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

其他

看,西北的“红色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路

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是高等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2020年初,红色灯塔辅导员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申报成为西北民族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就把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大思政课’作为重要任务。”工作室主持人任嵘说。▲西北民族大学红色灯塔辅导员工作室赴甘肃武威古浪县中学,为学生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4月2日 下午 5:17
其他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出版发行

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国家民委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该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是一本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公共课教材,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概论》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使用,对于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导青年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概论》教材共16讲40余万字,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概论》教材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教学导向,契合青年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体现了培根铸魂、以史育人的要求。教材编写过程中,相关部委、理论界专家学者和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广泛参与,国家民委教育司负责《概论》教材编写具体组织工作。监制
2月27日 下午 5:19
其他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2月27日,国家民委在京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座谈会。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边巴扎西主持会议。潘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编写出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完整准确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迫切需要。潘岳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立足中华民族整体视角,超越传统王朝断代史与各族族别史,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展开跨学科论证,宣传阐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潘岳强调,要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一是做好推广使用。会同有关部委加强统筹指导,充分发挥统编教材作用,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院校要开好必修课程,其他高校要用好概论教材。支持教材进入各级党校团校,纳入各类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宣传推介。综合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宣传素材,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三是开门听取意见。更大范围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周期性做好修订工作。四是广泛凝聚共识。要在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中形成共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五是促进成果转化。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教学实践、育人实效。加强课程研发,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发挥教材在“三交”史编纂、民族文宣、文艺文创等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吴岩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空前爆发,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部署,教育部全力落实、尽锐出战,支持保障教材高质量出版。《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金教材”。下一步,各高校要把讲好用好《概论》教材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抓好课程、教材、教师、技术方法等教学“新基建”。要建好“金课”,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开设一批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形式的优质公共课、专业课和思政课;要锻造“金师”,支持思政课教师,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教师参加概论课程师资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要打造“基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好概论课程数字化资源;要树立“样板”,委属高校和民族地区高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书育人的主线,相关高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讲出亮点实效,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会上,高等教育出版社介绍了本书出版情况,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北京大学教授马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等专家学者,内蒙古、云南民(宗)
2月27日 下午 4:49
其他

潘岳走访看望春节期间值班执勤工作人员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2月8日来到国家民委总值班室、武警岗哨及机关食堂看望慰问值班值守人员,向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向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并对做好委系统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工作提出要求。潘岳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委党组对春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应急预案、加强信息报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确保国家民委系统安全平稳,确保民族领域团结和谐,过一个欢乐喜庆、安定祥和的春节。监制
2月9日 下午 12:49
其他

国家民委党组《求是》刊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2023年10月27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最新成果,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文献,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接见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在两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从单项突破迈向系统推进。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丽香铁路起自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站,接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站,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途经多个民族聚集地。图为丽香铁路开通当日,参加通车仪式的少数民族代表拍照留念。
2月1日 下午 12:24
其他

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民委发〔2024〕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国家移民管理局综合司、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办公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促进了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有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为激励先进,示范引领,经过严格评选,国家民委决定命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248个地方和单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有效期5年。希望被命名的地方和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持续扎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探索更多经验、争取更大作为,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突出因地制宜,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各行业领域要立足实际、结合特点、发挥优势深化创建;突出有形有感有效,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做深做细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国家民委2024年1月16日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共248个)北京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西城区牛街街道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新疆和田指挥部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社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雍和宫天津市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蓟州区于学艳爱心志愿者服务协会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市平泉市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税务总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税务局邢台现代职业学校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小学石家庄市装备制造学校邯郸市复兴区阳春小学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包头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包头市青山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通辽市库伦旗赤峰市敖汉旗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兰察布市消防支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供电分公司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青豆沟村鄂尔多斯市一中伊金霍洛校区辽宁省沈阳建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市中山区白云小学吉林省长春希望高中长春市南关区回族小学黑龙江省大庆市佳木斯市同江市双鸭山市饶河县黑河市爱辉区哈尔滨市平房区新伟街道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黑河市实验小学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江苏省无锡市南京市栖霞区苏州市昆山市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国家税务总局景宁畲族自治县税务局绍兴市新昌县江南诚茂砖茶有限公司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湖州市菱湖中学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民族团结服务站金华市“八婺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台州市恩施商会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丽水管理中心景宁中心所党支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码头镇三明市列东中学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洞头乡南昌市西湖区丁公路街道恒茂华城社区山东省威海市青岛市市南区淄博市周村区枣庄市市中区中国农工民主党济南市委员会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烟台大学河南省洛阳市濮阳市南乐县焦作市博爱县公安局磨头派出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宜昌市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江山社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孝感市博物馆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衡阳华辰物流有限公司长沙市长沙县湘龙街道湘贸社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防城港市河池市崇左市柳州市柳南区贺州市八步区河池市南丹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国家税务总局融水苗族自治县税务局钦州市钦北区大寺法庭南宁市兴宁区民生街道望仙坡社区南宁市明秀小学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海南省国家税务总局乐东黎族自治县税务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四川省广元市雅安市成都市武侯区泸州市古蔺县雅安市石棉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国家税务总局平武县税务局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景区管理局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广都社区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四川省汶川中学校中国两弹城贵州省铜仁市六盘水市水城区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税务局铜仁市思南县第一小学云南省曲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安宁市昭通市彝良县曲靖市麒麟区保山市龙陵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丽江消防救援支队香格里拉海关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日喀则市康马县山南市桑日县林芝市米林市昌都市洛隆县昌都市芒康县那曲市安多县阿里地区日土县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茶尔乡阿里地区噶尔县公安局滨河公安派出所林芝市桑昂曲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城北街道幸福社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中学昌都市八宿县第一幼儿园林芝市朗县巴尔曲德寺那曲市索县藏医院陕西省西安医学院党委学工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兰州市西固区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庆阳市庆城县定西市安定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国家税务总局酒泉市税务局张掖市公安局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彩虹城社区西北民族大学白银市白银区第十四小学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天水市博物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湟源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银川市永宁县固原市西吉县马建乡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中卫市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塔城地区托里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吐鲁番市高昌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喀什地区喀什市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大巴扎街道塔城地区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小营盘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呼图壁镇阿同汗社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央阿克勒克村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十一师第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第九师白杨市一六五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红星一场二道湖镇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国家移民管理局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白山边境管理支队长白边境管理大队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岗巴边境派出所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龙边境派出所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山东省委统战联络部共青团贵州省委统战部共青团云南省委统战部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32112部队62分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乌鲁木齐舰中国人民解放军93011部队87分队中国人民解放军96032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63753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武警部队湖北省总队恩施支队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吉车务段延吉西站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客运段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客运段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车务段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司监制/肖静芳
1月23日 下午 5:49
其他

