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

其他

行业机构频发警报 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面临下滑风险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随着各国开始重视自身的半导体产业,近几年让半导体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在2021年,整个市场增长率达到了26.2%。不过随着今年全球经济问题、贸易问题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半导体市场发展速度开始放缓,预计2022年整体涨幅在4%左右,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200亿美元。随着全球通货膨胀的持续加深,让消费者开始重新调整可支配支出的优先次序,包括旅游、休闲及娱乐等支出都有所降低,这对于半导体行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期,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开始发出警报,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开始负增长,意味着市场也在连续三年正增长后首度陷入收缩状态。多家机构发出预警近日,由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组成的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最新报告,预计2023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4.1%,降至5565亿美元,这已经不是WSTS第一次发布2023年的预测报告了。早在今年春季,WSTS曾预测2023年市场整体增长率为5.1%,不过到了8月份,该组织将这一预期下调至4.6%,此次再度大幅下调预期,可以认为对明年市场并不乐观。特别注意的是,WSTS作为一家全球半导体供需趋势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了40多家全球半导体公司成员,如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台积电、美光等,可以认为是依据这些企业的动向,对行业整体做出的判断。不仅是WSTS,调研机构Gartner的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下降3.6%。对此Gartner的实践副总裁Richard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最高涨幅25%,AMD宣布上调Xilinx FPGA售价,供应短缺让TOP 2厂商受益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日,AMD向供应链客户发送内部函件,宣布将对旗下赛灵思(Xilinx)品牌的FPGA产品进行涨价。在涨价幅度方面,最低8%,最高25%。目前,该消息已经得到AMD授权分销商的确认。网传AMD涨价函而在三季度开始的时候,业界也已经传出英特尔对于旗下FPGA产品涨价的消息,其中较旧料号涨价幅度为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时隔20年,莫斯科人汽车再次复产,背后全是中国车企的影子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俄媒报道,创建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传统汽车品牌Moskvich(中文名称莫斯科人)工厂在停产20年之后,将于2022年开始重新生产汽车。在11月份,Moskvich汽车厂开始对Moskvich-3汽车进行认证,该款车型定位为小型SUV,提供燃油版与纯电版可选,部分最新采用的设计与技术来自中国合作方。重启停产20年的老牌莫斯科汽车据俄媒报道,这款Moskvich-3主要应用于城市跨界旅游,俄罗斯官方透露,近期的任务是在2023年年底前吸引当地供应商参与建立全散装件组装的流程。预计到2022年底将生产600辆汽车,其中200辆将是电动汽车,预计第一批将在12月份下线。制造商表示,计划在2024年将产量提升至10万辆。Moskvich-3(图源:Moskvich)配置来看,Moskvich-3配有铝合金轮毂、LED前照灯和触屏显示器等,部分最新采用的设计和技术来自中国合作方,不过该工厂并未透露太多关于合作方的内容。不过从俄罗斯的“中国汽车”网站中可以发现,根据公司的计划,该工厂将生产四款跨界车,包括一款电动车和一款轿车。同时,据网站资料显示,首批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车型已经获得了俄罗斯监管机构认可,其中江淮JS4也被命名为Moskvich-3。该款车型中的汽油版本将配备两种发动机,分别为1.5T与1.6T,最大可输出150马力,峰值扭矩可达210牛米;而电动版则会配置印度DY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欧盟超430亿欧元投向芯片领域,对上游半导体设备有何影响?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日前,欧盟成员国同意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用于发展芯片行业,旨在扶持本土芯片供应链,减少对美国和亚洲制造商的依赖。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备受关注的《芯片法案》,计划大幅提升欧盟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欧洲在芯片生产中所占的份额从2000年的24%下降到了如今的8%,而《芯片法案》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这一数字提升到20%。欧洲为何要加强半导体产业发展欧洲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功率半导体、光刻机、IP领域,欧洲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占到全球的26%、60%和41%。全球知名企业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都来自欧洲,在过去二三十年间,这些企业可以说长期排在全球前二十。虽然欧洲凭借在半导体领域较早发展起来的优势,在汽车、工业等领域占据一定位置,然而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由于客户主要在欧洲之外,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企业逐渐将大部分产能设在欧洲之外,以至于欧洲在产能方面不具优势。有数据统计,2015年欧洲企业中还有三分之二在欧洲本地生产,而到了2020年就只剩下55%。另外欧洲企业也将非核心产品委托给代工厂生产,而这些代工厂多数不在欧洲。在纯晶圆代工厂方面,欧洲的销售额在全球的占比也是从十年前的10%下降到了2020年的6%。而且欧洲绝大多数晶圆厂都是成熟制程,先进制程推进缓慢。这就使得欧洲在芯片产能方面严重依赖外部产能。过去几年全球芯片产能严重不足,因为芯片缺货,欧洲不少产能受到影响,尤其是汽车,欧洲对美国、亚洲制造依赖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欧洲各国先后制定了多个发展计划。其中备受瞩目的便是这份《芯片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旨在确保欧盟拥有必要的工具、技能和技术能力,实现先进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领域的提升,从而保证欧盟的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并减少外部依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月推出这项计划时称,《芯片法案》可以改变欧盟的全球竞争力。短期内,它将使欧盟能预测并避免供应链中断,中期看,它能帮助欧盟成为芯片市场的领军者。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日前表示,各国特使一致同意欧盟委员会提案的修订版,修改部分包括允许政府对更广泛的芯片提供补贴,而不仅仅是最先进的芯片。补贴将覆盖在计算能力、能源效率、环境效益和人工智能方面带来创新的芯片。最新版本还增加了对欧盟委员会的限制措施,以防止该机构在触发紧急情况时干预公司的供应链。欧盟各国部长将于当地时间12月1日举行会议,预计将批准芯片计划。不过,该计划仍须于明年在欧洲议会得到通过,才能成为法律。不过虽然这项计划要等到明年才能最终确定,但已有多家公司宣布了在欧洲建立芯片工厂的计划,其中包括英特尔、格芯、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今年7月,意法半导体就对外表示和法国政府合作建厂,计划新建的工厂将毗邻STM位于法国克罗莱(Crolles)的现有工厂,目标是到2026年达到满负荷生产,每年可生产多达62万片18纳米尺寸的晶圆。欧洲大手笔投入,将带动产业链上游发展欧洲大手笔投入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在芯片产能上的提升。如果顺利,接下来,随着欧洲本地和外地企业进入欧洲建厂,这无疑会对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企业起到不少的带动作用,比如半导体设备,在半导体产线建设上,半导体设备是其中很大的一块投入。具体来看,在晶圆制造过程需要用到多种类型的设备,根据电子发烧友此前的报道,一条制造先进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线投资中,设备价值约占到总投资规模的70%-80%,当制程到16/14nm时,设备投资占比达85%,7nm及以下占比将更高。半导体制造一般可分为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前道指晶圆制造,后道指封装测试,根据SEMI的数据统计,从以往销售额来看,前道制造设备在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中占比为80%左右,后道封装测试设备占比为20%左右。前道晶圆制造大概包括氧化退火、CVD沉积、光刻曝光、刻蚀、离子注入、PVD镀膜、CMP抛光、清洗等工艺流程。其中用于光刻工艺的光刻机,在前道设备中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0%。刻蚀工艺环节会用到刻蚀设备,干法刻蚀通过电浆将光刻胶上的图形转移至硅片上,刻蚀设备占前道设备中市场份额的24%;CVD沉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物质沉积在硅片上形成薄膜,CV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占前道设备中市场份额的19%。对应上述各个工艺环节还会用到离子注入设备、PVD物理气相沉积设备、CMP设备、清洗设备、前道量测设备等,在前道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6%、3%、7%、12%。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主要有哪些呢?根据CINNO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24W以下电源,新型自供电BJT方案将全面取代其他方案?

