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典籍博物馆

其他

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在京开幕

12月21日,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在京开幕。展览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包括“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和“笔墨春秋——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作品展”两项展览,系统梳理总结王蒙同志70年的创作经历、人生哲思,给文艺创作以启迪启示,给广大读者观众以精神滋养。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9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从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开始,在70年的时间里,他笔耕不辍,先后发表作品2000多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以恢弘沧桑的文字抒发了内心浓郁的家国情怀;他关注人民的命运,书写人民生活的变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宏大的多民族生活图景;他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秉持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为繁荣文学创作、发展文艺事业、推动文化建设、报效党和人民作出卓越贡献。“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青春万岁”“这边风景”“创作是一种燃烧”“大块文章”“文化的光照”5个部分,以近300张照片和550余件展品,全景记录王蒙70年来与共和国发展历史相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创作历程,展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各时期的代表性优秀文学作品,表现了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写作的初心和使命。“笔墨春秋——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作品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创作是一种燃烧”“写给世界的情书”“论道抒情两不妨”“文化传播的使者”“传道授业甘如饴”5个单元,按照文学题材分类串联起王蒙文学创作发展历程,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等。展览全面展示王蒙70年创作生涯的作品全貌,展现他创作中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家国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求与深厚理解,关于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的深层思考与人生智慧,及其对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本文转载自《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9月25日,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提供支持,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及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开展公告丨“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赏析”开展公告

2023年9月22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赏析”将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紫竹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统称。中国古代兵书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古代的军事知识,并保存了哲学、科技、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的珍贵资料,记录着中国古代先贤对于军事与战争的辩证思考,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正义与和平的无限向往。兵书是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恢弘博大、精湛深远,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人类的文化瑰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止戈为武”“自古知兵非好战”这些至理名言至今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兵书文化,重点介绍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纪效新书》《筹海图编》等10部经典兵书的内容、军事价值、诞生背景、古籍版本、作者轶事等,并在最后整理出中国古代兵书长河。观众可以在本展览中赏析经典兵书,了解中国古代兵书的文献价值,从中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用兵、治兵原则,感受中国古代兵学的辉煌成就。展览展出了国家图书馆馆藏十部经典兵书仿制件,如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三卷》,该本《孙子兵法》是“十家注——十一家注”系统的母本;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庄重抄本《武经总要前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该本附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讲述其阅读《武经总要》的心得体会;海内仅存两部的《筹海图编》初刻本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宪刻本《筹海图编十三卷》,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开展公告丨“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开展公告

2023年9月23日,“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八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3年12月17日(每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本次展览由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提供支持,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及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被火山掩埋前的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是深受古希腊罗马文明滋养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足,艺术创造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后,它们就都被掩埋了。被火山灰封存的古城,成为了我们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绝佳线索。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博物馆之一,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庞贝地区遗址出土文物。该馆127件/套珍贵馆藏漂洋过海而来,为中国观众献上一场古希腊、古罗马珍贵文物的非凡盛宴。展览共分为“梦回盛世”“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情神话”“快意人生:古罗马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古代艺术中的美的概念”“神话再现”五个单元,聚焦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情、奢华和美,还原庞贝古城在被火山灰掩埋前的城市面貌与民众生活,感受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追溯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庞贝神话珍品欣赏展览展出了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7件/套珍贵馆藏文物,例如《海中的阿佛洛狄忒》《伽倪墨得斯与鹰》《有帕里斯、海伦及阿佛洛狄忒的浮雕》等,包括雕塑、壁画,陶瓷、青铜、玻璃制品等多种类型,同时配合生活起居场景的真实还原以及火山爆发时的场景重现,结合多媒体等展示方式,营造近距离、沉浸式的观赏氛围,让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的庞贝-赫库兰尼姆遗址重返人间。伽倪墨得斯与鹰有帕里斯、海伦及阿佛洛狄忒的浮雕海中的阿佛洛狄忒该展览为收费展览,观众可在本公号后台消息对话框回复关键词“购票”获取购票信息。如有其他疑问可拨打展览运营方咨询电话18001258757(周二至周日,09:00-16:00)。国家典籍博物馆2023年9月20日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2023年4月27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和北京众创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4月28日,展览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第八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被纳入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系列重要活动。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孙小兵、北京众创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易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副召集人俞勤,中共昌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李文慧,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崇,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陈静,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考古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泸州老窖博物馆等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主持。展览共分为“以礼永续”“物里乾坤”“放眼世界”三个单元,以明代万历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为原点,涵盖了明代宫廷礼仪、日常起居生活、外交贸易等内容,让观众在欣赏明代审美意境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明代丰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展览汇聚了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共137件展品,涵盖种类包括皇家金银器、玉器、竹木器、织绣、书画、瓷器等,展现了明万历年间文化艺术与工艺水平的发展高度,以及皇家风采与社会风貌特征。特别是明十三陵首次展出体量大、规格高的精美展品,包括金翼善冠(4月28日至6月29日期间展出,6月30日至展览结束展出“金翼善冠”复制品)、金爵、万历款金箸等,堪称一场来自明代的文化与美学盛宴。展览还为观众带来了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展演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文创衍生品,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展览将从2023年4月28日展出至2023年8月29日。该展览为收费展览,观众可在本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购票”获取购票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展览运营方咨询电话010-65468357、010-87756421。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Case Lab元世界——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开幕仪式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2023年4月25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北京众创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Case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刘波: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唐写本《尚书》

