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与我同属,你与我都是五千年文明土地上结出的“果实” | 舞态良渚公益演出

身身君 身身不息 2021-05-13





大家好,我是身身君。


今年4月,受“舞态良渚”发起人梅娇寅老师之邀,在天衢社的大力支持下,身身不息参与了“舞态良渚2021”公共演出的策划。这是一次去艺术化去目的化的即兴、共创、意识之旅,不同于以艺术家为创作核心的方式,我们将整个演出回到了过程本身,将艺术的核心回到了人、土地与神灵。


这次演出是缘于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与浙江电视台承办的《良渚之上,文明翱翔》春季系列活动,“舞态良渚”作为“良渚之赋”的篇章,以市民集体演出的形式,于4月18日在良渚遗址公园大莫角山呈现。


在过去的十天里,艺术家群组完成了集体的讨论与即兴;而本周,“舞态良渚”邀请与招募的16位杭州市民将加入到集体中,共创这次公共演出,探寻身体与良渚文化的精神链接,展现人类舞态与良渚文明合一的结合。





/良渚古城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提供




社区与市民



“舞态良渚”是由杭州师范大学舞蹈教师梅娇寅于2018发起的助力良渚申遗的社区艺术教育项目。梅娇寅是土生土长的良渚人,良渚是她思想萌芽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了解良渚,认识中国的文明。


“生活在良渚社区的居民,如何与遥远的文明建立起连接?如何以艺术与教育的方式帮助人们与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建立更有情感和深度的关系?”梅娇寅想通过舞动提炼和重构人与自身、他人、社区、自然间的关系,把良渚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舞蹈教育与创作中,开发一种传承良渚文化社区的舞蹈教育来助力申遗,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5C战略(可信度、保护、能力建设、宣传、社区发展)评估指标的“社区发展”要求。



/舞态良渚演出现场  图片由舞态学社提供



社区(Community)既是地理空间,“舞态良渚”是在良渚遗址及周边地区进行的,在良渚的土地上邀请良渚人以身体舞动去探索人与自然、自我与他人、当下与过去的关系。社区(Community)也有社群的意思,是有着同样目标、价值观,共同对这片土地怀有情感的一群人。


“舞态良渚”吸引了超过百人报名,有杭师大的学生和老师,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也有来自良渚本地的村民和小学生。在社区、村民和志愿者们的助力下,参与者和舞者在良渚古城的小莫角山遗址上,共同完成了一场与古老文明的对话。



/舞态良渚工作坊  图片由舞态学社提供


2021年,在经历了全球大震动之后大转化的一年,“舞态良渚”再次发出召集与邀请。这一次,“舞态良渚”迎来四面八方的各地的艺术参与者,和来自良渚及良渚社区以外的杭州市民,我们公开招募了16位杭州市民,特别鼓励长者和儿童参与;也因着更大的核心与种子,“舞态良渚”的工作与创作过程,已经不仅仅是“社区舞蹈”的范畴,而是一次内部融合向外部融合的扩散,所有人都在试着进入同一片流域,一些涟漪的时刻,一些可以命名为春天的时刻,与神灵流动交错的时刻。





良渚文明与玉鸟信使



良渚遗址神秘且茂盛,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实证。


良渚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5000年且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其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包括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文化遗存要素,以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等地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为代表的玉器系统、玉礼制度已达史前玉文化的顶峰。



/古城城址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



这次“舞态良渚”的演出可以描述为,人类与良渚“玉鸟”的一次共舞翱翔。“鸟”在良渚文化是很重要的形象与符号,首先是出土于良渚遗址群的反山和瑶山两处高等级墓葬区的圆雕玉鸟,主要随葬于墓主人下身部位,个别葬于头部,目前只发现了五件;其次是在反山、瑶山墓地中出土的玉琮等形器上和神徽的边缘,可见阴线刻画的鸟的侧面形象。






/良渚神徽



想象“玉鸟”的起源的过程,就像潜入良渚被淹没的时间里。玉鸟是礼器,还是法器?是自然记录,还是意识抽象?玉鸟曾被赋予神性,作为天与地,神与人沟通的信使。而如今,我们以今人的视角,如何进入“玉鸟”的信息,如何触及古老文明在所造物上曾注入的振动?