技术的变革促使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近期消费类电子市场快充领域可谓一片沸腾,快速充电时间正式进入个位数时代,最快只要9分钟,即可将手机电池从1%充至100%。那么作为追求稳定、低功耗、高性能的适配器市场呢?就笔者了解到的行业现状:12W~18W产品中主流功率段如12V1.0A、12V1.5A等网通电源市场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趋于成本压力,传统现有方案已无法再降低成本,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将近两年时间,而近期消费类电子市场利好消息也逐步增多,似乎都约好了一般扎堆出现,24W以下的适配器市场也逐渐风起云涌,大有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趋势。传统MOS管方案VS旧版BJT(三极管)方案VS新型自供电BJT(三极管)方案是势均力敌,或是不堪一击?从事半导体电子行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出于产品稳定性的考虑,现阶段18W、24W的适配器电源大部分依旧是采用的外挂MOS管或者内置合封MOS管方案,这种方案虽然稳定性较高,但也限制了产品的整体尺寸,而且MOS管不仅成本较高,其耐压也远远不及BJT(三极管),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区分,便称这种方案为:传统MOS管方案。需求的提升必然催动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国产半导体技术逐步崛起,在适配器领域,国内的电源管理芯片厂商们也先后推出了使用BJT(三极管)的方案,这种方案相对于传统MOS管方案有了很大优势,不仅缩小了产品尺寸,也大大降低了方案成本,虽然相对传统MOS管方案在稳定性方面稍有降低,但对需要控制成本的下游厂商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今天我们暂且称这种方案为:旧版BJT方案。那么今天的重点,新型自供电BJT(三极管)方案又是怎样的呢?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近期国内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厂商深圳市芯茂微电子有限公司推了集自供电、内置BJT的高耐压、高性能、高集成度的24W以下新型自有研发专利的自供电BJT芯片方案,据其公开资料显示,该种新型自供电芯片方案相对旧版BJT方案而言,不仅进一步缩小了方案产品的外观尺寸,集成了PCBA外围电路,也极大的降低了方案的整体成本,并且其稳定性能与MOS管方案持平,且因为高耐压、优化EMI、噪音等专项优化,其性能测试上更优于旧版BJT管方案与传统MOS管方案。接下来我们就用下面图示做个简单对比:1芯茂微12W方案原理图(LP3716CDL)▲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车用芯片不再缺?芯片大厂表示有所缓解,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日前消息,据台媒报道,摩根士丹利证券在最新出具的亚太车用半导体报告中指出,部分车用半导体如MCU与CIS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极寒之地”!数据称硅谷裁员占全球科技公司三分之一,至少8家企业裁员过千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2022年8月23日下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内部讲话时提到,“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如今,从全球科技局势来看,不仅华为感受到了产业寒冬的寒气,全球各国的科技巨头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抗寒,尤其是科技公司扎堆的美国硅谷。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至少132家总部或办事处位于旧金山湾区的科技公司发布了141条裁员信息,共计裁员约4.3万人,占全球科技公司裁员人数三分之一。裁员成为科技圈高频词汇事实上,目前美国科技巨头大都和裁员联系在了一起。其中,裁员数字最大的是当属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亚马逊。日前,亚马逊承认了近期发酵的裁员传闻,亚马逊的设备和服务部门的负责人戴夫·林普表示,“我们最近决定整合一些团队和计划。这些决定的后果之一是我们不再需要某些角色。”根据亚马逊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第二季度末,亚马逊已经裁员99000人。有多方消息透露称,此次该公司的裁员人数仍将达到1万人。因此,仅仅在今年亚马逊就已经裁员超过10万人。不过,亚马逊裁掉的99000人中主要是物流仓储员工,近期的万人裁员将涉及到技术部门。如果从数据上看,上述提到的那份“不完全统计”可能和实际情况出入比较大,因为仅仅是亚马逊一家的裁员规模就已经是硅谷公司的两倍多了。刨除总裁员人数的问题,这份“不完全统计”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比如在硅谷公司裁员人数和裁员比例方面。在硅谷科技公司方面,Meta的裁员人数最多,达到了11000人。Meta裁员的消息由该公司CEO扎克伯格亲自宣布,比例为13%。扎克伯格在一封发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解释了裁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错误估计电子商务高增长、宏观经济低迷、竞争加剧以及广告损失。虽然人数没有Meta那么多,不过Twitter的裁员比例却非常高。根据Twitter内部员工透露,该公司合同工裁员的比例高达80%,5500名合同工中,估计有4400人被裁掉。加上此前的3700人,Twitter总的裁员人数也达到了8100人。在硅谷的公司中,裁员第三多的是全球知名的硬盘制造商希捷科技。该公司上月表示,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下降,计划在全球裁员8%,即裁员约3000名员工。目前,硅谷裁员超过1000人的科技公司如下:除了统计在册的这些公司,硅谷可能还有一些大规模裁员在酝酿之中,比如谷歌。根据最新的媒体报道,谷歌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公司内部推出更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最新的考核标准,谷歌大概有1.1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AI技术“偏科”,V2X反应不及人眼?自动驾驶从L3过渡L4面临哪些挑战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智能汽车的竞争焦点。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提到,到2030年没有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汽车将完全失去竞争力。只不过,当下自动驾驶汽车还处于商业化落地的过程,并且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还存在顾虑。那么,自动驾驶汽车快速商业化落地还面临哪些挑战,5G技术的商用、更高阶的传感器技术、V2X能否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又有哪些变化呢?L3向L4过渡,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落地持续“破冰”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才属于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业内普遍认为,没有安全员,或者允许驾驶员在车内睡觉时,才算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还处于低级自动驾驶阶段,也就是L3,不具有商业价值,并且要求驾驶员或安全员必须根据系统请求及时接管车辆,或者预测危险时主动接管车辆。而大部分乘用车还处于人机共同驾驶阶段,也就是L2。只有到了L4才是高级自动驾驶阶段,允许没有安全员,或者驾驶员可以在车内睡觉。深圳交通中心和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专业总工程师段进宇指出,L3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需要传统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同时并存在一辆车上,而且要求传统的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能够随时切换。由此来看,L3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自动驾驶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业内人士开始讨论自动驾驶技术、L3有没有办法向前推进,为什么“传统的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能够随时切换”是L3向L4过渡时最大的挑战之一?从理论上来看,是因为现在的AI技术就像一个偏科生,必须依赖大量的数据学习,不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就带来了长尾问题。一开始可以学得很快,但随着难度越来越高,想要取得突破也就越来越难。在AI技术的局限下,智能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可预见风险”。段进宇表示,智能汽车需要进行感知、认知、网联、决策、控制、集成与测评等测试验证。但是AI技术存在的问题,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真正上路前无法完成全部的测试验证。由于技术成熟度的原因,L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系统需要进行接管,也就是驾驶员进行干预修正接管。深圳交通中心和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接管类型方面深圳道路测试自动驾驶脱离接管主要由外部环境影响及人为主动干预导致,占比分别为62%、25%,而车辆本身技术原因也占有13%的比例。细分来看车辆本身技术原因中,主要有定位及网络通信故障,感知识别出错,车辆刹车、驻车故障,以及决策算法缺陷。而这些都需要车载芯片、传感器、车联网技术、算法的配合。为什么自动驾驶汽车无法实现商业化落地,段进宇总结了两点。一是不安全。基于单车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无法适应多变的气候和复杂的交通环境;人工智能决策没有自我经验和积累能力,应对复杂、动态、不确定的处理能力仍需验证;自动驾驶技术要想达到人类驾驶水平还需要大量的数据喂养和算法训练。二是效率低、成本高。不管是高速路段还是市区,自动驾驶汽车都需要安全员做好接管准备以保障行驶安全;安全员、自动计时系统软硬件都是需要考虑的成本。目前深圳已经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过201公里,累计测试里程超94万里,企业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AutoX等,其中元戎启行在深圳、北京都设有研发中心,和东风汽车、曹操出行等企业在全国多地开展自动驾驶相关合作,进行道路测试和试运营。今年4月,元戎启行的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车队落地深圳。在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商用,或者说是从L3真正转向L4时,还需要有大量的道路测试,而这个过渡时间还得由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决定。从单车智能到V2X,车云端一体化成为下一阶段的突破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让自动驾驶真正实现落地,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曾在业内掀起PK热潮。单车智能是通过传感器的感知和高效算法决策的单车智能模式,尽管智能汽车上安装了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但是难以解决单车视角有限,视野盲区、全局管理等问题。因此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路线(V2X)被认为是单车智能的延伸。V2X基于道路基站实现和车辆通信,并且能够将智能汽车的运动决策和交通的调控系统协同。车路协同一方面把部分车端的各种智能系统转移到路端,更便于监管,并且可以提供“上帝视角”。这里的“上帝视角”指的是传感器能看到的路况,驾驶员在车里只能看到一些东西,但是路侧的各种传感器能看到的东西比驾驶员看到的还要多。在车路协同的技术路线中,路侧的感知、决策、控制主要靠路侧设备、边缘计算,可以降低车端对车载平台的算力需求。例如对路口红绿灯的识别及响应,可以用信号机发射它的状态,也就是车路通信(V2I)设备与智能汽车进行通讯,而不是通过摄像头感知红绿灯,可以提高识别率,并且减少交通路段的光照变化多端等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提高通过交叉路口的安全性。V2X是现阶段的最佳路线,但是与人相比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深智联曾做过一组红绿灯时延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红绿灯信号平均时延仅为1.1s。但是这个数据是远高于车内驾驶员的0.2~0.5s。未来,如果要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还得实现从车端,到路端,再到云端的高度协同,这是最理想的自动驾驶模式。其中车端智能包括4G/5G接入模块、传感器、高精度定位设备、感知探头、车载智能中控系统、疲劳测试等,路侧智能包括无线接入、计算平台、AI、大数据等配合,云端智能则需要大容量有线网络接入、汽车云数据平台,并且要求进行海量数据挖掘、模型训练、智能决策等。只不过段进宇也表示,如果说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成人的大玩具的话,智能网联系统就是极客的大玩具。这里需要面临技术问题,即汽车芯片、传感器等半导体元器件还要进行车规级认证。其中汽车芯片需要通过AEC-Q100
2022年11月20日
其他

英国阻挠中企收购!已完成收购,却被要求剥离86%的股权!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日前,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接到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正式通知,要求安世半导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相应流程至少剥离NWF86%的股权。截图自闻泰科技公告2021年7月5日,安世半导体与NWF的母公司及其股东签署了有关收购协议。2021年8月12日,安世半导体收到英国公司注册处的股东权益确认通知书,确认了安世半导体持有NWF母公司全部股东权益,安世半导体合法地收购了NWF。然而2022年1月,英国《国家安全和投资法》生效;2022年5月,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依据新生效的英国《国家安全和投资法》,行使法定权力追溯审查本次收购。如今正式通知安世半导体剥离NWF86%的股权。英国为何让安世半导体剥离已经收购公司的股权为了让安世半导体剥离NWF86%的股权,英国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中国企业收购NWF会给英国安全带来两大风险,一是此次收购将会导致其生产技术和经验泄露给中方,削弱英国生产芯片的能力;二是NWF位于英国重要的工业园区内,中企与园区内半导体集群的密切联系可能会阻碍该集群从事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未来项目。英国商务大臣格兰特·沙普斯称,中方控制公司存在着与“技术和知识有关的风险,可能会损害英国的能力”。然而真实情况如何呢?据称,安世半导体已经计划就英方让其剥离NWF86%的股权提起上诉,该公司就英方所谓“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驳斥,安世半导体提到,之前两次安全评估均未发现英方口中所谓的“风险”。英国对于此次收购出尔反尔,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存在美国干预中英贸易的可能性,二是过去一段时间,英国政府经历了三次首相变更。英国此番操作,一个很明显的目的就是想要留下NWF。Newport
2022年11月19日
其他