微纪录片|我们在一起

维吾尔族村落与深山苗寨,千里之遥却心心相印。松潘古城的“混搭”风格,述说着民族团结的佳话。……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故事比比皆是,绘就了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阔步向前。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伟大的梦想,开启新的征程。我们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汇聚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磅礴伟力。来源:新华网监制/肖静芳
1月2日 下午 1:32
其他

重磅宣传片|我们是一家人

何谓家何谓一家人是辽阔的疆域,我们共同开拓是悠久的历史,我们共同书写是灿烂的文化,我们共同创造是伟大的精神,我们共同培育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中华民族是命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我们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稳步迈进那是我们憧憬的未来、共同的方向只因我们是一家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一家人12月29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微视频展播重磅上线来源:新华网监制/肖静芳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医疗救治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

“医疗救治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12月20日13时,当记者拨通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白登彦的电话时,他在临夏州人民医院刚刚完成了一台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平稳”。18日23时5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袭击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国家民委第一时间与受灾地区民族工作部门联系,要求密切关注各族群众受灾情况,并划拨经费100万元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委属高校启动师生受灾情况排查,开通学生专项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对受灾学生家庭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在做好应急避险的同时,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西北民族大学迅速组织医疗资源,积极参与灾后救治工作。19日清晨,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一支应急医疗队和一支心理救援队赶赴积石山地震灾区救治一线。▲心理救援队队员罗燕妮在陈家村入户走访。图片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当日8时许,在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魏洪涛的带领下,白登彦等11名由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急诊科及麻醉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医疗队抵达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接管普外二病区和妇科病区。▲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魏洪涛在积石山县医院查房。图片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随后,白登彦又接到新任务,前往临夏州人民医院参与甘肃省医疗专家组工作,协同国家卫健委医疗专家组对56名受伤患者进行救治。初步筛查、诊断和分检……按照“需要立即手术”“需要转诊兰州”“临时固定、择期手术”等不同情况,白登彦细心制定救治方案。遇到重症患者,他立即安排实施手术。“我们应急医疗队正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积极开展灾后救治工作,为最大限度保障灾后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注入能量。”白登彦说。与应急医疗队一同奔赴灾区一线的,还有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何蕊芳带队的心理救援队。心理救援队分为3组,分别对受灾严重的大河家镇、石源镇、刘集乡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震作为重大的自然灾害,不少人会有‘心理余震’,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1997年出生的李转雄是心理救援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她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灾区遇难者家属及儿童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安全岛、蝴蝶拍、游戏疗法等干预技术,帮助和鼓励受灾群众重新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李转雄及队友们在大河家镇安置点和小朋友在做游戏。图片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在大河家镇康吊村入户走访时,李转雄的内心深受触动。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父母在外务工,平时主要和奶奶一起生活。此次地震发生时,奶奶不幸离世,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中。李转雄当时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摆脱紧张和焦虑,防止负面情绪滋生和蔓延,陪他们一起迈过这道“坎”。“经过紧急心理干预之后,小朋友慢慢开始放松,从低头不语到逐渐愿意与人交流。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人民一定能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重拾信心、重建家园。”李转雄说。▲心理救援队与孩子们一起通过游戏做团体辅导,“只为守护孩子的笑脸”。图片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截至12月20日上午,记者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目前灾区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放在伤员救治上。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民委将继续与灾区民族工作部门、委属高校密切联系,了解各族群众受灾情况,全力做好灾后相关安置、救助工作。来源:中国民族报文/记者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之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之四□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杨须爱: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提出了“四个大力宣传”“三个讲清楚”的任务和要求,为我们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把深厚的历史讲正确、讲深厚。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用客观史实阐释清楚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关于中华民族的各种错误史观,全面揭露其谬误与政治意图,帮助人们认清它们的真实面目,从而自觉抵制。要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明史及其突出特性等议题的研究与知识普及,产出不同类型的、成系列的成果,把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故事讲深厚,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把鲜活的理论用鲜活、讲鲜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正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学理呈现。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研究与阐释,讲清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丰富学理内涵,持续推进知识体系生产。要积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传播普及与应用工作,将其运用到中国特色民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以及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众化,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更好地教育人、引导人。要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伟大的成就讲伟大、讲透彻。进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走向包容性更广、认同感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要加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内在机理的研究与阐释,深刻揭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保障。要加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的研究和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时代背景、问题指向、实践路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自觉运用成功经验。要加强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在新时代发展变化与气象更新的研究与宣传,进一步把反映这种发展变化的客观事实、典型事例总结提炼出来,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决心。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把美好的愿景讲美好、讲生动。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既是中华文明固有的和平发展基因的当代表现,也是当代中国作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使命担当。要加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性的研究与宣传,用客观事实阐释清楚当今世界格局之变、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引导广大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要面向全球进一步研究与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阐释清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实践担当和世界意义,让世界深刻理解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世界文明格局重塑。要加强中西文明发展之路、解决民族问题之路的比较研究与成果宣传,用社会发展成效与客观事实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彰显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优越性,教育引导广大中国人民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首届国家民委直属高校“石榴籽”杯男子足球赛:以“球”会友,播撒“团结”火种丨三全育人

