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向美国制造,苹果大幅调整供应链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黄山明 电子发烧友网 2022-12-29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德国的一次内部会议中表示,公司将从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厂购买部分芯片。不仅如此,库克还对员工表示,苹果也将从欧洲进行芯片采购,并且这一趋势越发明显。苹果方面透露,这一动向不仅是为了扩大苹果芯片来源,也是为了减少对亚洲生产的依赖。

苹果到底选谁?

就在上个月苹果CEO蒂姆·库克访问欧洲期间,与德国当地工程和零售员工进行会议时透露,苹果将扩大未来芯片的供应来源,目前已经决定从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厂采购,该工厂将在2024年进行投产,因此苹果还有大约两年的时间,未来也将从欧洲工厂采购芯片。
在会议上,库克还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前苹果主要从台积电位于台湾的工厂采购处理器芯片,而全球有60%的处理器芯片来自中国台湾。库克认为,不论是在哪里,超过60%的芯片来自同一产地,都不会是一个好的战略立场。
有趣的是,此前台积电便已经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座工厂,并将在2024年投产,主要用于高制程芯片的生产。并且台积电在本月的早些时候透露,由于“客户需求巨大”,因此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开设第二家芯片工厂。
此前市场消息显示,知名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开始建仓台积电,目前持仓市值已经达到了41亿美元。可以从侧面证明,资本市场看好台积电在未来的表现,让苹果在2024年采购美国台积电工厂芯片多了几分可信度。
不过另一个巧合在于,亚利桑那州并不止台积电一家新工厂。据外媒报道,英特尔新CEO帕特·基辛格上任后所推动的IDM2.0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亚利桑那州新工厂,而该工厂已经在2021年9月24日正式动工,更巧的是,英特尔计划在2024年将该工厂全面投入运营。
并且就在今年8月份,英特尔已经确定为亚利桑那州钱德勒Ocotillo园区的两座工厂,投资最多300亿美元。
同时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计划,也为台积电的建厂带来了挑战。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在2021年6月份开始施工,本来公司最初预计将在2022年9月份启动生产,不过由于人手不足等问题,工厂推迟到2023年3月开始建设,预计在2024年初达到生产起点。
并且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已经雇佣了12000名员工,还计划为其扩建的设施再寻求3000名员工,这也是为何台积电在当地一直找不到足够员工的主要原因。即便能够凑齐人员,人力成本也将上升一大截。
为此,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便曾向美国方面表示,即便动用了数百亿美元,也只会创造一个不完整的半导体供应链,成本还更高。
对于采购美国本土芯片这一消息,苹果和台积电都不予置评。并且也有业内评论认为,苹果已经在Mac电脑和其他产品中更换了英特尔处理器改用自己的组件,英特尔不太可能重新夺回这一业务。
但面对美国台积电工厂失去供应链与人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苹果会作何选择犹未可知,而英特尔来势汹汹,同在亚利桑那州将对台积电形成一定掣肘。更何况美国台积电工厂培育的人才最终都要回归到美国本土企业,如此种种,也令人期待2024年的苹果到底选择谁?

苹果背后的冷思考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企业,苹果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至今为止都属于苹果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地之一。同时,中国市场的低人力成本,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都让苹果不断加大对华投入,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
但此次却一反常态,库克表示将在未来从美国本土采购芯片,或者从欧洲采购。除了美国确定将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采购外,并未指明从欧洲哪个地方采购。有美媒报道称,台积电正在与德国政府讨论在该国建厂的事宜。
另一方面,有消息称,英特尔在近期也已经初步确定将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Vigasio建立欧洲一间大型芯片厂的决定。该新厂初步投资额为45亿欧元,可聘用1500人,将在2025年至2027年开始投产。
可见,不仅是在美国本土存在供应商未来的选择,即便是在欧洲,苹果的采购订单花落谁家还犹未可知。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时间,苹果一直传言在进行产业链转移的动作,包括在印度创办工厂,大力投资东南亚市场等等。一方面在于苹果希望能够分散供应链的风险,比如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美国笔记本电脑企业严重缺货,因为物流几乎被中断。因此将部分产线迁移出来做一个后备选择,再遇到这种“黑天鹅”事件时不至于完全无法抵抗。
另一方面在于,亚洲地区的人工成本优势很难被完全放弃,即便苹果自己呼吁,但资本是会自己进行选择的。同时,时间上也不会那么快,有美国媒体调查发现,将10%的供应链从中国撤出,需要八年时间,因为苹果90%以上的iPhone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此外,以苹果自身的MacBook生产线为例,在2019年,苹果便已经与代工厂广达电脑达成协议,将在上海生产新一代的Mac Pro电脑,而之前该产品都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
到了如今,虽然苹果一直在东南亚大肆投资以求能够迁移产业链。但过长的时间,加上中国本身的供应链优势,以及高素质人口红利与工程师红利让苹果难以割舍,产线不仅没有转移,反而正在中国多个内地城市扩展。
供应链消息显示,广达正在将部分生产从上海工厂转移至中国西部重庆的工厂。当前广达生产大约60%的苹果MacBook订单,剩下的40%由富士康位于成都的工厂进行生产,此外苹果MacBook Air 13英寸的生产也开始逐渐转移至位于昆明的闻泰科技工厂中进行。
可见,苹果并没有其口中说的那么决绝,一切都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回过头来看,芯片同样如此。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台湾尽管目前并未受到波及,但很难断定未来是否会被美国进行打压,苹果此举也是在进行风险规避。
而代价就是成本的大幅上升,这里包括时间成本、物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以富士康郑州工厂为例,当一部iPhone从这里组装完成通过快递公司用专机运往美国肯塔基州的物流中心,时间需要72个小时,如今采购芯片地点放在了美国本土,可能意味着这一时间将会延长一倍。
加上美国本土更贵的人工成本,可以预见的是,在2024年后,苹果相关产品价格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苹果能够持续保持当前的市场地位与份额,那对于苹果本身而言无疑是个利好,因为利润更高。不过一旦市场份额下滑,或许对于苹果而言将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写在最后

不过以苹果对于供应链的把控来看,未来并不一定会亏。2013年,苹果与一家生产蓝宝石玻璃的极特先进签下了供应合约,苹果给了供应商5.7亿美元的预付款,但协议中埋下了三个关键条件:一是只规定极特公司最少和最多要供应多少蓝宝石玻璃给苹果,却没承诺苹果要买多少产品;二是苹果可要求极特加速偿还苹果的预付款;三是极特公司的部分设备会成为这笔预付款的担保品。
重点就在第三点,这意味着极特签下合约后,就等于同意将部分关键技术授权给苹果。通俗来说,这家公司如果能够成功,苹果会得到一家有利的供应商,即便失败,苹果也会得到技术与设备。
而苹果的另一家供应商宸鸿同样是典型的例子,在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时,由于宸鸿的电容式触控技术,短暂成为iPhone独家供货商。但在苹果的要求下,为了避免单一供货商的风险,宸鸿将制程转移给了胜华,等于将重要技术转交给了竞争对手,然而由于苹果是宸鸿最主要的客户,因此只能乖乖配合。
不过随着2012年苹果转向内嵌式触控面板技术,到了2015年,不论是宸鸿还是胜华都遭受了重创,资产大跌,苹果却越做越强。如今台积电在失去供应链与人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前往美国办厂,前途未卜,而这一切大多都要看苹果的选择。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