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的力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带您读《英国浪漫派诗歌》

外教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3-11-12

 

 特殊时期,经典阅读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面对灾难,经典镌刻人性的高贵;

    对抗逆境,经典传递勇气和力量。

    那些穿越了时空的文字,

记录着人类历史长河中

类似的遭遇、相近的感伤。

    谁在脆弱无助,谁在悲痛仓皇;

    谁不愿守望家乡,谁不想偿还善良;

    谁不曾执手相看泪眼,

谁不忘掌灯把我们照亮。

    经典是以梦为马,保卫信仰;

    经典是身在沟渠,远望星光。


 本期推荐:《英国浪漫派诗歌》






///





名师讲坛



张 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和中外文学关系。曾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曾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文学概论”。主要出版物有《T·S·艾略特:诗歌和戏剧的解读》《英美诗歌选读》《文学原理教程》《燕卜荪传》《触碰现实》《苏格兰现代诗歌选》等书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80余篇。




向上滑动阅览


英国浪漫派诗歌一般是指19世纪初的英国诗歌作品,其主要诗人包括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然而,不是所有19世纪初的英国诗人都是“浪漫派诗人”,浪漫派诗人是特指那些具有浪漫主义特质的诗人。《牛津浪漫主义时期诗歌集》(The Oxford Book of Romantic Period Verse)收录了近80位诗人,然而其中有些诗人,如罗伯特·彭斯,可能永远不会被视为“浪漫派诗人”。

我们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在浪漫派时期并不存在,该词在19世纪后半叶才出现,因此有人认为浪漫派是后世的发明。一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始于1798年的《抒情歌谣集》(The Lyrical Ballads)。在该书的第二版(1800)“前言”中,华兹华斯说,他撰写诗歌主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事件和情景,尽量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描述和描写”。“从日常生活选择事件和情景”、“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这并不是当时诗歌界惯常的做法,18世纪的古典主义诗歌讲究格律,讲究“诗性语言”。

除此以外,“前言”将诗歌定义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静中记起的情感。”这句话虽然短小,但是在它的历史语境中,也具有强烈的反叛性和颠覆性。18世纪的古典主义诗人更加注重技巧和诗艺,而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形式和技巧是诗歌的生命,诗人追求的是机智和急智(wit),注重用理智来制约感情,而不是“强烈感情”的自然表达。

作为一个流派,浪漫主义有什么特征呢?它与其他派别有何不同呢?有人用“原创、想象力、天才、创造力”(originality, imagination, genius, creativity)来概括浪漫派的诗学特征,并称之为“浪漫派四大词汇”。有人认为,英国浪漫派具有“表现主义”的诗学特征,与古典主义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有很大区别。它强调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世界的重构,而不是仅仅像照镜子一样反映世界。

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浪漫主义运动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对工业革命、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是一种反叛。它“崇拜自然”,倡导“回到自然”,代表了一种生态意识。像我们时代的生态文学一样,它也是对地球的生态危机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为什么华兹华斯在《黄水仙》中呈现了那么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什么在《转折》中倡导人们放下书本,走进自然?把“森林的律动”置于“圣贤的道德说教”之上?因为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要真正把“彩虹”视为彩虹,体会其五光十色的美丽,而不是用理性对它进行分析,把它沦为枯燥的光谱。

柯尔律治的《古水手吟》从表面上看是一次赴南极的冒险航行,故事情节涉及一个水手用弓箭射死了一只信天翁,随后受到了未知神灵的严厉惩罚。他虽然幸免于死,但却受到了悔恨和自责的困扰,生不如死。说到这里,读者可能意识到,诗歌不仅是一个冒险故事,也是“一个生态寓言”:古水手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缩影,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所射杀的信天翁也不是一只具体的鸟,而是大自然;他射杀信天翁的行为,就是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他最后游走四方,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罪行,正是改正错误、争取救赎的一种方式。

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污染和生态问题,也带来了贫穷、流浪、失业、无家可归,带来了社会的分化和贫富的差异。布莱克曾经描写扫烟囱的童工、伦敦街头的妓女和流浪汉、孤儿院、退伍军人等下层人民的苦难。华兹华斯也描写过无依无靠的老人,靠抓蚂蟥为生;被圈地运动剥夺了土地、生活无以为继的老人,在大城市街道游走,靠乞讨度日的乞丐。在这方面,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拜伦和雪莱。在《锡庸的囚徒》《哀希腊》中,在《西风颂》《给英国人民的歌》《暴政的假面游行》中,拜伦和雪莱虽身为贵族,却反对压迫,呼吁社会正义,同情底层人民,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扬。

浪漫主义运动与大英帝国的对外扩张有一种历史的巧合,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浪漫派诗歌不可避免地对帝国扩张做出了反应。布莱克曾经描写美洲和黑奴,华兹华斯曾经描写伦敦的世界移民,柯尔律治曾经描写奴隶贸易,拜伦曾经描写阿拉伯起义,雪莱曾经描写亚洲的爱,他们在与帝国合谋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不安和焦虑。

18世纪末也是中英两个大国文化碰撞的开始,1792年英王特使马嘎尔尼(Lord McCartney)访华,发生了著名的“礼仪之争”。柯尔律治在《忽必烈汗》中描写了中国皇家园林,被解读为对东方独裁的批判。华兹华斯也在《序曲》(The Prelude)第八卷中描写了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虽然这个皇家园林气势恢宏,里面湖光山色,各种植物争奇斗艳,但是华兹华斯还是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根本比不上英国 “湖区”。言语中尽显诗人作为大英帝国臣民的自信,以及西方人特有的,或盲目的民族优越感。