“球进了!”10月21日,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首届国家民委直属高校“石榴籽”杯男子足球赛最后一个比赛日。冠军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同积6分,直到终场哨响,西北民族大学2比0赢下中南民族大学,获得冠军。“队友之间的高度默契和信任,帮我们托起了冠军奖杯。”西北民族大学球员次仁边觉说,团结是取胜的重要法宝。虽获亚军,场下观赛的中央民族大学球员也一同鼓掌欢呼。因为在大家眼中,还有比冠军更重要的东西,那是属于对手之间的包容理解、惺惺相惜,以及对足球的热爱。7天来,国家民委直属6所高校的153名师生齐聚北京,以足球赛为友谊桥梁,通过训练比赛、教练员培训和参观学习,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激发凝聚力和向心力,播撒下“团结”的火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拼搏精神积蓄团结奋进力量足球运动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体质,培养人们精诚团结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国家民委直属高校“石榴籽”杯男子足球赛海报。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足球场上,一切皆有可能。”东道主中央民族大学足球队对此深有体会。主场作战出师不利,对战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均告负收场,仅积0分。“比赛使用积分制,5轮战罢,积分高者名次列前,积分一致则依次比较净胜球、进球数量。”中央民族大学足球队主教练马辉介绍,此时赛程已过小半,也许只有出奇才能制胜,这充分考验着每一位队员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场比赛中,马辉顶住压力,及时调整了战术。队员们众志成城,以3比2赢下中南民族大学,极大提振了信心。在与大连民族大学的比赛中,中央民族大学上半场落后,球员苏合抢断、推射,“球进了!”中央民族大学吹响了反击号角。球员谢江辰在左路弧线球直塞,球员李森森接球后横扫门前,苏合撞射扳平比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中央民族大学最终反超比分,成为开赛以来第一支赢下两场比赛的球队。“两场失利让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正是永不服输的信念让我们得以‘啃’下第三场的关键一战。”谢江辰说,第四场比赛的获胜,让他深刻领悟到,团结才有可能创造奇迹。出色表现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西南民族大学教练何金洲说,得知“石榴籽”杯开赛的消息后,便开始备战,队员们放弃了国庆、中秋假期,在校园集训。西南民族大学球员张国强说:“这次比赛,我看到了同龄人身上拼搏进取的韧劲,许多球员令我钦佩,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学习。”体育竞技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足球是人类交流的“世界语言”。无论是场上奔跑的球员,还是场下观看的观众,只要置身其中,都能通过足球交流情感。▲首届国家民委直属高校“石榴籽”杯男子足球赛现场。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56个民族代表共同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籽籽同心 共享荣光

9月23日,钱塘江畔,当璀璨的“数字烟花”点亮“大莲花”上空,杭州奥体中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这个寓意丰收的日子——中国农历秋分节气,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9月23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徐昱摄“作为中华儿女,我感到十分骄傲!”在亚运会开幕式现场,2023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藏族代表次仁罗布激动地说。次仁罗布是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的一名巡边员。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浙江,也是第一次参与举世瞩目的重大活动。14年来,次仁罗布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祖国西南的边境线上,放牧守边固边,守卫着我们神圣的国土。“感谢能有这样的好机会来到内地参观交流,我们充分感受到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坚定了自立自强的志气、底气、骨气,增强了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邀请56个民族代表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共襄盛举,共享荣光,是2023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重要活动之一。▲部分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杭州奥体中心拍照留念。
2023年9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潘岳到西北民族大学调研

9月12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到西北民族大学调研,考察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中华典籍陈列室,听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科研情况汇报,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潘岳指出,创办民族院校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的一大创举。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北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潘岳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民族观考核指标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深化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特别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研究,深入宣传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师生增强“五个认同”。要加快探索学科专业调整,按照增量改革原则,调整优化民族学等人文学科,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大力发展理工农医师范类学科专业,扭转文重理轻格局,办好医学等特色学科专业;要加强应用学科建设,积极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自觉服务党的民族工作大局,主动参与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宣传教育体系。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强干部教师队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孙雪涛,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教育司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并汇报学校工作。来源:国家民委教育司监制/肖静芳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56个民族青少年代表同唱一首歌,拉开了成都大运会序幕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7月28日晚8时,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来自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身着民族盛装,用嘹亮振奋的歌声拉开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的序幕。这群青少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民族合唱团(以下简称“合唱团”)。这支合唱团由6名彝族少年与112名北京、四川两地的大学生组成,其中90名学生代表来自西南民族大学19个学院。他们带着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豪迈,用最炽热的情感、最真挚的告白,把对伟大祖国的深情赞美、对大运会的真诚祝福,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56个民族同唱一首歌龙泉山下,东安湖畔,夜幕降临,灯火璀璨。在《歌唱祖国》的旋律中,护旗方队整齐划一地踏着中式步操的步伐进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壮阔豪迈的歌声与巨幅国旗交相辉映,56个民族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深情相依。看到“太阳神鸟”闪耀成都夜空,在这次国际体育盛会中飞向世界;学生们换上民族服装,站在大运会舞台的聚光灯下;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整齐列队,隆重迎接国旗……西南民族大学带队教师陈希热泪盈眶,“学生们的表现非常棒,他们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我们同唱《歌唱祖国》,心手相连,携手共进,向世界展现各民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图景。”合唱团学生负责人、土家族代表王智泽感慨万千。“当合唱结束,国旗升起的时候,我激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塔塔尔族代表巴哈别力·吉格力来自新疆的边境小城塔城,他说,这一刻,中华儿女的心凝聚在一起,为伟大祖国欢呼、鼓掌。作为一名退役的边防战士,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土族代表尚启宇对于礼仪演习并不陌生,“在部队时,我曾参加过阅兵任务,当时更多注意的是正步的25厘米脚高、75厘米步幅。如今,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去迎接国旗,心中充满了自豪。”21时40分许,31名火炬手围绕体育场中央的“太阳神鸟”合围成圈,共同点燃引芯,“太阳神鸟”随即冉冉升起。伴随着现场烟花,200米外的主火炬塔上,火炬塔熊熊燃起。这一刻,象征融合的体育之火、青春之火,同见证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千年古城——成都交相辉映。见证并参与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让中华民族合唱团的青年大学生终生难忘。舞台上的共同训练,生活中的点滴相处,无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大运会提升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起经历风雨见彩虹从西南民大体育馆到东安湖大运会主会场,从第一次训练点名到能快速叫出每一位同学名字,从90名独立个体到一个整体,他们彼此的心贴得越来越近。早在今年3月,根据大运会开幕式运行中心招募工作安排,西南民族大学积极组织开幕式演职类志愿者选拔。4月16日集中训练,5月24日入馆排练,7月28日大运会正式开幕……历经130多天排练,40多次排练后,每一个走步、站位,每一刻表情、转身角度,如同对待艺术品一般,大家细细打磨,精益求精。此外,由于开幕式总时长控制在100分钟内,其中表演部分只有15分钟。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要求,表演环节要做到每一秒都不浪费,每一分钟都精彩。“为了把控入场时间,我们做了5次改动,最终才确定整个站位和流程。”西南民族大学排练教师梁晓贺说,节目经过精心编排,动作、距离、点位、上下场时间等,都要经过多方考量。“学生们站成圆弧形,必须保证每一束灯光精准地投射在每位学生身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为呈现最佳效果,志愿者们每天清晨6点出发,一直排练到晚上11点左右,一天最多的时候会排练3遍,“大家累了就直接躺地上休息,地面又冷又硬。”每每说到这,带队教师李琦既心疼又欣慰。“虽然我们在台上只有5分钟,但是在台下我们可能要花十个小时等待、排练和磨合。”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拉祜族代表杨中醍说。排练期间,赶上期末,为了兼顾排练和复习,学生们利用排练以及用餐的碎片化时间复习功课。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京族代表王雪遥说,“我和同伴会随身带复习资料,一有休息时间就坐在地上复习,大家互相打气加油,这真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贡献青春力量,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先锋释放青春能动力和创造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屡建功勋,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成都地区的大学生热情开朗、聪明、学东西很快,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吃苦耐劳。”在陈维亚看来,“无论用多少言语来赞美成都地区的青年大学生,都不过分。”“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能的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体现。”陈维亚认为,体育盛会的举办,起到了提振精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你到成都来看,这里已经有着浓浓的大运气息、大运精神,年轻人蓬勃向上。”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解当开幕式烟花在头顶绽放时,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怒族代表吴海宁震撼了许久。大运会是文明交流的盛会,搭建了不同人群交流互动、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舞台。青年大学生们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达成彼此的理解。▲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赵小林是一名来自甘肃陇南铁楼乡的藏族男孩,他的家乡曾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受到波及。他在救灾帐篷中收到的第一批物资就是来自北京奥运会的爱心包裹。“那时我手拿着奥运会吉祥物,心里倍感温暖。我也想将爱心传递,贡献一份青春力量。”回忆起这段珍贵的时光,最令赵小林难忘的是大巴车上的对歌。“结束排练回学校的路上已经是凌晨,大家身体很疲惫,但是精神很昂扬。大家一起在大巴车上唱着各民族的歌谣,那一刻疲惫全都烟消云散。”在交流互鉴中,增进文化认同,促进人心相通。“塔塔尔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在一起时,大家都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十分好奇。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对塔塔尔族有了初步了解,我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巴哈别力·吉格力高兴地说。在全要素带妆彩排的候场时间里,穿着民族服装的合唱团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家自发地跳起了各民族舞蹈,藏族的锅庄、维吾尔族的即兴舞蹈……各民族学生手拉手的欢乐场景,引得来往人群围观称叹。在这个团结的大家庭里,各民族青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除了有班长、班委、组长,还有一支特别的小分队。在整个排练过程中,小分队成员总是迅速自发集合,快速协助和帮助团队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发餐包、服装等物资时先人后己,成为了整个团队坚强的后勤保障力量。“参与这次志愿活动,我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汉族代表张处元说,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他将带着大运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重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56个民族的青年同唱一首歌,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学生和群众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西南民族大学团委书记方小伍说。(本文图片由新华社、西南民族大学提供)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记者/周宛霖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制作/石建杭长按二维码关注国家民委微信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石榴花开情相融——新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丨媒体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5月,走进新疆塔城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在伊宁市六星街,游客在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欣赏多民族手风琴乐队的表演。新华社记者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授荣代表说|娜木拉:让民族团结之歌“声声”不息

