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话剧院剧场

其他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编剧篇:胡同里的“背包法官”,为何走上了国家话剧院舞台?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作为202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参演剧目和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将于11月15日-19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连演5场。该剧由刘深、杨浥堃编剧,林熙越导演,王琛任舞美设计,韩江任灯光设计,陈雷作曲,优秀演员刘端端、夏力薪、樊尚宏、种丹妮、刘洋、李冰、韩莺、李建鹏、丁俨等主演。△排练现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鼓楼那些事儿》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鲜活形象,通过讲述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能动司法小故事,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独特优势。剧中所呈现的发生在你我身边、充满司法温度的微观瞬间,记录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音符。△排练现场剧中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中轴线穿过的“鼓楼湾”社区里的各种家长里短、人情冷暖;法官也不是穿着法袍、拿着法槌的传统法庭形象,而是每天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解决无数鸡毛蒜皮琐事的“背包法官”。传统的“人情儿”“老理儿”和当代“法律意识”在这里交织、碰撞,折射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老城区,在基层法律工作者有温度、有智慧的不懈努力下,走向法制化的一个个“微观瞬间”。△排练现场《鼓楼那些事儿》这部原创大戏的创作缘起,与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深的一段独特人生经历有关。五年前,刘深被所在社区选上成为东城区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过程中,刘深有机会深入接触到了不少法院、法官和案件,让他觉得很有意思,积累了大量珍贵详实的创作素材。而且刘深的父亲刘树纲是我国著名编剧,曾经写过很有名的剧本《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因此刘深也曾萌生过写一部《新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的念头。虽然这个想法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但在一次工作交谈中,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国家话剧院能不能写一部反映我们法官生活的戏?”田沁鑫立刻想到了刘深。大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决定由刘深执笔写一部表现基层法官的话剧。△排练现场于是,刘深为此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搜集素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很多案件非常复杂生动,但并不适合放在舞台上来表现。而且法庭细节到底该如何表现才好?是不是要把法官塑造成穿着法袍、拿着法槌的传统形象?就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刘深了解到东城法院和西城法院都有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基层法官。他们一天到晚总背着大大的双肩背包,里面装着国徽、法袍、法槌、案卷等物品,骑着电动车,走胡同穿小巷,顶着严寒酷暑,为老百姓进行上门调解、诉调诉裁、打官司立案、巡回审判等各种繁琐的工作,把公平正义与和谐安宁送进千家万户,让首都核心区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司法服务,被老百姓形象生动地称之为“背包法官”。△排练现场于是刘深和林熙越导演等剧组主创一起去采访了东城法院的“背包法官”典型人物冯晓光。他们了解到这位法官虽然年纪不大,但审判经验却非常丰富,十余年来先后办理过医疗纠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民间借贷、买卖租赁、金融保险、婚姻家庭继承、劳动争议等各类民商事纠纷6800余件,其中不乏疑难复杂案件。他曾连续两年获得东城法院结案状元,是个典型的“多面手”。他办理的案件调解率高、服判息诉率高、无发回改判,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的好效果。审结案件的同时,他更注重判后释法和解决矛盾背后的问题,尽量避免“案生案”,让百姓近距离感受到了基层东城法官的热心肠和为人民服务奉献的精神。于是,刘深在和林熙越导演商议后,决定结合冯晓光和另外一位西城区社区巡回法官赵海的事迹,以他们为原型人物创作了这部展现“背包法官”工作和生活的话剧,并给主人公起名赵晓海。为此刘深经常跑法院、跟庭审、做采访,积极与基层法院法官进行交流,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专业上的支持与帮助,确保了剧本中案例的真实合理性。△排练现场创作过程中,田沁鑫院长强调,这样的作品一定要贴近真实生活、贴近广大人民,展现出万家灯火的人间烟火气。因此这部话剧并没有直白地叫做《背包法官》,而是起名为充满人情味儿的《鼓楼那些事儿》。曾经写过多部主旋律作品的刘深也深刻认为:“创作这种题材的作品,要贴近生活,抓住人物去写,然后有大量真实可靠可信的细节。这是剧本成功的第一步。而且不管是写伟人、英雄,还是普通人,只要把他们作为人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就会引起共鸣。”在刘深看来,法官也是老百姓当中的一员。“我们青年戏剧人应该有所表达,展现出基层法官为人民的艰辛与不易。