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展播 | 郭丰 等: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

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
2024-08-2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金奖

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获奖作品展播

导语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1985年,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


2011年起,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以城市学领域开创者钱学森先生为名设立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分别围绕城市人口、交通、教育、卫生健康、土地住房、文化遗产、环境等七大主题开展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国内对城市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第十三届钱学森城市学(环境)金奖提名奖作品: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作者郭丰、杨上广、任毅。 



一、推荐理由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在城市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篇论文采用了经典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对数字经济领域研究、碳排放领域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总结探讨,通过构造2011-2019年中国22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稳健性,并识别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数字经济发展、碳减排、“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具有较好的理论验证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作品介绍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中国目前对高碳化石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较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还在增加,使得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渗透,已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降低城市碳排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那么,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否也给城市碳减排提供了新动能? 


碳达峰、碳中和的难点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还是能源消费结构向可再生和清洁能源转型,都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降低城市碳排放中关键的一环,如果数字经济能促进城市碳减排,那么数字经济发展是否通过激励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了碳减排效应?


本文构造了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使用2011-2019年中国22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聚焦和厘清了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计量实证结果表明: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可以助力城市碳减排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延长时间窗口、调整样本期、剔除部分样本和双重差分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第二,本文聚焦和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碳排放的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无论作用机制是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还是绿色发明专利授权数,数字经济发展均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降低了城市碳排放水平。


第三,异质性结果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高人力资本城市、高科技财政投入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更加显著。


对此,本文建议:


首先,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夯实数字经济载体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碳减排提供新动能。一是加快5G基站、云计算平台、IPV6地址数和大数据中心等承载数字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基建”建设水平;二是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等数字技术的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三是依托数字技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将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和业务流程链接起来。


其次,加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推出多样化的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产品,制定激励性的财政信贷政策和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绿色法律法规体系和知识产权制度供给体系;三是培养绿色低碳人才队伍,培育建设绿色技术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绿色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四是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工业、农业、建筑和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再次,立足区域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一是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应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和资源型城市适当倾斜,制定优惠的税收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加快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优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三是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优化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本结构,加强对资源型城市的科技财政投入。四是倡导和强化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观念,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倒逼企业绿色低碳升级。



三、作者简介



郭丰,男,四川广安人,经济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创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经济。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产业经济研究》、《南方经济》、《中国经济问题》、《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



杨上广,男,福建政和人,理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决策咨询基金以及日本文部省国际合作基金、澳大利亚联邦基金等项目。在《中国人口科学》、《中国软科学》、《CITIES》等核心刊物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独著4本,合著5本,包括2本英文合著《Transforming Chinese Cities》、《Towards Low Carbon Cities in China》两部,获得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奖1项、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建国七十周年上海社科联系统征文优秀论文成果奖1项。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产业特色小镇联盟学术主任。



任毅,女,河南洛阳人,管理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等30多项,在高水平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4部,撰写的10余份决策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获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一等奖、重庆市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等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重庆市南岸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供稿:杨之颖、郭丰

编辑:姜晓航

审核:方志明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怎么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