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国民族报记者采访了参加“团结奋进新时代——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授牌活动”的部分授荣代表,讲述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娜木拉(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自上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重视,被誉为“中国音乐家的摇篮”。学校培养出施光南、刘诗昆、王立平、殷承宗、盛中国、谭盾、吕思清、郎朗等一批国际顶级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演奏家、作曲家和众多优秀艺术人才。多年来,学校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精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音乐人才的重任,代表我国新时代最高音乐艺术水平在国际艺术舞台发声。上世纪60年代,学校开始招录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并通过丰富的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共融共学、共居共餐、共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是学校第一届内蒙古少数民族班的学生。过去的40多年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我也有幸参与了学校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开展的创新实践。多年来,学校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一方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提升音乐专业教育水平,鼓励师生多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民族团结的作品。▲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打造“北京民族团结日音乐会”品牌,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供图学校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针对各学段学生特点,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就,深刻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进“五个认同”。同时,用音乐架起桥梁,加强音乐作品创作和文化交流,多个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交响乐团出访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出访欧洲并获得广泛赞誉,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各族青少年昂扬的风貌和文化自信。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多年的音乐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中华文化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校成立团队,创作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大型交响系列组曲,内蒙古篇以呼麦、马头琴为特色,新疆篇由冬不拉、手鼓领衔,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为在社会层面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在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宗委、内蒙古民委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打造“北京民族团结日音乐会”
2023年5月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广州举行