对标苹果M系列芯片,高通推出Oryon芯片内核,PC市场又起战事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日前,在2022年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公布了其新一代定制Arm内核的名称:Oryon。据其官网介绍,Oryon可能和Kryo类似,只是CPU核心的名字,最终产品仍隶属于骁龙家族。基于高通Oryon的新芯片定于今年下半年向OEM厂商提供样品,将于2024年正式商用,该产品预计将优先用于笔记本电脑产品,对标苹果M系列处理器。高通公布新一代定制PC处理器内核Oryon目前,Arm架构的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业务基本由苹果产品主导,其自研的M系列芯片表现优秀。高通此前的芯片也有用在电脑上,不过相比于苹果M系列性能有不足,如今高通公布新一代芯片,意在对标苹果M系列芯片。2021年1月,高通以14亿美元收购了圣克拉拉的Nuvia公司,希望借助其团队和设计的Arm内核加强其在电脑芯片性能上的提升。Nuvia公司的主要创办人Gerard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转向美国制造,苹果大幅调整供应链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德国的一次内部会议中表示,公司将从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厂购买部分芯片。不仅如此,库克还对员工表示,苹果也将从欧洲进行芯片采购,并且这一趋势越发明显。苹果方面透露,这一动向不仅是为了扩大苹果芯片来源,也是为了减少对亚洲生产的依赖。苹果到底选谁?就在上个月苹果CEO蒂姆·库克访问欧洲期间,与德国当地工程和零售员工进行会议时透露,苹果将扩大未来芯片的供应来源,目前已经决定从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厂采购,该工厂将在2024年进行投产,因此苹果还有大约两年的时间,未来也将从欧洲工厂采购芯片。在会议上,库克还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前苹果主要从台积电位于台湾的工厂采购处理器芯片,而全球有60%的处理器芯片来自中国台湾。库克认为,不论是在哪里,超过60%的芯片来自同一产地,都不会是一个好的战略立场。有趣的是,此前台积电便已经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座工厂,并将在2024年投产,主要用于高制程芯片的生产。并且台积电在本月的早些时候透露,由于“客户需求巨大”,因此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开设第二家芯片工厂。此前市场消息显示,知名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开始建仓台积电,目前持仓市值已经达到了41亿美元。可以从侧面证明,资本市场看好台积电在未来的表现,让苹果在2024年采购美国台积电工厂芯片多了几分可信度。不过另一个巧合在于,亚利桑那州并不止台积电一家新工厂。据外媒报道,英特尔新CEO帕特·基辛格上任后所推动的IDM2.0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亚利桑那州新工厂,而该工厂已经在2021年9月24日正式动工,更巧的是,英特尔计划在2024年将该工厂全面投入运营。并且就在今年8月份,英特尔已经确定为亚利桑那州钱德勒Ocotillo园区的两座工厂,投资最多300亿美元。同时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计划,也为台积电的建厂带来了挑战。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在2021年6月份开始施工,本来公司最初预计将在2022年9月份启动生产,不过由于人手不足等问题,工厂推迟到2023年3月开始建设,预计在2024年初达到生产起点。并且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已经雇佣了12000名员工,还计划为其扩建的设施再寻求3000名员工,这也是为何台积电在当地一直找不到足够员工的主要原因。即便能够凑齐人员,人力成本也将上升一大截。为此,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便曾向美国方面表示,即便动用了数百亿美元,也只会创造一个不完整的半导体供应链,成本还更高。对于采购美国本土芯片这一消息,苹果和台积电都不予置评。并且也有业内评论认为,苹果已经在Mac电脑和其他产品中更换了英特尔处理器改用自己的组件,英特尔不太可能重新夺回这一业务。但面对美国台积电工厂失去供应链与人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苹果会作何选择犹未可知,而英特尔来势汹汹,同在亚利桑那州将对台积电形成一定掣肘。更何况美国台积电工厂培育的人才最终都要回归到美国本土企业,如此种种,也令人期待2024年的苹果到底选择谁?苹果背后的冷思考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企业,苹果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至今为止都属于苹果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地之一。同时,中国市场的低人力成本,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都让苹果不断加大对华投入,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此次却一反常态,库克表示将在未来从美国本土采购芯片,或者从欧洲采购。除了美国确定将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采购外,并未指明从欧洲哪个地方采购。有美媒报道称,台积电正在与德国政府讨论在该国建厂的事宜。另一方面,有消息称,英特尔在近期也已经初步确定将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Vigasio建立欧洲一间大型芯片厂的决定。该新厂初步投资额为45亿欧元,可聘用1500人,将在2025年至2027年开始投产。可见,不仅是在美国本土存在供应商未来的选择,即便是在欧洲,苹果的采购订单花落谁家还犹未可知。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时间,苹果一直传言在进行产业链转移的动作,包括在印度创办工厂,大力投资东南亚市场等等。一方面在于苹果希望能够分散供应链的风险,比如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美国笔记本电脑企业严重缺货,因为物流几乎被中断。因此将部分产线迁移出来做一个后备选择,再遇到这种“黑天鹅”事件时不至于完全无法抵抗。另一方面在于,亚洲地区的人工成本优势很难被完全放弃,即便苹果自己呼吁,但资本是会自己进行选择的。同时,时间上也不会那么快,有美国媒体调查发现,将10%的供应链从中国撤出,需要八年时间,因为苹果90%以上的iPhone都是在中国制造的。此外,以苹果自身的MacBook生产线为例,在2019年,苹果便已经与代工厂广达电脑达成协议,将在上海生产新一代的Mac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亚马逊拟评估砍掉Alexa业务,智能音箱吹的牛,永远无法实现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有外媒报道称,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正在牵头削减公司成本,包括砍掉非盈利的业务。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部分亚马逊不盈利部门的员工被告知,到公司其他部门找工作,因为他们所在的团队被暂停或关闭了。此外,有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正在评估Alexa业务,该部门涉及到的亚马逊员工超过1万名。内部文件显示,近几年包括Echo智能音箱在内的亚马逊设备部门持续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度在50亿美元之上。当前,硅谷科技巨头都在密集采取手段以降低公司运营费用,手段不限于裁员、停止招聘、关闭业务等,像Echo智能音箱这样迟迟无法盈利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岌岌可危。智能音箱曾被寄予厚望如果要追踪溯源,智能音箱的“祖辈”能够追溯到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不过很明显当时的留声机和智能还不搭边。近几年产业界大谈特谈的智能音箱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亚马逊的Echo品牌。2014年11月,亚马逊发布了智能音箱Echo。原本这只是亚马逊内部仓促推出的一款Fire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芯片江湖防骗指南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这几年芯片市场的波云诡谲,让一部分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也让许多人被迫浪迹天涯。在一片火热行情背景下,掩藏的是一幕幕阴影之下的刀光剑影。在此,本文收集了一些芯片市场中的灰色故事,故事来源于与行业一线客户的交流沟通,为保护隐私,会对人物名称及事件做一定艺术化处理。奇妙的温度数字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比如温度检测几乎成为刚需。额温枪作为当时便捷的温度检测设备,也受到了大量的追捧。由于此前额温枪属于小众产品,突如其来的大量订单让市场迅速转为供不应求,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当一个产品存在高额利润的时候,自然会吸引一大批为之冒险的人。阿康当时初入芯片市场,但运气不错,在市场中完成了一些小单,成功获得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巧合的是,在那段时间,刚好与阿康不久前做交易的一位客户徐总有额温枪的资源。了解到这一点的阿康当即约了徐总一同吃饭,顺便问问能否将这批额温枪交给他处理。饭局之上,大家觥筹交错,好不尽兴。或许是看在阿康酒桌上的豪爽,徐总居然答应将这批额温枪出售给阿康,并且表示,价格甚至就以当天市场价给到阿康。要知道在那段时期,额温枪几乎每天一个价,这对于阿康而言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交易达成后,阿康很容易便在市场中找到了下家,并狠狠地赚了一笔。阿康暗暗想到,徐总还是很仗义的,居然把这种稀缺货出给自己。坐在办公室喝茶的阿康突然看到旁边放着的一把额温枪,这是那批货中的一把,留着做个纪念。阿康拿过来对着自己脑袋测了一下,“36.5℃”,没啥问题,阿康很高兴。看了一眼旁边热气腾腾的茶杯,顺手也测了一下,“36.4℃”。阿康疑惑了,又朝着一旁刚从冰箱中拿出的水果测了一下,“36.8℃”。这时一旁的手机铃声大作,定睛一看,是前几天购买那批额温枪的买家打过来的。兄弟,帮个忙!2021年半导体芯片市场一片火热,尤其是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但上游产能不足,芯片紧缺,导致市场中开始陷入一种狂热的炒货情绪。而其中,汽车芯片是最为稀缺的,也是被许多炒家钟爱的产品。彼时汽车芯片稀缺到什么地步呢?直接让不少主机厂开始与芯片原厂对接,希望能够尽快获得相关产品。但上游产能有限的情况下,也无法给所有客户提供足量的货源,并且在当时,受到市场情绪的刺激下,不少厂商也在大肆囤货,加剧了相关芯片的缺货情况。阿华是芯片市场中的一位中游贸易商,依靠自己的机敏与喜爱广交朋友的性格,阿华也在那几年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尤其在芯片贸易市场上,更是赚得风生水起。这天,阿华接收到某主机厂负责采购的刘经理的电话,希望能够采购一些芯片,总价值达到千万级以上。刘经理此前已经与阿华有过不少次交易,不过订单大多都在数万到数十万不等,这次一下就要上千万的货,也着实让阿华也吃了一惊。不过阿华毕竟不是初进市场的菜鸟了,这种大规模的订单他也不敢轻易接下。不过刘经理言辞切切,并且阐述了目前主机厂的困难,同时还掏出了感情牌,直言兄弟来帮个忙。当然这样也不足以打动一位在芯片贸易市场中沉浮数年的人,刘经理则表示,可以先走流程,然后给货,但也希望阿华这边能够尽快给到,毕竟对于主机厂而言,每停产一天,其损失的成本都是天量。事情过去了半个月,阿华与刘经理也一直在沟通,而刘经理这边表示,流程已经快走完了,合同马上就能下来,希望能尽快,迟则生变。阿华也留了个心眼,通过自己在这家主机厂中的眼线,探查到了具体情况,的确是有一份相关合同在走流程,并且的确快走完了。这下阿华放心了,如果能够达成这笔交易,数百万的利润是少不了的。但要得这么急切,他自己也没有这么多货,只能从市场中进行扫货,为了满足采购的目标,甚至还高价从部分贸易商手中买下了部分货源,不少芯片还是从编带或者托盘上剪下来的散料。很快阿华便凑齐了这批产品,并火速运到了主机厂这边。正在阿华幻想赚了这笔费用之后,要去哪旅游时。刘经理却说这批货不需要了,并表示,大家都没签协议,哪来的回哪去吧。刘经理的这番话对阿华宛如晴天霹雳,而这批车用芯片,许多已经成为没有包装没有名字的散料,至今还留在阿华的仓库当中。大家都是朋友何总经营着一家已经开了八年的芯片贸易公司,这几年凭着兢兢业业的贸易生意,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家底。并且就在疫情这几年,受到市场的利好,让何总狠狠地赚了几笔。这天,何总与几位好友一同喝茶聊天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目前正有一位客户急求市场中的一款稀缺料,希望购买上千万元的货。仔细一听,何总发现,这位客户恰好是自己半年前刚刚结交的一位爽快的“朋友”,之所以说爽快,是因为双方已经做成了几笔生意,并且对方打款也比较豪爽,基本不会有欠款的情况。甚至在某次交易中,何总和该客户已经谈好了某款芯片的价格,但还未签协议时,另一位贸易商找到该客户可以提供更优惠的价格,不过最终该客户还是选择了何总,这让何总大为感动。巧合的是,这位客户所需要的稀缺料虽然何总自己没有,但他知道谁有。也是一位刚认识几个月的朋友,由于大家都是做芯片贸易生意,在几次饭局中便互相认识了。偶然一次交谈中得知,这位朋友恰好就有这款稀缺料,数量上也差不多,并且由于市场需求少,已经拿在手里很久了。意识到这次可能又抓住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没有多想何总便主动找到了这位客户,问起求购的事。客户表示确有其事,并说如果何总有货的话,可以马上签合同,并支付定金。再向另一位朋友确认货还在后,何总很快便与客户签订了采购合同,而客户也很豪爽地把10%的定金打了过去。见定金到账,再考虑到这位客户过往的豪爽行为,何总很快与朋友联系上,并迅速付款拿到了那批稀缺的物料。但就在何总拿着这批货想要与客户交易时,变故发生了,客户以找到另外的解决方案为由,最终决定不要这批货了,并且定金也作为违约金赔付给何总。事已至此,何总也无话可说,只能拿着这批货期望能够找到下一个买家。后来某一天,何总开着车等红绿灯时,突然看到对面一辆车中似乎正是自己的那位客户,与那位朋友,二者相谈甚欢。看到这一幕,何总感到背脊发凉,这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更关键的是,这甚至都不违法。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董明珠:格力为特斯拉供应底盘装备,白电企业对“造车”达成共识?俄罗斯生产首颗纯国产通信卫星!俄卫星实力有多强?欧盟统一充电接口!苹果:确定改用USB-C!Marvell大幅裁撤中国研发团队,但另一市场正加大在华投资警惕!德州仪器:芯片需求疲软,正从消费电子蔓延至工业领域!
2022年11月1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芯国际最新财报,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资本支出增至456.0 亿元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11月10日晚间,中芯国际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31.71亿元,同比增长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8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扣非净利润27.99亿元,同比增长101.0%。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从产业周期来看,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去库存速度缓慢,客户流片意愿不强。工业控制领域虽然相对稳健,但增幅有限。汽车类终端消费韧性强,行业尚有需求缺口。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坚持客户产能动态调整的策略,虽然业绩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是还是实现了三季度的目标。产能利用率下降,预计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13%到15%第三季度,中芯国际来自晶圆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依然很高,为92.5%。具体来看,以应用分类,2022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和其他业务分别占晶圆收入比例为26.0%、14.9%、23.3%和35.8%。可以看到,智能手机业务占比同比去年同期下滑,相比上季度略微上升;智能家居业务占比同比去年同期上升,相比上季度有所下滑;消费电子业务占比同比去年同期,相比上季度都有所下滑;其他业务方面占比同比去年同期,相比上季度都有所上升。电子发烧友制表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手机行业整体仍然在去库存,得益于公司保持与终端客户的直接沟通。中芯国际从去年开始提前调整产能分配,降低了相对饱和的细分领域的产能安排。因此,智能手机收入贡献在三季度环比略有增长。消费电子整体需求疲软,收入环比下降4%,智能家居收入虽然整体环比下降9%,但其中的局域网应用需求依然强劲,收入环比增长了22%,其他类别环比增长了2%。尺寸方面,第三季度,中芯国际8英寸晶圆、12英寸晶圆占晶圆收入比例分别为31.6%、68.4%。8英寸晶圆收入占比同比去年同期,相比于上季度都有所下降;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同比去年同期,相比于上季度都有所上升。不过总体来说,收入规模和结构与二季度基本一致。在地区上,中国市场仍然是中芯国际第一大营收阵地,占总收入的69.60%,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相比上季度几乎持平;北美洲营收占比出现明显提升,占比为20.5%,欧洲及亚洲(出去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地区收入占比下降明显。中芯国际管理层在财报中表示,三季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022年11月12日
其他