我们不想把法官写成高高在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希望展现出他们真实生动的一面,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也有当代人内心的种种烦恼和困惑,但因为法官职业的特殊性,所以他们会对他人有更多的关注,对生活有更多的思考。”△排练现场为此,刘深将《鼓楼那些事儿》的主人公赵晓海塑造成了一个性格阳光的年轻“背包法官”:“他是个北京大男孩,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周围的老百姓都很熟悉亲切,所以他是带着人情味儿去跟这些大爷大妈、邻里街坊沟通,在聊着家常的状态下把普法工作做好,而且帮着有矛盾的双方和解,争取把问题解决在上诉之前,尽量不打官司。”刘深特别提到目前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探索建立的新工作机制“和立方”,“基层法官通过提供诉讼辅导、化解纠纷、法律咨询等方式,联动各方调解力量,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尽量平和地解决矛盾,从而达到和气、和睦、和谐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当下社会和人际关系特别需要的。”△排练现场在《鼓楼那些事儿》的创作过程中,年轻有为的青年编剧杨浥堃也加入了编剧队伍,为这个表现新北京新时期社区风貌的作品增砖添瓦。虽然曾三次获得田汉戏剧奖以及乌镇戏剧节最佳戏剧奖等各种奖项,《鼓楼那些事儿》的创作还是让杨浥堃觉得非常有挑战性。“首先,‘背包法官’这种形象就挺超出我的认知的。我以前只知道比较偏远的地区有那种‘马背上的法庭’,背着国徽去判案的法官,但是没想到就在北京二环内,在这种现代化的法律服务站里,也有这种特别深入群众的‘背包法官’。他们也是背着国徽,走街串巷,做很多诉前调解的工作,非常辛苦。”△排练现场在创作过程中,杨浥堃才逐渐了解到了“背包法官”工作的重要性:“平时大家可能不会注意到他们,因为他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胡同里,跟普通上班族太像了。但当我们了解到他们的职业后,才觉得他们的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和必要。因为这些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纠纷,如果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比较复杂和严重的案件。所以‘背包法官’的工作,一方面普法,另一方面也防患于未然,在各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特别也非常重要的作用。”△排练现场同时,《鼓楼那些事儿》是一部立项初期就明确了要打造一部以大北京为背景,北京味儿浓郁的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上也很有难度。杨浥堃表示:“《鼓楼那些事儿》既是一个写基层法官的戏,也是一个群戏,有名儿有姓儿的人物非常多。而且它不同于以往很多胡同戏、京味戏,它是一个展现新时期新北京新风貌的作品,其中既有新观念,又有传统老理儿,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左邻右舍之间的各种碰撞,虽然都是小矛盾、小纠纷,零星小事儿,但要拿捏好这些分寸,是非常不容易的。”整个《鼓楼那些事儿》的剧本创作,除了剧组主创最初的体验生活、深入采访、深刻思考,以及两位编剧大量的案头工作,还离不开导演林熙越带领演员们一起在排练场里的二度创作。目前,国家话剧院三十多名优秀演员连日来每天加班加点,积极投入到对每个人物的精心打磨塑造当中。每位演员都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各种细节的丰富,让每个人物都更加丰满充实、真实可信,有情有趣,力争在戏剧舞台上呈现出一部让社会各界满意、既有社会意义又有艺术价值的原创舞台精品佳作。△背包法官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英雄赞歌永不谢幕!话剧《平凡英雄》即将上演

《平凡英雄》大型原创现实题材话剧2023年5月26日至5月27日,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参演剧目,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出品、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现实题材话剧《平凡英雄》将在国家话剧院展演。《平凡英雄》是以英雄柴云振为原型创作的大型原创现实题材话剧。该话剧以艺术形式再现“七一勋章”获得者、志愿军特等功臣、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英雄壮举和隐功埋名、不慕名利的崇高品德。话剧《平凡英雄》剧情简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带领三位战友,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朴达峰上的敌人发起猛攻,攻克三个敌占山头,歼敌二百余名,捣毁敌指挥所一个!孤身一人坚守阵地,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身负重伤!他是谁?他是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却遍寻不见,他去了哪里?重伤后痊愈后,他领取了三等乙级残疾军人证书和复员费后,光荣退伍,回乡务农,他是乡亲们的眼中,默默为党,为家乡,为人民们辛勤工作,做着贡献的平凡普通邻家老汉,他是谁?他隐姓埋名三十三年,对自己的辉煌过往,彪炳功勋从不提及,他只是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又是谁?他是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中共中央颁发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他是英雄,他也是普通人,他是千千万万平凡英雄中的一员,他的名字叫柴云振!