4月27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瑞军,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孙学玉主持开幕式。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广泛共识。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奋楫扬帆正当时!大连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增强推进学校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3月15日,大连民族大学金石滩校区弘德楼报告厅,党委书记赵铸为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拉开了校领导深入基层宣讲的帷幕。▲大连民族大学校园一隅。学校供图为引导广大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大连民族大学党委提早谋划、精心部署。从“党委宣讲团带头讲”到“结合课题教学渗透讲”,从“组织青年宣讲骨干生动讲”到“结合思政教育活动讲”,再到“网上网下联动讲”……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以上率下掀起学习热潮在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召开的目标要求、学习内容和工作安排的基础上,大连民族大学党委迅速行动、周密安排,通过部署理论宣讲、专题学习等形式,在全面学习、全面掌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组织师生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师生同步“现场学”;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以师率生“引领学”;制定下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从14个方面全面推进贯彻落实;在学报和校报设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推动形成有深度、高质量、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深入挖掘大连红色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连民族大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全校思政课程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设专题,并将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等内容融入校本讲义,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头脑,推动思政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坚持把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党支部为单位,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研讨,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往深里走、往实处落。”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包和平说。创新形式聚焦思想引导“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日前,土木工程学院土木222班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班会,班导师李继野结合自身经历,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大连民族大学学生在校园里阅读。学校供图据统计,2022年以来,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大连民族大学各学院各班级召开班会1.2万余次,通过坚持自学、集中学习、交流讨论、撰写心得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师生围桌而坐,促膝谈心。在以“学习党的二十大,踔厉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院长书记下午茶”活动中,教师细心解答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交流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心得体会。“互促互进”示范班会交流、“培根铸魂,同心筑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大连民族大学组织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带头学,团学组织、共青团员集中学,全体学生广泛学,以实际行动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高铁通入内蒙古,实现了草原人民的高铁梦!坐在从包头开往大连的列车上,我切实感受到了铁路的发展与进步。”生物工程专业2021级研究生石悦炜说。在第十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活动中,大连民族大学通过“传承红色基因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贺州瑶绣何以成为联合国的名片?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张俊豪: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是在百年辉煌成就和十年伟大变革的高起点上创造新时代更大荣光的大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了党心民心、确立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部署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为西北民族大学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核心就是力量,旗帜就是方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西北民族大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目标,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尽快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化“四史”和中华民族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以实际行动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坚定实践者。深刻把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部署,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和发展要求,积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以创新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一体化推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西北民族大学把科技创新作为事业发展新引擎,聚焦党和国家战略需要,坚持“四个面向”,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努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性要求,进一步凝聚团结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西北民族大学新时代转型发展的根本指引。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原则,进一步突出“融”的理念,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科研服务、招生就业、评价管理等各方面转型升级。西北民族大学坚持以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精神和价值,深入实施“石榴籽”校园文化工程,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坚持把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配齐配强班主任和辅导员等思政工作力量,着力提升干部和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的干部教师队伍,形成“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深刻把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性任务,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显著标志。西北民族大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依法办学,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高度清醒和坚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深化纠治“四风”。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深化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西北民族大学各族师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本质要求,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国家民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3月29日,国家民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潘岳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人才工作、民族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团结引领委系统广大人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高全系统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潘岳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要求,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基本原则,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筑牢强国之基的战略部署,夯实引领广大人才团结奋斗共创伟业的思想根基。要立足国家民委职能,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求解思维,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深入推进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着力激发人才队伍实力、活力、效能,把党赋予的职责使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服务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潘岳强调,要坚持聚焦民族工作重点任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研究阐释的学理化和通俗化上下功夫,引导科技人才在助力民族地区现代化上下功夫,引导文化艺术人才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下功夫,引导新闻舆论和出版翻译人才在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下功夫。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主持会议时指出,要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人才发展计划,落实人才建设任务,加快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努力把我委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国家民委党组成员、专职委员,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一级二级巡视员、相关处室处长,委属高校和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分管人才工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优秀人才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会议。来源:国家民委人事司摄影/民族画报社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全面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时代意蕴丨三项计划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从现实基础、目标导向和实践遵循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时代意蕴。大流动大融居的现实基础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69.73%。其中,省内流动人口2.51亿,跨省流动人口1.25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跨省流入人口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我国西部地区涉及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流动人口超过1.25亿,其中省内流动人口约1.07亿,省外流动人口约1880万,省内流动人口远远超过跨省流动人口。具体而言,从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数量上看,流动人口从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四川、陕西、广西、重庆、云南、贵州、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而且四川流动人口(2782万)远远超过排在第二的陕西(1327万)。从居住在西部地区的省外流动人口数量上看,目前居住在新疆的省外流动人口最多(339万),远超过排在第二的四川(259万)。可以看到,一方面,人们更多选择跨省流动至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些地方接纳的跨省流动人口最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口以省内流动为主,省内流动人口远超跨省流动人口,而且,新疆接纳的省外流动人口最多。这种大流动大融居新特点,是全面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现实基础。近远期结合的目标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要坚持紧扣主线、服务大局,总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双轮驱动、双向发力的工作原则,促进“十四五”近期目标与2035年远景目标有机结合。“十四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期,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要重点解决“扩面”问题,促进人口有序流动。要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关键举措,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要重点解决“提质”问题,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各族群众共同构建互嵌式发展的居住格局,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互嵌式发展的实践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各方统筹,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着力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要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坚持各民族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要充分考虑区位实际、产业结构、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序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的空间场域、发掘文化底蕴、夯实经济基础、完善社会保障、增进心理共识。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加快构建互嵌式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等机制作用,加快东西部一体化发展;完善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的政策措施、制度保障和表彰激励机制;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拓展网络育人空间,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中国历代统治者如何推行富民思想?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再现“木牛流马”:“木工爷爷”们为什么会集体爆红海外?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赵天晓: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比如,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如何顺应形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仍需加强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局部地区反分裂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势力干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风险不容小觑。在中国民族史研究方面,一些错误论调同样要引起高度警惕。比如,割裂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紧密联系,否认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错误观点从客观上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解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削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其危害性不可忽视。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积极稳妥地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民族史研究自身发展,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学者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中国民族史研究也不例外。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如一地贯穿到中国民族史研究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研究导向,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史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推进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理论发展与研究创新。其次,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研究基础。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概括为“十二个必须”,其中第四个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家底”、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家史”,明确了立场和路径,既是对传统中原王朝史观、汉族中心史观的重大超越,又是对西方单一民族国家理论的重大超越。要坚持“四个共同”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中华民族历史研究,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与主流的价值导向,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夯实基础。第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现实需要。中华文化蕴含深厚绵长的中华民族整体史观,形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重视“大一统”的优良传统,具有突出的共同体意识。