定超级丰富的~

结果……看看大佬的原话呗~


——请品鉴:


翻译成人话:

I HAVE NO CLUE(我啥都不知道……)因为如果要搞清楚这个比例的话,先必须专门安排病例住院………………并且我也不记得看到过这方面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真实世界肺炎病征发生风险这个数据,

就跟之前提到过的其他很多数据一样,

(比如说代际间隔、序列间隔、基本再生数等等),

咱们可能都没法当伸手党等别人发布,

而只能自己去试试水……

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现实主义,

各位适应适应就习惯啦~

/摊手




❸ Omicron/Delta重组序列已经实锤


关于Omicron和Delta的重组,

之前已经不止一次有人抢跑了~

咱这边还专门批判过…

请看:[定心丸]塞浦路斯的“双毒合一”是个啥子鬼?

不过呢,

虽然上次塞浦路斯那玩意儿只是一次低级的翻车事故,

但咱一直认为,

Omicron/Delta发生重组只是迟早的事,


——请品鉴:

所以咱这该死的乌鸦嘴又不幸灵验了一把

短短两周之后,

实锤终于出现了。

具体来说,是AY.4+BA.1,

暂时在公开数据库发现了5个,都在英国。

COG-UK数据库上还有4个暂时没公开~


——GISAID公开数据库的那5个见这里:

欢迎各位领域内的朋友去复查~


——突变列表见下:

简单来说,

这个重组缝合怪的ORF1ab基因,

其绝大部分(红框部分)都是AY.4的底子,

再往下走则变成了BA.1的底子。

目测breaking point可能在NSP14蛋白的42位点到394位点之间,

(所谓breaking point,可以粗略地理解为AY.4和BA.1发生缝合的那个地方)


然后这玩意儿的4个特征突变(C4891T、C5310T、G12685T和C16887T),

都是英国本土AY.4的限量款;

至于BA.1部分,则带了一个额外的刺突蛋白A701V突变~

但这也不奇怪,A701V基本上算是BA.1出世以来获得的第二个额外优势突变了~(频率仅次于刺突蛋白R346K)


——另外,上述5个序列分别出自三家不同的试验室:

所以乌龙的机会应该很渺茫了……

除非三家实验室同时发生污染事故……

而且必须三家都刚好污染到同一个breaking point……
然后那儿还不是已知的扩增子拉胯区域……
最后刚好那儿又是已知的重组热点区域……


——最后,演化树如下:

↑ 黑色小圆点都是路人背景板,

红色小圆点则是咱们揪出来的重组序列,

可以明显看出,

红色的都在一根演化树分支上~

妥妥的monophyletic没跑了~


另外走一条UKHSA的内线消息呗:

以上5个序列的其中三个来自同一地区,

但不是同一家庭。

UKHSA正在调查这三份序列有没有流行病学关联。


——请品鉴:

(是的各位你们没看错,这5个重组序列里边其中一个,正是Shay老师带着区区在下发现的


BTW,

所以某些认为咱这边“实际信息来源都是论文和推特等公开渠道”的朋友呢?

要不要去论文里和推特上找一找,

有没有这条独家消息?

呵呵~




❹ 喜闻乐见的论文搬运环节


时间紧任务重,

咱开门见山了吧~


——请品鉴:

标题:

新冠病毒Omicron和Delta造成疫苗突破性感染后的中和免疫保护
简而言之,以上是UCSF的几位老师搞的一个关于Omicron对比Delta的突破性感染后中和抗体滴度的研究。

(所谓突破性感染就是打完疫苗之后发生的感染)


——简单来说,结果如下~

简单来说,在发生Delta突破性感染之后,

(也就是接种两针之后再感染一次Delta)

抗体滴度是接种三针的3.1倍;

而在发生Omicron突破性感染之后,

(也就是接种两针之后再感染一次Omicron),

抗体滴度则是接种三针的0.32倍……


一个讽刺的事实就在于……

正如论文作者所说,

中和抗体滴度是跟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

或者翻译成人话,就相当于:


躺平党们,看好啦~

要是你们打算靠重复感染来换取群体免疫呢,

可能就需要做好思想准备~

如果症状太轻的话,可能中和抗体滴度会掺水……

而如果想要中和抗体滴度够高的话呢……

那就只能祝你们身体健康了


当然了,以上这个0.32倍的数字,

是拿VLP(病毒样颗粒)做的测定,

然后又是针对原始株的中和免疫保护。

至于VLP和活病毒的抗体中和测定曲线的相关程度,

以及针对Delta或者Omicron的免疫保护,

可以自行参考下图……


——请看:

↑ 上图红框框出来的,分别是发生Delta和Omicron突破感染后的康复者血清,分别针对原始株、Delta和Omicron活病毒的抗体中和测定结果。

其中实线代表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例、虚线则代表免疫缺陷病例;

蓝色代表无症状或轻症病例、红色则代表中症或重症病例。

把上图翻译成人话就是:

  • 接种两针之后再感染一次Delta,康复者血清对原始株和Delta有同等中和免疫保护

  • 接种两针之后再感染一次Delta,康复者血清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对原始株)跳水46.8倍

  • 接种两针之后再感染一次Omicron,康复者血清对Delta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对原始株)跳水2.2倍;

  • 接种两针之后再感染一次Omicron,康复者血清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对原始株)跳水6.8倍


或者翻译成更直白的人话就是:

  • 感染Omicron不会带给各位啥交叉免疫保护;

  • 打完疫苗再感染Omicron,也不会给疫苗带来太强的boosting效果


再或者,翻译成最直白的人话就是:

  • 感染了约等于白感染,

  • 客官欢迎再来


当然了,今天的主题是怼一怼“实际信息来源都是论文和推特等公开渠道”的无脑黑,

所以继续抢跑一点公开渠道看不到的内幕呗~


UKHSA某内线(抢跑啊,不保熟):

Regarding the Omicron not providing great homologous protection papers/stories going round, We have a thought on what might be going on.We've got some slight evidence omicron (or BA.1 rather) has less spike on the surface than all previous variants. Maybe theres just less antigenic swimming out during infection...

翻译成人话(再说一遍,抢跑,不保熟):

有很初期的证据表明,Omicron病毒颗粒表面的刺突蛋白数量,有可能比之前的变异株都要少,所以Omicron感染的免疫原性有可能更低……



BA.2、BA.2、BA.2


BA.2的流行率,

想必各位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下面随便走几张图呗~


——南非,请品鉴:

↑ 绿色曲线等于BA.1,紫色曲线等于BA.2~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与此同时:

↑ 南非下降趋势已刹车……


——或者这么看可能更清楚:

↑ 南非9个省里面,

以普马兰加为首的内陆5省Rt已然暗搓搓地越过生死线……




——接下来,英国,请再品鉴:

↑ 所以,英国的BA.2占比也在指数上涨,

预估在2月上中旬一桶浆糊,

但是就目前而言,

绝对比例还是只有5%以下而已,

那么英国有没有逃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宿命呢?

很可惜,并没有……


——请品鉴:

↑ 以上Sanger研究所的数据,

上边是英国新增确诊人数估算,

下边则是各变异株流行率。

其中绿色部分是BA.1,紫色部分是BA.1.1,浅蓝色部分则是BA.2~

顺便解释一句,

BA.1.1就是额外多了个刺突蛋白R346K突变的BA.1。

所以BA.2没能推前浪,

自然有其他玩意儿跳出来推前浪…

一波接一波的宿命仍然在继续 


顺便一提啊,是的各位没看错,

英国的确诊人数已经沦落到需要靠估算的地步了……

总之,根据Sanger的估算,

英国下降趋势刹车了……

并且吧,Sanger显然不是唯一一家搞估算的机构,

ZOE根据用户自行上报数据做出的估算更玄乎~


——请看: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

估算数字再离谱,

也不如官方数字含焦量高……


——UKSHA官方数字请品鉴(Colin Davis老师魔改版):

害,历史又重演了……




——以及,丹麦,请接着品鉴:

↑ 丹麦的情况,

用常见的变异株流行率曲线可能不大解释得清楚~

所以咱换成每十万确诊病例变异株测序数量的曲线呗……

BA.2(橙色)一桶浆糊,这一点大伙儿早就知道了;

可是啊,BA.1(绿色)还在涨涨涨,这个你们敢信?

最糟心的可能是Other=Delta(紫色)……

从12月底开始就我行我素,

这是嘛意思?

延伸阅读请见:[含焦量10.0]扶上马,送一程,病毒也要搞共存


——于是……请欣赏:

丹麦:各位回头见,咱先走一步啦~


——元芳!拿放大镜来:

↑ 以上是丹麦的七日新增确诊人数变化趋势图,

其中橙色曲线=七日变化趋势(百分比),

黄色横虚线=确诊人数不增不减的稳态,

蓝色柱状图=实际确诊人数~

请注意,BA.1的增长趋势曾经短暂跌破0%;

然而BA.2迅速无缝接棒……

/摊手~

这就是为啥,

其他几家可能会回头见了……




既然提到了丹麦,

那么咱就用一篇新鲜出炉的丹麦预印本来结束今天的超长篇更新呗~


——请品鉴:


标题:

新冠病毒变异株BA.1和BA.2的传播:来自丹麦家庭研究的证据简而言之,上次咱八卦过的哥本哈根大学家庭续发率研究,他们又重复了一次……上次的版本请看这里:[变异毒株]关于Omicron传染性的定心丸(和焦虑)总之,这次的结果是下面这样的~
——请品鉴:

↑ 如果以家庭续发率来表征的话呢,
在没有疫苗拉偏架的状态下,BA.2比BA.1传染性高大约25-30%的样子~(跟UKHSA那边的数字差不多)
——UKHSA Technical Briefing版 家庭续发率见下:

↑ 口算结果,BA.2比BA.1传染性高30%~


(之前说好的定心丸,咱初一凌晨发出来,算是变相的双更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