赛微电子6亿收购受阻,中资海外并购难度骤升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11月9日晚,中国赛微电子集团受到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门的正式决定文件,禁止瑞典Silex收购位于德国多特蒙德Elmos公司的FAB5芯片工厂,而这家Silex为赛微电子的全资子公司。祸不单行,有消息人士称,德国政府还阻止了另一家中国公司对半导体温度管理解决方案领导者ERS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歌尔股份丢失苹果33亿订单,“果链”依赖成隐忧?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11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公告称,目前与该客户的其他产品项目合作仍在正常开展。本次业务变动预计影响2022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人民币33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2%。截图自歌尔股份风险提示性公告天风国际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据其最新调查,此产品可能是苹果公司的AirPods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董明珠:格力为特斯拉供应底盘装备,白电企业对“造车”达成共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在一场直播活动中,格力电器董明珠被问及,是否在向特斯拉供应底盘,她给出了肯定答复。不过,根据格力的官方回应,格力是为特斯拉零部件制造提供装备。同时,该公司表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已向全球多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装备支撑。一直以来,格力都极为关注新能源汽车赛道,曾经一度以珠海银隆为主体大举造车。不过,随着董明珠和珠海银隆创始人魏银仓之间爆发矛盾,这家车企现在已经没了声音。但是,很明显格力并不想错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潮。格力造车的新姿态格力官方回应提到了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该公司是格力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提供零部件数控机床等装备。日前,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在官微中指出,该公司欧洲B项目技术保障团队出发前往海外客户工厂,客户方是全球知名龙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为其提供针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的数控机床GA-GF2755和GA-MV1160,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是格力汽车产业布局的一部分。目前,格力很明显已经不再执着于造出自己品牌的汽车,而是深入到了产业链上游,从零部件方面进行布局。除了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盾安环境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2022年5月11日晚,盾安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格力电器正在筹划协议受让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9.71%股份,并可能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6月13日,盾安环境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表示,股权过户登记手续已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而在董明珠的规划中,盾安环境是格力电器零部件业务板块重要的一部分。盾安环境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目前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将其视为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该公司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正在跟随新能源客户的成长而快速发展。”目前,盾安环境已与比亚迪、蔚来、一汽、吉利等新能源车整机厂商建立了合作,成为这些厂商在电池热管理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同时,格力还拥有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钛新能源),该公司前身正是银隆新能源。格力钛新能源是一家集钛酸锂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纯电动整车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为一体的全球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根据格力钛新能源的官网信息,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全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布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材料研究院、电池研究院、商用/专用车研究院、电池应用及工艺研究院、储能系统研究院、氢钛动力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和7个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此前,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系列奖项中,格力钛新能源凭借钛酸锂电池制备新技术,斩获中国专利奖金奖,这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获得金奖级别的锂电池专利技术,足见该公司的研发实力。据悉,这是一种应用钛酸锂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拥有使用寿命更长、耐宽温特性、快充能力优异等性能优势。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布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格力一直以来在布局的芯片版图。一方面,作为格力造芯代表的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据悉目前已经达到年出货3400万颗以上的规模,今年将出货1.35亿颗,而零边界集成电路工业级32位MCU可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另一方面,格力曾参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这也是该公司芯片布局的一部分。诚然,格里还有推出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执念在,尤其是客车和公交车方面。不过,很显然现在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更合理的战略纵深,重心也从一心造车到了以零部件为主的产业链布局。白电巨头趋同的跨界造车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白色家电行业销售规模达到3264亿元,同比增长3.38%。虽然取得了微弱的市场增长,不过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产业已经在2018年达到顶峰,目前处于下行周期内,有着明显的产业寒气。因此,白电企业跨界造车也就并非只有格力这个孤案了。目前,美的也在布局汽车零部件环节。今年伊始,公开信息平台显示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等。该公司由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而后者则是由美的及其下属公司全资持有。安庆威灵成立是美的自2018年开始布局汽车零部件的重要一步,也是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一次意义重大的投资。据介绍,威灵汽车有三大业务方向,分别是电驱动、热管理和底盘执行系统。威灵汽车总经理陈金涛曾表示,“目前美的没有要造车,还是全心全意把汽车零部件做好。我们一定会跟客户摸清楚这个边界,他要做的我是不会碰的,我做他不愿意做的或者我提供给他我有强项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威灵汽车已经开始给小鹏G9的800V架构供应高电压平台的压缩机,同时蔚来ES6和ES8上也采用了威灵汽车的热泵产品。布局汽车零部件基本上已经是白电企业的共识。除了格力和美的,2021年3月1日,海信也曾发布公告称,拟斥资214.09亿日元认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后者主要的业务方向是开发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动压缩机、热泵系统和汽车空调等产品。研究数据显示,日本三电目前在汽车空调领域的市占比为21%,仅次于日本电装,排名全球第二。和美的一样,海尔智家也宣布不造车,称外界传言的海尔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为不实消息。虽然说了不造车,不过海尔明显不想放过这波趋势,因此选择“轻量化”方式入局汽车行业,包括赋能造车厂数字化升级以及投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商。实际上,除了上述提到的这几家,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品牌都曾尝试过跨界造车,不过最终都折戟而归。虽然电气化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不过想要通过自有品牌车型取得成功,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因此,目前白电企业都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布局汽车零部件和生态环节。写在最后格力和汽车的故事可谓是蜿蜒曲折,但格力以及董明珠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轻言放弃。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格力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造车”路线。可能对于所有白电企业而言,“参与造车”比“造车”都更为适合,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腾飞的“幕后英雄”。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车载大屏产业链分析,主要玩家都有谁?谷歌3D全息电话亭,颠覆现有视频通话!宛如真人面对面富士康Model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俄罗斯生产首颗纯国产通信卫星!俄卫星实力有多强?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在众人印象中,俄罗斯一直是航天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员。当年苏联与美国进行举世瞩目的“星球大战”,让全球看见了俄罗斯惊人的航天实力。而继承大部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也被人认为航天实力深厚。但直到2022年,俄罗斯才开始生产第一颗纯国产通信卫星。俄罗斯的卫星实力近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航天通信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沃林公开表示,首颗100%俄产通信广播卫星目前正处于生产阶段。为此,俄罗斯方面联合了13家本土企业,共同生产300多个零部件,同时段有5颗卫星正在生产。该卫星将被命名为“快车-AMU4”,而俄罗斯国旗航天通信公司未来的通信网络将由13颗“快车”通信卫星组成。在为俄罗斯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会思考为何直到今天,俄罗斯才终于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的卫星生产。从俄罗斯卫星情况来看,据专业的卫星数据收集团队USC卫星数据库显示,截至2022年1月1日,全球共有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为4852颗,其中美国拥有2944颗,属于俄罗斯的卫星仅有169颗。卫星主要的用途分为民用、商用、军用三类,而美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卫星,主要在于商用卫星的发达。比如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便准备采用1.2万颗卫星来建造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服务,全球有60%的商业卫星出自美国之手。但苏联早在1957年便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美国直到次年才发射了探索者1号卫星,如今俄罗斯卫星为何与美国相差悬殊,除了商业卫星外,还在于经济上。整体来看,俄罗斯的航天实力依然强大,比如NASA几乎将卫星和宇航员升空的火箭发射业务打包给了俄罗斯,但人造卫星的发展除了看火箭发射能力以外,还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研发资金,俄罗斯近些年的经济实力不支持如此大笔的支出。以俄罗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为例,它是苏联在1982年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不过在1995年,由于俄罗斯航天部门一度负担不起运营费用,导致该系统因失修等原因陷入崩溃的边缘。不过在2001年至2010年,俄罗斯方面通过对外承包火箭发射等方式,逐渐将系统修补完成,目前格洛纳斯已基本恢复正常使用。不过即便如此,目前的格洛纳斯在定位精度、范围、性能等多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为此在今年年中时,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对外公开表示,俄罗斯所有格洛纳斯导航定位终端设备经过改进,均可以接收到来自中国北斗系统的导航信号。近日,中国双方正式达成协议,两国卫星系统做到互相兼容。接下来俄罗斯方面将在上海、长春、乌鲁木齐设立格洛纳斯系统导航站。对等关系下,中国的导航站,将会设立在俄罗斯的边疆区首辅、大型工业城市和首都莫斯科附近。随着中俄之间在卫星层面的合作,未来俄罗斯的卫星定位系统性能也将再上一层楼,并且逐步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走上完全自主之路2014年,随着美欧等国开始对俄罗斯在航天级和军用级防辐射电子设备领域实施制裁后,俄罗斯方面也开始不断加速自主研发的脚步,在航天卫星电子领域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而在2014年以前,俄罗斯对航天卫星领域微型电子元器件进口依赖严重,如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中有30%的元器件和组件都需要进口,部分俄军用卫星也需要进口电子元器件。在今年,据俄媒报道,俄联邦官员阿列克谢·沃林对外表示,由于俄罗斯的制裁,部分外国卫星运营商将俄罗斯公司与他们的卫星断开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改用俄罗斯卫星是唯一选择。另一个挑战在于如何用少量的卫星覆盖整个俄罗斯。此外,由于国外制造商拒绝为俄罗斯生产新航天器提供设备,这需要国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是卫星,还需要建造服务设备、地面基础设施。尽管全球化仍然是商业上的最优解,但在如今,自给自足已经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选择,俄罗斯也不例外。在卫星制造上,其国产化率提升迅速,其使用的电子设备和部件国产比例从2017年的53%提升至2020年的80%。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与上一代卫星相比,“格洛纳斯-K1”卫星中国产电子设备比例已经大幅提升。不仅如此,为了尽快提升在卫星系统上的实力。今年10月,俄罗斯将“球体”项目首颗卫星“斯基泰人-D”和3颗“信使-M”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其中“斯基泰人-D”卫星更是被称为俄罗斯版“星链”的首颗实验卫星。据俄罗斯方面的介绍,“球体”卫星星座由超过600颗卫星组成,尽管无法与星链的1.2万颗卫星的庞大数量相比,也可以算相当大的手笔了,并且其功能更加复杂。据了解,“球体”卫星星座项目包括运行在不同高度的多种卫星,具备卫星通信服务、对地观测等不同功能,从而让俄罗斯拥有“最现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监控系统”。而“斯基泰人-D”卫星质量不到200公斤,功耗约为250瓦,有效寿命达到3年,属于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同时,“球体”卫星星座还将拥有距离地面3.6万公里地球静止轨道的“快车”和“亚马尔”两大系列高端通信卫星,以及运行在高椭圆轨道的“快车-RV”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北极互联网服务,预计将于2025年底发射首颗卫星。此外,该卫星星座还包括用于物联网的“马拉松”系列卫星、“检阅”地球遥感卫星、“金雕”对地观测卫星。与其说是“星链”,不如说是将俄罗斯航天系统的各种卫星进行全面的整合,体现出俄罗斯重振航天的雄心。不过目前,这一计划面临着一些问题,除了经费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卫星对国外零部件的重度依赖,尤其在西方空前制裁力度下,如何提升国产化率成为横亘在俄罗斯面前的难题。有消息显示,根据2022年草图设计的结果,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确认了完全采用国产电子元器件建造“信使-M1”卫星的可能性,这将排除制裁的影响。未来卫星系统的飞行试验计划于2028年开始。显然,俄罗斯在卫星上正坚定地走在自给自足的道路上。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车载大屏产业链分析,主要玩家都有谁?谷歌3D全息电话亭,颠覆现有视频通话!宛如真人面对面富士康Model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欧盟统一充电接口!苹果:确定改用USB-C!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本月初,欧盟成员国部长批准了一项讨论长达十年的关于充电器标准的法案,到2024年,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必须支持USB-C充电接口,苹果公司也不例外。此前苹果iPhone一直使用专有的Lightning充电器。日前,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Greg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Marvell大幅裁撤中国研发团队,但另一市场正加大在华投资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业内盛传美满电子(Marvell)将裁撤大部分中国研发团队,仅保留南京部分设计服务人员。从电子发烧友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美满电子给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员工的离职补偿为N+3。公开消息显示,Marvell在中国的员工总数一度接近1000人,而在上海的国际研发中心最高拥有超过800名研发人员,是继美国总部、以色列以外的第三大研发中心。Marvell裁员,万物生长据可靠消息显示,受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及组织架构调整原因,Marvell此次将进行大范围的中国区裁员,主要涉及其上海与成都的分公司。本次将裁撤上海与成都的SPG部门、上海的PHY部门、上海ASIC部门的Design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警惕!德州仪器:芯片需求疲软,正从消费电子蔓延至工业领域!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今年以来,芯片市场需求两极分化明显。消费电子芯片需求疲软,而工业、汽车领域芯片需求强劲。不过最近,德州仪器表示工业客户订单也在放缓。也就是说芯片需求疲软,正在从消费电子蔓延至工业领域。德州仪器:工业客户订单正在放缓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车载大屏产业链分析,主要玩家都有谁?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对于智能汽车而言,消费者第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屏幕更大了。并且,随着智能化的内容越来越多,以及自动驾驶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比如,拜腾M-Byte的中控大屏尺寸已经达到了49英寸,而在奔驰MBUX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谷歌3D全息电话亭,颠覆现有视频通话!宛如真人面对面

Starline看上去像是一个精致的梳妆台,人坐下来之后,前面是一块65寸的大屏幕。据介绍,这是一块8K/60Hz的3D光场显示器。谷歌的研究员称,这块显示器单眼可观测的像素密度是Oculus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富士康Model B/V正式发布,ALL IN电动车代工,全产业链布局格局显现