从司马迁撰写《史记》开始,中华民族通过不间断的历史书写,不断加深以“大一统”为中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和以“华夷同源共祖”为中心的中华民族认同。回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正是各民族几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折冲磨合碰撞,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滋养。事实充分说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过程,是56个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巩固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做好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必须统筹多方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充分调动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参与其中,积极贡献智慧,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让中国民族史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提升到新的高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民族史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政治引领、学术为本、服务大局,发挥好团结凝聚民族史学者专家的重要作用,奋力谱写民族史研究的辉煌篇章。(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本文为作者在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万山无阻!揭秘海外流失文物的曲折归国路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潘岳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3月22日至24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率调研组赴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继续保持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调研期间,潘岳一行先后前往呼和浩特第三十中学、内蒙古博物院,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情况,与干部群众、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听取自治区有关部门、呼和浩特市民族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潘岳强调,要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凝聚做好民族工作的广泛合力。要着力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编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挖掘梳理体现共同性的文化历史资源,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等重点工程,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调研期间,潘岳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会见交流。自治区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国家民委办公厅、理论研究司、民族团结促进司、共同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孙绍骋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勇毅前行谱新篇!西南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部署,让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草学支部书记陈有军感触很深。陈有军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他呼吁师生“要行动起来,持续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让青春之花在火热实践中绚丽绽放”。这是西南民族大学各党支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鲜活例子。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西南民族大学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深入开展宣讲巡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西南民大支教团在支教服务学校开展“学习二十大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古城新读|最早的“中国”在哪里?(上)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源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的一句铭文,这是“中国”一词目前所见的最早出处。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灭商与营建洛邑都城的史实,其中“中国”是指地理概念的方位词,意为“天下四方的中心地区”,具体指如今黄河南岸的洛阳地区。此“中国”,也隐含了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有朋自远方来,如何招待?丨礼成人生⑥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这个从未见于典籍记载的古国,是西周时期各民族交流融合历史的缩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等地,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发掘,使得从未见于典籍记载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弓魚)(合为一个字,读作yú)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弓魚)国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虽位于周王朝统治腹地,却呈现出氐羌文化、古蜀文化和华夏文化融汇交错的文化面貌,是西周时期各民族交流融合历史的缩影。▲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遗址位置。来源:百度地图▲宝鸡市(弓魚)国墓地出土的西周井姬盂鏙。来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官网(弓魚)国位于今宝鸡市渭水两岸。这里是早期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在西周王朝建立后仍然是周人的腹心之地,生活着大量王室贵族和王朝公卿。(弓魚)国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从器型、纹饰到铭文都与西周关中地区华夏贵族的青铜礼器别无二致,属于当时的主流文化。但(弓魚)国墓地的很多遗迹和遗物也有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显然与华夏文化有不同的来源。比如,(弓魚)国墓地大多数墓葬的墓圹、棺椁都呈现出头宽足窄的倒梯形,而典型的周人墓室和棺椁都是头足等宽的长方形。(弓魚)国墓地墓葬的填土或椁室内常常发现椭圆形花岗岩砾石块,即通常所说的河卵石,而这在周人墓葬中极少出现。(弓魚)国墓地还出土了大量马鞍形双耳陶罐,这种器物基本不见于中原墓葬。梯形墓葬、砾石随葬、马鞍形双耳陶罐,这些意味着什么?当我们把目光往西,投向寺洼文化,答案就很明显了。寺洼文化是分布在甘肃中部及东南部,时间大约从商代晚期延续到春秋初年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这种文化最典型的器物就是马鞍形双耳陶罐,头宽足窄的倒梯形墓圹、以砾石随葬等现象在寺洼文化中也很常见。考古学家夏鼐、俞伟超都认为,寺洼文化在族属上应当是氐羌民族。也就是说,(弓魚)国墓地出现了明确且丰富的氐羌文化元素。(弓魚)国墓地中发现的多件颇有特色的青铜车(車元)饰,也能印证其与氐羌的关系。(車元)是一种车马器,一般套在车辕前端,常常雕刻成不同的形象以作装饰。(弓魚)国墓地出土的车(車元)饰雕刻成了披发纹身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在华夏文化中并不多见,但与文献中记载的西戎“被发衣皮”(《礼记·王制》)的形象比较吻合。▲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吃透三个关键词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目标指向在于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深入学习贯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蕴,要在吃透三个关键词上下功夫。关键词之一:历史方位民族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从属于社会总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解决社会总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把解决民族问题同解决社会总问题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同的任务,民族工作的目标任务也随之调整。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必须把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国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之二: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倾听时代声音、回答并解决时代之问的创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过去20多年民族领域时代之问的总体回答。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以2001年正式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打开了经济增长的广阔空间,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4亿多人口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城镇化率超过60%,近1亿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关键词之三:百年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形成的历史非常久远,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代反抗西方列强的百年抗争中出现的。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高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国际关系深度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此同时,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风险挑战与日俱增。特别是美西方反华势力借所谓民族议题干涉中国内政,妄图挑拨中国民族关系、遏制中国发展壮大。面对日益上升的外部风险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儿女大团结,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胡服骑射,是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剪影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张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论断,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南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学校坚持政治立校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突出政治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两个确立”是根本政治保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领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校打造成为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真正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持续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真、讲实、讲好、讲生动,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开展“五基三化”攻坚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决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健全体制机制,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从严治学、从严治教、从严治校。不忘初心使命,着力品牌创建,全面提升引领质效。西南民族大学是有优良传统、深厚底蕴的学校。这底蕴是“由党创办、为党服务、永跟党走”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的体现。学校以“红满高原”省级党建品牌为引领,持续激发“树人”“活力”“暖心”等基层党建品牌和“四强四化”支部工作法等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研攻关、服务地方等工作的活力。“格桑花”支教团扎根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将“接力支教+特色宣讲+短期实践”有机融合;研究生“梦想接力棒”宣讲团利用寒假返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朋辈引领、社会服务等,在“坚持旗帜引领、忠诚于党”的“民大奋进”中贡献青春力量。紧扣主线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是西南民族大学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办学实践不可或缺的核心主题,更是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集中体现。学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勇当“排头兵”,走在前、作表率,并以此作为重要标尺来衡量办学成效。深化学科专业建设调整。按照“融”的要求和增进共同性的方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民族学学科建设体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优势学科群,形成“学科矩阵”,发挥聚合效应。精心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和中华文化精品课程,修订完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将学术研究、教学研究的重心,专家学者的精力,人才培养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增进共同性的要求上来。坚持理工交叉、文理渗透,逐步扩大理工农医师范类学科专业比例,拓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破“五唯”,持续推进“维舟人才工程”,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不断激发队伍发展潜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教书育人、“铸牢”工作业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建立“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评机制,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培养造就更多“四有”好老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本为本”,完善构建一流本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拔尖计划”“强基计划”“卓越计划”,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统筹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项目培育。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分类培养模式。强化第一课堂主体地位,丰富校内实践第二课堂,拓展校外社会实践第三课堂,加强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第四课堂,增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强化助人和就业实效,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实施100条硬实举措,以学生为根本,以校园为阵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把主线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构建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一线三维四面五度十育人”工作格局,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校坚定办学定位,立足四川、扎根祖国大西南特别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前进方向,国家所需就是使命担当,人民期望就是奋斗目标,开展有组织科研,全方位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工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加强宣传阐释和理论外宣,产出一批有代表性成果,培育建设高端智库。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以“若尔盖站”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为重点,发挥牦牛种质资源、胚胎工程和肉用山羊品种等已有国内外领先优势,深度聚焦青藏高原“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三牧”(牧民、牧区、牧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建好建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结合点,围绕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草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三大核心研究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服务,把“论文写在草地上,把成果留在各族群众家”,让学校在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优势不断凸显。加强有区域特色的交叉融合发展研究。以学校青藏高原基地为牵引,加大人文社会科学和交叉学科研究,聚焦青藏高原历史文旅与经济社会发展、藏羌彝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实施民族文献百部典籍翻译和传承工程,积极同民族地区、国内外大学深化战略合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藏羌彝走廊”区域发展综合研究,构建开放式、多层次、宽领域的研究共同体,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南民族大学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开创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新局面,奋力书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西南民族大学篇章。(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跨度近200年!清朝五帝为何续修《一统志》?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有趣的“十三”:藏羌彝走廊的文化遗存与共生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道中华开通留言功能啦!欢迎大家常留言,多投稿,“分享”“赞”和“在看”三连击哦~本文约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卫岗:写好“口岸经济”大文章丨访谈