《尚书》汇编了一批上古政治历史资料,也是儒家“五经”之一。经过秦代焚书和秦末战火,汉初由伏生传下来的,仅有28篇。此后又有古文《尚书》出土。不幸的是,经过魏晋之际的社会动荡,古本丧失殆尽。东晋元帝时,梅赜向朝廷进献了一部古文《尚书》,有宣称为西汉大儒孔安国所作的传。这个本子囊括了伏生本28篇,但将它们拆分成33篇,又依据先秦古籍中引用的《尚书》零散文句,伪造了25篇,凑成58篇。这个本子虽然不是真正的古文《尚书》,后来却成为《尚书》的通行本,受到世人的尊崇,刻入唐开成石经,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尚书》残石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3)刻石“《尚书》专题陈列”在展中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中厅现存《尚书》的古本,最早的是东汉熹平石经的残石,可惜残碎太甚,保存的文字不多。其次便是敦煌遗书中留存的《尚书》古写本,它们抄写于唐代,全都是伪孔传本,无一例外。据浙江大学许建平教授统计,敦煌遗书中存有49件《尚书》写本,其中有的是相对比较完整的长卷,有的是很小的残片,有的可以缀合。这些卷子,涉及《尚书》58篇中的34篇,其中首尾完整的有22篇,内容接近全书的一半。它们为现代人了解《尚书》、研究《尚书》,提供了无比珍贵的资料。它们大多收藏在英法两国的国家图书馆。敦煌唐写本《尚书》(编号BD14681)局部(建议横屏观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件敦煌唐写本《尚书》长卷(编号BD14681)。这个卷子长达367.2厘米,卷首残缺,卷尾完整,有尾题“尚书卷第一”。存有文字162行,包括《尧典》的后半部分及《舜典》全篇。它曾经是收藏家许贞干味青斋的收藏,1955年12月连同许贞干旧藏的其他22件敦煌遗书,由文化部文物局拨交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到馆时这个卷子状态不佳,残损严重,卷首部分尤甚。《敦煌劫余录续编》著录:“严重碎损,纸焦脆。”敦煌唐写本《尚书》(编号BD14681)尾题20世纪90年代,国家图书馆开展敦煌遗书的抢救性修复,这件残破不堪的珍贵文献得到妥善的保护。据修复这件文献的修复师周春华老师说,修复前的卷子“整体破损程度比较严重,卷端残缺,有许多碎片,卷心多裂缝,整体揉卷在一起,需小心翼翼地展开”。为了复原卷首的碎片,修复师们参考《十三经注疏》,把指甲盖大小揉缩在一起的碎片,根据残存的文字笔道,逐一找准位置,完成拼接复原。现在,我们还能从卷背密密麻麻的修补痕迹,可以想象这个写卷修复前的碎裂程度。敦煌唐写本《尚书》(编号BD14681)卷背修复痕迹修复后的《尚书》写卷,提供了更多的文献信息。原收藏者许贞干的《味青斋藏敦煌石室佚卷》记录这个卷子“自‘日中星鸟’起至卷末”,修复后“日中星鸟”四字在第7行。也就是说,修复后的写卷能多识别出卷首的6行文字,它的学术价值也就更突出了。这是古籍修复有助于文献研究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有意思的是,这个写卷第10—14行下部残缺的一块,保存在英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S.9935。这块残片存5行(以正文单行大字计),十余字。缀合之后,这个写卷能够提供的信息就更多了。BD14681与S.9935缀合图这个写卷中,“世”字缺笔,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治”字出现14次,不缺笔,但有4个“治”字改为“理”,虽然它避唐高宗李治名讳不严格,但仍足以说明它的抄写年代当在唐高宗朝之后。学者将它与唐开成石经本、孔颖达《尚书正义》本对勘,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细微的文字差异。透过这些差异,可以看到隶古定本《尚书》的原貌,纠正传世文本的讹误,纠正历代研究者的误解误说。凡此种种,都可以加深我们对《尚书》之《尧典》《舜典》两篇的理解,以及对《尚书》流传史的认识。尚书卷第一唐写本
2021年3月9日
其他