C其实可以认为是原型车的代号,这款车型与裕隆集团合作打造,最终量产版本会以纳智捷(Luxgen)N7型号进行销售,早前纳智捷已经在官网上开启了N7的预购。价格方面,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此前预告Model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半导体TOP 10厂商股价集体腰斩,台积电再传危机信号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2022年半导体产业对“寒冬”一词提及的频率更高了,在产业下行周期叠加高通胀、物流阻碍等不利影响之后,即便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国际半导体大厂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统计的2021年全球半导体TOP10中,三星股价年内下跌27%已经属于是表现好的。此前有很多分析观点认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将迎来一次从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的转移。现在看来,这个趋势无疑是对的,但是在产品的出货量级上,这并不对等,即便智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已经是翻倍的状态也不够填补空缺。此外,台积电最新的财报数据为这彻骨的产业寒冬进一步调低了温度,“自保”已经成为半导体厂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核心命题。半导体大厂股价腰斩今年4月份,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更新了一份2021年全球半导体厂商TOP10名单,其中第一到第十依次是三星电子、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科技、高通、博通、联发科、德州仪器、英伟达、AMD。在Gartner的榜单中,除了英特尔,各大厂商的营收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对于市场营收增长,Gartner研究副总裁AndrewNorwood当时在报告中表示,“目前芯片短缺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但5G智能手机的放量以及强劲的需求和物流/原材料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了半导体平均销售价格(ASP)的提高,促使2021年收入大幅增长。”在亮眼财报的推动下,各大厂商的股价也是水涨船高。然而,进入2022年之后,“遇冷”、“寒冬”、“下行”成为产业热门词汇,半导体行业更是连续出现了存储和显卡价值暴跌的情况,投资者大都认为半导体产业此轮牛市已经到顶,因此半导体公司股价就像过顶的过山车,快速下滑。截止到撰稿日,根据实时股价显示,目前三星和SK海力士的股价相较于年初时期降幅分别为27%和28%,降幅非常大,但是正如我们开篇时提到的,这个降幅已经是TOP10厂商中表现相对较好的厂商了。根据我们一一查询发现,TOP10厂商中的其他家跌幅大都超过了40%,其中英特尔跌幅甚至在50%左右,此前经历暴跌的AMD下跌超过60%。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如果我们将视野范围扩大,会发现包括半导体设备厂商、晶圆厂商以及国内的半导体厂商也大都在经历大震荡,即便是台积电目前的股价跌幅也接近了50%。分析此中原因,会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我们已经指出的周期性调整,半导体产业自诞生至今,一直有着自己的产业周期性,一般一个完整的周期会经历需求爆发、缺货涨价、投资扩产、产能释放、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价格下跌这几大环节,这些环节是环环相扣且层层递进的。在这一轮半导体周期中,消费电子依然起到了主导作用,虽然智能网联汽车成为“X因素”短期内进行了拉升,但很明显由于产品单一,虽然单车芯片用量在暴涨,但并不能抵消消费电子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目前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都已经进入到了清库存环节,而内存和显卡已经开始进入价格暴跌阶段。其二是去泡沫。相信业者都能够明显感受到,在此轮半导体周期中,各大半导体公司的跌幅超过以往,且产业寒冷指数也胜过以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轮周期中半导体产业引起了太多的关注,无论是国际大厂,还是国内新晋的半导体上市公司,都存在着严重的股价泡沫。目前的走势并不完全都是因为恐慌性抛售引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产业估值需要回归基本面,回到合理的区间内。其三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结构性因素。近一年来,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布了各种相关制裁政策,半导体产业成为大国博弈的中心,其中涉及到了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人才、技术和设备问题,并引发连锁反应。而半导体又是消费、工业、汽车等广泛应用领域的基石,在国内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过程中,势必会有很多环节尚无法填补空缺,进一步增加了半导体产业和下游产业的恶性循环并传导至全球。最后一项则是疫情反复和高通胀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也在直接或者间接地拖累全球半导体产业。“自保”成为厂商第一要务每一次半导体产业大调整时,都会有触底的时候,然后产业重新进入爬坡增长模式。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见底的时候。我们看一下台积电的财报,虽然该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了高达80%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该公司第二次下修今年的资本支出目标,此前预计为400亿至440亿美元,现在削减10%将为360亿美元。此外,有台湾媒体报道称,预计台积电的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将在未来6个月内呈下降趋势,包括7nm以及大部分成熟工艺,仅有28nm以及5nm可能不受影响,这要归功于汽车产业和数据中心领域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一些变化基本也代表着产业的现状。台积电缩减开支的一方面原因是其最先进的3nm工艺,原计划的量产时间延后了,并且英特尔、AMD、英伟达、联发科和高通等长期客户都缩减了自己的投资计划。比如,此前有消息人士指出,高通将骁龙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2026年交付!索尼造车终于尘埃落定,本田成代工厂