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卫岗围绕如何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贡献接受了中国民族报记者专访。▲卫岗。主持人:您如何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马蹄寺石窟·绝壁上的艺术宝库丨丝路石窟系列之④

胡琪RECOMMEND往期推荐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法论意蕴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成功经验,为中国民族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路径导向、方法指引和理论支撑?这是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核心话语之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深入挖掘和凝练其中的历史内涵和理论价值,不仅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清晰的理论路径,而且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法论内涵“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所以具有方法论意义,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民族工作的历史内涵紧密相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一切民族工作都紧紧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和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奋斗目标展开。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强调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反对民族间一切歧视不平等的待遇”。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其中蕴含着“民族解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治理念。如,红二十五军赠予宁夏西吉县兴隆镇陕义堂清真寺“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匾,广西右江瑶族、壮族、苗族群众及琼中黎族群众传唱至今的红色歌谣等,无数红色遗产见证了各族人民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深度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法论意义,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工作组织原则与行为原则。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唤醒个体的“人民”意识来激活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路径,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取得最终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以来各族人民“保家卫国”的实践摆脱了无序的自发状态,并演变为一种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忠诚,而且带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革命。也正是这种社会忠诚和价值革命,促进各族人民在血与火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谱写伟大革命的壮丽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充分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内涵。195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三十五条规定,“克服各种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在发扬各民族间的友爱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团结将继续加强”。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新中国的国家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互渗透,为各民族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构筑了可靠的制度平台,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欢欣鼓舞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法论意义体现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社会实践智慧。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贫困的边疆地区或山区,各民族之间在经济和文化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而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遵循。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共圆中国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法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核心话语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的方法论意义,不仅在于拓展和深化了中国民族学的理论根基,而且为我们的价值肯定和理论自信提供了源头活水。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法宝。人民作为共同体的原型,代表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并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具有正确性和典范性,这为个体的自我归类提供了共同的、具有相似性的特定品质。中国共产党赋予“人民”丰富的政治内涵、价值伦理和规范体系,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紧密联结的政治基础。在这样的共同体里,各族人民以共同的政治目标为纽带而联结起来,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现实的共同体之中,尤其是在政治共同体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坚定了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信心和决心,也从现实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性问题。其次,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于共同价值认同的团结机制。可以明确,民族共同体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个体行动的集合体,共同的规范和价值与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等认知问题紧密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特定时空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追求和现实诉求,有助于推动个体从自我的意义根基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最高层次的政治象征,是比个体更充分、更实质性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社会动员和整合功能,这也从现实层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重要性问题。第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实践智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基本法则。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各族人民经历了政治交融、文化交融、经济交融以及心理交融不断深化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互动特征,并把不同的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场域,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循序渐进的基本法则意味着既需要坚持政治认同的核心地位,还需要巩固经济层面的物质基础作用以及文化层面的心理互嵌功能,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价值理念在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最后,百年历史经验还揭示了“道路”的选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基石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全面贯彻,人权得到更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疑在国家与个体之间构建起了一种立体性的政治传输路径,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优势,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了道路保障和制度保障,这也从民族工作层面回答了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要性问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法论指向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方法论意蕴,构建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新范式和新格局,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一是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深入挖掘和凝练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智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基于本土经验的学术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智慧,既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各族人民的理性选择,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挖掘和凝练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智慧,不仅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主体性、反思性和能动性,而且有助于检验西方经典理论与我国本土存在的偏差,揭示其理论的局限性,进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二是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研究在对象层面向复杂社会结构、动态因果机制等纵深领域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全体人民的整体社会福祉。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聚焦于社会结构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推拉动力,探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提供可行性路径。这也进一步要求分析经济、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如何在不同层面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动力作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来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路径,集中分析社会结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次影响。三是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为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提供科学的学理支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的相遇、碰撞和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客观认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视民族关系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当前中国民族工作面临的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同时还需要以新时代的制度优势为现实根基,通过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实证分析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系统性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逻辑、道路逻辑、制度逻辑以及法治化逻辑,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经验研究支持。四是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的学科本质。从学科起源上来讲,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民族学(人类学)属于一门以研究“异文化”为起点的学科。在早期对“他者”的描述中,西方民族学不是维护人之价值和尊严,相反却成了西方世界发动战争、四处掠夺以及进行殖民统治的知识基础。尽管后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并没有改变深陷其中二元对立的伦理缺陷。中国经验表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学科角度来看,“以人民为中心”有助于把文化的多样性纳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突出“人”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在文化实践中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西方民族学“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的主体问题。作为方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加强提炼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工作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新时代中国民族学作为一门为“人民”谋福祉的学科的本质。(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教授)来源:中国民族报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李振林:以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丨访谈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广西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奋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振林就此接受专访。▲李振林问:十年来,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李振林: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有12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8个边境县,56个民族在这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新时代十年,广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15个自治县(含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43.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125.94亿元,在边境地区布局若干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推进“百企入边”行动,把边境地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建成“四个共同”边境文化长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2011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2016年,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同年,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广西工作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是我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问: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和行动,对广西的民族工作带来哪些启示?李振林:广西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归根结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西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提出“五个扎实”和“四个新”总要求等重要指示要求,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为广西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1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更加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新时代10年特别是过去5年广西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中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更加坚定坚决,坚定不移地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问:广西的民族工作有什么宝贵的经验?李振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时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2021年,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称赞“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总结广西民族工作成就和经验,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新征程上,广西民族工作要坚持和发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改进和完善与中央要求、时代精神有差距的地方。重点是对10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升,提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论的高度。问:广西如何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李振林:自治区民宗委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2018年以举办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系统总结“广西经验”,出版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等一批理论书籍。2021年至今,广西先后命名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安排专项经费,开展课题研究,出台基地管理办法,推动编纂出版《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理论与实践》丛书。在全国省级层面首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扎实做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在广西逐步搭建。广西虽然已在总结广西民族工作成就和经验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我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的高度和深度还有差距。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领域的内在逻辑、重大原则等方面把握好广西民族工作的经验,深入总结提炼‘成功实践’和‘生动缩影’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有力地佐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更好阐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好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发挥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将重点抓好中央统战部、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边实践边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广西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史实的研究,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秦代设置桂林郡”“瓦氏夫人抗倭”“灵渠—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等代表性史料,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故事。问:广西如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继续在全国走前列、作示范?李振林:2022年,广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新规密集出台——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府印发《“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广西“十四五”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实施方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自治区政协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中华衣冠何以成为文明的力量?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道中华开通留言功能啦!欢迎大家常留言,多投稿,“分享”“赞”和“在看”三连击哦~本文约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最新!国务院机构设置公布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设置方案,现将国务院机构设置通知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牌子。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农业农村部加挂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三、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信访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国家反垄断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牌子。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在中央宣传部加挂牌子,由中央宣传部承担相关职责。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中央统战部加挂牌子,由中央统战部承担相关职责。五、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中央统战部加挂牌子,由中央统战部承担相关职责。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在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加挂牌子,由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承担相关职责。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央宣传部加挂牌子,由中央宣传部承担相关职责。六、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气象局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央党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2023年3月16日▲网页截图。来源:新华社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李大龙:中国之为天下,新疆何以为疆?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道中华开通留言功能啦!欢迎大家常留言,多投稿,“分享”“赞”和“在看”三连击哦~本文约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鄂崇荣:团结奋斗,推动高质量发展丨访谈

