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展播|眭依凡、王改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
2024-08-2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金奖

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获奖作品展播

导语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1985年,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


2011年起,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以城市学领域开创者钱学森先生为名设立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分别围绕城市人口、交通、教育、卫生健康、土地住房、文化遗产、环境等七大主题开展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国内对城市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教育)金奖提名奖作品 —— 眭依凡、王改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推荐理由


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引领性和决定性作用。如何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落实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中,这既是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的使命担任,更是大学必须积极应对的紧迫课题。本篇论文在讨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厘清阐释大学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提炼并阐述了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为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大学高质量发展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遵循。



二、作品介绍


作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及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以及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基本属性的高等教育,其发展不仅需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还必须关切社会诸多因素产生的制约作用。由此决定了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具有强烈社会性和专业性特征的高等教育,其发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办学治校育人活动的内在规律,又要遵循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受到社会制约的外部规律。前者表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及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后者表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厘清了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基础上,作者进而对大学及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文章指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质即高质量大学的建设,没有高质量大学的建设成效,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就不可能达成。逻辑关系如下:一是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高等教育体系是诸多大学的集合,即各种各类各层次的大学是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是由诸多高质量的大学及其有机结合的结果,因此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必须由诸多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二是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学是一个社会职能多样且以智力劳动为基本属性的高度复杂的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诸多利益相关者组织,其不仅需要根据其属性及规律进行治理,还要高度重视调动其诸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由此决定了大学必须致力于通过其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及提升其治理主体治理水平亦即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提高大学组织治理效能从而确保其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组织。


基于上述对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与大学及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关系的讨论,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内部治理现代化实践要素。


第一,明确有利于大学善治的治理原则。善治是以组织的核心目标为价值选择,注重在组织及其权力构架、资源配置及其管理的合法性、高效率为原则的顶层设计下,追求治理效果的整体性、可持续性、长远性、高质量的管理结构,是使不同利益主体缓解或放弃冲突,并以共同的目标为纽带,以互动合作为方式旨在追求效率的管理模式。善治是最贴近大学组织内部管理且要求更具体的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大学之善治主要包括效率优先、整体设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四大原则,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善治的目的是效率,善治的前提是民主,善治的手段是整体设计,善治的保障是依法治校。


第二,建构有利于大学共同治理的组织及制度框架。无论从具有理论意义的概念本身还是从具有操作价值的治理模式而言,大学治理都旨在强调共同治理或共享治理观念,建构有利于大学内部共同管理的组织制度框架是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实践要素。首先,大学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必须解决大学行政利益主体与学术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及协调平衡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的合理配置问题,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有效分离。其次,积极推进大学治理重心向学院学系的下移即根本落实治理权力下放学术系统这一治理结构的改革调整,充分调动学院学系的治理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大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及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大学章程》,以规范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活动。


第三,以大学领导力提升为推进路径。领导者作为在整个组织治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治理主体,在任何组织的治理能力结构中,其领导力都是最不可忽视的治理能力要素。大学领导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决策层及其成员的领导力,包括党政班子成员。大学想要走向成功,需要强有力、富有远见且勇敢无畏的领导能力。二是院系学术领导者等,作为大学内部一个“准自治”的组织,他们在大学有效治理中扮演了基础性的作用,他们的领导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治理效率。在关系大学发展的制度和资源供给两个外部变量日益改善后,大学领导力就成为决定大学能否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兴衰成败的关键变量,所以提升各层次大学领导者的领导力是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学领导力要素主要包含思想力、组织力、决策力、制度力、资源力、文化力和校长力这7个要素,因此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即这7个大学领导力要素的提升。



三、作者简介



眭依凡,现任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学科组副组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从事高教工作逾 30 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第六、七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二、第三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第五、六、七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曾担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教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教科院院长、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基地负责人等职;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中国高教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在学术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论大学》《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理性捍卫大学》《大学文化思想及其文化育人研究》《大学理想主义及其实践研究》等;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教育优秀图书二等奖及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王改改,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供稿:毛智辉

编辑:姜晓航

审核:蔡   峻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怎么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