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的力量 | 杨辛:以美引真 以美导善

北大发布 2022-03-23
北大发布——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官方发布平台



《信仰的力量》第15集

杨辛:以美引真 以美导善



杨辛,1922年5月生于重庆,当代美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44年参加印缅远征军,1946年就读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调至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杨辛,1922年生于重庆,年少时父母双亡,经历坎坷。艰难的生存环境,却奠定了他一生爱祖国、爱人民、求真向善的美学基石。


青年杨辛在重庆亲眼看见了日军轰炸下的惨状,慷慨从戎,参加了印缅远征军,誓要以身许国。


少年时期的杨辛


抗战胜利后,杨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徐悲鸿、董希文。他一边孜孜探索艺术的美,一边也从未间断与当时阴暗丑陋的现实作斗争。他作为艺专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积极参与了北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活动,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经地下党安排联系坚决地投奔解放区。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先生,将杨辛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担任其助手。后工作调整,杨辛转到辩证唯物主义教研室美学组。


辛杨辛(左)、汤一介(中)与汤用彤一起讨论问题


当时我国大学美学教学和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1960年,因教学发展需要,哲学系设立美学教研室,杨辛担任教研室主任。


1959年邓以蛰先生家,自左至右为:邓以蛰、宗白华、朱光潜、王庆淑、马采 、颜品忠、杨辛,左下角为甘霖


杨辛和同事甘霖开设的美学原理课,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入美学研究,坚持将美学基本理论与美育相结合,经过一段艰苦的实践,课程取得成功。课程教材《美学原理》也在198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从科学理解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出发,探索美和美感的根源。1989年该书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据不完全统计,该教材销量现已超过100万册。同年,美学原理课的推广和改革,荣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杨辛获国务院颁发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表彰证书;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


《美学原理》(第四版)


美育,不仅是杨辛的专业追求,更是他的人生实践。他认为人生的真谛就是要不断追求和实现真善美的结合。


他“奉献至乐”,前后多次,将个人数百件书法作品捐赠给北京大学、北大附小以及泰山博物馆等单位;将珍藏的148件荷花艺术藏品无偿捐赠,建成北京大学荷花艺术藏品展馆。


 “这些荷花艺术品是我二三十年节衣缩食收集来的,荷花的精神是高洁的、奉献的精神,寄托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 美好 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这些作品留在学校对培养下一代年轻人是很有意义的,能够把德育和美育结合起来,以美引真、以美导善,而且这些艺术品保存在自己家和捐献给学校相比,我觉得捐献给学校更有意义,也可以说是我生命的一种延续。”


他出资设立汤用彤奖学金、杨辛助学金;捐资设立北京大学历史上首次以品德命名的奖项“杨辛荷花品德奖”。


“品德这两个字很有分量,荷花品德奖就是一种灵魂奖。”


杨辛向获得“杨辛荷花品德奖”的同学颁奖


2013年,杨辛因对教育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荣获“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 2014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现在,荷花艺术藏品展馆已被建成教育部关工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立德树人教育基地”。历年获评“杨辛荷花品德奖”的学生自发组成了“荷风学社”,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杨辛“以美引真,以美导善”的愿望正在影响着更多年轻人。


而这位即将迎来期颐之年的美学家,仍然在简单的住所里,每日粗茶淡饭,不改其衷。


“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恩师的培养、没有朋友同事的扶持,我根本不可能有现在。所以我始终有一种心情,一种报恩的心情,总是想做一些事情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很想为教育事业多做一些事情。但是做得还是很不够,我想今后我还应该努力地弘扬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继续为文化教育事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一些贡献。”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信仰的力量——北京大学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专题片》于3月8日在北京大学电视台“博雅银龄”专栏开播,每周一集,并在各主要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该系列历时3年,采访拍摄了100位老同志。通过老同志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介绍为人治学经验、分享人生感悟心得,记录了北大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相关阅读


信仰的力量|陈佳洱: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信仰的力量 | 胡壮麟: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信仰的力量 | 梁立基:从海外孤儿到民间大使


信仰的力量 | 王希祜:风雨多经志弥坚


信仰的力量 | 晏智杰:一名年轻的“老党员”


信仰的力量 | 汪劲武:学术为业 草木为乐


信仰的力量 | 马克垚: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信仰的力量 | 许渊冲:让世界倾听中华文化的声音


信仰的力量 | 王阳元:有国界的科学家


信仰的力量 | 杨芙清:爱国是本分 奋斗是幸福


信仰的力量 | 潘文石:守护绿水青山


信仰的力量 | 陈堃銶: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




视频/文字来源: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融媒体中心

推送责编:麦佳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