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鄂崇荣围绕如何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贡献接受了中国民族报记者专访。▲鄂崇荣。主持人:您如何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鄂崇荣: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聚心工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对口援青战略支持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等援青省市以及中央各部委和央企大力支援青海高质量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援青干部,把青海当作“第二故乡”,克服高寒缺氧、环境艰苦等方面的困难,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打造“天津班”“杭州班”“浙江班”等教育援青的“金名片”,不断扩大“组团式”医疗规模,涌现出郝烨、陈水芳等一大批好“曼巴”(意为“医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写照。一方面,青海受援州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另一方面,援青干部亲眼见证了青海各族人民为保护三江源、中华水塔作出的贡献,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您认为应当如何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鄂崇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深度融入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挖掘生态固碳增汇潜力,推动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持续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大力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助力全国能源结构转型和降碳减排。持续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深入推动青稞、牦牛、藏羊等高原特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推进拉面、青绣、唐卡、藏毯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您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鄂崇荣:我们要坚持政治引领,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通过中外对比、今昔对比,使各族群众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要进一步挖掘中华水塔、昆仑山、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进项目化、落地化,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主持人:请结合今年全国两会部署的重点工作,谈谈您对所在地区或工作领域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思考。鄂崇荣:高质量发展是解决青海各种问题的“金钥匙”。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学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地方智库建设和咨政服务当中。聚焦青海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工作,汇聚科研力量,做好理论阐释、学术研究、学理解读、咨政建言等工作。来源:中国民族报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为何说海外藏敦煌藏文文献回归任重而道远?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道中华开通留言功能啦!欢迎大家常留言,多投稿,“分享”“赞”和“在看”三连击哦~本文约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诗歌里的长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镜像丨文化周末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式发展的历史进程。长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丰厚,自古以“长城”为咏诵对象的诗歌层出不穷。正如大型文献《中国长城志》中所说:“自有长城以来,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3.18直播预约 | 主创访谈:和地球一起“流浪”

当“末日”来临,人类将会怎样?2023年3月18日20:30,“道中华”邀请《流浪地球2》主创龚格尔、青年演员朱颜曼滋讲述台前幕后的有趣故事,快来预约观看吧!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和未来。《流浪地球2》的出圈,不仅因为科幻叙事的惊奇设定和末日题材的视听震撼,更在于为人类面临共同灾难时提供了以合作包容为内核的“中国方案”。作为国产科幻电影崛起的标志性作品,《流浪地球2》的台前幕后还有哪些精彩故事?主创团队在电影制作中又有什么心路历程?“道中华”邀请《流浪地球2》的制片人兼编剧龚格尔,中国驻联合地球总部代表“郝晓晞”的扮演者、青年演员朱颜曼滋,带大家重新走进《流浪地球2》。3月18日20:30,“道中华”与中国新闻网联合直播,跟着“地球”去“流浪”,敬请期待!观看渠道:“道中华”视频号、抖音号你可以扫码关注“道中华”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或者在相关平台搜索关注“道中华”微信公众号。“道中华”微信公众号“道中华”视频号抖音号来源:道中华公众号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连演4场!歌舞剧《玛纳斯》晋京展演,讲述英雄玛纳斯传奇一生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与《格萨(斯)尔》、《江格尔》一起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观看了《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总书记强调,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2023年“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将于3月18日拉开大幕。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和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出品的原创歌舞剧《玛纳斯》将于3月18日、19日在北京民族剧院,3月22日、23日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进行展演。史诗《玛纳斯》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歌舞剧《玛纳斯》以文艺作品的形式描述了玛纳斯传奇的一生,从诞生、结盟、大婚、远行、回归5个时间点展开,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保卫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搬上了舞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积极贡献。“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唱它怎么行呢?这是先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传到如今……”已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居素普·玛玛依生前说唱《玛纳斯》时,这个表达他一生志向的段落一定不会少。一部23.6万行的诗歌长卷,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柯尔克孜风情画卷。然而,由于《玛纳斯》基本以口耳传唱,加上变体众多、节奏感不强等因素,史诗传承面临重重困难。新时代,党和政府加强对《玛纳斯》传承的资金保障,完善《玛纳斯》保护体系,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及传承人群开展传承活动,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英雄史诗《玛纳斯》日益焕发新的生机。本次《玛纳斯》晋京展演,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文化宫、克州党委宣传部、克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克州歌舞团和阿图什市、乌恰县歌舞团以及阿克陶、阿合奇县文工团联合创编演出。克州歌舞团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曾多次代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外出表演交流,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大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声乐歌手大赛等多项大奖。“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该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一台台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舞晚会、舞剧、歌舞剧、音乐剧、民族戏曲、曲艺等在首都舞台华美绽放。精彩剧照歌舞剧《玛纳斯》门票发售中!点击海报进入购票通道↓↓↓▲点击海报购买民族剧院演出门票▲点击海报购买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门票来源: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文化宫公众号监制/肖静芳
202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