S系统。索尼音响早已经在其他汽车品牌的车型上看到,索尼造音频产品的实力在耳机、音响等产品上都已经受到公认,Vision-S也采用了索尼自家开发的360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中国汽车出口暴增 已占俄罗斯三分之一市场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数据显示,9月份汽车出口达到30.1万辆,同比增长85.6%,新能源汽车出口4.4万辆,占出口总量的17.6%。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达38.9万辆,同比增长超1倍,增速远高于汽车业整体出口增幅。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中,有三分之一被中国制造商所占据。而在出口量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预测,中国今年汽车出口量将超越德国,排到世界第二。中国汽车受世界欢迎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产品力的增强,以及海外需求的增长,国内汽车开始越来越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出口汽车占东南亚市场份额7.6%,占欧洲发达地区份额为3%,俄罗斯市占率为7.3%,美国达5.4%,南美洲达11.9%,非洲为18%。而到了今年,俄罗斯市场中国汽车已经超过了欧洲汽车品牌。据调研机构AutoStat报道显示,如今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已经被中国制造商占据。在过去一周时间,俄罗斯人购买中国企业新车为2562辆,占购车总量的29.4%。当前已经有4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了俄罗斯9月新车销售排行榜当中,如奇瑞(第二)、哈弗(第四)、吉利(第六)、星途(第八),数据显示,只有中国汽车与俄罗斯的Lada在俄罗斯市场呈现增长,并且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目前在俄罗斯中,最畅销的20款汽车里有8款车型来自中国。并且由于俄罗斯方面与周边国家地缘冲突一直持续,导致欧美等国对俄制裁致零部件供应中断,甚至不少知名汽车厂商退出俄罗斯市场,而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正好填补了这块市场的空白。不仅是俄罗斯市场,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技术升级,国内车企开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以比亚迪为例,9月份,比亚迪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约,宣布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坐落于泰国;同月与马来西亚森那美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马来西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日又召开了新能源乘用车欧洲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了三款车型。上汽集团目前已经建立了18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产品和服务分布在90余个国家与地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上汽集团8月份海外销量高达10.1万辆,同比增长65.7%,占总销量近20%,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市场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的企业,9月份,上汽出口量增加至10.84万辆。同时,不少海外市场也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此给出了相当优惠的政策。如俄罗斯在今年8月份签署一项协议,免除向电动汽车车主收取公路通行费。并计划到2024年,电动车年销量达到2.5万辆,并建立9000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此外,俄罗斯经济部表示,政府还将补贴电动汽车购买总价的25%,最高可以达62.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5.5万元),其中,涵盖了电动车金融贷款优惠方案和租赁优惠条款。此外,当地汽车制造商在建设电动汽车工厂和电池工厂时,也将获得相应补贴。这对于中国的相关厂商而言,都是巨大的机遇。俄罗斯市场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2021年,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俄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便指出,俄罗斯天然气汽车具有保有量小、增速较快的特征,电动汽车也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业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较为看好。鼓励中国企业向俄罗斯市场发展,也能让其成为中国车厂出海的一个重要试点市场。尤其在近日,随着国际制裁,以及外来汽车品牌纷纷推出俄罗斯市场的大环境下,截至今年9月末,俄罗斯累计销量为506661辆,同比下跌60%,而中国汽车销量逆市上扬,成为该市场中的一道亮点。从数据来看,俄罗斯汽车保有量约为4500万,人口约1.46亿,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在308辆,汽车市场规模居全球第八位,对于致力于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俄罗斯市场是必争之地,在俄罗斯打响品牌也有助于加速国际化发展。而这种市场未来对于换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意味着高端车型在该市场拥有巨大的机会。中国车企也一直重视在俄罗斯的投资,2019年,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投资5亿美元,用于打造世界级工厂。奇瑞也在和俄罗斯企业商谈合作,希望能在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以便将奇瑞在俄年销量推高到8万到10万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汽车在俄销量增幅较大的大都是燃油车,想要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数据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比率仅为0.05%,原因在于俄罗斯气候寒冷,导致新能源汽车电池效能大幅降低,严重影响续航能力。好在近几年,在电池防冻技术上也在快速突破中。2021年,据俄媒报道,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可在低温条件下保护锂离子电池不失去电荷的材料,采用纳米晶体锗,让电极在-50°C时也能提供的电荷约为250mAh/g。今年6月份,国内有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的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以让锂离子电池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方法,即使在零下35摄氏度依然能够正常充电,并且在放电的过程中,能够释放近100%的电池电量。温度略低于冰点时,电池容量也能保持在常温状态下的85%左右。即便是在零下35度时,电池也可以正常充电。相信随着汽车动力电池抗寒性的增强,也将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等市场的普及。与此同时,今年六月份,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修改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设施的要求,规定充电站必须满足中国标准GB/T,而欧洲标准CCS2和日本标准CHAdeMO列为可选项。这一政策将推动中国车企更快地向俄罗斯市场普及,俄罗斯Sitronics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全球PC出货量历史性爆降,苹果却逆势收割?寒气传到产业链上游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当前,即便不是科技行业从业者也都知道全球PC市场进入了寒冬。那么,这一次的寒气到底有多冷呢?如果按照Gartner的统计数据,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迎来了近二十几年来的最大下滑,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产业衰退。当然,由于各家统计机构的统计口径不同,因此数据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差异。在Canalys的统计数据中,虽然整体市场萎靡不振,不过苹果公司的PC产业却逆势增长,单季度出货量从2021年Q3的786.3万台,增长到了2022年Q3的799.3万台,并且由于整体市场衰退,苹果PC业务市占比从去年的9.3%上升到了今年的11.5%。此外,整体市场的不景气,不仅让品牌商感受到了寒意,产业链也不好过,都在积极应对以求度过这个历史性的寒冬。三份分析报告均现“消极”数据我们先分别看一下三份数据统计报告。首先是Gartner的,该机构目前对外公开的是一份初步数据。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出货量在今年Q3出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的一次降幅,达到了19.5%。总体出货量从2021年Q3的8445万台降为2022年Q3的6800万台。在Gartner的统计数据中,2022年Q3全球PC市场TOP5依次为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和华硕,市占比分别为25.2%、18.7%、17.7%、8.5%和6.6%。和其他两份数据有所差异的是,在Gartner的初步数据里,全球PC市场以及各主要品牌都出现了下滑,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苹果公司。在整体市场方面,IDC的统计数据和Gartner并无太大的区别,此中差异是一些具体数值有所不同。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2年Q3全球PC市场继续下滑,市场总体出货量为7430万台,相较于2021年Q3,市场在需求降温和供应不平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同比下滑了15%。在IDC的统计数据中,2022年Q3全球PC市场TOP5也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和华硕这几家。在市占比方面,联想以22.7%排名市场第一,然后惠普、戴尔、苹果和华硕的市占比依次是17.1%、16.1%、13.5%和7.5%。2022年Q3全球PC市场出货量统计,图源:IDC从上图能够看到,在IDC的统计数据中,苹果公司是市场上的最大惊喜,尽管整体需求出现了衰退,不过在此过程中,苹果还是通过蚕食其他公司的市场取得了正增长。在出货量方面,苹果公司2022年Q3一共出货1006万台,比2021年Q3的717.4万台多出了288.6万台,同比增长40.2%。不得不说,在IDC的统计数据中,苹果公司取得了非常大的增长,成为市场上唯一的例外。最后是Canalys的统计数据,该公司将PC中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进行了分开统计。其中2022年Q3倒退比较大的是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5470万台,同比下滑19%;台式机在这一季度的出货量为1470万台,同比下降11%。能够看出,目前PC主要还是以笔记本电脑为主,出货量占据更大的比例,因此笔记本电脑的大幅下滑导致整体市场也不景气,因而出现了18%的同比下降。2022年Q3全球PC市场出货量统计,图源:Canalys和IDC的数据走势较为相同的是,Canalys的数据也指出,苹果公司是市场上的唯一亮点,该公司出货量从786.3万台小幅提升到了799.3万台,销量小幅提升,在整体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市占比也相应地提高了。综合而言,在Gartner、IDC和Canalys的数据报告中,全球PC市场在2022年Q3都出现了历史性的衰退,降幅最小的也在15%。同时,三家机构的分析师也都给出了市场下滑的一部分原因,包括高通胀、利率上升、物流障碍、渠道库存膨胀等。PC市场寒意已传播到产业上游在产业不景气时,产业链上的公司在未来规划方面也会相对谨慎,甚至出现断臂止损的情况。正如Canalys高级分析师伊山•杜特(Ishan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汽车电驱动系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分析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程文智)去年以来,国内电动汽车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其核心零部件电驱动系统也受到了业界的关注。虽然电驱动系统的价值量不是电动汽车中最高的,但确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电驱动系统包含了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器和总成等。目前汽车电机有三个发展方向: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由于电机主要是由外壳、定子、转子、轴承、端盖等部分组成,其中钉子是硅钢片和铜线,转子是硅钢片嵌的磁钢,所以电机的价格是比较透明的,主要成本就是铝、铜线、硅钢片等原材料成本。也就是说,实现相同的目标功率,如果电机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材料更省的话,厂商制造的电机成本就更低,相应的就更有竞争力。但电机控制器不一样,电机控制器除了有MCU、功率模块等硬件成本之外,还包含软件在内,因此,其溢价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目前博世、博格华纳、大陆、日本电产等国际供应商有布局,弗迪动力、英博尔、汇川技术、阳光电动力、联合电子、中车时代电气、巨一动力等国内供应商也出货。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电机电控行业应该会演化成,供应商提供硬件和底层软件,主机厂商自己做应用层、软件及功能方面的开发。因为供应商在原材料方面的议价能力、物流、质量管控和成本控制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主机厂商如果装机量没达到一定规模的话,自己开发的意义并不大。电驱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动汽车的整车要求是高安全性、高性能、低电耗、低成本、小尺寸和轻量化。相应地电驱系统也需要配合汽车的发展趋势,因此,未来电驱动系统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多合一高度集成、高压化、高功率密度、高安全等级、高性价比、低噪音和高效率。首先,集成化是必然的趋势,将许多零件或者功能件放在一起可以节省空间,而且部分零部件可以公用。不过,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优秀的集成方案,大部分的供应商都还摸索前进。未来到底是做三合一、六合一、或者八合一,或者将DCDC、OBC等集成到电池包内等集成方案都是所有供应商都在考虑的事情。其次是高压化趋势,已经有不少汽车厂商转向了800V平台,800V平台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大幅缩短充电时间,缓解里程焦虑。同时带来的挑战也不少,由于电压升高,充电速度更快,有些元器件需要重新开发、电池包需要4C以上充电倍率、对电机导线的绝缘漆材料和厚度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绝缘纸(铜线和硅钢片之间的介质)和安全距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带来零部件的升级,从而使得电机成本上升。此外,由于充电功率的升高会带来电流的提升和温度的提高,所以800V电机大部分供应商都会选择使用油冷技术。油冷技术的具有均匀散热特点及更高的散热效率。三是高功率密度趋势,美国能源部旗下的U.S.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NASA新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固态电池将成主流?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事增强可充电性和安全性的固态结构电池项目(SABERS)的研究人员,在研发一种创新型电池组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组比现有的电池产品更轻、更安全、性能也更好。NASA研发这款电池,是希望将其应用在航空领域中来,比如电动飞机与空中交通等。今年4月份,NASA宣布与日产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开发新型全固态电池,取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从NASA公开的数据来看,新款研发的电池为固态硫硒电池,相比锂电池而言,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轻、承受高温能力更强,以及在受到冲击之后仍可以继续使用等特点。并且由于该款电池主要采用硫元素,该元素在自然界中产量丰富,因此获取价格低廉。市场中,一吨硫精矿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下品位在28%的初级硫精矿价格仅要50元/吨,而硒元素价格则在10万元/吨左右。相比之下,如今一吨锂矿价格在18万元左右。不仅是成本优势,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该材料尚未用于电池制作中,这些材料在功率放电上也有巨大的提升。过去一年中,SABERS团队成功将电池的放电率提高了50倍,这样一来,该电池为大型车辆提供动力的目标更进一步。并且由于采用固态电池,与普通锂离子电池不同,由于内部没有液体因此在耐热性、安全性上有了巨大提升。相比于液态电解质锂电池,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的不可燃电解质代替电解液,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起火的安全隐患。外包装上,SABERS团队使用了新型的电池包装,将所有电池垂直堆放在同一外壳内,不仅能够减轻电池30%-40%的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储存的能量。通过这种设计,该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惊人的500Wh/kg。要知道特斯拉的4680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30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为217Wh/kg,即便是宁德时代新发布的第三代CTP麒麟电池,能量密度也才255Wh/kg。意味着目前NASA所研发的固态电池已经远远超过当前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同时,SABERS团队研究人员在对电池进行压力和温度测试,发现该电池可以在锂离子电池两倍的温度下运行,因此无需额外的冷却技术。近年来,中国也对固态锂电池做出了相应规划,例如在2020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到,固态电池研发力度加大,并布局全固态锂离子和锂硫电池等新体系电池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出电池总体目标为高比能电池在2025年达到350Wh/kg,2030年达到400Wh/kg,2035年达到500Wh/kg。以此来看,NASA的固态电池已经提前十年达成了中国业界的目标。固态电池能否成为主流?NASA研究电池时间并不短,为了解决太空中持久的电力供应问题,NASA需要长期可靠的电力系统来探索太阳系,这也成了其研究电池的推动力。为此NASA研发除了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GTR,也可以简称为核电池),而该系统所需的原材料便是钚-238的氧化物。后续又采用了基于方钴矿材料制作的核电池,采用新材料的核电池要比原有的电池电量多上25%。NASA在电池技术上的优势,也吸引了许多车厂的目光。比如日产便与NASA合作,共同开发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固态电池,目标是制造出15分钟能充满电的固态电池。如今NASA的新款固态电池研发的出现,意味着距离其既定目标已经不远。但纵观市场会发现一个问题,在电动汽车中,液态电池仍然占主流,最多不过是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迟迟未得到商用,原因在哪里呢?一方面在于成本,当前制造固态电池生产环境极端严苛,生产过程复杂繁琐,并且最终良品率极低。有多低呢,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北京企业的半固态电池生产线良品率低于50%,而纯固态电池的良品率可想而知。要知道在液态电池中,目前特斯拉的4680平均生产良品率为92%,而这已经是相当低的水平。由于低良率导致的高成本,让特斯拉大量采购宁德时代的方形电池,并且占比越来越大,以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对于固态电池的成本,日产方面认为目前在75美元/kWh,到2028年以后,这一成本将降至65美元/kWh,届时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成本将与燃油车成本大致相同。即便不考虑成本问题,并且固态电池极大提升功率密度与使用寿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表现却仍未能令人满意。由于电解质变为了固态,其内部的导电性有所下降,并且固态电池的内阻会消耗大量能量,使固态电池在低温或室温条件下输出的电流和功率偏低,但在高温环境下反而表现较好。上文中提到,NASA方面透露,新型固态电池可以在锂离子电池两倍的温度下运行,但却没有说明在室温下固态电池的表现如何。如果性能下降,那么就与动力电池使用的普遍场景相违背。不过即便如此,NASA所研发的新型固态电池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如今的液态电池发展已经快到极限了。比如特斯拉的圆柱电池,便是将单体圆柱电芯做得更大,从而让电池中使用电芯的个数变少,提升成组效率。包括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展路径都是类似。同时提升电池正极中活性材料的占比来增加能量密度,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电池安全性。而到了今年,宁德时代发布的磷酸锰铁锂电池中,在正极加入了锰材料,比容量达到165mA·h/g,将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推到了极限,只存在利润上的优化空间。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增强续航时间,在新型材料发展缓慢的当下,只能朝着固态电池方向发展。目前产业中已经开始从液态电池,慢慢向半固态电池发展,当然在半固态电池中,想要量产商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相比纯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经让产业界人士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写在最后早在1990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便研发出了固态电池,可以充放电上万次而不衰竭,并且充满电只需要几分钟,能量密度超过700Wh/kg。但在30年后,NASA反而将能量密度降至500Wh/kg,但却让固态电池离商用化更近了一步。通过使用新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提升了放电率,让新型的固态电池向支持大型车辆供电靠拢。并且在如今液态电池走向极限的当下,材料突破缓慢,固态电池已经成为当前明确的升级道路。现在市场中当然还是以液态电池为主,但在未来,固态电池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自动驾驶出租车塑造万亿赛道,国内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半导体技术夯实V2G基础,双向充电商业化进程加速本国半导体产业濒临绝境,俄罗斯全力押注RISC-V英特尔、英伟达隔空斗法!AMD加大火力争夺GPU市场,到底谁更有胜算?电动两轮车万亿市场,国产厂商加速布局BMS芯片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俄罗斯芯片采购清单曝光,进口或将困难重重!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随着俄乌战况持续,俄罗斯军队武器需求激增。不过,俄罗斯当前似乎面临武器不足的问题。乌克兰总理丹尼斯·什米哈尔(Denys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自动驾驶出租车塑造万亿赛道,国内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随着奔驰在德国开始商业落地L3级自动驾驶,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正式打响高阶领域的落地攻坚战。而对于L4级高度自动驾驶而言,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落地场景,市场容量大,且技术和政策进度匹配度高。相关数据显示,出租车市场依然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细分市场。根据IHS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半导体技术夯实V2G基础,双向充电商业化进程加速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宁远)随着电网老化,世界各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电挑战,而且随着汽车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普及,电网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但是,如果电动汽车可以将电力重新投入电网,那么就会减轻不少电力系统负担。V2G,从理论到实用这一概念被称为V2G,Vehicle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本国半导体产业濒临绝境,俄罗斯全力押注RISC-V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随着俄乌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俄罗斯本国半导体产业在制裁下进展缓慢,甚至一度陷入了停滞的状态。为了促进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跟上国际水平,也不再埋头专注于彻头彻尾的纯国产化,俄罗斯的半导体公司决心集体投身于RISC-V这个生态。近日,俄罗斯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制造商Yadro,俄罗斯国产处理器Baikal的开发商Baikal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英特尔、英伟达隔空斗法!AMD加大火力争夺GPU市场,到底谁更有胜算?

4090,这款芯片最多可以包含760亿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4N制程工艺和美光科技的GDDR6X存储芯片,理论能效较上一代8nm工艺提高一倍,意味着更高的超频潜力。黄仁勋特别强调,新一代RTX
2022年10月5日
其他

电动两轮车万亿市场,国产厂商加速布局BMS芯片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近年来,在消费升级、政策驱动、绿色出行、以旧换新四大增量的推动下,电动两轮车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去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共出口305.5万台两轮电动车,同比增长52.1%。电动两轮车出口爆发,BMS芯片缺口再度扩大电动两轮车行业出口热潮蔓延至2022年,有企业甚至表示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出口量,今年出口量有很大机会实现翻倍增长。电动两轮车的龙头企业爱玛和雅迪在今年上半年受益需求旺盛的市场,营收和净利也同样实现双增长。自1995年第一辆电动两轮车问世以来,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在短短的二十余年时间飞速发展,从百亿市场规模到万亿,超越美国、德国、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在电动两轮车行业,我国具有电池产业链优势,国产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在全球市场中已占据重要地位。不过,我国在电动两轮车产业链核心的电池管理芯片(BMIC)上一直被卡脖子。此前北京鸿智电通的董事长李仕胜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在BMS芯片领域,国内市场中进口占比超过90%。”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电动两轮车出口热度持续攀升,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国内BMS芯片的短缺。国内布局电动两轮车BMS芯片的主要厂商在电池管理芯片行业,欧美厂商TI、ADI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在电池管理芯片已经量产并实现营收的企业,主要有已上市的中颖电子、圣邦股份、力芯微、赛微微电、上海贝岭、希荻微、中微半导体、芯海科技等,还有正在进行IPO上市的赛芯电子、微源半导体、智融科技、钰泰半导体、拓尔微、杰华特、比亚迪半导体等,以及尚未启动IPO的茂睿芯、创芯微等。经招股书资料以及2021年公开披露的年报整理,目前国内厂商在BMS芯片业务营收、销量、单价方面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受益去年需求旺盛的电动两轮车动力电池市场以及手机、电脑、TWS耳机等消费电子市场,拓展有BMS芯片业务的国产厂商2021年营收均实现高速增长,在上述统计的九家BMS芯片厂商中,便有7家BMS芯片业务收入实现5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中微半导体、拓尔微甚至实现超五倍的增长。BMS芯片,国内厂商大多应用在手机、平板、TWS耳机领域,并在这三大消费电子领域完成国产替代。而在电动两轮车应用领域,国内厂商涉及还是不多的,目前发现只有比亚迪半导体、中微半导体、赛微微电、赛芯电子、创芯微、茂睿芯等有部分产品应用在电动两轮车领域。2021年赛微微电BMS芯片业务收入领跑营收榜,是唯一一家突破3亿大关,且BMS业务占比极度靠近100%的企业。2020年、2021年上半年赛微微电电池管理芯片出货量分别为2.50亿颗、1.94亿颗。据悉赛微微电在电池管理芯片的三大主要种类芯片(电池计量IC、电池保护IC和充电管理IC)中均有布局,而应用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主要是赛微微电的电池安全芯片产品。其凭借在模拟芯片设计和电池电化学领域的长期研发投入,逐步积累了“电池特性分析、提取和建模技术”、“高精度电池计量算法以及其实现技术”等核心技术,使其开发的电池管理芯片具有高精度、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超低功耗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赛微微电的产品已经打入了歌尔股份、万魔声学、闻泰科技、仁宝电脑等多个知名ODM厂商。2021年BMS芯片业务收入进入2亿元俱乐部的赛芯电子和中微半导体,BMS芯片销量差距甚大,以锂电池保护芯片为主营产品的赛芯电子2021年销量突破11亿颗,单价为0.21元/颗。赛芯电子在单晶圆负极锂电池保护芯片方面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这使他在锂电池保护芯片领域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此次冲刺科创板上市,为了更好满足电动两轮车等市场对锂电池保护芯片产品的需求,赛芯电子将1.55亿募集资金投入“锂电保护芯片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中微半导体是2021年BMS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4.94%,是上述九大芯片企业中在BMS芯片领域表现最强劲的。在BMS芯片领域,中微半导体的电池芯片主要用于多节锂电池的管理,应用了零等待总线技术、预取址技术、协处理器技术和增强型
2022年10月4日
其他