华兹华斯的“万树园”可能来自关于英王使团访华的报道,但华兹华斯与中国的关系远不止于此,他的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都与中国贸易有着密切关系。他的弟弟约翰·华兹华斯曾经任职于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并以此为跳板,贩运鸦片到中国销售。在第三次贩运鸦片到中国的途中,他的船遇到了风暴,结果船毁人亡。华兹华斯在其弟的三次鸦片贸易中,都持有股份,在其弟沉入大海之后,还写了一篇满怀深情的《悼亡诗节》(Elegiac Stanzas)。

浪漫派诗歌有些可能是满满的正能量,有些也可能是某些历史片段的再现。它对于我们当今的意义远不止于以上几个方面。它对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觉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首简单的《黄水仙》可以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当我们深刻理解这些价值和意义时,我们就会对大自然产生一种敬畏和尊重。看到草坪,我们就不会随便践踏,看到花朵,我们就不会随便采摘,更不会随意倾倒垃圾,污染大自然,真正形成一种“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






 走进经典《英国浪漫派诗歌》


1. 浪漫主义诗歌

    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调心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这个观点,心灵不仅仅反映世界,而且是创造性地反映世界。说得更准确一点,心灵是创造世界,而不是反映世界。华兹华斯在《抒情诗谣集》的前言中说,诗歌的“主要目的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事件和情景,尽量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叙述和描述它们;同时再给它们涂上一层想象力的色彩,从而使平凡的事物显现出非凡的面貌”。平凡的事物经过艺术的想象,就变得不再平凡。诗歌的力量源泉并不是来自它所描写的事物,而是来自艺术家所赋予的想象力。

    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强调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感情的自然流露”,要求诗人抛弃古典主义诗歌的形式主义,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书写发自内心的感情,真诚而不做作。诗歌应该源于自然,而非人为努力的结果。

    浪漫主义诗歌第三个显著特点是,作家将个人生活和思想作为诗歌的题材。华兹华斯在《序曲》(The Prelude)中讲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的故事,而这个诗人就是他自己。在英国文学史上,把自己选为一首史诗的书写对象,在他之前几乎没有英国诗人这样做过。在诗中,华兹华斯告诉我们,他参考了前辈诗人密尔顿,想到了英国和欧洲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但是他最终还是决定写他自己,使自己成为他最长的一首诗的主角和英雄。

 

2.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

    《天真之歌》出版于1789年,后与《经验之歌》一起于1794年重新出版,合集名为《天真与经验之歌》。布莱克称其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诗歌”,但它描绘的并非是天真烂漫的童趣,而是邪恶、苦难、社会正义的缺失等成人世界的现象。诗歌用“天真”和“经验”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象征“灵魂的两种对立状态”。在“天真”的眼里,这个世界是一个简单幸福的田园,而在“经验”的眼里,这个世界却充满了贫穷、疾病、淫荡、战争、社会和制度的压迫和性压抑。为了突出这种差异,《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个部分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婴儿的喜悦》对应《婴儿的悲伤》、《羔羊》对应《老虎》、《神圣的周四》对应《神圣的周四》。

    《老虎》(The Tyger)与《羔羊》是组诗,都是以问题形式写成,而问题都没有答案,或者有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答案。诗歌对老虎的描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其眼睛放出的光芒,其心脏剧烈的跳动,以及其巨力所形成的“致命的恐怖”。这样一个凶猛之物,谁能是它的创物主呢?整首诗重复着这样一个问题:谁创造了老虎?“什么样的手敢抓住那团火焰?”“什么样的臂膀、什么样的技艺能够扭住你心脏的肌肉?”“什么样的锤子、什么样的链条、在什么样的高炉中炼就了你的大脑?”“什么样的铁砧、什么可怕的手敢抓住那致命的恐怖?”

    《老虎》显示了造物主的另一面,也就是与《羔羊》不同的一面。作为一首“经验之歌”,它显示了世界的复杂性,甚至上帝都有两面性。上帝既是羔羊,也是老虎;他既是仁慈的,但也是愤怒的。对于虔诚的人们,上帝是羔羊,但对于有罪的人们,上帝也是老虎。

///





经典诵读




向上滑动阅览


The Tyger

By William Blake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And what shoulder,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名师荐读


1.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北京:三联书店,2014

该书是中国学者最早研究浪漫派诗歌的专著,可以了解中国学者的视角。


2.柳无忌:《英国浪漫派诗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该书是浪漫派诗歌的翻译佳作,可以作为参考。


3.莫洛亚:《雪莱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该书从正面呈现了具有争议的雪莱的一生。


4.巴特勒:《浪漫诗人、叛逆者与反动派》,黄梅、陆建德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该书呈现了浪漫派诗人与时代的关系,在审美和历史之间寻找平衡。


5.李增:《政治与审美》,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

该书呈现了浪漫派诗人与中国和东方的关系,让人看到了从前不太留意的侧面。

///



外教社经典伴读丛书


伴读本提供:

作者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作品梗概、章节详细摘要

有关文化、宗教、历史、地理、典故等难词难句的注解

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作品主题、所代表的流派及该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拓展思考题


除了伴读本,本套读物还创新地配套了移动学习资源。支持随学随测、方便教师监控的“随行课堂”,将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随行课堂” 主要功能——

移动端呈现章节摘要和难词难句;

精选原著片段并配以录音;

阅读理解自测题自动评阅;

教师通过移动端监控学习进度、了解学习情况。


  即刻扫码购书  



往期精彩回顾:

阅读的力量|走进经典·名师领读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阅读的力量| 复旦大学张冲教授带您读《威尼斯商人》

阅读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带您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

阅读的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带您读《红字》

阅读的力量|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带您读《蝇王》


文稿策划及编辑 /邬安安 王笑歌 许高 李冰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全心致力于中国外语教育

事业的发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