“我对它是如何沟通天地人的信息感到很好奇,我想通过参与这次演出多样性的人的交流与碰撞,会带领我去到一种切身性的理解。”


“人生而有翼,为何要匍匐前行?也许这个玉鸟,象征匍匐地面的人对自由的渴望,他们被囹圄于这身体的囚笼,受制于无处不在的地球引力,每当他们抬头看见那些鸟儿的自在身型,他们也许希望自己的灵魂像鸟一样自由自在。”


“在跟舞蹈老师们的交流沟通中意识到我们自身就是链接天、地的活生生的玉鸟。”


“玉鸟也是一种观看的权力。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观看泛化到很多公共空间,成为社会治理的工具。”


玉鸟是此次“舞态良渚”的进入文明对话的一个信物,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生活的高维视角。





相遇与即兴 



4月18日下午,舞态良渚正式的公开演出将会从良渚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沙土广场出发,舞动、音声、人以及信使“玉鸟”将一路流动,相遇,沉浸,庆祝,直到所有人聚落于遗址中心。


在正式演出之前,我们邀请每个参与者思考了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去艺术化和去目的化的意识之旅”的另一种表述,展现了一次互相碰撞交织的内部融合过程。


1、在这样一个时代,让我们来首先谈谈人与人的相遇

2、你怎么理解这次集体演出中的“流动”与“即兴”,你在此过程是什么样的状态?

3、通过我们这几天的工作,以及对演出现场的想象,你觉得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链接?人与地之间会产生什么链接?




 


梅娇寅

舞态学社创始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国际创艺身心教育协会(IACASE)理事,Duende互动肢体剧场联合艺术家。主要研究方向:社区艺术教育、艺术治疗、创造性艺术教育。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舞蹈身心学”,“舞蹈治疗”,“舞蹈创编”,“游戏”等,课程深入探索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互动肢体剧场,即兴,创意舞动,舞动所能DanceAbility,普拉提等),应用于不同人群。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讨论人与人的相遇会把我带入一些画面的感受。它让我首先感受到的场景是在一些公共空间里(地铁,火车,餐厅,超市等),空间的紧凑感和流动性,还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气味,以及频繁与手机交互的动作,更像是与一个“集体的人”的相遇;偶尔也会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个体的画面相遇,像是孩子与父母间的对话,一对在争吵的情侣,一个缓步行走在这样空间中的人,一群穿着校服正在嬉笑打闹的中学生等等。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人与人相遇的理解,那可能就是回应当下的感知,赞叹生命的丰盛。


我觉得这次集体演出中的“流动”与“即兴”是一个不断从未知到已知探索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是抱有好奇的,敞开的,乐意挑战陌生区域的,欣赏让流动发生的状态。


通过我们这几天的工作,对共同体的探索,让我觉得人与人的链接开始发酵了,比如从开始设想的招募观众到现在的完全开放观众就是发酵的一种呈现。在发酵的过程中,有质疑、有喜悦、有静默、有碰撞、有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身份、立场、观点变的越来越模糊,而一些关于“人”的体验变的越来越清晰。对演出现场的想象和探讨,让我再次去思考了如何建立人与良渚这片土地的链接,什么是链接。有几个方向是想通过这次的舞态良渚来探索的:频率,视角,体验。//






章啸

独立摄影师,接触即兴(CI)舞者,杭州接触即兴社群带领人。

2013年开始摄影并跟随导师进行本我探索,2015年开始独立摄影,至2017拍摄青少年游学项目,2018至2019在法国/北欧/新西兰/澳洲/冰岛/ 缅甸/印度等地旅行摄影。以摄影和影像作为自我探索的方式探索在影像中的自我确认和表达。