张志清:古籍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典籍里的中国》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中,古籍的大众传播是个难点。古籍用繁体字、文言文、竖排版,没有标点断句,一般人看不太懂,敬而远之。古籍装帧朴素平实,不像其他文物形式多样、艺术特点突出,吸人眼球。虽然古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思想文化,但绝大多数古籍目前只适合小众传播、分众传播,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不多,成为文化遗产中“活起来”的难点。今年大年初一晚上黄金时段,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专题节目,借助舞台话剧和古今对话,诠释古老典籍《尚书》的内涵。节目一经播出,就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创新的艺术手法、炉火纯青的表演功力、古今穿越的震撼效果,击中亿万电视观众的心灵,瞬间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用“舆论炸裂”来形容民众对该片的反响。据央视最近统计,该节目网络视频播放量超1.4亿人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7亿,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网友和媒体纷纷盛赞该节目“传播文化自信”“震撼人心”。《典籍里的中国·尚书》播出后,很多不了解《尚书》的观众都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读一下这部先秦传下来的、文字古奥的典籍。国际《尚书》学会会长钱宗武先生说,《尚书》与其他经典《周易》《诗经》《春秋》还不一样,后三者大家耳熟能详,传播较广。但《尚书》比较高冷,学者和读者关注较少。通过《典籍里的中国》,激发了民众对《尚书》这部中华民族元典的关心和对其传承的历史和现状的关注,使整理研究者感到惊喜。可以说,《尚书》是从最小众传播变成了最大众传播,最难活起来的古籍《尚书》今天却率先活起来了,这无疑是古籍传播上的一次巨大成功。电视观众评论中最亮眼的一句话是:“就这样干。”《典籍里的中国》何以起到如此震撼的传播效果?我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01
2021年3月4日
其他

《尚书》——看《典籍里的中国》,赏珍贵国宝

央视最近新推出了一档重量级文化综艺《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聚焦《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年的我国经典典籍,展现我国古代典籍的编纂、流传、保护的历程,探索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修身齐家、军事、科技智慧和文学艺术成就,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图片源自网络今天开始,我们就带领大家跟随《典籍里的中国》,赏析那些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里展出的珍贵国宝。节目的第一期以《尚书》为主题,从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的视角,利用大禹治水定九州、周武王为民伐纣等多场戏剧的形式诠释书中的“民惟邦本
2021年2月24日
其他

画中景?景中画?来国家典籍博物馆听听“自然的吟唱”!

▲点击右下角箭头全屏播放视频“自然的吟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花鸟画艺术展”国家典籍博物馆
2020年10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开展公告

2020年9月1日,“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四展厅开展。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古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门径。然而由于纸张本身不易保存的特性,以及千百年来无法预知的自然、人为灾祸,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通常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有效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对保护、传承珍贵古籍文献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展览展出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于2019年通过“古籍修复技艺竞赛”向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征集到的参赛作品,以及珍贵古籍修复成果百余件,涵盖敦煌遗书、早期佛经、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及稿抄本等各类古籍,同时将展出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以及古籍修复用纸等实物。展览通过图文、修复专家视频演示、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向大众展示古籍修复成果,宣传古籍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关注、保护和传承古籍修复技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古籍修复事业发展。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巧技天工
2020年8月31日
其他

国家典籍博物馆有序恢复开放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及国家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国家典籍博物馆将于2020年7月28日起实行错峰限流预约开放。为切实做好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工作,同时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开放期间,国家典籍博物馆实行分时段预约参观政策,具体办法如下:01开放时间9:00—12:0013:00—16:00每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开放期间每天12:00—13:00为展厅消毒时间02预约方式观众需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国家图书馆服务号”进行预约,或提前拨打电话(010-88545426)按时段进行预约,获取微信(电话)预约码。国家典籍博物馆预约将于2020年7月27日上午9:00开放。↓微信预约操作流程↓▌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开展公告|“汉文文书——东波塔档案中的澳门故事”开展公告

推送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讲座、活动、文创等信息动态,介绍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