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平凡英雄》是广安市重大文艺项目、成都艺术剧院2022年度重点创作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担任总导演,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中国话剧金狮奖编剧奖得主刘深担纲编剧,国家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导演邹一正担任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舞台设计师张华翔担任舞美设计,集结了灯光设计温晓楠、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吴侠、作曲蓝天、造型设计周远娅、音效设计张诚,由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优秀中青年演员方涛、刘肇烨、多妮、吴蕾、王汉祥、杨欢、梁达、胡楠、梅婷、姬云翔等担纲主演,共同组成一流创作团队。总导演王晓鹰表示:“话剧叫《平凡英雄》,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英雄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他们不是高不可攀的‘超人’,英雄的潜质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看待我们自己。”整部话剧共7幕,以真实人物、历史事件为基础,以穿插叙事的方式将抗美援朝英雄柴云振的动人事迹艺术再现,生动演绎了柴云振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负伤住院后心系战友安危、复员后隐功埋名默默建设家乡等感人片段。作为四川首部5.1环绕立体声话剧,《平凡英雄》第一次将电影音频技术应用于话剧艺术舞台,在大量声、光、影的运用下,让现场观众沉浸在一幕又一幕的情景之中。同时,舞台以环形转台作为空间核心,将青年“柴云正”和老年“柴云振”在不同时空的交汇,与“牺牲战友”跨越时空的交流生动呈现。多媒体的配合运用为空间转换、氛围营造锦上添花,超大的“冰屏”视像,匠心独具,震撼人心。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呼唤英雄和英雄精神……《平凡英雄》的创演正契合了当今时代和民众的精神需要就在今年3月3日,成都城市音乐厅座无虚席。同样出身岳池,在成都工作的观众兰馨茗直言:“英雄是时代的坐标,是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这些平凡的英雄人物,国家才能长久不衰,民族才能屹立不倒,我为有柴云振这位好老乡感到骄傲。”演出中有这样一幕让观众印象深刻:重伤中的柴云振在昏迷中梦见与战友相见,大家兴高采烈,有说有笑。突然画面一转,柴云振猛然惊醒,才得知战友已全部牺牲,不禁声泪俱下。“画面切换得非常自然,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编剧和演员都值得点赞。”一名90后观众评价道。《平凡英雄》经过精心打磨,从提出创作构想,历时半年,先后组织采风活动、数次内部研讨会、数十次修改剧本。这部以真实人物、历史事件为基础的现实题材话剧,成功塑造了抗美援朝英雄群像。在《平凡英雄》走进英雄的故乡——广安巡演时,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团长谭菁曾说:“剧院演职人员克服了多重困难,提前做好场地设计,悉心布置、精心编排,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场景,给观众以信服感、身临其境之感,将柴云振的事迹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真情的演绎最能触发国人的共情,在广安巡演期间,无论是小孩,还是学生们,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戏,热爱着这位素未谋面的平凡英雄。“我们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我们都有着成为英雄的潜质,那就是人性深处不灭的光辉。”广安一名中学生在作文中如此写道。青年“柴云正”和老年“柴云振”在不同时空的交汇,层次的表达人物情感。在他们与“牺牲战友”跨越时空与生死的交流中去表达出一种赋予诗意的情感内容。英雄的无畏无私鼓舞人心、荡涤心灵!演出引发的强烈共鸣无不让人动容!5月26日、27日晚,作为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参演剧目,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出品、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现实题材话剧《平凡英雄》将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展演。让我们一起共鉴经典!不见不散!演出时间:2023年5月26日、5月27日19:30演出地点:北京市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携手走过300场,他们想对《四世同堂》说

点击「国家话剧院剧场」可快速关注近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改编自老舍同名巨著的话剧《四世同堂》在京迎来了300场演出,12年间,《四世同堂》巡演海峡两岸五十余座城市,征服近三十万观众,回首携手走过的岁月,主创和演员们也都发来了他们的感言,一起看看吧。主创说2010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剧组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首演,至今12年。剧组带着对老舍先生卓越文学的崇敬,携手国话诸多优秀艺术家们,演遍祖国山山水水,各大省市,常年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12年间每演必售罄。2022年1月14日晚,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四世同堂》迎来第三百场演出,内心充满感慨和感激!感慨国话艺术家对老舍先生的挚爱深情!感激所有为该剧付出努力的优秀演员和演职人员们!买了100支玫瑰花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 | 话剧《兰陵王》

被称为“中国戏曲的一张脸谱”的“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后东传日本,而以兰陵王传说为蓝本的故事也早已搬上影视作品。7月11日,国家话剧院新创话剧《兰陵王》将在国话剧场首演。
201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