2016年开始学习探索接触即兴,2019年开始带领接触即兴,2020年成为杭州接触即兴社群带领人,把回到当下作为接触即兴入口,以回归单纯和喜悦。

//一个人单独的时候无法发现他自身,有的只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而只有在不断的相遇中才体会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并非是一个心理过程,相遇是一种切身的对自身的体会。


“流动”和“即兴”我想并非是一种特定的模样,素人有素人的“流动”和“即兴”,舞者有“流动”和“即兴”,工作人员有“流动”和“即兴”,这些“流动”和“即兴”都是基于每个人的背景,TA是谁,来自哪里,发生过什么故事,这些都将在“流动”和“即兴”呈现。所以“流动”和“即兴”是一群具体人在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具体的呈现,是对彼此,对环境的一种接受和给予,一种倾听和讲述,关于自己,关于我们,关于这个集体。


我无法预知自己将会在此过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也许会紧张,也许会沮丧,也许兴奋,也许会是安静的,一个最基础的态度就是保持对未知的开放,保持机警和松弛,以对可能的发生作出及时反应。


我想所有的链接,都在于发现和唤醒,体会到,我们彼此内在的共同性,除去身份、标签、判断、我们竟然这般相似,在这一点上我们彼此确认,你与我同属,同属与这片土地,因为你我正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果实”,是这5000年文明显现,你们同源。也因此也许唤醒了某种深远而悠久的情感,它在我们的血液里,在呼吸里,在每一个音声里,也许更深在的说,抛开所有的“相”,我们在本自具足中相遇。//




 


邓玉兰

美国舞蹈治疗协会四年认证舞蹈治疗师专业培训

美国拉班/芭特妮芙动作研究院(LIMS)三年认证动作分析师专业培训

国际认证创意舞动治疗师(CCMP)二年专业培训

国际创艺身心教育协会(IACASE)注册会员

国家心理咨询师

浙江舟山淦敏学堂联合创始人

//关注于当下场域中你我的相遇,看到彼此。


当与他人、与空间产生了链接之后,情感的流动就会在人与人、人与空间中顺畅而自然。即兴,安于当下,去倾听来自于我和空间,和人之间能量的流动过程中出现的意象,去倾听身体自发动作的愿望。


一切都充满好奇,对已知开放接纳,对未知好奇等待。//







Give Band 给乐队

(金永俊 Helen 周静波 Jordan)


“音乐艺术是人类自觉自醒,自理健康,传递信息和沟通人与人之间情绪的最佳工具。不伤害任何人,要帮助任何人, 智慧至上⋯⋯ 给乐队”
给乐队是2011年成立于中国上海的原创电子乐队。
乐队风格:Ambient/Post rock/ New age/Progressive techno

//(金永俊)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需要缘份,屡试不爽,因缘在我的人生里极为重要。


“流动与即兴”的演出需要真诚、敞开才有可能做到,我在这次的演出过程中尽力让自己的音声做到像河流一样流淌。


流淌的艺术一定是会跟万物产生链接的,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链接,那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事情,也需要缘份的。//




 

 

余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 ,浙江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15-2016);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访问学者 (2018);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助理(2013-2016)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2013-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人类学、社区营造


//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人们在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人与人的相遇是一场偶然,相遇后的相知就要看缘分了。


我先是从音乐的即兴中体会到了一种超越现实感的“流动”,因为音乐有时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人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宇宙中漂浮。从舞蹈的即兴中,我感受到了自由舒展开来的人和活在当下的人的状态,这里既有流动也有沉静。流动是人与人的互动和碰撞,沉静是舞者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我在此过程中是一个好奇的观察者,因为不想错过记录大家共同探索未知的机会。


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信任和相互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新发现。人可能会重新认识早已忽略的大地,会感受到大地的质感,会对良渚遗址有新的认识。//