华为Mate50大热卖、紧急增产!有望重回千万销量,这些企业将受益

14系列初期备货3400万部又引发抢购有很大差距,不过从市场情况来看,华为Mate50系列显然对于黄牛更友好,各大平台的舆论都显示,华为Mate50系列依然有比较大的需求空间。目前,华为Mate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GPU价格大涨,黄仁勋:摩尔定律已死,涨价合理

4090售价达1599美元(约合11346人民币),国区指导价为12999元,同比上一代产品价格提升7%,RTX
2022年9月25日
其他

欧洲能源危机加剧,5000亿欧元新投资出炉,光伏、储能将爆发!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日前消息,欧盟将制定“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该计划要求在2030年前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5650亿欧元(约合5560亿美元),以实现其绿色计划,并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该文件提出了几项绿色行动计划:在2027年之前,在欧盟地区所有商业和公共建筑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2029年之前,在欧盟地区所有新住宅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未来5年内安装1000万台热泵;在2030年底以前,让3000万辆零排放汽车上路。欧洲能源危机持续升级自今年2月俄乌爆发冲突以来,欧洲紧跟美国对俄制裁,结果导致欧洲陷入能源供应困局。俄罗斯是能源供应大国,欧洲在天然气、石油和煤炭方面都依赖于从俄罗斯进口,数据显示,2021年,来自俄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占欧洲进口份额分别达45%、27%、46%。尤其在天然气方面,欧洲的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液化天然气(LNG)和管道天然气(PNG),2021年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达到30%。而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逐渐减少对欧洲的管道天然气供应,今年4月底,俄罗斯切断对波兰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供应,整体天然气供应量不到一年前的三分之一,6月中旬通过北溪天然气管道一线输出的天然气量减少了75%。为此欧洲加大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2022年上半年,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较去年同期增长27.0Bcm,其中21.5Bcm来自美国。不过尽管如此,欧洲的能源缺口仍然无法被完全覆盖。在刚刚过去的高温干旱的夏天,欧洲各国电力供应吃紧,于是推行各种节能政策,比如,西班牙政府宣布商用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7摄氏度;法国关闭各家门前灯以减少能源消耗。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表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飙升,对欧盟自身伤害更大,应取消制裁。如果取消制裁,天然气价格将会立即下跌50%,通胀也会应声而降,欧洲经济将避免衰退。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方式要么不能实施,要么不能真正解决欧洲目前面临的能源危机。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从数据来看,截至9月1日欧洲天然气库存率超过80%,俄罗斯的断供仍会持续,2022年到2023年的供暖季,欧洲将持续面临天然气短缺的风险。中国光伏、储能产业链企业受益从长期来看,欧洲想要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那么加速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根据欧盟“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2027年之前,在欧盟地区所有商业和公共建筑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2029年之前,在欧盟地区所有新住宅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什么是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又叫做“光电池”或“太阳能芯片”,它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半导体薄片,但这样的薄片不适合直接用来发电,因此需要其他材料,封装成太阳能电池板。其中太阳能电池片是核心部件,分为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图:太阳能电池板的组成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发电中的一个部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光伏发电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硅矿石、硅料、硅片、银浆等;中游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逆变器等;下游则是光伏发电站以及光伏应用产品。光伏发电产业链(资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在光伏产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比如上游的硅片,全球硅片产能规模前十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十家企业产能合计约227GW,占全球硅片总产能的91.7%。其中隆基绿能和中环股份两家公司在单晶硅片市场的占有率合计就达50%以上。可想而知,欧洲投入资金进行光伏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光伏产业链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事实上,欧盟早前就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今年上半年欧洲能源危机,更是带动了光伏组件、储能产品的需求增长。国内相关产品出口量明显上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出口量78.6GW,同比增长74.3%;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组件是光伏主要的出口形式。受益于欧洲市场,不少企业营收上涨,比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以及光伏玻璃福莱特,光伏逆变器企业阳光能源、锦浪科技、上能电气等。另外欧洲的储能需求也在持续上升,2021年欧洲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5GWh,同比增长67.2%,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GWh;欧洲新增储能装机量主要由表前(发电侧和网侧)储能和户用储能贡献,其中户用储能连续多年保持40%以上增速。2021年,欧洲户用储能新增装机容量1.7GWh,同比增长
2022年9月24日
其他

​超越Quest2?字节旗下PICO发全新VR一体机:Pancake方案、彩色透视都安排上

4的显示分辨率高达4320*2160,单眼2160*2160分辨率,像素密度为1200PPI,刷新率有72Hz和90Hz两档,FOV达到105°,要高于上一代的92°。同时PICO表示,PICO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算力高达2000TOPS!英伟达继Orin后再推DRIVE Thor,自动驾驶迎来大变局

Thor的发布,将会给自动驾驶领域带来怎样的巨变?英伟达Orin芯片正在收割全球客户早在2015年,英伟达就开始推出适用于自动驾驶需求的Tegra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绿色计算”目标下的产业发展局势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绿色化”已经成为一种上升的趋势,无论是清洁能源、设备回收、绿色建筑等,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做出的选择,甚至有慢慢成为首选的趋势。计算产业也不例外,为了减少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计算的能效,绿色计算可以说是必行之路。在IBM的诠释中,绿色计算是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计算机、芯片等其他外围设备的同时,限制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包括减少来自制造商、数据中心和终端用户的消耗能源和碳排放。鉴于落实到用户身上需要更加复杂的举措,所以大部分推行绿色计算的行动都是先从制造端与数据中心上开展的。加快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同时降低碳排放从设计角度来看,对性能和降低能耗的需求仍是齐头并进的,比如下一代的GAA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缺芯”受关注,“少魂”被忽略?工信部原部长呼吁车用操作系统加快自主可控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最近,车用操作系统受到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关注。上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表示,车企通过这几年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芯片短缺对发展的制约,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操作系统的缺失将是致命的问题。9月12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在个人号上发文表示,车载操作系统是车辆设计的重要基础,有能力的车企自己去打造是必须鼓励的。“我们一定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车企的态度和觉悟”。确实,在过去两年间汽车缺芯的大潮,让车企纷纷投入到汽车芯片国产化当中,有投资的也有自己造芯的。但汽车的操作系统确实在此前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大众熟知的座舱交互层面的车载操作系统目前国内主流使用安卓,当然也有国外传统车企偏好的QNX,还有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按照《车用操作系统标准体系》来划分,汽车操作系统其实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车载操作系统和车控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就是前面在座舱中用到,直接与驾驶者进行交互,面向信息娱乐和智能座舱的操作系统;而车控操作系统又分为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和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负责车辆控制。所以,下面就分别从这两类车用操作系统的现状,来探讨下车载操作系统缺失为何会是“致命问题”。国内外偏好不同,车用操作系统往融合统一方向发展前面提到,车用操作系统可以分为车载操作系统和车控操作系统,而为了便于理解,在目前智能汽车的趋势下,也可以简化为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智能座舱操作系统,QNX、Linux和Android目前是主流的三大阵营,海外车企倾向于QNX和Linux,比如奔驰的MBUX系统、特斯拉的,就是基于Linux开发;国内车企则倾向QNX+Android。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目前也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基础型操作系统、定制型操作系统和ROM型操作系统。基础型操作系统即是底层操作系统以及所有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内核、底层驱动、虚拟机等等,这种操作系统相当于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底层系统,像QNX、Linux(Android)等等。由于投入过高,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底层系统,所以定制型和ROM型是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形式。定制型操作系统是在基础型操作系统(QNX、Linux和Android)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定制开发,比如修改内核、修改硬件驱动、运行环境、应用框架等。目前应用的比如有特斯拉Tesla.OS、大众VW.OS、鸿蒙OS、AliOS等等,可以认为这些是自主研发的独立操作系统。ROM型操作系统是基于Linux或Android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化开发,一般不改变系统内核,只定制化UI界面,或是在应用层面进行修改。由于Android软件生态在国内较成熟,开发成本较低,新势力玩家以及国内传统车企龙头,比如蔚来的NIO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国内20家MCU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表现:几家欢喜几家愁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程文智)根据Omdia数据,2021年中国MCU市场规模72亿美元,同比增长2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约82亿美元,且主要为恩智浦、Microchip、瑞萨、ST和英飞凌等几家头部企业所占据,国内MCU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国内MCU企业玩家却有很多,据统计,可以提供MCU产品的上市企业就有20家之多,这还不包括2021年成立MCU事业部,今年会推出MCU产品的模拟厂商思瑞浦;计划扩充电机驱动、通用电源、MCU产品线的纳芯微;即将推出车规MCU产品的韦尔股份等等。MCU上市公司汇总现在各家上市公司的中报已经发布完毕,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企业上半年的表现。根据各家公司的市场表现,我们将这些企业按照市值进行了一个排名。从市值可以看到,兆易创新以767.05亿元市值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690.8亿元的华润微和646.28亿元的纳思达。其实这几家企业当中MCU业务的营收都不是其主要营收,兆易创新的存储业务营收更多,华润微的代工业务收入更高,而纳思达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打印机和耗材。这20家MCU产业上市公司中,市值超过100亿元的有11家,市值最低的是9.62亿元的晟矽微电。其中科创板7家;沪市主板4家;深市中小板2家;创业板4家;新三板3家。图:按市值排名的MCU相关企业,截至2022年9月9日收盘(来源:同花顺,电子发烧友网)经过去年的缺货涨价之后,今年的MCU市场开始分化,更多的是结构性缺货行情。其中,由于手机、PC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持续低迷,导致了消费类相关的芯片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而车用、工业用的芯片产能依然紧张,特别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车用MCU市场需求不降反升。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变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跌的MCU公司有10家之多,其中有两家还出现了亏损,分别是四维图新和晟矽微电。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国芯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823.088%。据公开资料显示,国芯科技汽车电子总成及新能源电池管理MCU新产品取得突破。该公司不久前发公告称,其对标恩智浦MPC5674F的车规级MCU芯片CCFC2007PT已经研发成功,该芯片是基于该公司自主PowerPC结构C*Core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AI芯片上半年风云:云端巨头交锋,边缘端逆风而行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从家居、医疗、金融、安防,到工业、交通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赋能几乎所有行业的重要工具。也因为如此,AI芯片的市场需求在持续扩大,根据Tractica的数据,2021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大约是26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增长至72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9.27%。近段时间,英伟达、英特尔、AMD、寒武纪、全志科技、瑞芯微等国内外芯片企业陆续发布第二财季报告、半年报,也透露出无论是云端,还是终端,AI芯片市场需求仍然强劲,应用场景丰富。云端AI芯片市场需求强劲,英伟达、寒武纪相关业务增长明显英伟达2023财年第二财季(截至2022年7月32日)显示,该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19%,净利润为6.56亿美元,同比下降72%,环比下降59%。游戏业务收入为20.4亿美元,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44%;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为38.1亿美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61%;可视化业务收入4.96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4%;汽车业务收入2.2亿美元,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59%。可以看到,本季度英伟达游戏业务疲软,数据中心和车用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随着大型云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地将GPU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并逐渐取代游戏成为该公司的支柱业务,在营收中占比达到57%。当前,云端仍然是AI芯片主要的细分市场,包括训练和推理,重点面向互联网、泛政府、行业应用等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伟达占据了这个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云端训练市场占比90%,云端推理市场占比60%。寒武纪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的企业,主营业务是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72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疫情反复、通货膨胀,上半年智能家居市场表现如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人工智能、IoT、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构造了智能家居生态圈,也让智能家居成为AIoT中增速最快的领域。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升级与消费水平的提升,智能家居也成为当下更多家庭装修的首选。数据显示,在2019年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消费国,占全球智能家居消费市场份额的50-60%。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5880亿元,同比增长12.7%,智能家居产品出货量约为2.1亿台。不过由于上半年疫情反复以及消费疲软,对于智能家居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今年已过半,各公司基本发布了半年财报,我们可以从智能家居相关企业财报中,对行业发展一探究竟。智能家居产业链跨度较广,上游以提供软、硬件技术公司为主;中游以家用电器公司及系统平台服务商为主;下游主要为智能家居品牌商、房地产家装公司等。在此将从上至下各选取几家企业,对上半年的智能家居市场做一个梳理。上游智能家居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硬件支持及软件技术,芯片是智能家居的核心零部件之一。2022年上半年,国产芯片替代进程加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协议的升级、AI的赋能以及各种相关解决方案的成熟。此外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家居国产化的进程。东软载波东软载波主要有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智能化三个业务板块。其中,集成电路业务板块主要集中在围绕白色家电、工业控制、电机控制、电池管理、医疗电子五个领域,产品线包括MCU(8/32位)、触控、小信号处理、HPLC及无线、模拟类等。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达3.94亿元,同比上涨36.94%,净利润达4868.84万元,同比大幅上涨58.41%,利润的上涨,主要为上半年期间营收增加以及单项计提的坏账损失冲回等影响。在上半年,东软载波完成了3款8位MCU芯片的量产,主要应用在小家电主控、白色家电人机交互等领域,设计产品包括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同时3款32位MCU实现工艺升级与量产,已经完成多款洗衣机和冰箱的国产替代。乐鑫科技乐鑫科技产品主要为“处理+连接”方向,其中“处理”以MCU为核心,包括AI计算;“连接”以无线通信为核心,目前包括Wi-Fi、蓝牙、Thread、ZigBee,以及扩展至无线SoC领域中。业绩上,2022年上半年乐鑫科技营收为6.14亿元,同比减少2.66%,归母净利润为6327.52万元,同比大减37.67,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36.55万元,增幅28.02%。利润的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收入停滞与研发费用的增长。对于上半年的市场,乐鑫科技在财报中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较淡,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将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预期,预计未来产品成本将可能继续上升,而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导致需求量的增速放缓。全志科技全志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产品广泛应用在智能硬件、智能家电、智能物联网、网络机顶盒、无线通信模组等多个产品市场。业绩上,上半年全志科技营收为8.32亿元,同比减少20.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减少16.16%。主要受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游消费市场需求下降。在智能音箱上,公司规划的
2022年9月11日
其他