4月18日,如果你在杭州,我们希望邀请你,与我们共同见证最后的演出。每个人都有对远古的想象,对为人的体悟,对神性的感受,你与我同属,同属与这片土地,因为你我正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果实”,是这5000年文明显现,而我们的演出是每个个体信息一点一滴的汇聚,是这小的汇聚吸引了更多的汇聚,是这些更多的汇聚共同复原了文明的地图。




"舞态良渚"演出信息

 


4月17日

14:30-16:30  

舞态工作坊与排练

杭州市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沙土广场大莫角山


4月18日

15:00-16:00

舞态良渚 正式演出

杭州市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沙土广场大莫角山



* 排练与正式演出皆面向公众开放,入园前需购买公园参访门票,费用为80元/人(含观光车票),请至“莫角山”站下车,步行至沙土广场,疫情期间请遵守防疫信息,正式演出现场将有志愿者协助引导。




“舞态良渚”背景介绍



“舞态良渚”由杭州师范大学舞蹈教师梅娇寅发起,以A/r/tography(艺游学—A、R、T分别指代艺术家(Artist)、 研究者(Researcher)、教师(Teacher),-ography指用文字、图像或影像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的研究方法和社区舞蹈教育的实践,通过艺术教育来引导人们建立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区、自我与文明的互动关系。

 


“舞态良渚”的第一次召集自2018年3月起,由10组良渚社区居民及10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参与为期6个月的社区舞蹈教育课程,每个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角色转换为艺术者,运用创意舞动、互动肢体剧场和即兴等方法,激发每位参与者的想象力与创意能力,参与者通过讲述观察、体会与感受,共同创作出以“舞态良渚”为主题的即兴艺术作品,并将其运用到良渚申遗的过程中,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5C战略(可信度、保护、能力建设、宣传、社区发展)评估指标的社区发展要求。



联合策划机构  




舞态学社


舞态学社是一家致力于社区艺术教育、创造性艺术、艺术疗愈的课程开发与推广的教育研究机构,秉承“通过舞动激发生命活力”的宗旨,实践 “终身学习、跨界融合、传承创新、协同成长”的生活理念。我们在舞动中感受连接、庆祝、生命的上扬,在善意的花园里浇灌更多的觉知、爱与超越。



身身不息


身身不息(BODY ON&ON)是一家以身体为本体的当代文化艺术策划/制作机构,秉持“一切从身体出发”的理念,包含艺术公益、国际交流、公共演出、身体实践等维度,激发智性的、感性的、觉性的身体场域,致力于探索身体的时代能量,艺术的社会价值,推动个体的成长,社会的包容。


 


天衢社


天衢社是在国内文旅行业新一轮发展趋势下成立的文旅产品研发及运营公司,通过平台化“创意研发+特色运营”的专业势能,深度聚焦客栈集群、体育空间、儿童娱乐、品味食街以及演艺剧场等板块,为文旅产业生态提供综合服务。天衢社特色商业模式与2B战略伙伴以及2C消费群体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形成文化内容的可持续多元交易生态,链接超级用户社群,在共享经济和模糊业态边界的大产业趋势下打造产品新形态、新场景、新体验,新格局。


 



舞态良渚 2021


策划 / 梅娇寅(舞态学社) 葛慧超(身身不息)

制作 / 陈榴 胡志煊 张潇月 赵帆(天衢社)

舞动 / 梅娇寅 章啸 邓玉兰

音乐 / 金永俊 Helen 周静波 Jordan

学术研究员 / 余华

统筹 / 王鑫雨(舞态学社)

执行与志愿组 / 王鑫雨 赵妤恬 刘轩赫 邵家栋 沈奕玲 朱彩霞 高嘉琳 吴楷炜

演员 / 梅娇寅 章啸 邓玉兰 卞迁 饶伊芮 张琳 张志萍 徐晓玲 张建华 未小萌 杨青竹 谢糧伊 林弋雯 伍志萍 徐鹏 陈河岩 徐茂家 余一儒 徐少青

鸣谢 / 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浙江电视台经视 杭州师范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