马斯克“星链”入局,手机或可通过直连卫星打电话、上网?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近日,华为和苹果相继发布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引发热议。日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证实,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2022年9月10日
其他

AITO问界交付破万!造车新势力8月销量公布,“蔚小理”舒适圈被打破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一转眼,2022年8月已经过去,Q3进入了尾声。然而,9月伊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就迫不及待要公布自己的成绩了,比合资车厂和传统品牌积极很多。从数据来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再也不是一个“蔚小理”就能够代表的了,如果不算广汽埃安,除了蔚来汽车还勉强排在“探花”的位置,状元和榜眼位置全都换了新面孔,并且AITO问界也在快速崛起,已经超越了小鹏。AITO问界销量破万8月24日,AITO品牌正式开启了问界M7的交付工作,因此8月份问界的销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好在AITO也没有让大家久等,就在9月1日,AITO公布了8月交付数据,问界M5和问界M7共完成交付10045辆,首次实现单月交付量破万。AITO在官方微信推文中指出,问界系列创造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单月交付破万最快的纪录。问界M7发布以后,仅用51天就启动了面向消费者的正式交付,刷新了问界M5“上市72天启动交付”纪录,实现交付再提速。图源:AITO汽车从当前的产品布局和市场反馈来看,问界后续的增长动力非常强劲。在产品层面,问界M5和问界M7通过增程的方式入局,打破了理想ONE单一爆款的模式,细分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也更低,对新品牌更友好,而在取得市场初步信任的情况下,问界M5的电动版本车型也将发布,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战场,从产品策略上来看,问界系列的战略明确且成功;在市场层面,问界系列车型的发布,随着华为一次次主导发布会,已经火出圈,只要产品不出现明显的质量缺陷问题,将会持续产生良性的客户群积累。因此,在造车新势力中,AITO汽车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从已经发布数据的造车新势力(未统计广汽埃安)来看,目前AITO汽车处在第四的位置,已经超越了小鹏汽车,并且和第三名的蔚来汽车仅有数百辆的差距了,以问界品牌的销量爬升速度来看,9月份蔚来的位置大概率将不保。图源:深途和上个月一样,哪吒汽车已经连续两个月登顶造车新势力单月的交付量榜首。8月份,哪吒汽车保持了之前的增长势头,交付16017台,创造出品牌交付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2%。从产品定位来看,哪吒汽车主打电动汽车的性价比,产品售价非常亲民。目前,哪吒汽车的主要销量来自哪吒U与哪吒V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2.38万元起和7.99万元。当然,该公司也在持续进行产品升级,从入门级市场逐渐走向中高端。目前,哪吒S汽车已经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增程式、纯电动后驱与纯电动四驱3款动力规格共8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9.98万元-33.88万元,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启动交付。从车型设计来看,哪吒S更加贴近轿跑的理念,顶配车型提供剪刀门、绿色制动卡钳、碳纤维尾翼等吸人眼球的设计。和哪吒汽车一样,零跑汽车也有低于10万级的车型选择——零跑T03,该车售价为7.95万元起。当然,零跑也有零跑C11和最新发布的零跑C01,前者的售价为17.98万元起,后者为18万元起。根据零跑汽车的官方数据,8月零跑汽车共计交付12525台,连续四个月创新高,同比增长超180%,2022年1-8月累计交付达76563台。图源:零跑汽车日前,零跑汽车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正处在IPO前的关键阶段,因此有分析观点认为,现阶段零跑汽车在同级别车型的性价比上是比较靠前的,处于发力上量期。不过,对于哪吒和零跑汽车而言,两大品牌在超越“蔚小理”之后如何领跑是关键所在,增大在中高端市场的市占比是必要的一环。预测和统计数据显示,15万-30万价位段的中高端市场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细分市场,2021年该价位段的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1.5%,预计2023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43.2%。江湖再无“蔚小理”无论是目前的汽车销量,还是零跑汽车的上市,在造车新势力圈子内,“蔚小理”这个词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蔚小理”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的代名词,作为最早一批吃到政策红利、且顺利存活的新势力车企,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霸占着造车新势力销量的前三甲,彼此换位但是和外人无关。然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越来越明确和细化,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了第二波入局大潮,诞生了更多新的品牌,也出现了更多传统车厂转型的子品牌或者合作品牌。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典型特征是产品价格分布更广,产品智能化水平更高,且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更可靠。二梯队新势力的出现对“蔚小理”形成了围剿之势,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理想ONE无法再以单一爆款打天下了,奶爸神车的称号很可能被问界M7夺取,或者被自己的理想L9承袭。同时,二梯队造车新势力的出现让“蔚小理”遇到了换代阵痛问题,目前来看理想的问题最大,官方都已经表明,理想ONE的到店用户有条件的在转向理想L9,虽然这是对当前销量不佳的一种说法,如果真的取代了,理想岂不是又陷入了单品爆款的尴尬。再看蔚来,几款新车型发布之后,就像石牛入海,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水花,目前销量就在1万上下浮动。如果对比一下销量差,将其当做蔚来ET7的销量,那么8月份和7月份之间数百辆的差值实在是不好看,即便该车型仅交付了3天,但也仅仅比问界M7多4天,新产品吸引力高下立判。显然,二梯队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打破了“蔚小理”的舒适圈,他们和传统汽车相比宣扬的智能化,在更新的新势力面前约等于无,而在产品快速迭代的情况下,对产品力和产业链有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果将广汽埃安也归结为新势力的话,那么8月份的市场前三其实是没有“蔚小理”的,广汽埃安8月份销量为27021台。消费者对此喜闻乐见AITO汽车、哪吒汽车等二梯队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以及“蔚小理”概念的弱化,对市场和消费者而言都是喜闻乐见的。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多品牌竞争加速了市场升级迭代的速度,加速了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技术的升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表示,2022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0.6%,其中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68%。虽然比亚迪在其中一骑绝尘,但造车新势力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车型选择,同时对比亚迪也是鞭策,一家独大的市场,创新力难免会有所保留,多品牌竞争更有利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升级。从消费者层面而言,日前乘联会表示,虽然8月初部分新能源产品价格再度上涨,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未受显著影响,新能源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当然,这其中有政策的影响,但多品牌无疑能够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也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二梯队造车新势力的崛起通过不断推出新品,让汽车的可见品质和整体舒适性越来越高,便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新能源汽车买单。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VR头显设备出货量持续攀升,电池后置、Pancake方案将会成为市场主流!万马齐喑,“果链”无冬美“芯片法案”进入实施阶段,强行逆周期,面临多方挑战两轮电动车出口量翻两倍,这些电池、电机、控制器企业将受益!苹果前自动驾驶工程师认罪!窃取40G数据,曾打算跳槽小鹏汽车
2022年9月5日
其他

芯片市场萎靡,台积电计划年底关停部分EUV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产业链传来消息称,受先进制程产能利用率下滑影响,台积电正在考虑从今年年底开始,关闭部分EUV光刻机,以节省能耗。就在6月份,三星刚宣布将量产3nm工艺,但市场中的大客户如苹果、英特尔等公司却一直在等待台积电的3nm工艺,如今却突然传出台积电将关闭部分EUV。芯片市场萎靡,3nm工艺存在缺陷就在前不久,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还在台积电2022技术论坛上公开表示,3nm即将量产,客户相当踊跃,并表示2nm可以保证在2025年量产。不过魏哲家还提到,3nm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工程能力有点不足,正尽力努力中。台积电副总监陈芳曾表示,台积电3nm芯片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已经对部分移动和HPC领域的客户进行了相关交付。从统计数据来看,当前台积电拥有80台左右的EUV光刻机,这些光刻机主要拥有7nm、5nm及以下的先进工艺,下半年量产的3nm也主要依赖于EUV。而今,产业界却突然传出,台积电可能将在年底关停部分EUV光刻机。一方面此前有消息称,英特尔已经取消3nm工艺的订单,14代酷睿的GPU模块将使用5nm工艺。同时,作为台积电第一大客户的苹果,其最新的iPhone
2022年9月4日
其他

高端GPU芯片拉警报,国产算力芯片能力如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近日,英伟达高端GPU对中国供应受到限制的消息,引起热议。8月31日,英伟达发布公告称,美国通知公司向中国出口A100和H100芯片将需要新的许可证要求,同时DGX或任何其他包含A100或H100芯片的产品,以及未来性能高于A100的芯片都将受到新规管制。9月1日,英伟达方面又表示已经获得出口许可。尽管如此,美国这番操作必然引起国内相关企业的警惕,接下来中国的互联网、云服务厂商可能会积极自研芯片,或者更多采用国内企业提供的算力芯片,然而目前国内的算力芯片能力如何呢?A100和H100出口限制,对中国有何影响英伟达是全球GPU领域的绝对龙头,A100是其2020年推出的数据中心级云端加速芯片,拥有540亿晶体管,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制程,支持FP16、FP32和FP64浮点运算,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HPC数据中心等提供算力。相比于上一代V100,A100在AI训练和推理、HPC上性能都有很大的改进。据英伟达在今年8月透露,特斯拉采用了7000块A100芯片升级了其用来训练自动驾驶系统的超算中心。H100是英伟达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一代数据中心GPU,集成800亿晶体管,采用台积电定制的4nm工艺,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货,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表示,这款GPU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20个H100
202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